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行禅师文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赜善し簟⒎卧唷⒛蛞河肱判刮镏信懦觥K园镏哦镜姆椒ǎ挤浅V匾�

    假设现在我身体的某部位很痛,那是由于里面累积太多毒素。每次当我碰触它,就觉得非常疼痛,这就有如去碰触一个心结,而正念的能量与修持,就如在按摩内在的心行。你的内心可能有许多折磨、痛苦、悲伤与绝望,这些都是意识中的毒素,你必须修持正念,才能拥抱与转化它们。

    我们的意识也可能循环不良,当你以正念的能量拥抱痛苦与悲伤时,就是在按摩意识而非身体。当血液循环不良时,器官便无法正常运作而生病。同样地,当心灵循环不灵时,心也会生病,正念的能量,正可以帮助我们刺激与加强流经痛苦部位的循环系统。

    是什么占据我们的“客厅”?

    我们内心的障碍——痛苦、悲伤、愤怒与绝望,总会想浮上来占据意识,进入客厅。因为它们已经长大且需要关注,但即使它们想出来,我们也会因正视它们而感到痛苦,不愿它们得逞。所以,我们试着阻挡它们的去路,希望它们继续在地下室沉睡,而习惯请其他客人来占据客厅,只因不想面对它们。一旦我们有十几、二十分钟的空间,这些负面的心结就会涌上心头,把客厅弄得凌乱不堪。为了逃避这种情况,我们会读书、看电视或开车兜风,借某件事占据客厅,以免令人不悦的负面心行浮现。

    所有的心行都需要良好的循环,但是我们不愿感觉痛苦,而想深锁它们,深恐它们一浮现,就会受尽苦楚。所以平常就习惯让其他客人占据客厅,譬如电视、书籍、杂志与聊天等,以避免负面心行的出现。当持续下去时,心灵就会循环不良,心里疾病与焦虑的症状,便一一在身心上产生。

    有时我们头痛,即使服用阿斯匹灵也无法消除,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的症状。有时我们认为对某种东西过敏是种生理现象,但事实上,过敏也可能是心理疾病的症状,这时医生会建议吃药,我们因而继续压抑负面的心行,而让病情恶化。

    让最讨厌的“客人”宾室如归

    一旦解除挡痛苦浮现的禁令,你很自然地会受点苦,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佛陀说必须学习拥抱痛苦。因此,修持正念十分重要,你能聚集一股强大的力量来觉察、拥抱并照顾负面的能量,佛陀就以正念的能量活在心中,你可请他帮助你拥抱这些心结。如果它们不想浮现,你就把它们诱哄出来,等好好地拥抱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回到地下室,再度变回心的种子。

    佛陀曾说过,每个人内心都有颗恐惧的种子,但大多数人只会压抑并将它锁在阴暗的角落里。为了帮助我们觉察、拥抱并深入观照它,他教导以下五句偈语:

    一、我终究会老去,无法避免衰老。

    二、我终究会生病,无法避免疾病。

    三、我终究会离开人世,无法避免死亡。

    四、所有我珍爱的事物与所爱的人,也终究会改变,有天我自然要与他们分离。我什么都留不住,我空手而来,将空手而去。

    五、我真正拥有的只有所做的一切,我无法避免自已所种下的果。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我的依归。

    我们必须每天如此练习,跟着呼吸花几分钟深思其中的涵意,只要练习这五句偈语,恐惧的种子就会得到良好的循环。我们一定要把这颗种子请上来,才能觉察、拥抱它,等它们再回到地下室时,就会变得更小了。

    当如此真诚地邀请恐惧的种子上来时,我们也准备好要照顾愤怒。恐惧赋予愤怒生命,当恐惧时,心完全无法平静,恐惧成了滋养愤怒的土壤。愤怒根基无知——缺乏真正的了解,是造成愤怒的另一个主因。

    如果你将负面的心行沈浸在正念之中,痛苦就会逐渐减轻,愤怒也变得不再危险。因此,每天给愤怒、绝望、恐惧泡个“正念浴”吧!这就是修行。如果心中没有正念,当负面的种子浮现时,便会坐立难安。但只要了解如何聚集正念的能量,每天邀请它们上来,并拥抱它们,就能深具疗效。你每天都如此邀请负面心行上来,再帮助它们回去,在几天或几星期后,心灵的良好循环就会重新运作,心里疾症也会随之消失。

    正念的工作就是替负面心行与痛苦按摩,你必须让负面心行流动,但唯有先消除对它们的恐惧,才有可能做到。如果你学会不害怕痛苦的心结,就能进一步地学习如何以正念拥抱、转化它们。

    [注:“结”(samyojana)即指烦恼,“结”为系缚之义,盖烦恼缚众生于迷境,令不出离生死之苦。]

 你可以不生气 第十章 念念分明地呼吸

    第十章念念分明地呼吸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

    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先学会如何照顾身体,我们可以先从感觉呼吸开始,慢慢地感觉身体。“吸气,我感觉整个身体;呼气,我感觉整个身体。”慢慢地将心带回身体,以念念分明地呼吸中所聚集的正念能量拥抱身体。

    平时我们可能因忙于生活琐事,而忘了身体的重要性。但此时,身体可能饱受病痛的折磨,自己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回到身体,以正念拥抱它,就如慈悲拥孩子入怀一般,回到自己的身体,以正念温柔地拥抱它,先将全身当作一个整体,好好地拥抱它,然后再分别拥抱眼、鼻、肺、心、胃、肾等器官。

    深度放松以拥抱、治疗愤怒

    最佳的练习姿势就是躺下来,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例如心脏。吸气时,开始感觉心脏;呼气时,就对它微笑,把爱与温柔递给心脏。

    正念的能量就如一道光束,能使人清楚地看到身体的每个器官。虽然现代的医疗仪器也可扫描看到全身的器官,但是扫描仪器的光束是X光,与正念所发出的爱的光束完全不同。

    我们称这种以正念光束扫描身体的修行为“深度放松”(DeepRelaxation)(参见附录四),这是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的另一种方法,你可以对自己说:“吸气,让整个身体放松下来;呼气,让整个身体平静下来。”当身体非常焦虑、紧绷时,只要以正念的能量拥抱,它立刻就能运作,它就获得治疗了,心也会随之放松,而获得治疗。

    从这样的教导中,我们明白呼吸是身体的一部分。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到恐惧、愤怒时,呼吸就会变得浅而急促,品质也不佳。一旦你明了如何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呼气,逐渐放缓呼吸,只消几分钟,就能大大地改善呼吸的品质。这时呼吸会变得比较轻、平静且调和,心也会开始平静下来。

    呼吸就如禅坐是门艺术,你必须灵巧地掌握吸气、呼气,身心才能调和。如果以暴力的方式控制呼吸,就无法为身体与意识带来片刻宁静。但只要呼吸变得平静而深沈,就可以继续以此方式拥抱自身体其他部份。

    你躺下来时,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慢慢地聚集正念的能量。从头部开始,以正念的爱的光束逐一扫描全身,直到脚底。你可能需要花半小时来做这件事,而这正是向身体表达关怀、爱与专注的最佳方式。

    我们每天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至少一次,你可以安排固定时间练习,譬如在睡前,可以全家一起舒服地躺在地上,全身放松二、三十分钟,关掉电视,请全家人一起来练习。刚开始练习时,你可以用录音带来带领,之后,可由其中一人负责带领大家练习,帮助每年人慢慢静下来,好好地照顾身体。

    穿越情绪的风暴

    有些很简单的方法可用来照顾强烈的情绪,其中之一是“腹式呼吸”——以下腹部呼吸。当我们被强烈的害怕或愤怒等情绪困扰时,对治的方法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如果此时你仍不停地思考,是非常危险的。情绪就如一场暴风雨,而你正站在暴风圈中央,是何等危险啊!但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停留在烦恼上让情绪淹没。我们无须如此,而要将注意力往下放,才能根除痛苦。要专注在腹部,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可以或坐或躺着练习,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起伏上。

    当你看着暴风雨中的大树,就会发现树梢是最不稳固且脆弱的,细小的树枝随时都可能被巨大的狂风摧折。但若往下看粗壮的树干,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树依然屹立不遥,能抵档暴风雨。我们就如一棵树,头部正经历一场情绪的风暴,所以要将注意力往下置于丹田,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完全专注在呼吸与腹部的起伏上。这样的练习非常重要,可帮助我们发现,虽然情绪如此强烈,它只不过驻足一会儿便离去了,并不会永远停留。如果每逢艰难的时刻,都能以这样的方式训练自己,便能安然度过这些风暴。

    你必须觉知情绪只是情绪,它来了,停留一会儿便走了。为何要为这样的情绪而结束生命呢?除了情绪外,生命里还有其他值得珍惜的事物。请牢记这点,当你面临危机时,保持觉醒的心继续练习呼吸,情绪一定会离开。等你成功地做过几次之后,就会对自己与这样的修行方式更具信心,让我们停止把自己困在无明的念头与感觉中吧!让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下腹部与呼吸上吧!不用害怕,风暴终将过去。

    觉知与拥抱负面心行

    为了让身体获得平静,我们以正念拥抱它。同样地,这方法敢可以应用在照顾心行上。“吸气,我清楚觉知心行;呼气,我清楚觉知心行。”在佛教心理学中,共有五十一种心行,其中负面的有愤怒、渴望与嫉妒等心行,而正面的有正念与平静等心行。

    当经验到快乐与慈悲等正面的心行时,我们应该以深呼吸好好地觉察。当以念念分明地呼吸拥抱快乐与慈悲时,它们就会乘上十倍、二十倍。因此,念念分明地呼吸,可以让它们在心里停留久一点,且更深刻地体会它们。所以,只要以正面的心行——喜悦、快乐、慈悲生起时,好好地拥抱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正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心灵资粮。佛教说“禅悦为食”,当喜悦的感觉从禅修、正念中生起,就会不断地滋养与支持我们。

    同样地,当负面的心行——愤怒、嫉妒生起时,我们也应该回到自己,温柔地拥抱它,以念念分明地呼吸使它平静下来,就如母亲抚慰正在发烧的孩子。所以,对自己说:“吸气,我正在让负面心行冷静下来;呼气,我正在让负面心行冷静下来。”

    愤怒的种子,慈悲的种子

    我们常将意识比喻为泥土,各种心行的种子就埋藏在藏识(潜意识)中,它们会发芽,然后浮现到心识(意识层)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以种子的形式回到潜意识。

    慈悲心也以种子的形式停留在潜意识,每次只要我们碰触或灌溉其中一颗种子,它就会涌现到心识——最上层的意识中,如果快乐或慈悲的正面种子,获得灌溉而萌芽,就会让我们感到无比喜悦;但如果灌溉的是嫉妒等负面种子,就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痛苦。当快乐与愤怒

    好好地埋藏在土里,而无人碰触时,称为“种子”,但当它们浮现到心识上,就称为“心行”我们都应能辩认出愤怒有两种形式,一是埋藏在潜意识里的种子,二是浮现到意识层活跃能量区的心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即使愤怒还未浮现,它永远都在。

    每个人的深层意识中,都潜藏着一颗愤怒的种子。当它还未浮现时,你完全都不觉得生气,也不会对任何人感到不满。你觉得好极了,整个人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还可以与人谈笑风生。但这并不表示愤怒不在你心里,它可能未在心识中显现,但还在潜意识里,一旦有人对你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不小心碰触到心中那颗愤怒的种子,它立刻就会出现在你的客厅里。

    所谓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没有愤怒、痛苦的人,因为这完全不可能,而是懂得如何在愤怒、痛苦生起时,立刻照顾它们的人。相反地,一个没有修行,不知如何处理愤怒的人,当愤怒的能量生起时,很容易就会被这种情绪所淹没。

    如果我们学习过正念的生活,就不会被愤怒淹没,因为你会邀请正念的种子来照顾它。而且,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可以帮助你达成这个目标。

    以正念的呼吸觉知习气

    每个人都有习气,如果总照着气做事或说话,就会伤害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