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行禅师文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我」的概念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沦为一种概念,就必须跟所有其他概念一样被摧毁。

    让我们抛开自我观念,使用一种没有主词和语言。

    就像用尺丈量东西,我们也把自己的「心」套进由心本身所创造的预设模式中。

    若我们仔细看,就会见到行动的主词就在行动中,而行动本身正是主词。

    当我们见到每种行为都是行为本身的主词时,就会开始领会「知晓」这个字无限的应用性。

    阅读这些话语可能也在你内心打入一个楔子,但能否击破就看你的兴致和禅修功夫了。

 观照的奇迹 第三章 穿越时空的迷思

    第三章穿越时空的迷思

    禅修,不是将自己与思想情感的世界隔绝

    前几天下午,当我回到自己的精舍时,由于风很大,所以我关上所有的门窗。今天早晨,我的窗户敞开,看得见外面清新的绿色森林。阳光正照耀著,小鸟在枝头欢唱。小谭苏已经到学校去了。我必须先暂停写作,才能注视树林横亘过山腹。

    我察觉到它们和自己的存在。我并不会为了专注而随时关上意识之窗。初学禅修者为了能够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其他禅观对象,可能觉得关闭感官之窗会有所帮助。伹即使感官之窗开著,我们还是能够专注。

    意识的对象(法尘)并非仅存在于身体之外。即使我们不看、不听、不嗅、不尝,也无法不注意身体内的觉受。当牙齿痛或脚抽筋时,你会感到疼痛:当所有的器官都健康时,你会感到舒适。

    佛法谈到三种觉受:快乐(乐受)、痛苦(苦受)和不苦不乐(舍受)。事实上,如果保持觉知,所谓「不苦不乐」也是一种愉快的感受。

    蓄藏在身体内的感觉是一条不间断的河流,不论我们是否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所以,「关闭所有感官之窗」实际上并不可能。就算我们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挡它们,但心和意识还是会继续运作,从记忆里仍会生起影像、概念和思想。

    有些人以为,禅修就是将自己与思想情感的世界隔绝,回归到一种纯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心专注在自身,并且成为「真心」。①这个想法很美,只可惜它基本上是被误导了。既然心与思想和情感的世界并不是分离的,又怎能远离并隐退到自身中去呢?

    当我注视著眼前的森林时,我的心并没有离开我而进入森林中,也没有开门迎接森林进来。我的心专注于森林,但树林并非是和心截然不同的对象。我的心与森林是一体不二的。那座森林只是心的神奇示现之一。

    森林

    千百棵树身和我的身体。

    树叶迎风摇曳,

    耳边听见溪流的召唤,

    每片叶子都展露微笑。

    有座森林在这儿,

    因为我在这儿。

    但心已追随那森林而去

    将自身层层包裹于绿意中。

    圣者进入三摩地,并不知道有一个需要摒弃的「外在世界」或必须契入的「内在世界」。即使闭上双眼,这世界也会向我们揭露自身的秘密。世界既非内也非外。不论那个禅观对象是什么:数呼吸、守鼻端、参公案,或任何其他小至微尘、大如须弥者皆然,世界本身都是活力盈满且完整圆融。

    不管禅观的对象是什么,都不只是终极实相的某个片段而已,实际上那个禅观的对象已包含实相本身(浩瀚的整体)。

    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

    诚心邀请你与我一起静坐。请用自己觉得轻松、舒服的姿势坐著,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让呼吸变得非常柔细、非常轻盈。慢慢地,再将注意力转栘到身体的各种觉受中。

    你如果感觉到疼痛或不舒服,或有任何的愉悦,就把注意力放在那儿,用全然的觉知去享受那份感觉。然后,注意每个不同器官的反应——心脏、肺、肝、肾和消化系统等等。通常这些器官都能毫无困难地运作,除非当你感到某部位疼痛,否则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观察血液在身体内流动的感觉,想像那是一条河流婉蜒于绿野平畴,以鲜活的水滋养大地。

    你知道这条血液之河滋养身上的每个细胞,以及所有的器官,而这些由细胞构成的器官则供给血液养分(消化系统)、净化血液(肝、肺脏),并且驱动血液的循环(心脏)。我们体内所有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和腺体,都得仰赖彼此的运作而生存。

    血液需要肺,所以肺属于血液:肺需要血液,所以血液也属于肺。同理,也可以说肺属于心脏、肝属于肺,以此类推,进一步看出体内每个器官都暗示著其他器官的存在。

    这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万物相互依存」(法界无尽缘起)或「互即互入」。这时,因和果不再被视为某种线性的平面关系,而是一个网,不是平面的二维之网,而是在多维向度中,朝全方位相互交织成的无穷无尽的网路系统。

    不仅是每个器官自身包含所有其他器官的存在,就连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的存在。万有之中呈现出一,并且在每样事物中也呈现万有。此即《华严经》中明确表达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若这粒尘沙是不存的,那整个宇宙便不存在

    当我们完全掌握这层意义,就能不再受长期不断区分「一」与「多」的思考陷阱和习性所束缚。当我说「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时,请别误会,认为有某种方法能让一个细胞的容受力扩展到能含摄所有细胞。

    我的意思足,一个细胞隐含所有其他细胞的存在,因为它们无法彼此分开,独立生存。

    有位越南禅师②曾说:「若这粒尘沙是不存在的,那整个宇宙便不存在。」一位觉悟之人能在尘沙中见到整个宇宙。初学禅修者虽然无法像见到手中苹果般洞悉这一点,但也能以观察和省思理解这个道理。

    《华严经》中的某些经文,可能会让没有禅观过「相互依存(无尽缘起)」规律的读者感到恐慌和困惑。

    「一粒微尘见无量佛刹,一一佛刹有无量诸佛,一一诸佛现无量威光。」

    「一世界入多世界,多世界入一世界。

    「于一毛端纳无量须弥。」

    在现象界中,事物似乎是以独立实体的状态存在,各自占据某个特定空间:「这个」(此)是在「那个」(彼)之外。当我们深深浸淫在「相互依存」的道理中时,就能看出这种互不相干的谬误。世间每样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所组成,并包含其他所有的事物。

    禅观「相互依存」的道理,所谓「一/多」的概念即不攻自破,而其他「大/小」、「内/外」和所有二元对立的概念,也都无法站得住脚了。

    诗人阮公著③在了悟这层道理后,曾作诗赞叹道:

    此界与彼界,

    无与佛陀伦比!

    其小无有内。

    其大无有外。

    一片草药的瑰丽繁复,不亚于众星的银河之旅

    既然现在我们了悟自己身体中存在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让我们更进一步,禅观自身中存在的整个宇宙。我们了解若心跳停止,生命之流将会中断,因此我们非常珍爱自己的心脏;但我们却鲜少注意到,在我们身体之外存在著的其他事物,对于我们的生存也极为重要。

    看看被称为太阳的那个巨大光源,如果不再照耀,生命之流也将终止。所以,太阳是我们的第二个心脏,是身体之外的那颗心。这颗巨大的「心」给予地球上万物生存所需的温暖。幸亏有太阳,植物才得以存活。植物的叶子吸收阳光的能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为树木、花朵、浮游生物制造食物。

    感谢植物的存在,让我们和其他生物得以生存。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都是直接和间接地「消费」太阳。我们无法尽述太阳这颗身体外的伟大心灵产生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并非完全受限在血肉之躯内,而是更宽广、更巨大的。若是环绕于地球周遭的大气层消失片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终止了。宇宙间的每个现象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微渺如栖息于海底的鹅卵石,浩瀚到几百万光年之外星系的所有活动,都跟人类关系密切。

    诗人惠特曼④说过:

    我相信一片草叶的瑰丽繁复不亚于众星的银河之旅……

    这些诗句并非抽象的哲学,而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体悟。他说:

    我是巨大的,我蕴含了万物。⑤

    这世间所呈现的万象都是相互依存的

    我刚才所提到的禅修内容,或许也能称为「无尽交织的互即互入」,亦即禅观这世间所呈现的万象都是相互依存的。这样的禅修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同/异」或「一/多」这类对立概念的束缚。这种禅修能去除「我」的概念,因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正是奠基于同和异的对立。

    当想到一粒沙、一朵花或一个人时,我们的思考无法不受同、一和评估等观念所左右。我们总是在一与多、一与非一之间划上清楚的界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像行于轨道的火车,依赖惯性的思考模式:但如果真正理解沙子、花朵和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本质,就会明白,缺乏差异性,那么同一性也不可能存在了。同与异不受约束地互相渗透。同即是异。这就是《华严经》中,互即互人和互相交融的律则(也就是法界圆融)。

    互即互入意味「此即彼」和「彼即此」。当我们深刻体会互即互入和互相交融,就会发现,「一/多」的观念就像用来装水的桶子,只是一种描述实相的心智建构。一旦摆脱这种建构的束缚,就如远离运行轨道的火车,自由飞翔于天际。

    当我们了解人类是生活在一个球状的星球表面,绕著自己的轴心自转,并绕著太阳公转,我们区分上与下的二元概念也随之崩解。所以,一旦了悟万物相互依存的本质,就不再受困于「一/多」的观念了。

    在《华严经》中,运用因陀罗网⑥这个意象来说明万物间无止尽的互动与相交。这张网是由无尽璀璨的宝珠编织而成,每一颗宝珠都有数不尽的切面,每一颗宝珠都能反映出网上其他的宝珠,而其他宝珠也映现这颗宝珠的影像。在这景象中,每一颗宝珠都包含其他所有宝珠。

    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也可以运用几何学来说明。想像有一个圆,它的中心点是「C」。这个圆是由与圆心C等距的所有点汇聚而成。这个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所有的点存在的缘故:若少了一个点,这个圆就立即消失了。这就像一座由纸牌堆积成的房子,只要抽出其中一张,其他纸牌都会倾倒。每张纸牌都彼此依赖,缺乏其中任何一张,房子都无法存在。

    构成圆周的每个点都仰赖彼此而存在。在这儿,我们又看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这个圆的每个点都同样重要,纸牌屋中的每张卡片也都同等重要。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是关键性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相互依存」。

    为了更清楚说明互即互人和互相交融的特性中,这种彼此交织的关系,可以想像有个领域的表面是由所有的点构成,并且所有的点都在它的体积范围内。点的数量非常庞大,但缺少其中任何一点,这个领域便不存在。现在让我们想像每一个点都连结起来。首先将A点与其他点连结,然后把B点与每一个点连结,其中也包含A点,如此接续不断,直到所有的点都彼此连结。各位可看出,我们现在有一个交织了所有的点、连结得极为密实的网。

    菩萨明了法界无尽缘起,在一法中见一切法,一切法中见一法,在一中见到多,在多中见到一,在无量中见到一,在一中见到无量。诸法生灭变化,所以非真,觉者不为所动。

    我先前说过,在当代物理学中有一种「靴带理论」,它的看法极类似互即互入和互相交融。靴带理论放弃物质基本元素的观念,认为宇宙现象是彼此交融的网络,其中每个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共同产生。而宇宙是一种由相互依存的事件所织成的动态结构,其中并无任何独立存在的基础物质实体。我们所谓的粒子,其实只是粒子间互动的关系而已。⑦

    或许有人会问:「我虽然同意每个现象都必须依赖其他现象才能够生起,但这包括所有现象的整体又是从何而来呢?」你们能够回答他的问题吗?

    禅修并非模仿,而是创造

    禅修并非模仿,而是创造。只会模仿上师的禅修者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这道理亦适用于烹饪或其他方面。一个优异的厨师必须具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