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性论 的研究-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釋恒清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
釋恆清主編
本篇文章經作者修改後,與原書之內容及頁碼有差異
頁:169…230








                        169頁

    自西元前一世紀以後,印度佛教界開始陸續傳出大乘經典。經過
了三、四百年,由於大乘經典的大量流傳,以及印度論師們加以融會
貫通和系統化,遂形成印度大乘佛教三大思想體系:即中觀,瑜伽和
真常 (裕1),各成其龐大的理論與實邸w系。中
觀的思想建立在「緣起性空」上,所依的經論包括《大般若經》,龍
樹菩薩造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代表有宗的瑜伽
系強眨氖恰妇晨招挠小怪ㄗR思想。此系統下的經論有《解深密經
》,《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而高舉「如
來藏自性清淨心」的真常系思想,則宣揚人性中本有佛性的存在。《
如來藏經》,《勝鬘夫人經》,《大般涅槃經》,《楞伽經》等是其
主要的經典依據(裕2)。

    中觀和瑜伽教理之精華,主要表現於其重要的論典中,但真常系
則偏重經典。但這並不表示真常系在印度未出現重要的論典。堅慧 (
‘Saramati‘)造的《究竟一乘寶性論》(裕3)
(Ratnagotrav…ibhaga)就是代表如來藏學主流的集大成論書(裕4) 。

  《寶性論》的中文全名是《究竟一乘寶性論》。它有梵文本和藏
文譯本。梵文本全稱為Ratnagotravibhaga Mahayanottaratantra
sastra,意思是「寶性分別大乘最上秘義論」(裕5) 。有趣的是中譯
本取其前字(Ratnagotravibhaga) 而名為《寶性論》,而藏文譯本則
取其後字(Mahayanottaratantra) 而稱此論為《大乘最上秘義論》(
簡稱Uttaratantra),由此可略見此二傳統著重點的不同。(裕6) 依
中國佛教的傳統說法,《寶性論》全論是堅慧(Saramati)所造,但依
藏傳,論本偈是彌勒菩薩 (Maitreya) 造的,而「釋論」則是由無著
(‘Asanga‘)菩薩所造(裕7)。梵文本亦稱「論本偈」是彌勒造的(裕8)
,但未提及無著釋論。西藏佛教傳統上一直認為彌勒菩薩著有五論:
《大乘莊嚴經論》(Mahayana…Sutralamkara),《中邊分別論》
(Madhyanta…vibhaga),《法法性論》(Dharma…dharmata…vibhaga) ,
《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lamkara) 和《大乘最上秘義論》。但彌
勒是否為一歷史人物,學者之間的看法不一。宇井伯壽認為彌勒是無
著的師父,為一歷史人物,但Jam…yan…zad…pa的Siddanta(Grub…mthah)
有如下記載:「龍樹因文殊師利菩薩之啟示,依《虛空藏經》(Aksayamati…
nirdesasutra) 而建立中觀學派。同樣地,無著則因彌勒菩薩的啟示
,依《解深密經》(Samdhinirmocana) 而建立瑜伽學派。」(裕9) 由
此可見,此二學派均將自己的學說直接溯源於天上的菩薩,以顯其神
拢蜋嗤浴bermiller博士因此認為其實五論(包括《寶性論》)
均為無著造的。然而,《寶性論》的如來藏說,與無著所代表的瑜伽
系大相逕庭,因此Obermiller的看法很難自圓其說(裕10)。西藏格魯
派 (Gelupa) 大師宗喀巴 ( Tson…kha…pa) 也不認為《寶性論》屬於
瑜伽系,而應是中觀具緣派 (Madhya…mikaprasangika)的作品。

  由於從歷史或教義的觀點,均缺乏有力證據証明彌勒造論、無著
釋論,故有些學者還是認為中國所傳堅慧造的傳說較為可靠(裕11)。
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提到堅慧造《寶性論》的是深信如來藏思想的
華嚴宗三祖法藏法師。他在裕琛洞蟪朔ń鐭o差別論》(Mahayanadha…
rmadhatvavisesa…sastra) 時曾言堅慧乃「地上菩薩,於佛滅後七百
年時,出天竺大剎利種。聰叡逸群……以己所撸降确ń纾瑐魇颈娚
,方為究竟廣大饒益,是故造究竟一乘寶性論,及法界無差別論等」
(裕12) 。法藏是由提雲般若(Devaprajna) 獲知此事。提雲般若出生
于闐(khotan),是《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的譯者。因之,至少在七世
紀前的中亞,堅慧就已經被認為是《寶性論》的作者。不過,有一疑
點,即現藏經所存的《寶性論》只有譯者,而未裕髯髡吆稳耍
古代各經錄中亦未有記載(裕13)。吾人對堅慧的年代和師承所知很少
。然而,依目前所知的有限資料研判,二種傳說中,堅慧造《寶性論
》還是較為可信。

  《寶性論》譯者為元魏勒那摩提 (Ratnamati)。但是《開元釋教
錄》 (730A。D。) 在記載《妙法蓮華經》、《寶性論》和《寶積經論》
的翻譯經過時,說明如下:

   「菩提留支傳本,勒那、扇多參助。其後三德乃徇流言,各傳
      師習不相訪問。帝以弘法之盛略敘曲煩,敕三處各翻訖乃參校
      。其間耄'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通部
      。見寶唱等錄。所以法華、寶積、寶性等論各有兩本耳。」
      (裕14)

  根據《開元釋教錄》的這段記載,最初參與翻譯《寶性論》的有
勒那摩提、菩提流支 (Bodhiruci)和佛陀扇多三人,但因三人意見相
左,宣武帝遂敕令三人各譯後再參校。故當時三部典籍各有二譯本,
後人再合而為一,故未見有二譯本傳世。《開元釋教錄》自稱上述資
料是引自《寶唱錄》(518 A。D。),但是如果參照其他經錄,則頗有疑
問(裕15)。例如:《歷代三寶記》(597 A。D。)則說:「十地經論十二
卷,寶積經論四卷。已上二論菩提流支並譯,且二德爭名不相詢訪。
其間耄'互有不同,致綴文言亦有異處,後人始合。」(裕16)《大唐
內典錄》亦說勒那摩提譯有「十地經論,究竟一乘寶性論四卷。寶積
經論四卷與十地二論菩提流支並譯」(裕17)。《開元錄》的成立年代
晚於《歷代三寶記》和《內典錄》。它的資料是根據《歷代三寶記》
、《內典錄》,而非直接引自《寶唱錄》。但是為何《歷代三寶記》
和《內典錄》說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合譯的是《寶積經論》和《十地
經論》,而非《開元錄》的《寶性論》?高崎直道認為這可能是《開
元錄》的作者費長房铡m二錄所致(裕18)。從三經錄的記載研判,高
崎直道的推測很有可能。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因教理之爭而不和的事
相傳已久,不過這是在合譯《十地經論》時發生的,與《寶性論》的
翻譯無關。(裕19)。因此,吾人可以論定《寶性論》是由勒那摩提單
獨譯出,自古並未有另一譯本存在。

一?寶性論的內容架構

  《寶性論》內容分四卷十一品。基本上包括二大部分:「論本偈
」和「釋論」。「論本偈」即是五言四句的偈頌,總共三百偈,乃是
以偈頌方式揭示本論的中心思想,即使洠в小羔屨摗梗嗫蓸嫵梢徊
獨立的偈頌式論典。「釋論」則含有重覆前面的「論本偈」、「裕п
偈」和長行的「釋疏」。「裕п屬省故且再薯灧绞浇忉尅刚摫举省沟
意義,「釋疏」則是以長行裕Ы狻刚摫举省够颉冈'釋偈」。

  與梵藏相對照,漢譯的「釋論」部分相當於梵文本,與西藏譯本
無著造的「釋論」( Mahayanottaratantra…vyakhya)也一致,但是梵
漢本洠в邢喈旍恫刈g彌勒造的「本論」(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它有四百十一偈,包括「論本偈」和「裕п屬省梗菦'有「釋疏
」。總之,中文的「釋論」與梵文本及藏譯Vyakha一致,梵藏本則洠
有相當於漢譯別列的三百論本偈(裕20)。

中譯                梵文本            藏譯              ┌論本偈
     ┌論本偈                ┌論本偈      (1) 本論(Sastra)┤
  全 ┤     ┌論本偈      全 ┼裕п屬省                     々冈'釋偈
  論 └釋論 ┼裕п屬省     ≌摗々羔尅 ∈琛                      々罢摫举
            └釋  疏                       (2) 釋論(Vyakhya)┼裕п屬
                                                            └釋  疏


    參照上列的梵藏本內容,吾人也許可以推測當時勒那摩提可能也
有「本論」和「釋論」分開的二個單行本。勒那摩提本人或者是後人
才把它們合成一本,成為三種語言版本中最完整的綜合本。

    漢譯的十一品分別為:一、教化品,二、佛寶品,三、法寶品,
四、僧寶品,五、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六、無量煩惱所纏品,七、
為何義說品,八、身轉清淨成菩提品,九、如來功德品,十、自然不
休息佛業品,十一、校量信功德品。梵文和藏譯本只有五品:一、如
來藏品:包括漢譯的第二至第七的六品,二、成菩提品,三、如來功
德品,四、佛業品,五、校量信功德品。漢譯第一品「教化品」的十
八偈,梵藏均缺,可能是後人增加的。「釋論」一開始僅以一句「教
化品如向偈中己說」帶過,這可能是原來「論本偈」就洠в羞@一品,
所以當然不會有裕п尅F渌返馁薯灒瑒t三譯大同小異(裕21)。

    《寶性論》的主睿陟端姆ǎ悍鹦浴⒎鹌刑帷⒎鸱ā⒎饦I,也就
是諸佛及眾生依本具的佛「性」(dhatu) ,經過實邸臍v程,證得佛
菩提(bodhi) ,具足一切佛法(dharma)功德,並且從事濟度眾生的行
業(karma) 。「釋論」強眨龑毿裕蕦⑷摲殖伞钙叻N金剛句」:
佛寶、法寶、僧寶、性、菩提、功德、業。因此整部《寶性論》是建
立於四法,分成十一品,以「七金剛句」(vajrapada) 加以廣解。「
金剛」象徵難可沮壞,比喻所證義亦復如是。證義雖然「以聞思智難
可證得」,但還是得借名字章「句」來詮釋其理,所以「釋論」說金
剛句能做隨順正道、智證的根本。

    為了證明七金剛句的符合經說,「釋論」作者引《陀羅尼自在王
經》(Dhara…nisvaraja…sutra) 做為經證。此經的序分中說明七句的
前(佛、法、僧)三句,後四句則在「菩薩如來法門差別分」中廣說
。「釋論」以偈頌說七金剛句的次序:(裕22)

      「從佛次有法,次法復有僧。
        僧次無礙性,從性次有智。
        十力等功德,為一切眾生,
        而作利益業,有如是次第。」

至於七金剛的意義,「釋論」則廣引不同的經典加以解釋:

      佛義:「所言如來者,非可見法,是故眼識不能得見故。」
      法義:「所言法者,非可說事,以是故非耳識所聞故。」
      僧義:「所言僧者,名為無為,是故不可身心供養禮拜讚歎故
      。」(裕23)

以上三義漢譯未明引自何經。梵文本說是引自《堅固意品》Drdhadhyasayapari…
varta (裕24) 。它對三寶的定義側重否定式含
有般若味道的表達。「釋論」所以引用它,可能取其「難證義」。

      眾生義:「言眾生者,乃是諸佛如來境界……即是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即是如來藏。如來
              藏者即是法身。」(裕25)

這段經文是引自《不增不減經》 (裕26)。「釋
論」的開頭偈七金剛句的第四項是(佛)性 (dhatu)。在長行裕п屩
,卻說是「眾生」。可見作者將佛性與眾生等同視之。其引用《不增
不減經》正是很恰當的經證。

      菩提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名涅槃界。涅槃界者,即
              是法身。」 (裕27)

      功德義:「如來所說法身義者,過於恆沙不離不脫不思議佛法
              如來智慧功德。」(裕28)

此處的功德義在於強眨隼p的法身,和在纏的如來藏都本具「不離不
脫」如來智慧功德。至於有那些功德,「釋論」引自《大集經》的《
寶女品》(Ratnadarika…parivarta)說有六十四種功德(裕29)。

      業義:「如來不分別,不分別無分別,而自然無分別,如所作
            業自然行故。」(裕30)

「釋論」依《陀羅尼自在王經》說佛業有三十二種(裕31)。以上就是
整部《寶性論》的七個主睿慕M織、內谷和含義。作者先在第一卷以
長行引經據典地給予略解,在其後的各品再予廣說。全論雖然分七金
剛句、十一品、然而幾乎全論的四分之三的篇幅用於裕Ы馇八木洌ǚ
、法、僧寶、性),尤其是性(dhatu) 這項。可見《寶性論》的宗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