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当,直言进谏。他用东汉明帝刘庄,即光武帝刘秀封赏自己儿子的事来作比较。魏征说:〃当年汉明帝要封赏自己的皇子,说'我的皇子哪能同先帝的皇子相比!'敕令都只封给先帝光武帝的皇子楚王刘英、淮阳王刘延封地的一半。如今你给公主的陪嫁,是给她姑妈陪嫁的一倍,恐怕和汉明帝的意思不一样吧!〃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入后宮告诉了皇后,皇后赞叹地说:〃臣妾多次见陛下称赞、看重魏征,不知是什么缘故。现在看他援引礼义来抑制皇上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社稷之臣啊!臣妾与陛下结为夫妇,多承陛下的恩礼,但每次提什么建议,还都要察看一下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陛下的威严,何况他是处在人臣的疏远的地位,却能如此直言诤谏,陛下不能不听从。〃皇后比较了自己和魏征,认识到魏征美言之所以美,一是说话有道理,二是敢于冒犯皇帝的威严,三是没有私心,全为了社稷之大业。
再说唐太宗能有这样的气度,真是很不容易了,不过有时候魏征当面强谏,还弄得唐太宗下不了台,唐太宗也很受不了。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人。〃长孙皇后很少见到他发这么大的脾气,问要杀了谁。唐太宗说:〃还不就是那个魏征,总是在朝堂上当众羞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皇后听了,也不表态,马上退回内室,穿戴好一套朝见的礼服站在庭堂上,唐太宗吃惊地问:〃这是干什么?〃皇后说:〃臣妾听说,如果君主贤明,那么臣下就正直。如今魏征很正直,正是因为陛下贤明的缘故,臣妾怎能不庆贺呢!〃这又是长孙皇后的一番美言,唐太宗的满腔怒火被这〃及时雨〃一样的美言浇灭了。他转而高兴起来了。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很伤心,亲自为他写了墓碑的碑文,还说了一番美言,流传于世:〃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道理;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我经常用这三面镜子来检查自己的得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由魏征的美言,引出了唐太宗的美言,引出了像长孙皇后那样的美言,也对引出一个唐朝的繁荣局面起到了某些作用,这就是后来历史学家称赞的〃贞观之治〃。这里可以看到老子说的〃美言可以市尊〃,是可以怎样地〃美〃,怎样地〃市〃,怎样地〃尊〃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在人际交往的言说中,老子还说了一条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6章)
这里的意思是,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关于这一段话,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一是〃知〃当作为〃智〃来讲,比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知'者,或并云'智'。〃二是有的本子就作〃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三是〃言〃字,又有人认为不是指一般的言说,而是声教政令,如蒋锡昌说:〃是'言'乃政教号令,非言语之意也。〃我觉得有相通的地方,因为〃知者〃与〃智者〃,一般的言说与特殊的言说如〃政教号令〃等,都是可以由此及彼的。
再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智慧演绎起来,非常的美富。从生活中来看,就处处可见,可运用。
一种情况是知道说不出而不言说,那么相反把说不出的东西还要说出来,那就是〃言者不知〃了。比如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那么这也就是说,〃常道〃与〃常名〃想要说而说不出来啊。这好像不好懂,其实也容易理解,比如莽莽苍天,漫漫宇宙,我们在地球上,也到了月亮上,但是还有那么多的星球,人们能说得出那里的〃道〃来吗?说得出那里的〃名〃来吗?《庄子·天道》、《庄子·知北逰》都讲到过老子的那种道理。《庄子·知北逰》就说:〃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另一种是知道可以说出来而不说,相反的是不知道不可以说而说出来。
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内涵,比如我们有个成语叫〃不言而喻〃,那就是〃知者不言〃了。对一个人熟悉了,不用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再比如在一个特定的形势、场合、背景下,尽管你都知道,但是不该说的就不说,说了反而不如不说的好,甚至还会带来祸害,那你就来个〃知者不言〃,那真是〃智者不言〃了。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能把握这一点,不看对象,不看场合,有啥说啥,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一生的后悔。这种〃言者不知〃,又真是〃言者不智〃了。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见吗?
再一种情况,是如老子说的〃行不言之教〃。在人际交往中,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这是说,圣人用无为来处理事情,用不言来施行教化。圣人当然是知者、智者,因此他们是知者不言、智者不言,而且行不言之教。这就是不发号施令,而是以行动说话,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相反,很多人不是这样。
我们简单地分析了道理后,再来用一些实例解读。
春秋时候,齐国的齐景公喜欢射鸟,他让一个叫烛邹的人看管那些捕捉来的鸟,可是一不小心,那些鸟却飞走了。齐景公很生气,命令官吏杀掉烛邹。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知道了这事就对齐景公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当面向他一一指出罪状,然后杀他。〃
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就把烛邹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列数烛邹的罪状。
晏子说:〃烛邹,你为我们齐王看管鸟却让鸟飞了,这是罪状之一。因为这事,使我们齐王为了鸟而杀了人,这是罪状之二。因为这事,使各国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齐王看重鸟而轻视了人,这是罪状之三。〃
晏子列数烛邹罪状之后,请求杀掉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听从你的指教。〃
这就表现出晏子说话的智慧了,知者、智者知道应该不说什么和说什么,先说什么和后说什么,表面上说什么和深里说什么。晏子说话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要救人,一是要教化齐王。但是,他很智慧,这不能直接说,直接说那就不吻合,而是触逆那个氛围、那种场合,可能适得其反。于是他顺着说,〃烛邹,你为我们齐王看管鸟却让鸟飞了,这是罪状〃,晏子在怪罪烛邹失职,这一点不错,双方都能接受。这样就让齐景公能够有一个沟通的平台,否则直接批评的话,可能给齐景公火上浇油了。
第55节:齐王滥杀无辜
作者: 姚淦铭
但是,接下来是智者之言了,烛邹你〃使得齐王为了鸟而杀了人〃,由此及彼,批评齐景公不该重鸟轻人而随便杀人,那就点出一个齐王在滥杀无辜的大问题了。晏子说话开始由顺而逆了,直刺齐王的错误。然后加大逆势的力量,如果这种舆论一旦造成〃国际影响〃的话,那损失就大了,不是几只鸟所能比拟得了的。晏子最后又智慧地把逆势的力量推到极至,即请求齐景公杀了烛邹,反而迫使景公不杀烛邹,而且深受教育。大家也可以从中再体味一下老子的这一名言。
再看晏子又如何〃行不言之教〃的。比如晏子虽然是大国国相,但齐景公一次到他家里去,就亲眼看到吃的是糙米、三只鸟雀、五个鸡蛋,再加上一些青菜。这倒不是临时做给别人看的,平常就是这样。又比如齐景公看到晏子的老婆又老又丑,就要把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儿出嫁给他,结果晏子谢绝了。
晏子一次出门时,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观察,看到自己丈夫坐在车蓬下面,用鞭子赶着驾车的四匹马,很是得意洋洋。等车夫回到家里,妻子说要跟他分离,车夫觉得很奇怪,好好地为什么要分离。妻子说:〃晏子长不满六尺,身为国相,名显诸侯,刚才我看到,他在车上深入思考,常降低自己的身份对人谦下。再看你身高八尺,是为人驾马车的,然而自以为满足,因此我想离开你。〃后来那车夫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谦虚。晏子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了别人,〃行不言之教〃能到这样的程度,令人钦佩。
我们再来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另外一些情况。大家都喜欢《红楼梦》,我也来说说,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个例子,这也是在生活中常见的。
大家一定还记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一次相见的情况吧。那一段在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写得很美啊,读了真让人回肠荡气!国学大师王国维怎么评论的?他说是《红楼梦》中〃最壮美者之一例〃!
那天黛玉早饭后到贾母那里去,路上想起来忘了带手绢,就叫紫鹃回去拿,自己一个人走着。走到沁芳桥那边的山石后面,就是同宝玉一起葬过花的地方,忽然听到一个人在哭,一看是个浓眉大眼的丫头在哭。黛玉原来以为丫头有什么说不出的心事,而到这里来发泄发泄的,一看这样的丫头,好笑了起来,〃这种蠢货有什么情种〃。
这个丫头原来就是贾母屋里的〃傻大姐〃。傻大姐说:〃林姑娘你评评这个理。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犯打我呀。〃
林黛玉问:〃为什么呢?〃
傻大姐说:〃为什么呢,就是为我们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
这还了得,黛玉听了〃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经过黛玉的追问,这丫头把〃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的〃机密情报〃全讲了出来:一是让宝玉与宝姑娘赶快结婚,可以冲喜;二是赶快把黛玉嫁出去。黛玉听呆了,那个傻大姐却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挨打的事,还说:〃林姑娘,你说我这话害着珍珠姐姐什么了吗?他走过来就打了我一个嘴巴,说我混说,不遵上头的话,要撵我出去,我知道上头为什么不叫言语呢,你们又没告诉我,就打我。〃
黛玉此时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甜苦酸咸,说不出什么味道来了。然后路都不认识了,脚像踩在棉花上。紫鹃来了,一看不对劲了,知道受了刺激,问她:〃姑娘怎么又回去?是要往哪里去?〃黛玉说:〃我问问宝玉去!〃于是紫鹃搀扶她去见宝玉。但是很担心,那一个已经是疯疯傻傻,这一个又是恍恍惚惚,一时说出些不大体统的话来,那时如何是好?
黛玉一进门看到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来让坐,只瞅着嘻嘻地傻笑。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旁边的人没有办法。
忽然听到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
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袭人和紫鹃两人吓得面目改色,连忙用言语来打岔。以后两个人不再说话,只是傻笑起来。
最后紫鹃一看赶快结束这个尴尬的场面吧,说:〃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说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离潇湘馆门口不远,紫鹃说:〃阿弥陀佛,可到了家了!〃只这一句话没说完,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我读了以后真感动,所以又想起了王国维说过的一句名言:〃《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那么用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理念来看,很有意思。
一是,大家看,别的丫头知道不能讲出去的事情,都不讲,这是〃知者不言〃。傻大姐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说了出去,而且面对不该言说的人言说,这是〃言者不知〃,所以她就叫〃傻大姐〃!《红楼梦》上说这叫〃混说〃、〃混说话〃,那就得挨打了。作者安排一个绝顶聪明的林黛玉从一个最笨的〃傻大姐〃口中知道了实际情况,这是何等地巧妙,何等地意味深长!世界上有〃知者不言〃的,也有〃言者不知〃的,不这样的话,哪来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人就生活在这样丰富和复杂的世界里,不过选择可以由自己做出。
二是,黛玉与宝玉最后一次见面,两个人只各说了一句话,而且环绕着一个〃病〃字,一问一答,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这不就是作者〃知者不言〃的妙笔?此为一层。黛玉的心病只一句问话就全传达出来了:〃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的心病也只要一句话就表达出来了:〃我为林姑娘病了。〃你病了,我也病了;我为你病了,你也为我病了;我的心病需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