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教新教规和元代道教的影响。慕阿德在《1550 年前中国的基督教徒》(14)
中叙述了基督教与蒙古的关系。E.A.沃利斯?布治①和詹姆斯?A.蒙哥马利②
② '475'斯坦哈特:《中国的帝都规划》,第 150—154 页。
③ '250'S。V。吉谢列夫编:《古代蒙古城市》(莫斯科,1965 年版)。
④ '110'戴维?M。法夸尔:《元代政府的结构与职能》。
⑤ '126'傅海波:《从部落领袖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神:元代的正统观念》(慕尼黑,1978 年版)。
⑥ 见'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元史〉卷 93—94 译注》(坎布里奇,1956 年版)和'442'《13 世纪
蒙古的贡纳制》。
⑦ '17'有高岩:《元代农民的生活》。
⑧ '292'罗荣邦:《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年)关于粮食运输的争论》。
⑨ '879'鞠清远:《元代系官匠户研究》。
⑩ '840'翁独健:《斡脱杂考》。
① '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坎布里奇,1978 年版)。
② '300'冈瑟?曼戈尔德: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军事制度》(班贝格,1971 年版)。
③ '63'陈恒昭:《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法律传统》(普林斯顿,1979 年版)。
④ '412'保尔?拉契内夫斯基:《元法典》,4 卷(巴黎,1937—1985 年版)。
⑤ '55'陈学霖和威廉?T。德巴里编:《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和宗教》(纽约,1982 年版)。
⑥ 见'348'野上俊静:《元代道佛二教的争执》和'349'《关于元代的宣政院》二文。
⑦ '410'保尔?拉契内夫斯基:《蒙古大汗和佛教》(莱比锡,1954 年版)。
⑧ '497'约瑟夫?蒂洛:《蒙古时期的佛道之争》。
⑨ '377'L。毕达克:《吐蕃与宋、蒙古的关系》。
⑩ '143'傅海波:《元代中国的吐蕃人》。
① '41'E。A。沃利斯?布治:《中国皇帝忽必烈汗的僧侣》(伦敦,1928 年版)。
② 詹姆斯?A。蒙哥马利译:《亚巴拉哈三世史》(纽约,1927 年版)。
翻译了聂思脱里教徒在中东和欧洲的旅行记。
元代宫廷的文化保护已经引起学者的注意,并否定了蒙古人保留蒙昧野
蛮状态的设想。尼古拉?鲍培③和中野美代子④对八思巴新字做了研究。在詹
姆斯?I.克伦普的著作中论述了蒙古人对戏剧的保护,⑤斯蒂芬?H.韦斯特的
论文探讨了蒙古对中国戏剧的影响。⑥李雪曼和何惠鉴的《蒙古统治下的中国
艺术:元代(1279—1368 年)》,⑦詹姆斯?卡希尔的《山水画:元代(1279
—1368 年)的中国画》,⑧玛格丽特?梅得利的《元代瓷器与硬陶器》,⑨探
讨了元代对艺术的影响,包括绘画、制陶、雕刻和纺织等方面。
并不是所有忽必烈发动的对外军事战争都已被深入研究过。威廉?亨索
恩在《高丽:蒙古的入侵》⑩中研究了蒙古在高丽的扩张问题。乔治?桑塞姆
的《1334 年前的日本史》,(11)Hori Kyotsu 的博士论文《蒙古入侵和镰仓
幕府》,①对认识征打日本有很大帮助。②在《从蒙古帝国到元朝:帝国在蒙
古和中亚统治形式的变化》③中,窦德士对与海都的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南亚的远征,尤其是对爪哇的战争,还急需展开研究。
忽必烈后期的衰败迹象,也需要更多的研究。40 年前傅海波对阿合马的
研究,④需要补充修改。他对桑哥的研究,⑤已为 L.毕达克近来的研究所补充。
⑥但是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澄清对这两个官员的看法,亦要澄清对卢世荣的
看法,他在《元史》中也被列为奸臣。杨琏真加的活动也应该重新加以考证,
因为戴密微名为《南宋陵墓》的论文,⑦是在 60 年前发表的。傅海波在《蒙
古统治下的中国》中的论文里,已对杨发掘宋陵的作用做了新的评价。⑧
③ '384'尼古拉?鲍培:《蒙古八思巴字文献》(戚斯巴登,1957 年版)。
④ '340'中野美代子前揭书。
⑤ '80'詹姆斯?I。克伦普:《忽必烈汗时期的中国戏剧》(塔克森,1980 年版)。
⑥ '539'斯蒂芬?H。韦斯特:《北戏发展中的蒙古影响》。
⑦ '282'李雪曼和何惠鉴:《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元代(1279—1368 年)》(克利夫兰,1968 年版)。
⑧ '45'詹姆斯?卡希尔:《山水画:元代(1279—1368 年)的中国画》(纽约,1976 年版)。
⑨ '307'玛格丽特?梅得利:《元代瓷器与硬陶器》(纽约,1974 年版)。
⑩ '181'威廉?亨索恩:《高丽:蒙古的入侵》(莱登,1963 年版)。
① '190'Hori Kyotsu:《蒙古入侵和镰仓幕府》(哥伦比亚大学 1967 年博士论文)。
② 关于蒙古入侵的研究,日本有很多成果。经典性的研究是'207'池内宏的《元寇的新研究》(东京,1931
年版)。近年的论著有'546'山口修的《蒙古袭来》(东京,1964 年版,1979 年再版);'179'旗田巍的《元
寇:蒙古帝国的内部事务》(东京,1965 年版);'4'阿部征宽:《元寇袭来》(东京,1980 年版);'5'
相田二郎:《蒙古袭来之研究》(东京,1971 年版)。'246' 川添昭二的《蒙古袭来研究史论》(东京,
1977 年版),对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历史分析。亦见'216'石井进《中世纪日本》的有关章节, 载《剑桥日
本史》第 3 卷(坎布里奇,1990 年版),第 131—148 页。
③ '85'窦德士:《从蒙古帝国到元朝:帝国在蒙古和中亚统治形式的变化》。
④ '114'傅海波:《阿合马在忽必烈时期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
⑤ '134'傅海彼:《从〈元史〉卷 205〈奸臣传〉看忽必烈时期的畏兀儿政治家桑哥的活动》。
⑥ '376'L。毕达克:《元代的吐蕃政治家桑哥》。
⑦ '93'戴密微:《南宋陵墓》。
6.元中期政治
元中期政治史的研究远比对蒙古人的元朝其他时期的研究薄弱。历史学
家之所以忽视这段历史,部分因为这个时期夹在朝代创建者忽必烈汗光辉的
历史时期和妥欢贴睦尔的“末代乱世”之间,似乎缺乏历史意义。还有一个
次要的原因,就是与此有关的资料和各种原始资料的短缺。
与蒙古早期诸汗和忽必烈时期不同的是,现存的有关这一时期的蒙古和
西方文字的历史资料很少。波斯史书拉施特的《史集》,对研究早期蒙古帝
国的历史很有价值,但是只记述到铁穆耳汗时期。该书关于铁穆耳时期的叙
述,现在有波义耳的英文译本,①亦有俄文和中文译本。记述铁穆耳汗以后时
期的,有哈撒尼的《完者都史》②和瓦撒夫的《瓦撒夫史》,③这些仅有波斯
的史料主要对研究元朝与西方汗国的关系有用。由此,研究元代中期的政治
史,只能主要依靠汉文史料。
在汉文史料中,《元史》里各帝的本纪和这一时期重要人物的列传是重
构这一时期政治史的最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史料。在后继的明朝的初期急忙
拼凑起来的官修史书《元史》的缺憾是众所周知的。④绝大多数史学家对《元
史》的整体批评都适应于该书有关这一时期的部分。
首先,没有为海山和也孙铁木儿朝的主要大臣立传。因此,《元史》的
叙述必须得到元中期和晚期文集中的相关资料的补充和确认,这些文集的作
者不少曾在官府任职。此外,亦应参考后来邵远平①、屠寄②和柯绍忞③编的元
史。这一时期最有用的文集包括赵盂睢⒊填曳颉⒘趺糁小⒄叛啤⒒茰谩
虞集、揭傒斯、马祖常、苏天爵、欧阳玄、许有壬、危素的文集。苏天爵编
的诗文选集《国朝文类》,④也保留了许多别处未载的资料;但是,该书收文
终止的时间是在 1310 年前。苏天爵编的另一部书《元朝名臣事略》,⑤是从
蒙古帝国初期到铁穆耳朝重要官员的列传,只对我们这个时期的早期部分有
用。元朝中期和晚期的笔记,包括长谷真逸的《农田余话》⑥、杨瑀的《山居
新话》⑦、孔齐的《至正直记》⑧、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⑨都对《元史》
① '407'拉施特:《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约翰?A。波义耳译(纽约,1971 年版)。
② '387'哈撒尼:《完者都史》,马因?汗八力编(德黑兰,1969 年版)。
③ '536'瓦撒夫:《瓦撒夫史》,石印本(孟买,1852—1853 年版);穆哈默德?马丁?伊斯法尼再编本(德
黑兰,1959—1960 年版)。
④ '653'宋濂等撰:《元史》(北京,1976 年版)。
① '663'邵远平:《元史类编》(扫叶山房本)。
② '689'屠寄:《蒙兀儿史记》(北京,1934 年版)。
③ '687'柯绍忞:《新元史》(天津,1922 年版;北京 1930 年第二次修订版);重版载二十五史刊行委员
会编《二十五史》(上海,1935 年版;台北 1962—1969 年再版,以及近年来的其他影印本)。
④ '623'苏天爵编:《国朝文类》(《四部丛刊》本)。
⑤ '622'苏天爵编:《原朝名臣事略》(1335 年刊本,北京 1962 年重印)。
⑥ '630'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宝颜堂秘籍本)。
⑦ '648'杨瑀:《山居新话》(《知不足斋丛书》本)。该书在'115'傅海波的《蒙古统治下中国文化的成就》
中翻译成了德文(威斯巴登,1956 年版)。
⑧ '647'孔齐:《至正直记》,伍崇耀编《粤雅堂丛书》卷 321—324(1853 年再版;台北,1965 年重版)。
⑨ '649'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1958 年版)。
的叙述有补充作用。
为研究各种制度的发展,《元史》各志中的资料是最重要的材料。但是,
志的资料必须用《元典章》⑩和《通制条格》(11)收录的基础文书补充,两书
所收文书的终止时间分别是 1322 年和 1315 年。研究元代制度的其他有用的
基本史料包括 1330—1331 年编撰的政书《经世大典》①的残存部分和妥欢贴
睦尔时的几部官修书。后者包括《宪台通记》②和《南台备要》,③两书都是
记述御史台的;还有《秘书监志》,④收录了秘书监的资料。
只是在近些年来,元中期政治史在现代标准的历史著作中才得到应有的
注意。对政治史的最精彩的叙述可在《元朝史》⑤中见到。该书由中国元史界
的权威韩儒林教授主编,但写作者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教员,包括著名的研
究元史的学者陈得芝和邱树森。作为一个完整的断代史的现代著作,1986 年
《元朝史》的出版是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样有用的有关元代政治
的叙述亦见于《中国通史》,⑥该书的作者是中国的另一组元史专家,包括蔡
美彪、周良霄和周清澍。李则芬的《元史新讲》⑦对元中期政治的论述最长,
但是常有不可靠的地方。
除了多桑和亨利?霍渥斯的在上个世纪的历史著述外,元中期政治没有
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直到 70 年后,才出版了窦德士的《征服者与儒士》。
⑧尽管作者主要叙述的是妥欢贴睦尔朝的政治变化,但是在书中他用前两章陈
述了他所讨论的元朝后期政治所必需的元中期背景。虽然我不同意他的主要
论点,他把出自海山系的人重登帝位的 1328 年视为元代草原政治不可逆转的
终结和元代政治生活“完全儒化”的开端的标志,但是《剑桥史》的这一章
还是大大得益于窦德士的敏锐观察和分析。
除窦德士的著作外,兰德彰关于虞集的论文①通过对这个汉人大儒谋臣鼓
吹图帖睦尔的正统和权威的分析,探讨了图帖睦尔朝的政治。韩百诗是著名
的法国元史研究专家,著文研究了蔑儿乞部的伯颜,②此人在图帖睦尔朝和妥
欢贴睦尔朝初期是官僚强人。
对元代中期和早期蒙古帝国的帝位继承危机的研究很多。箭内亘关于蒙
古贵族选举大汗的集会“忽邻勒台”的经典性研究,③发表于 1917 年,是该
问题研究的开端。对帝位继承危机最全面和最有价值的研究是萧功秦的两篇
⑩ '628'《大元国朝圣政典章》(《元典章》)(元刊本,台北,1972 年重印)。
① 关于该书的全目,见'747'苏振申:《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台北,1984 年版),第 40—50 页、
64—74 页。
② '635'《宪台通记》,收入《永乐大典》(北京,1960 年版),卷 2608—2609。
③ '636'《南台备要》,收入《永乐大典》(北京,1960 年版),卷 2610—2611。
④ '643'《秘书监志》(《广仓学窘丛书》本)。
⑤ '867'韩儒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