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义都合’,‘礼义’是随着时代有不同的标准,随着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中国三代之礼就不一样了,古礼跟今礼不相同、中国人的礼跟外国人的礼也不相同。这一句话的含义就深广了,含了什么意思呢?佛法必须要做到现代化、本土化,礼义都合,在台湾对台湾的礼义合、到日本跟日本的礼义合、到美国跟美国的礼义合,到那一个地区、那一个时代?它礼义都合。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现代化与本土化,就是这个意思,换一句话说,它能适合于一切众生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个佛法才能普度众生,所以底下才有这样殊胜的效果。

  ‘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表’是事相,是现象,‘里’是道理,一切事理,在佛法里面讲性相,性相事理统统苞罗啊!这就是华严里面讲的事事无碍的法界,事事无碍的法界才叫真正究竟圆满的幸福。我们世间人常讲美满,那是有名无实,这才真正到真善美慧,达到了究竟圆满。

  ‘过’是超过。‘度’是度脱,这就是超越六道、超越生死,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而且究竟圆满的解脱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离开现实生活,这个生活才叫真正的圆满,真实的利益了,前面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如果究竟圆满的解脱,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不能叫究竟圆满,所以,这一段经文含义非常非常的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它。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八十五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85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三面第六行,从第一个字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

  句子从这以下,我们看到很多自然,自然的意思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是自性清净本然,所以这个里面所含藏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无有穷尽,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佛法教给我们的,最后的目的就是教我们恢复自性的功德。换句话说,经上所讲的一切,到最后都变成我们自己现量的境界,真实的受用。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这是讲的自性;自性本来清净,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加上保守这两个自,换一句话说,本来清净,现在不清净了,现在这个自性被污染了,话虽然是这么说,是不是真的被污染呢?如果自性真的会被污染,就不能叫真性了,因为真是永远不变的,才叫做真;会被污染,就变了,那里能叫真呢?所以,我们讲污染,是不得已用的名词,不是真正被污染,虽不是真正被污染,但确确实实障碍了自性清净心,这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佛在大经上常说的妄想、执着,那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妄想?我们有没有执着?有妄想、有执着,就保守不住了,我们要想保守自性清净本然,就决定不能有妄想、执着。

  ‘真真洁白’,这是讲的性德啦!所以,性德在今天一定要靠修德,我们的性德才能够恢复,离开修德,性德是不能恢复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华严经上不把文殊菩萨排在第一,而将普贤排在第一,道理就在此地。文殊是智慧第一,普贤是修行第一,修行重过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要老实修行,会开智慧,会证果。有智慧的人不肯修行,照样堕落,还是搞六道轮回。由此可知,智与行,还是行重要。有智慧肯修行,这是真修啊!有智慧不肯修行,那很冤枉,那个智慧就不叫真智慧,真智慧的人一定修行。修行注意这个地方‘真真洁白’,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是在起心动念之处修行,不是说我念佛的时候心清净、我读经的时候心也很清净、拜佛心也很清净,对人、对事我就不清净了,这个修行法不管用。到临命终时佛菩萨没有来,你看到的都是人与事,换一句话说,还是不清净心作主,你依然是六道轮回。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处世、待人、接物就用一个心,不用两个心。我念佛是什么心?拜佛是什么心?我处世、对人,都用这个心。也许有人说了,我用这个心,今天在这个社会上,那要处处吃亏、处处上当,没错!也许是吃一点亏、是要上当,试问问,你能够吃多少年亏?你能够上多少年当呢?算你活一百岁吧!你这几十年的吃亏、上当,将来你作佛、作菩萨啦!那么你这几十年不肯吃亏、不肯上当,好了!你将来生生世世在三恶道,到底那个叫吃亏?那个叫上当?这个要知道。眼光要往远处看,不要看得太近了,看得太近的人不会有成就的,眼光往深远处看,吃再大的亏、上再大的当,也甘心情愿,保持心地的清净洁白,这个重要,决定不受染污。

  ‘志愿无上’,这一句是劝你发愿,也就是劝你发无上菩提心,无上的志愿是证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我们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志愿无上’,那是常寂光土上上品往生的,这就是真的是无上啊!这就对了!这是我们这一生要把目标订在这里,那你就完全正确了,一丝毫错误都没有。


  ‘净定安乐’是现前就得到,一直到成佛,这个净定安乐的程度愈来愈深了,境界愈来愈广了,这是一个学佛人跟世间人讲求享受不相同的地方。学佛的人的享受是净定安乐,世间人享受的是物欲,五欲六尘,他不懂得净定安乐。‘净’是什么呢?净定就是如如不动,不但在世法不会被诱惑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起心,不动念。出世间法,无量的法门,摆在面前,我今天已经选定了无量寿经,选定了持名念佛,其他的法门、经论,我也不起心、不动念。有人疑惑,这一部经行吗?靠得住吗?还是多学几部比较可靠啊!不是不能多学,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明白,学法门在什么时候学呢?烦恼断了以后学,烦恼没有断,你智慧就不开,没有开智慧,学许多法门,学的都是邪知邪见,经上讲的还是邪知邪见吗?经上是正知正见,装到你头脑里面就变成邪知邪见了。为什么呢?好像这个醍醐,醍醐壶是好的,你这个杯子是装毒药的杯子,杯子不干净,有毒,醍醐装到你这个杯子,就变成毒药了,这不是佛法有毒,烦恼是毒,贪、嗔、痴叫三毒烦恼啊!所以,一定是先断烦恼,然后再接受佛法,烦恼断了,佛门称之为法器,你才是个法器有资格接受如来大法,看来我这个杯子洗得很干净,确实是消过毒了,没有毒了,我现在来盛醍醐,这个醍醐是得到受用,那真的是好东西啦!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选择一部经,一个法门,主要是断烦恼的,断烦恼是修学,是愈简单愈好,愈精纯愈好,功夫容易得力。因此,根性利的同修,有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烦恼清,智慧长了,可以涉猎一些大乘经典,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做。如果根性差一点的人,什么叫根性差呢?妄想多、习气很重,这就是根性差的,所以我们自己根性利不利?不要去问别人,自己好好地反省反省就知道了,人贵自知啊!自己要知道自己、要认识自己。如果我们烦恼习气很重,那就一门深入,把这个广学多闻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开始,再来学习不迟啊!有生之年短短的时间,把力量集中起来断烦恼,专修一心不乱,这就对了,一心不乱修不到,至少要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一个目标,可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

  所以,古人以这个目标来衡量,称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就是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得的到的。但是,功夫成片虽然说人人得的到,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呢?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了也没得到,这个得不到不是你根性问题,是你的方法上问题,方法那里出了差错呢?你没有把万缘放下,你要想真正做到功夫成片,必须把世缘看淡,必须把它放下,你就会得到,世缘放下,给诸位同修说: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放下心里放不下,一点用都没有。是叫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没有关系,事不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怕的是心,心理要放下,事上不必放下,事放下,错了!那给人家毁谤佛法的机缘。

  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认真、更负责,事情做完了,心里决定没有牵挂,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就叫真正的修行,这个是志愿无上,净定安乐,心安身就安了。‘乐’是法喜充满,这个喜乐是滋养身体最好的养分,我们世俗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有喜事,精神格外地好像兴旺的样子。这个法喜充满,精神就饱满,所以净定安乐,我们现前就应当要得到。可是这四个字诸位要晓得,前一个是因,后一个是果,你心不清净,你就得不到定,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定是平等,你心不平等怎么可能有定呢?对于一切万法,你都平等看待,心就定了,心定了之后这才安啊!心安身也安了,才有快乐。

  所以,这四个字,你要想得到真正快乐,你要从清净心做起,这是讲做功夫。你看这个四句里头,前面两句是讲自性,接着两句是讲功夫。志愿无上是发菩提心,净定安乐是真实的功夫,是真正的受用,功夫纯熟了就开悟了,就像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一旦开达明彻。”

  ‘一旦开达明彻’这一句就是禅宗里头‘豁然大悟’,这是说就到了理一心不乱了,‘净定安乐’是功夫成片到事一心都是这个境界,一下开悟了就入了理一心不乱了,开心开了达啦!‘达’是通达,‘明’是明了,心开悟之后就一切都通达明了。‘彻’这一个字用得好啊!有这个字,‘悟’才叫圆满的觉悟,圆觉啊!这也就是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它有个彻,‘明彻’,没有这个彻字,不一定是无上正等正觉,通常是正等正觉,有‘明彻’就决定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时候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完全见到了。下面这几句话都是描绘的,都是形容的:

  “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是自性清净本然,自性清净本然当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无量无边的事相,这是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相从那来的呢?是自性变现的,既然万相是自性变现的,相原来就是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啊!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当相即道啊!相是什么?万相,道是什么?道是自性,性在那里呢?相就是性,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即事而真,事就是理,那一法不是呢?法法皆是啊!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可是要真正悟入这个境界,才是。不入这个境界你迷在里面,那十法界苦乐情形是完全不同,悟入这个境界十法界有没有呢?有!苦乐有没有呢?没有了,就是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是统统没有了;是受的时候,十法界的感受是平等一味,这叫正受。由此可知,没有入这个境界,你的一切感受是不正常的感受,正常的感受,这个受里头没有苦、乐、喜、忧、舍,连舍受都没有,这叫正受。所以这个时候菩萨法界里面叫一真法界,我们凡夫眼睛里面是十法界,他看的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是两样的,是一样的啊!我们觉得十法界是十种不同的感受,这个苦乐相差太大了,菩萨一真法界是感受平等的,没有苦、乐、忧、喜、舍的时候,他说是平等的,这是迷悟不相同,所以,迷悟在心啊!不在境界,境界没有迷悟,性没有迷悟,相也没有迷悟,理没有迷悟,事也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一念之间,这是看出自然中自然相,看出这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性的关系,这一句是将它的关系看出来了。

  “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个两句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科学在探讨的宇宙的来源,这些万法从那里来的?人到底是不是猴子变的?这些科学家搞了这么年,还没有结论,你看佛法里面两句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这个自然是讲的万法,根本是讲的真性,这个万法讲自然,不是外道里面讲自然,佛法里面讲因缘,我们佛法对外道讲的时候,外道说是一切法是自然生的,我们佛法不讲自然讲因缘生的,因缘生法,因缘是破自然的,因缘生法正不正确呢?也不是真正的正确,这个要知道,这是佛不得已而用的。换一句话说,从浅近里面去看,因缘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从深远一观察,因缘不能成立,因缘讲不通,中观论里面就说得好,跟楞严经讲的一样,说到真相的时候,‘非因缘非自然’,中观论上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给你讲真话了,这个真实话就是此地这一句的意思‘自然之有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