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的法外诸刑罚。②
① 《大诰三编》'391',第 360—363 页。
② 《大诰三编》'391',第 327—330 页。
③ 传记见《明史》'41',282,第 7224—7225 页。
④ 谢应芳:《龟巢稿》'229'(约在元末;重印于《四部丛刊》,第 3 集第 37 卷,上海,1936 年),8,第
13 页;见罗炳绵:《明太祖的文学统制术》'361',载《中国学人》,3(1971 年),第 40 页。
⑤ 传记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554—558 页;《明史》'41',147,第 4115—4122 页。
① 《国榷》'498',第 684—686 页。
② 黄章健:《〈大明律诰〉'245',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4(1935 年 6 月),第 77—101
页;重印于他的《明清史研究丛稿》'242'(台北,1977 年),第 155—207 页。
当 1385 年 9 月开始准备对蒙古领袖纳哈出发动最后攻击时,高级将领冯
胜、傅友德和蓝玉奉命掌管北京的卫戍事宜。但是因其他军事优先事项的插
入,反对纳哈出的决定性军事行动推迟了一年半。云南西部的掸族和缅甸的
阿瓦邦“土司”思伦发在 1386 年 1 月兴兵叛乱,冯胜被派率 10 万人前往镇
压这次叛乱。云南越州地区的罗罗人在 3 月间叛乱,傅友德必须被派往予以
平定。1386 年夏,傅友德进入云南西部,帮助沐英平息东川的一起骚乱。因
此,要到 1386 年 12 月皇帝才能实际上命冯胜率大军 20 万去对付蒙古人。冯
胜的部队在 1387 年 1 月与副将傅友德和蓝玉一起出发,首先驻兵于北京之东
的通州。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纳哈出的金山大本营,此地在今沈阳之北约 70
英里处。这次征讨的方略也是皇帝自己制定的。
冯胜把大军暂时留驻通州,他派蓝玉和一支骑兵部队突袭扎营在庆州(今
辽宁林西附近)的蒙古部队。蓝玉乘下雪之时进行了这一战斗行动,擒获蒙
古人的太尉和许多马匹以及俘虏。快到 3 月底的时候,冯胜领兵出关外,加
强了大宁(今辽宁凌源之西北)和这个地区其他前哨阵地的防务。他们留 5
万军队驻守大宁,主力部队继续向东北前进。7 月间,冯胜宿营于金山之西。
他于是把纳哈出从前的裨将乃剌儿送还给纳哈出,此人是明军在 1376 年俘虏
的。乃剌儿被俘后,他在明军中做了一名低级军官,被赐了妻妾和田地住宅。
1387 年冯胜送他回纳哈出处时还附有一信,他敦促这位蒙古太尉投降明军,
并拥戴中国的新王朝。乃剌儿的外交辞令使纳哈出在 10 月投降了蓝玉。纳哈
出及其 6500 多名军官和家属被送往南京;纳哈出本人被封以侯爵、禄米 2000
担,并在江西赐以公地作为庄园和在南京赐有第宅。他在 1388 年 8 月 31 日
死于武昌,可能是醉酒而死;他被埋葬在南京城外。①
这次胜利之后,冯胜似乎正处在他荣誉的顶峰时期,但不久就被皇帝所
抛弃。或许洪武帝认为冯胜是他权力和威望的对手,但是也有可能皇帝确实
不喜欢人们认为的冯胜的那种骄傲自大和不端行为。关于冯胜行为不轨的报
告于 10 月份送达皇帝。皇帝把他召回了南京,并收回了他的象征权力的印
信。②冯胜到达南京时护送着纳哈出和一批蒙古投降人员,皇帝在 11 月就命
他去中都凤阳居住。他被削去兵权,同时又被剥夺了河南的封地。这一调动
有效地切断了他和住在开封河南的周王朱橚(1361—1425 年)的密切联系。
①周王的妻子是冯胜的一个女儿;他们已在 1378 年结婚,那时冯胜驻兵于此,
为当地的守备。朱橚和冯胜之间不同寻常的密切接触可见之于下面的事实:
1389 年,皇帝严厉惩戒了周王去凤阳秘密会见冯胜。因此,冯胜的被疏斥可
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
冯胜还不是 1387 年以凤阳为安全居住地方的唯一将军。甚至皇帝的童年
伙伴汤和也在 12 月从浙江沿海——他在沿海筑城和戍守以防备海盗——回
到凤阳,自动地隐退。②很清楚,他是想退出现役。他在 1390 年中风,后来
一直在凤阳不问世事。以迄 1395 年去世。
① 《明通鉴》'210',1,第 451 页;司律思;《(明代的中蒙关系,Ⅰ)洪武时代(1368—1398 年)在中
国的蒙古人》'457',载《中国和佛教文集》,11(布鲁塞尔,1956—1959 年),第 77、115 页;《国榷》
'498',9,第 673 页。
② 《国榷》'498',9,第 673 页。
① 传记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350—354 页。
② 《国榷》'498',9,第 688 页。
蓝玉却仍在服现役。1387 年 12 月,他奉命追击蒙古统治者脱忽思帖木
儿和他的将军们。③蓝玉现在是明朝在北方位高权重的将军。1388 年 5 月,
他率领大军 15 万横跨戈壁至北京以北约 500 英里处的捕鱼儿海,打垮了蒙古
军队。脱忽思帖木儿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蓝玉设法捉到了他的幼子
地保奴。脱忽思帖木儿后来被一个亲属所杀害。在这一次胜利中蓝玉俘虏了
蒙古统治者 100 名家族和随从、约 3000 名王子及其部属、蒙古营帐中的 77000
名男人和妇女、各种不同的关防印信,以及 15 万头牲口。
蓝玉在蒙古取得殊勋之后即被召回南京。他在 1388 年 9 月 25 日抵达南
京,次日陛见时接受皇帝所赐的荣誉;但是,皇帝的褒赏之词中也略寓儆戒
之意。皇帝曾经听说蓝玉纳某些原来元朝的公主和宫女为妾;脱忽思帖木儿
的儿子地保奴事实上为此事抱怨过。有一个这样的妇女后来自缢而死,或许
她是遵照蒙古习俗,即君主之妻在君主死时应自杀而亡。皇帝听到这些报告
后很不高兴,因此拖延了几个月,直到 1389 年 1 月才把蓝玉晋升为公。虽然
皇帝不喜欢蓝玉的个人品行,但他很看重他的军事成就。他对蓝玉和他的某
些下属大加赏赐,并且在奉天殿隆重赐宴。①
正在这时,皇帝颁行了《武臣大诰》。和他的其他《大诰》一样,这份
《大诰》列举了皇帝已经审理和判决的个别贪污官员的罪行。它和从前发布
的《大诰》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汉语白话文写的。据皇帝解释说,他之所
以这样做,是要让所有的军职人员都能读懂它的内容。他尽量避免使用“秀
才之文”,即文人学士所用之古文。据这份《大诰》所记,皇帝治狱的对象
是在各不同的卫中服役的中、下级军官,因为他们利用权势欺压当地的人民
和士卒。②
为了对付中国西南部的叛乱,傅友德已在 1386 年夏天被调到东川。但是
在 1388 年之初,反对掸族的边境战争在麓川变得恶化起来。思伦发在 2 月间
发起攻击,但被沐英的军队打退。但他在 4 月又投入更多的兵力进攻,这一
次有 30 万军队和 100 头战象。
沐英用大炮和连弩还击,用组成三个纵队的士兵来进攻。掸族叛乱者在
5 月间的大战中被遏制住了。思伦发损失了 4 万余人和 37 头象,但这位掸族
领袖却未被抓获。③快到 7 月底之时,傅友德统兵进击东川的罗罗叛乱者。这
次遭遇战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沐英不得不在 9 月份增派援军。10 月份,沐
英与傅友德合兵一处来打阿资——即最近死去的越州“土司”的儿子。1389
年 1 月,阿资攻下了普安,并且成功地顶住了傅友德一次想收复它的尝试。
在重新调集了军队之后,傅友德设法从普安赶走了阿资,俘获了约 1300 名叛
乱分子。阿资逃回了越州,但是他在下个月终于投降了。
沐英请求朝廷在越州置卫,以作为明朝在云南那一地区的防御堡垒。傅
友德在 8 月份从云南召回了他的军队,让沐英指挥当地的战事。沐英本人在
③ 《国榷》'498',8,第 676 页。司律思:《洪武时代在中国的蒙古人》'457',第 81 页。
① 《国榷》'498',9,第 690 页。
② 叙的日期是洪武二十年阴历十二月(1388 年 1 月 1 0 — 2月 7 日);《武臣大诰》重印于《明朝开国文献》
'388',1,附录,第 1—44 页,这个文本显然是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印刷版的 20 世纪初的手抄本。见张伟仁
编:《中国法制史书目》'43'(台北,1976 年),1,第 134 页。《明朝开国文献》的编者关于此文本的出
处并未提供任何信息。谈迁定此《大诰》的日期为 1388 年 8 月 16 日。见《国榷》'498',9,第 689 页。
③ 《明纪》'53',5,第 10 页。
11 月奉旨晋京。皇帝赐宴于宫中,赏给他黄金、纸钞和丝绸。皇帝奖誉他说:
“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尔也。”①
掸族酋长思伦发在 1389 年 12 月初投降,麓川因此平定。1390 年 1 月,
皇帝大封 57 名有功的将领和官员,傅友德也在其中。②以后不久,傅友德被
派往北京协助燕王进行即将来临的征伐蒙古之役。
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棣尚未在边境的实际战阵中经受过考验。1390 年初,
皇帝下令他们合兵一处,以消灭前元丞相咬住和他的军官乃儿不花。傅友德
奉指示随朱棣统率北京的军队,另一将领王弼则被派往协助朱?和山西军
队。③王弼是安徽临淮人,曾随傅友德和沐英在 1381 年远征云南;还曾随冯
胜进行促使纳哈出投降的 1387 年之战。④1388 年当蓝玉出色地向捕鱼儿海挺
进时,王弼是他的前锋。他的女儿嫁给了楚王朱桢(1364—1424 年);楚王
是 1381 年去武昌就国的。⑤傅友德和王弼这两员身经百战的将领此时受命听
两个王子的节制。在 2 月份,另一位王子,即皇帝的第七子齐王朱榑(1364
—1428 年)——他在 1382 年就国于山东青州——也奉命率亲兵北上驰援朱
棣。①
当这三名王子在北方边境执行军事任务时,第四个王子朱椿(1371—1423
年)也开始过问他封国的事务。蜀王朱椿在成都。他为人很有文学才能,并
且喜爱文事。他从 1385 年到 1390 年住凤阳,至此才被皇帝派驻成都。当西
藏人在 1390 年侵袭四川时,蜀王请求皇帝派四川地区的左军都督、合肥(安
徽)人瞿能去讨平他们。瞿能的派遣很及时,他在蓝玉的指挥下在春天开始
行动。②因此,虽然蜀王并未亲理军务(事实上他主要还是一位学者王子),
但是,他也正在获得一些指挥上的知识。明朝几个第一代的王子正到成年期,
这一代的成员们开始在帝国的生活中取得重要的个人地位。
1390 年 4 月,朱棣和朱棣跨过边境,进入蒙古,搜寻乃儿不花。当朱棣
得知他扎营在迤都山的时候,便挥师乘风雪急进,使乃儿不花和咬住同时投
降。乃儿不花后来再度叛明,但朱棣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显然给了他父皇以
深刻的印象。皇帝把这次胜利和确保戈壁沙漠的安全都归功于他。他批准朱
棣把蒙古降兵收入他自己的屯卫编制之中,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燕王的兵权,
也使得他在 1399—1402 年的内战中占有战略上的优势。据史料所说,乃儿不
花和咬住投降时带领的部下有 10000 人。③
① 《明通鉴》'210',1,第 467 页;《明纪》'53',5,第 16 页;《明通鉴》'210',1,第 474 页;《明人
传记辞典》'191',第 1081 页。
② 《国榷》'498',9,第 700 页。
③ 《明纪》'53',5,第 18 页;《明通鉴》'210',1,第 476 页。
④ 传记见《明史》'41',132,第 3862—3863 页。
⑤ 《明史》'41',116,第 3570 页。
① 《明纪》'53',5,第 18 页;《明史》'41',116,第 3573 页。
②
《明史》,117,第3579页。当他于1385年和1390年间在凤阳时,他聘请了金华学者苏伯衡(1329—1392
年?)为顾问;当他就国于成都时便与苏伯衡的朋友和宋濂的弟子方孝孺(1357—1402 年)有往来。关于
苏伯衡,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1214—1216 页;《明史》,285,第 7310—7311 页;关于方孝孺,
见《明人传记辞典》,第 426—433 页;以及《明史》,141,第 4017—4020 页。
③ 《明通鉴》'210',1,第 479 页;《明纪》'53',5,第 19 页;司律思:《洪武时代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