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熳鞫疾粩嘣谥匮}著,實在是很糟的事。應停止觀察它們」。這時要注意這樣的思惟。
有些禪修者,雖然如此思惟之後停止觀照,但身心的現象,像「起」、「伏」、「伸」、「屈」、「意圖」仍照常地進行著。因此他感到喜悅:「雖停止觀照身心,它們的變化造作仍照常進行著,而且意識也隨著自動去察覺。所以,解脫並不由於只是停止去觀照就可達到的,身心的變化不會因不去觀照它就洠в辛耍豁毴缤#^續看著它的生滅就能徹底體悟到三法印,然後捨離,進入寂靜,諸行止息、體驗涅槃、平靜、喜悅。」因這樣的喜悅,他持續觀照。有些禪修者若無法做這樣的思惟,一旦經老師的解釋後而感到滿意,仍會繼續地觀照下去。
持續觀察進入順境後,有些人的情形會在那時生起疼痛的感受。這時不必氣餒,它只是純大苦聚所具有的特性,如經上所說:「觀五蘊是苦,如病、如癰、如刺、如患、如惱等等。」即使洠в刑弁吹母惺埽矔诿看蔚挠^照中,清楚地見到無常、苦、無我其中一項。禪修者雖如法觀察,仍覺未臻完善,以為能觀之識與所觀之境並未緊緊相隨,這是太迫切的緣故,反而無法完整地體會到三法印。對他的觀察不滿意,就常變換姿勢,靜坐時,他想著可經行得更好;經行時,又想回到靜坐,坐下後又想眨帜_,想換個地方,又想躺下,每換一個姿勢以後又無法持續太久,變得焦躁不安。但不用感到失望。這是他尚未瞭解身心緣起的真相,也未體會到緣起的寂靜。他做得很好,但感覺背道而馳,他應該堅守某個姿勢,隨後就會發現能安住於那個姿勢上面。持續精勤看著身心現象的變化,心會逐漸專注和明覺,焦躁的感覺終會完全消失。
一旦能平靜地面對身心的變化,心變得清晰且能敏銳地觀其生滅,好像不用作意就很流暢的觀著,即使微細的身心現象,也不用費任何力氣。無常、苦、無我的真相,不須透過思惟就明顯地呈現。無論身體某處生起感覺,注意力即落於該處,不過那樱苡腥缪蛎闳犴槨S袝r全身出現的觀察點太多了,必須加速觀照,身心好像要往上拉拔,接著感覺它們變得稀稀落落,禪修者能平靜地、輕易地觀察到。有時生理的反應完全消失,只剩心的變化,喜樂生起,如淋細水般,令人陶醉,並且寧靜充盈,或看見到如晴空般的光明。不過這些特別的體驗不會使人動搖,讓喜悅沖昏了頭,但他仍可享受著。此時應警覺在享受這種體驗,應注意有喜樂、寧靜、光明,這些現象若未消失,就不須去理會,轉而注意其他生起的現象。
進入這一階段,他對無我的道理深信不疑,知道一切只是身心緣起的造作,一個身心現起去辨識另一個身心的現象而已。對一一生起的現像他喜悅地觀察,不因時間長久而感到疲倦,他可長時間採某一姿勢而洠в刑弁矗瑹o論坐或臥,皆可持續觀察兩三小時而洠в腥魏蔚牟皇娣诮Y束時,姿勢仍安穩如初。
有時身心變化迅速,他觀照地很好,因此迫切想面對接下來即將發生的。這時應注意「迫切」,他感覺做得很好,對這樣的感覺也要注意察覺它。他期盼內觀進步,這時應注意「期盼」。無論什麼現象生起了,都要穩穩地觀照,不要想做特別的功夫也不要鬆懈,有時候由於迫切、喜樂、執取或期盼的緣故使觀照退失、鬆弛。有些人認為目標已近在咫尺了,所以特別精進努力,一旦這麼做反而退鈍下來。因為不安的心就無法恰到好處地專注在身心現象上。所以當觀照進入順境時只須穩紮穩打地持續下去,既不可鬆懈也不要做特別功夫,他將很快生起直探身心現象源頭的內觀智慧,體證涅槃。在這階段,有些禪修者的狀況或許會起起落落,不要讓失望有可乘之機,反而要堅定不捨,注意六根的覺受。不過,若不能平穩、寧靜地覺照,是不可能遍觀一切的。
禪修者無論從腹部的起伏,或以任何其他身、心的目標開始觀察,都會發現產生一種延續的動力,接著,觀力平靜、流暢,不須靠作意就綿綿不絕。他寧靜、清晰地看著諸行的息滅,心無雜染,不論外境怎麼吸引人都不為所動,或者怎麼惱人也不因此而苦。他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只是嗅,嚐只是嚐,樱皇怯|,識只是識,他具足經上所記載的六種定力,觀照諸法的生滅,在禪定中時間感消失了。一旦五力──信、進、念、定、慧平衡具足了,他將體證涅槃(裕В厚R哈希在此詳細描述體證涅槃的情形,不過這對多數禪修者來說並洠в袔椭捞鄟K產生期待,而不去清楚地觀照當下身心的變化,這樣是有危險的。)。
一個人體證涅槃以後,察覺他的性情和心態大為改變,整個生命脫胎換骨。對佛、法、僧堅信不移。由於信心增強,他獲得喜悅和寧靜,喜樂澎湃湧現。初證涅槃,由於極喜的緣故,儘管怎麼努力也無法清楚觀照(編按:隨各人的經驗而異)。不過幾小時或幾天後這樣的體驗會逐漸退散,他又可以清楚地觀照了。有些禪修者的情況是,在體驗到涅槃之後,如釋重擔,輕鬆、自在,不想再觀照了,他們已達成目標,內心的滿足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可能繼續往更高層次的階段修行。
※特別說明
本文簡述的內觀禪修方法,對一般資伲娜艘丫b綽有餘,閱讀之後,只要信心堅定,向道心切,精進不懈,按部就班照著練習,必然有所進展。不過必須在此說明的是,內觀經驗及進階次第的細節不是這短短篇幅能全部交代清楚的。仍有許多值得介紹說明的。另一方面,不見得每一位禪修者的體驗,都是照著本文所描述的。由於個人根器和業力不同,勢必有所差異,還有,信心、願力和精進心也不盡然相同。更進一步說,只靠閱讀書本而洠в欣蠋熢谂灾笇У亩U修者,有如初次踏上陌生旅途的行者,勢必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遲疑不決。因此,他若繼續努力但缺乏老師指引和鼓勵,想要證入涅槃的道路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於這個困難,真有心修行,不證涅槃誓不罷休,一定要找一位老師,其個人的修證成就足以勝任,全程帶領學生,從最基礎的階段走到最高層的內觀智慧、體證涅槃。這個建議是相當吻合經典所說的:「求明師於真正了生脫死者。」
(譯自Mahasi Sayadaw:Insight Meditation: Basic and Progresssive Stages)
肆、七淨門與禪觀諸境 / 馬哈希法師 著智如比丘 譯
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證道、果、涅槃(nibbana ),清除我見、疑使,免淪惡道,息諸煩惱,脫離諸苦,而得究竟常樂。茲簡介七淨門及禪觀諸境,使正修法門者知循道智(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nana)趣向涅槃。
一、戒清淨門
欲入戒清淨門者,居士持五戒或八戒即可,僧眾則須依奉波羅提木叉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資具依止戒。實在說來,僧眾須守持波羅提木叉律儀戒以獲得「戒清淨」(sila…visuddhi)。
二、心清淨門
持戒清淨者如恆修定(samatha kammatthana ),諸如觀息出入,則其心不會散亂,能定於一境,歷近分定(upacara samadhi)及根本定(appana samadhi )而成就心清淨。心清淨謂以定故,不為六根境界所障。由觀心(citta)及心所(cetasika)或任何其餘現行身心諸法而心得清淨時,沿十六觀智進修,即得歷道及果智而證涅槃。此是毗婆捨那(vipassana) 禪修中由奢摩他(samatha)證得涅槃之法。
唯習毗婆捨那內觀而不習奢摩他者名「唯觀行者」(suddha vipassana yanika),此禪法之修法為:具戒清淨者於六根門頭所現境界如眼見、耳聞等隨起隨觀。初用功時,觀照一一眼見耳聞殆無可能。惟可從粗顯的任何身體特徵練習。入手可從觀腹部脹癟開始,其鼓脹情況及邉樱瑢偕L大,觀這類明顯的色,心不再散亂而念遂攝歸一境。由如此這般,每瞬間觀照所生之剎那定(khanika samadhi )成就「心清淨門」(citta…visuddhi)。
1。色心辨別智
觀照順暢心不散亂時,辨別色心二法之智慧──「色心辨別智」(nama…rupaparicchedanana)即於每次用功時生起。
此智生起之法,乃於觀腹脹起時,行者能辨別所脹有別於其覺心:脹為無覺知之色,而覺知為能知心。觀癟落時,能辨別癟為色,而其覺知為心。觀經行時,能辨別行為色,而其覺知為心。觀聞聲時,能辨別耳、及聲為色,而聞及其覺知為心。依此類推,見色時,能辨別眼及色境為色,而其見及覺知為心。思法時,能辨別思及其覺知為心而此心之所在處為色。觀疼痛能辨別痛及其覺知為心。而此心之所在處為色。如此這般,當觀色之覺知時,能辨別能覺知者為心而所覺知及覺知所在處為色。此種辨別色心之智慧名「色心辨別智」(nama…rupa pariccheda nana)。
三、見清淨門
色心辨別智成熟有力時,行人便悟知人我皆不出能覺知境之心及非覺知之色二法,其中並無所謂「我」之體。此智成就「我」(atta)之邪見清除,此名「見清淨」(ditthi…visuddhi)。
2。緣覺智
其後,定(samadhi)慧(nana)增強,行者用功時能辨別因果,觀腹之脹癟及其移動手臂時,能照見其心念之動及隨後之動作,乃悟所動心念為因,引生手臂之移動為果。依此類推,能辨別伸縮四肢、站起及經行等時之動念及其隨後之動作。身但有動,即覺知念為導因,並無人作之因。此辨別因果之智慧名「緣覺智」(paccaya…pariggahanana)。
四、除疑清淨門
心識之動乃因有心所緣境,並身根生識之故。每起觀照,皆覺知其生起為有境可緣,並有身根生能緣心。觀聞聲時,知其生起為有耳能聽及聲可聞,因聞聲故覺照乃生。觀見色時,知其生起乃因有眼及色境,因見色故覺照乃生。因因果果,辨別如是。其餘觀照亦然。此種辨別之智慧亦屬「緣覺智」。諸言、行、覺知,皆無我體(atta…entity ),皆非我作。有關過、現、未三世我體之疑乃不得起,並大部分消釋。此是「除疑清淨門」(kankha…vitarana…visuddhi)。
3。三法印智
其後,定慧增強,將體悟所觀與能觀之滅相。觀腹脹時,立即可見所觀脹與能觀心之消失。觀腹癟、日常咦鳌⒔浶小⑺闹斓葧r,俱見所觀能觀之消失。觀「聞聲」時,所聞聲、聞覺知及能觀心皆滅。觀「見色」「身樱沟龋娔芩^心之滅。乃作如是思維:「過去世未作如是觀,故執諸法為常。今乃知法皆無常,即生即滅。」此名「無常法印智」(anicca…sammasana…nana,徹見實見無常之智)。同時悟生者即滅,無足愛戀,虛不足恃,皆為苦患。這是「苦法印智」(dukkha…sammasana…nana),更悟諸法緣生,不由我作,此即「無我法印智」(anatta…sammasana…nana),使悟無我之理,悟知我身既無常、苦、無我,他身當亦皆然。不停止類此之觀照作意,持續用功,觀慧將迅速進展。
4。恆生恆滅智
前此雖知法之生滅,實際僅當一類相續之色心諸法現起時,見法起之初際及法滅之終際。總覺得所現一類相續法之中際為時頗長。此皆因未明法剎那生滅理之故。今則即時澈見一類法即使相續現行,彼亦剎那剎那生滅不息。其徹悟之道為觀腹脹時,見其脹分二、三或多節而起。觀腹癟、經行、舉足、移前、踩下、四肢曲伸時,同樣見其迅速分成二、三或多節。觀念頭,見所觀之念及能觀之心俱迅歸於滅。觀疼痛,每覺照生起,見所觀之痛及能觀之心俱分數節而滅。此覺知法迅速恆生恆滅之智慧名「恆生恆滅智」(udayabbaya…nana)。
此智一生,覺觀即變得容易自如,毫不費力。此時會見到異光,湧生喜樂,週身輕安。有人甚至會微微飄於空中。這些異常經驗易令人以為已成就特殊觀慧。
五、見道非道智清淨門
如因此自滿沈迷則於觀智進展有障。因此禪修老師須如此告眨次蛑腥耍骸笎蹐坍惞鈦K諸禪悅等,即同邪道,於觀智進展有礙。觀智進展之正道為不斷地修觀。」知所抉擇何為邪道何為正道,名「見道非道智清淨門」(maggamagga…nanadassana…visuddhi,明見何為進趣拢乐馈⒑螢樾暗乐腔郏
六、見正道智清淨門
如此抉擇而唯知繼續用功則愈能澈見法生滅相。澈見腹一脹一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