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彻悟大师遗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里许有寺名中天。门近通衢。颓废日久。唯基址尚存。法师过而有感。愿为兴复。遂捐资倡募。鸠公集材。亲董厥事。历十余年方始落成。曰佛殿。曰忏坛。曰僧堂。曰丈室。以及客寮云厨十方旦过。凡丛林所宜有者咸备焉。复置地若干顷。用充香火。为坛那无尽福德藏。工既竣。丐余文记其事。且曰。将请一名德法师主之。宣演教乘。接待云水。如法熏修。随缘津济。使吾佛大法流通。与邦人结出世缘。作永永传贤之所。而剃度无与焉。噫。大哉行愿。不?与日月争光矣。维法师数年苦行。一片血心。不惜劳瘁。不私眷属。唯汲汲然以上续慧命。下广福田为务。且复功成不居。卑以自牧。尊贤重法。宏护唯诚。此岂南阎浮提后五百岁可多得之事耶。夫佛性之在众生。如水之在地。凿而汲之以广利济。要待其人。经不云乎。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又曰。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以是故知中天此举。乃普与一切见闻随喜者。深植菩提种子。顿了大事因缘也。今而后凡居斯位者。当必以法师之心为心。以法师之行为行。庶几元风不墬。慈化日隆。其益尘寰而垂来劫。有不可得而限量者。抑又须知如上所示招提种种庄严。种种利益。咸于法师偶然感发一念心中。圆满成就。初无欠少。虽后数年种种措办。特不过完此最初一念而已。离此念外。别更何有。万法唯心。于兹益信。一念既尔。念念皆然。一草一尘。莫不如是。夫如是。谓建梵刹竟可谓无梵刹可建亦可。谓转法轮竟可。谓无法轮可转亦可。法性如是。非强为也。然法性平等。非有自他。既法师偶有所感。能顺法性入解脱门。建无可建之梵刹。转无可转之法轮。当必有感法师之感者。相继而起。感复致感。感之不已。将见茎草遍插于处处。法轮大转于尘尘。此实余所深望。而亦法师之至愿也矣。为之记。
  寿万寿莲筏和尚序
  和尚。余同门也。家世姑苏。姓王氏。童年?染。依宝华山文海律师具戒。云水三十年。参南北知识四十余人。末上入先师万寿粹老人室。乃印心焉。甲午冬。出世西山普觉寺。未几。复迁万寿。所至虽以宗门住持。而时或兼传戒法。数年以来。期经四建。而坛下禀受者辄千余指。今秋重九。大戒将圆。适值和尚六旬初度之辰。其嗣法得戒诸弟子。欲顺世缘。用酬法乳。炷香作礼请余为文以祝。因而晓之曰。寿者之相。乃我执之异名。如来于圆觉般若等经。揭而斥之。其无可取也明矣。然经有云具寿。或云无量寿者。何耶。盖具寿以戒言。重腊非重齿也。无量寿以心言。依性不依形也。以戒为寿。持之即具。以心为寿。悟则无量。若是。则孰不可以具寿。而孰不可以无量寿乎。况因戒名僧。僧而无戒果僧乎。约心论悟。悟不了心非悟也。且夫戒也者。所以续慧命也。戒不持则戒命无以存。心也者。所以体法身也。心不悟则法身无以显。法身显。我身诸佛身。同一身也。慧命存。我命众生命。无二命也。保是身。延是命。是谓寿得其正。以之自寿寿世。则亦无不寿矣。是故应知和尚之开坛授戒。嘱累传心。是先以是寿寿诸子。诸子当妙悟自心。精持佛戒。亦还以是寿寿和尚。庶几和尚授得其授。而诸子受不徒受也。抑又须知和尚推此寿而寿诸子。即所以寿众生。亦所以自寿也。诸子能以此寿而自寿。正所以寿和尚。亦所以寿诸佛也。其为寿也。不亦大乎。其为祝也。不亦至乎。若夫一介之躯。六十之年。特空尘海沤。电光石火耳。焉用祝。诸子闻而欢喜踊跃。遂焚香散花。持是以为寿。
  净土津梁跋
  乙巳仲秋。衍法志公和尚。会刻净土经论文集成。嘱跋数语。余因历观三经。明因举果。大开净土之门。三论。显理破迷。的示唯心之要。龙舒文。导初机而精详曲尽。指归集。采众善于事理圆通。或问数纸。搜决禅者孤陋之疑。法语一章。力振行人因循之弊。云栖愿文。自注戒杀放生等篇。莫非往生急务。助行要门。至若莲花世界诗。虽文出游戏。而理实圆常。况写境传神。引心入观。摄化门中为不可少。善哉念佛一门。得此诸说。无机不被。无路不通。统万流而归净土。诚为一大津梁矣。爰为题名曰净土津梁。然而津梁虽设。履践在人。撩起便行。阿谁无分。所贵贾勇先登。占宝莲之上品。玄关直踏。获法忍于无生。佛记早承。愿轮速转。遍刹网而纵横应化。尽劫波以辗转津梁。则苦海劳生。由是而蒙利济者。可复量哉。如其逐世波而忘返。趋显道以苟安。或则玩津梁而不进。守津梁以自足。不惊汨没?竮之苦。卒致问桥恋筏之讥。其何以慰集者之苦心。且深昧夫命名者之大义也矣。或曰。和尚秉单传之宗。以祖道自任。当依本分直截示人。夫唯心净土。当处现成。自性弥陀。?体不隔。乃为是津梁之说。以起人心外有法。去来取舍之见乎。噫。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本分直截耶。去来取舍耶。于此缁素分明。许汝会唯心自性。如或未然。莫寐语好。
  跋德全禅人血书莲经
  无我而灵者。佛知见也。有我而昧者。众生知见也。生佛知见无殊。特一妄我间之耳。夫大迷之本存乎我。而我之最爱者莫过身。茍众生之身见不亡。我执不破。则生死轮回。?能自已。德禅人密发九品净愿。书成七轴莲经。以无情之霜刀。刺难出之身血。十指沥干。一心不动。伟矣哉。真无边苦海中顿空我见。直出生死之勇猛丈夫也。噫。禅人初发是念。莲华种植时也。日渐刺书。莲花增长时也。七卷功圆。莲花光香具足时也。如是则禅人之净因已成矣。但当莫忘本愿系心念佛。直待此方报谢。彼土花开。即见佛闻法。因圆果满时也。虽然。即今试问禅人。方金刀裂肉。血笔纵横时。其知疼痛而成点画者。灵耶昧耶。我耶非我耶。佛知见耶。众生知见耶。于此了然。则佛国非遥。宝莲正放。或犹未也。请分明记取。以质诸弥陀老子。
  跋明初禅人血书莲经
  金刀未举。斑管未拈。尽十方是部血淋淋的妙法莲华经。于斯见彻。谓灵山一会未散可也。谓灵山一会本不曾会亦可也。向当时喝散可也。于今日再会亦可也。大用现前不存轨则。如王宝剑。杀活临时。如是刺血。如是书经。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可以畅本师出世之怀。可以来古佛泥洹之塔。直令十二类生。迎刃而命根顿断。无边法藏。点笔而文彩全彰。莫不滴滴归源。言言得髓。奚止刺无能刺。书无所书。铺好花于锦上。指明月于天边也哉。明禅人年齿尚少。向道唯诚。刺血书经。皈心乐土。果能闻是说而不生惊怖。是为解第一义。上品生因。如其未然。直须十二时中。四威仪内。以书经之念。念念忘缘。刺血之心。心心忆佛。管取金台可以坐待。妙谛不日亲闻。否则必见我为能书。经为所书。彼是刺血时。彼是书经处。以生灭心。取实相法。转不轻行。为我慢幢。不特全迷妙法。远背佛心。且深负此一点百劫千生不易发起之勇猛净信。为可惜矣。禅人其勉之。
  跋禅人勇建血书楞严经庄严净土
  首楞严者。称性大定之名也。以如来藏心而为体性。以耳根圆通而为入门。以穷极圣位而为究竟。此依藏性之理。起称性之行。还复证入藏性全体。一经大旨。义尽于斯。故文殊于是请结经名。此后复明昧此难免七趣沉沦。修此须防五魔扰乱者。但反衬正宗。以补足其间要务耳。经中兼明净土。其处有四。第一大势至法王子。亲禀念佛法门于超日月光佛。其所陈念法。至为切要。而大士修因契果。自利利他。唯以念佛。皆悉具足。第二干慧地中云。现前残质。不复续生。夫干慧地。虽圆伏五住。见思尚犹未断。何以便不续生。盖超同居秽土。生同居净土矣。智者大师是其明证。第三情想升沈中云。纯想即飞。便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清净国土。随愿往生。前干慧地。犹属圣位。此则博地凡夫。纯想之心。便往生有分。此盖我释迦如来大慈悲心。炽然轮回之中。特地拈出此横出三界之要道耳。古今未入圣位之人。临终往生者。是其证也。第四流通分中。若有一人身具重罪。将招极恶。一念宏法。变其所受地狱苦因。为安乐国。重罪尚然。况轻罪乎。况无罪乎。无福尚然。况有福乎。况多福乎。一念尚然。况多念乎。况终年终身乎。其往生不在中下品矣。古今宏法诸师。现相往生者。皆其证也。夫念佛法门。专逗十方之机。三根齐被。耳根圆通。专逗此方之机。惟利上根。且示阿难以就路还家。故文殊大士曲为拣选。非谓耳根独胜。念佛便劣也。读经者不可不知。禅人血书此经。流通大法。实为希有难能之行。其于往生。当必有分焉。
  书莲经普门品后
  题标妙法。何法也。品号普门。何门也。说者谓一光东照。十界圆彰。随类现身。应念脱苦。未为非是。特其末耳。直须未举以前。向世尊开口不得处。大士回避不及时。亲见法法此法。门门此门。正与么时。不与么会。始具看经眼。否则入海算砂。执指为月。不唯埋没己灵。见惜明眼。将恐普门渐闭。而妙法终隐矣。默超居士有见于此。得是经而装?之。嘱缀数语。普为见闻随喜者。震涂毒鼓。食少金刚。其意岂浅浅哉。
  二有室跋
  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此金口诚言。分明指示。而世之昧者。犹谬执唯心。横生异议。可悲也。因特书此以名余室。用警省焉。余以二有名室。或者浅之。?。是尚不知即空之有。有而非有。况复双泯双存。超四句。该四句。圆教有门之有。与夫性具本有之有耶。其谓之浅也宜矣。无庸辩。
  覆香严居士书
  月内廿九日得尊扎。备悉一切。欣慰无量。读扎内有念佛期过三七。尚未见相好云云。观此用心之切。立行之猛。此百日内。当必有大不思议之成就。但此时不可预存期效之心。存之则增燥动。而翻为障碍矣。此系修行门中微细心病。不可不知。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歧路矣。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此之谓也。鄙见如此。不识居士于意云何。至如长水之问。琅琊之答。针锋直截明白。不可更为蛇足。果能于此正眼洞开。?破琅琊。捉败长水。楞严大旨。思过半矣。然虽如此。正好掷向他方世界。且自一心念佛。若曰开少解路。则不劳拈出矣。柴紫录。久闻其名。第未亲见其书。未可悬断。寺中近日。唯嘉园居士兼旬或一至。此外无别客?。不慧逐日与诸衲子挥尘谈经。罢即焚香晏坐。或仇校华严。或检阅津梁。别亦无事。楞严已讲竟六卷。约于后七月间。可圆全部。因思半载之内。两终此经。亦阎浮提人生一大快事也。然唯循行数墨而已。绝无一字之新得。并书以博一笑。
  答江南彭二林居士书
  仰惟居士。深入净宗。广陈法施。自他并利。解行俱圆。可谓现居士身。修菩萨行。不违本愿。不忘佛嘱者矣。向得三经新论。妄为评题。不见罪责。已出分外。兹复寄示种种新刻。嘱令论定。益觉?颜。山野维教乘大旨。粗知向方。而幼失问学。语不成文。故两处住持二十余年。檀护之门。未投只字。今感居士。虚怀远问。为法之诚。遂顿忘固陋。罄己所知。直词以告。其当否去取。惟高明以自裁焉。念佛决疑两论。皆发前人所未发。一以见慧解之超卓。一以彰卫道之真切。并没量大人。出格作用。可续入藏。永永流通。序跋皆精当。间有可商之处。签辩于后。
  与瑞一李居士书
  屡有书来。曾未覆答。师资心契。谅不我疑。闻在南中竭力办公。尽心护法。修持不辍。劝导惟殷。此则自行化他。二利并举。世法佛法。一道齐行。或雁信时通。或口碑传诵。每一闻见。且慰且欣。因思道无不在。岂分朝野。而修证之际。实有易难。的论修道。出家尚不易。况在家耶。居家已难。况居官耶。故知即尘劳为佛事。化热恼作清凉。茍非忍证无生。位登不退。深入如来之室。权现宰官之身者。恐终不免尘缘渐染。而道念日微也。今贤契信向此道未久。便能于冲繁官署。猛切乃尔。非宿善根力。谓之何哉。虽然。犹须痛念三界无安。肉身苦恼。生死路险。人命无常。幸闻佛法。幸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