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胜利声中的暗礁:蒋总司令北伐拾零(1)
北伐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发动民众的政治基础;其次是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结果;再次应该归功于北伐军英勇奋战,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蒋介石作为国民革命军的最高统帅,当时还站在革命一边,他身边还有苏联顾问帮助出谋划策,苏联支援大量武器弹药,战场上还有共产党人进行政治动员,冲锋陷阵,流血牺牲。蒋介石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掌握相当的现代军事理论,在北伐战争中,虽然出现过一些重大失误,但北伐战争毕竟是胜利了,蒋介石功不可没。
令人忧虑的是最高统帅的人格不能服众。蒋介石在北伐战争中暴露出来的劣根性,那才是关乎他一生事业成败的大事。有人指出这是北伐中的暗礁,也应该是他一生事业的暗礁,很有可能随着北伐取得胜利而扩大至不可收拾。以小明大,一叶知秋,下面拣拾蒋介石在北伐中的一鳞片爪,从几个小镜头,窥视蒋介石的心灵世界。
镜头之一:营长赌博。第一军中,中下级军官都是黄埔出身,一次,某营长闹亏空,发不出饷来,其上级无法解决,照例只有报告总司令。这位营长被叫到总司令办公室后,蒋介石便责问他为什么闹亏空。营长坦白地说:“报告校长!我一时行为失检,把饷银赌输了,发不出饷来。”
蒋闻言大怒,顿时骂得某营长狗血淋头。但是骂过之后,便写一张便条手谕,叫他拿去到军需处领钱,将这军官的亏空补发了事。他对这个犯法的军官不但不加处罚,甚至认为他诚实,颇可嘉许。
黄埔学生都知道蒋总司令这一套作风,因而都喜欢单独求见校长。他们对校长的处理办法从不讳言,并且津津乐道,夸耀于人。故全军上下,皆耳熟能详。因而所谓层层节制、按级服从的制度,可谓荡然无存。蒋介石不但不以为虑,还以黄埔学生忠于他个人为计。
镜头之二:王柏龄嫖妓。且说程潜率部第一次进攻南昌,初期得手,接着便遭到敌军重重包围,溃不成军,夺路而逃。白崇禧说程潜的狼狈情形,恰似“曹孟德潼关遇马超”,“割须弃袍”而逃。而此次败仗中最荒唐的要算第一军代军长王柏龄。此人性好渔色,占领南昌之后,得意忘形,以为天下大事定矣,潜入妓寮寻欢,哪知敌军骤至,该师因军中无主,于牛行车站被敌军冲得七零八落,仓皇乱窜。王柏龄脱险后自知军法难容,匿迹后方,不敢露面,遂被宣告“失踪”。直至底定南京,才在上海露面。
就是这个王柏龄,在中山舰事件后,曾被蒋介石免职,什么时候又跑了出来,当上了代理军长呢?王某在中山舰事件时造谣惑众,煽风点火,赤裸裸的,时人皆知,此人被免职后,不降反升,是什么道理?这只有蒋介石自己知道了。
镜头之三:偏袒第一军。据李宗仁的回忆:“蒋氏的个性,可说是偏私狭隘,刚愎诘傲,猜忌嫉妒,无不具备。渠身为国民革命军的统帅,然其意念中总是以第一军为主体。军中一切弹械补充,给养调剂,编制扩展等等,第一军常比他军优厚。”
蒋介石率军攻打南昌时,严霜如雪,各军士兵多来自岭南,不惯于寒冷,都已瑟缩难耐。当后方军毯运到时,蒋总司令即当面指示俞飞鹏,发放军毯和赏赐银圆,优先发给第一军和第一军的伤员。俞飞鹏感到为难,他请示说:“每一医院中都有各军的伤兵,应当如何处置?”蒋不耐烦地说:“不管,不管,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军长。”蒋介石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忘掉了自己是全军主帅的地位,心中只有他的第一军。
马口之役,缴获战利品甚多。白崇禧将其运返牛行车站,考虑到各军在此役中损失很大,当面请示蒋总司令,将该项战利品酌量分发一部分给各军。这本是总参谋长职权范围内事,孰知违背了总司令心意,从来都是第一军优先的原则。当即面露不悦之色,惹得白崇禧左右为难。
胜利声中的暗礁:蒋总司令北伐拾零(2)
在整个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嫡系的第一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微不足道,然而蒋介石仍故意将第一军特殊化,弄得各军怀怨不平,部曲离心,不仅不能服人心,更不能堵住人嘴,造成军中议论纷纷,啧有烦言。
镜头之四:扩军竞赛。随着北伐不断取得胜利,蒋介石与参战各军私心逐渐膨胀。私下里暗自扩充编制,发展实力。先是蒋介石的第一军,他将苏联运到广州的武器,大部分扣留下来,交给第一军,暗中扩充实力。到北伐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一军已扩充到11个师。继之,第八军唐生智在攻克长沙、收复汉阳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同时取得了汉阳兵工厂的管理权,遂电请蒋介石,呈请将所部扩编为4个军。上行下效,蒋介石无辞以批驳唐氏,只得准了唐氏之请。
第八军既开其端,接着第四军也要求扩编,使武汉驻军顿时由一个半军扩充为7个军。北伐后期,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部队,纷纷投诚,接受改编,这些投降过来的军阀部队都集中在蒋介石的麾下,使蒋介石的实力骤增,到北伐结束时,蒋介石直接控制的军队已有19个军,这还不包括第一军的11个师。可见蒋介石是北伐进军的最大获益者,终于形成最大的实力派。
而江西方面的二、三、六军因待遇不公,内心愤愤不平,反蒋情绪正在酝酿中。很快政治形势出现逆转,北伐战争还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却沦为新军阀争夺势力范围的混战。
偕陈洁如游庐山,静观风云变幻
正当蒋介石日日夜夜忙于筹划下一步以南京、上海为目标的战役时,精神已露疲态,过度的劳累和忧心不断,他忽感不适,体温高达摄氏度。只好卧床静养,闭门谢客。眼见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陈洁如劝他改变一下环境,到庐山一行,或许可以振作起精神。这一提议很对蒋介石的心思,他同时想到还有一些极为重要的事带到庐山去办更合适,于是命副官给上海及各地的盟兄弟们发出电报,请他们来庐山一游。
蒋介石偕陈洁如先自九江前往牯岭。庐山,镶嵌在长江南岸的一块翡翠似的瑰宝,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而且是历史悠久的佛法名山,从东林寺到简寂观,庐山曾经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和道教的洞天福地;从柴桑栗里到白鹿洞书院,庐山又一度是我国文化教育和宋明理学的一个中心。这些历史文化遗迹,都是蒋介石心往神驰的地方。
蒋介石和陈洁如被庐山胜境所吸引,他们深深饱吸山上那清新甜美、酥人心胸的空气;享受那灿烂耀眼、舒适宜人的阳光。他们爬山登高,饱览远处长江峡谷的风情。他们参观了各具情趣的寺庙,每到一处佛坛,便虔诚地向佛像鞠躬行礼,并给和尚留下“香火钱”。
蒋、陈二人还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步行几英里路,来到白鹿洞。白鹿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院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学院前有一小溪汩汩而流。这里除了水声铮淙夹杂几声林鸟啁啾外,便是一片安谧幽静,确是一个专心攻读的绝佳之处。
白鹿书院最初是唐朝李渤及其兄李涉的隐居读书的地方。传说李渤在此隐居时,养一头白鹿自娱,平时他走到哪里,白鹿也就跟到哪里,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这便是“白鹿书院”名称的由来。
白鹿书院的历史悠久。但是它真正成为一时之胜,扬名国内外教育界,还是在南宋朱熹重修书院之后。这个书院设计精巧,规模宏大,整个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360余间。圣礼堂正中挂有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绘孔子像,殿前两株苍老丹桂,为朱熹亲手栽植。在文会堂挂有朱熹手书的对联:
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
泉峰交映,知仁独得之天。
还有朱熹亲拟的教规,写成条幅挂在各处如:
言忠信,行笃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要)
蒋、陈二人参观中国最古老的大学,重温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感受颇深。
从白鹿书院出来,时已黄昏。蒋、陈二人坐在一块大石上,观赏落日美景,整个西边天空上,深红如火,他们沉醉在一轮火球沉下远处地平线时刻的绚丽景象。陈洁如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之中,她依偎着蒋介石,嘴里喃喃地说:“祈求老天保佑介石北伐成功,保佑我们白头偕老!”
蒋介石若有所思,他握住陈的手说:“我爱你之深非比寻常,刚才我祈求菩萨保佑你,你也许不信,但这是真的。在前线,我一有时间,就想到你,无分昼夜!你也想我吗?”
“不想,”陈吃吃地笑着说,“我不是一个感情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情绪至上者。”此时她的心里涌起一股喜乐幸福的奇妙感觉。
“我不相信,因为我知道你同样爱着我。”天已黑下来,蒋介石牵着陈的手,站起来,准备下山。
女人啊,千万警惕甜言蜜语的迷惑。陈洁如哪里知道,蒋介石为了寻找政治和经济靠山,正在向宋家三小姐暗递秋波。
盟兄弟聚集牯岭,合谋“清共”(1)
蒋介石的电报发出不久,他的盟兄弟陆续来到南昌、九江,然后像朝圣似的登上庐山,晋见蒋介石。第一个到牯岭的是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
虞洽卿(1867—1945),浙江镇海龙山镇人。他6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针线度日。11岁才进入一家私塾,只读了三年就失学了。15岁由族人介绍,背着一个铺盖卷,来到上海瑞康颜料号当学徒,学做生意。他进店那天正值下雨,将一双新鞋夹在腋下,赤脚进店,后来瑞康生意逐渐兴隆,因而有“赤脚财神进店”的传说。
虞洽卿进店后十分勤快,手腕灵活机智,待人接物殷勤灵敏,博得店主和客户的赞许。颜料生意常和洋人打交道,他业余到洋人那里刻苦学习英语,只消两三年工夫,便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满徒后,很快升为跑街,又升为买办,开始在颜料业渐露头角,成为众多洋行挖掘、竞聘的对象。他自己也做起房地产、进出口生意。
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前夕,虞洽卿和陈其美开始往来,资助革命党起义。上海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委任他为顾问官、外交次长、北段民政长等职。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长期苦于经济拮据,对筹建交易所颇感兴趣,希望通过它为革命筹集资金,以便进一步开展革命活动。在虞洽卿等人的努力下,使上海交易所于1920年7月开张营业。虞洽卿等人将营利的大部分资助在沪的国民党人士,蒋介石也在其中。1924年6月,黄埔军校建立时,虞从交易所中拨出巨款作为开办费,后来又继续拨出10万银元资助。可见,蒋介石获得以虞洽卿为代表的江浙财团的支持是有历史渊源的。
虞洽卿在商界得势后,参政野心膨胀,谋求跻身仕途,想在政治上取得更高的名利地位。他这次上庐山,就是参与谋划筹建南京政府的。以###灭共、镇压工人运动为条件,当即拍板为蒋介石提供活动经费300万元。
紧随虞洽卿之后,杜月笙、张啸林等来到牯岭。杜月笙(1888—1951),生于上海浦东,早年父母双亡,只上过半年私塾就退学了,童年就染上赌博恶习,长期在社会上过流浪生活,结识了许多黑帮人物。拜青帮陈世界为老头子,后被陈推荐给黄金荣。开始时只是一个给黄金荣拿大衣、拎皮包的小角色,由于他为人机灵诡诈、富于胆识,得到器重,当上了黄家赌台的管事,主持鸦片提运。后逐渐羽翼丰满,自立门户。
在黄、张、杜这“三大闻人”中,黄年龄最大,杜年龄最小,但杜有胆识,工心计,善于审时度势,却又能伸能屈,野心勃勃,有极强的权势欲。到20年代中期以后,杜的声势逐渐超过了黄、张,成了上海滩的第一大“闻人”。蒋介石与杜月笙的合作是从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开始的,蒋介石所利用的流氓中,杜月笙出力最多,合作时间也最长。
蒋介石要镇压工人运动、屠杀共产党人、发动反革命政变,他有两把屠刀,一把刀是明晃晃的军队,另一把刀则是组织流氓武装。这次杜月笙到庐山来,就是秉承黄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