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 言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佛教亦不例外。如今,网络和
电子出版技术的普及使佛教文献以一种新的方式再度集结,近五
年作为佛教资源电子化的最初阶段,通过网上众多佛教志愿者和
部分佛教机构的努力,免费的电子佛教经典和读物的富集程度已
超过大多数佛教中小型图书馆的馆藏量,这是令我们非常欣慰的。
随着传统佛教资源在网络上的富集及受学者良好效果的产生,作
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我们觉得有必要编辑一些反映五年来
网上三宝弟子的讨论与著作的选集,作为网络与佛教互动的实例。
越尘居士以网名“二麻子”在网上佛教圈中广为人知(如其
自述这个网名是出自于某次误会而沿用下来的),年轻一辈的网
友们亲切称其为“麻叔”。他是少数首先在互联网的讨论组和论
坛正式以中文讨论佛理佛法的网友之一。自1998年起,在“中华
佛教论坛”上一批大陆的佛教网友从相互认识、交往及后来在网
上密切合作的过程中,网友金顶三世和二麻子以其慈悲、正见和
实修经验形成了凝聚力,这些网友在当时及随后建立了一系列佛
教网站,越尘居士嗣后一直在网上的论坛和聊天室参与大众的修
学讨论,令众多在网络上闻习佛法的网友受益非浅!
越尘居士的文章和他与网友的讨论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重视菩提心的修学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心髓。历史上汉地大德在这方面曾留下
许多宝贵的论著,如华严宗祖师法藏大师的《华严发菩提心章》、
净土宗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等。但目前部分汉地佛教行
人似乎并未将菩提心作为修学的核心,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足
够重视。越尘居士于《略说修学菩提心》中特别强调了菩提心的
重要性,指出:“若不依菩提心而修,不要说见性成佛,就连大
我也难于达成。佛门弟子应当理直气壮大声呐喊,弘扬以慈悲喜
舍四无量心为行相的菩提心”。今日在网络上交流学佛心得的网
友,对修学菩提心者的重视程度较数年前已有明显的提高,越尘
居士功不可没。
二、强调正见的重要性
世尊将正见列为八正道之首,可见其对正见的重视程度。若
不彻证空性,便无法突破无始无明,而掌握正见则是证入空性不
可缺少的准备。越尘居士在《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中说:“人常犯的错误,其实大多数用不着动用高僧大德的高深
证量,单凭正知见就可以排除掉。修行道上人人难免出错,没什
么可怕,知错及时退出即可,反增经验为日后助人之用。令人担
心的是无正见,错了不能及时识别,死抱住不肯放,就无有上正
道之日了。禅宗大盛的唐宋时代,无须强调经教和正见,因行人
多已具备。今日不同,学佛人于此多未下必要工夫,基础不稳,
后续修行徒增许多困难。亡羊补牢之法自然是多读经,多思维,
多请教善知识”。越尘居士与网友的讨论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
关于如何较准确地把握空性正见,以指导实际修证。
三、提倡正见指导下的实修
佛法修学,毕竟不是靠空谈理论而能成就,而必须实修。越
尘居士指出:“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
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
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论述
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
即专事修行的人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
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
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关
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越尘居士结合自己的禅修体会,
专门著文阐述止观修行的要点,为欲实践禅修者指出了方便之门。
四、倡导禅密结合
禅宗是我汉地佛法的精髓之一,密乘则为学人提供了速疾成
就的殊胜方便。越尘居士本人于禅宗的精深深有体会,同时又是
密乘行人,故对禅密双修的益处体会颇深。在谈到禅宗与密乘大
圆满的比较时,越尘居士指出:“本质上禅与大圆满实无二致,
若硬要究其差别则有两处,其一,在开示后学时,禅宗为防人落
边见,多用遮的方式间接表达,技巧上有点象中观应成派;而密
教为接引更广根器之行人,多以开显的方式明讲,其实禅宗于
‘第二峰头略露消息’是同样的做法。在这一点上,密教反而
‘显’,显教反而‘密’了。其二,在引后学明自本心时,禅宗
稍侧重于六根门头悟取,而密教稍侧重于在深入正定时现量。然
而,两者于此均不偏废,只是今在末世,禅门高峻难入。而密教
广设方便,不论何人只要自己愿意修,密法之中必可找到适合的
次第,故应机广大,然而禅密均是无上法,合则两利,可为复兴
中华佛教创造新局面”。
五、尝试以现代语言阐释佛理
越尘居士试图用今日大家熟悉的语言方式来重新准确表达佛
教中的法义。其中“功能主义”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他说:
“当我们说到用某名称的时候,我们其实说的是一些对应的功能
和作用,而不是件什么有自性的东西。而且,无论什么名相的东
西,都是借功能作用才能显现其相对‘存在’,离功能作用,无
论什么,都谈不到存在”。这一论断深契古德之缘起即性空即假
名的奥义。在论及中观与唯识的争论时,越尘居士阐明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中观的不许阿赖耶是说,不建立这个名相,事情也
能说通说明白。当然,要说得烦些,难懂些才行。并不是说,唯
识用阿赖耶所表述的功能也没有了,或中观也不承认了”。本书
的编者认为,“功能主义”对促进佛教内部不同宗派间的相互理
解和沟通可以提供若干方便。
六、尊重科学精神
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随着科学的进
步,一些宗教理论受到严重挑战,因为这些宗教的立教之本与现
代科学之间具有无法调和的矛盾。与此相反,科学的发展不但未
提供否定佛法的证据,反而为人们理解佛陀的教诲提供了诸多方
便。例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数维理论等便为现代人了解佛
法提供了新的角度。越尘居士本人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博
士,深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同时又潜心佛法的修学,故对科学与
佛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见解独到。他指出:“
佛法不是现在的科学,但与科学精神不悖。我们讲科学时指
的是什么,是科学知识?知识总是不足够的;是科学的方法论?
方法总是不完备的。科学也不是真理本身。科学之伟大,在于其
精神,即对真理不止的探求。这一点与佛法完全一致。虽然现在
的科学尚未能了解佛法,近代科学的认识论却与佛法走得越来越
近了。”
藉着这次佛友们希望集合越尘居士著作的缘起,“中华佛典
宝库”和“网海莲舟论坛”选编了《越尘集》奉献给佛教界和网
友们,作为五年来佛教网络友谊和互信的一个写照。文集中的著
作部分来自越尘居士在“禅”刊等佛教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网
文则选编自他在网上部分佛教论坛的帖子。网文不是正式著作和
系统理论,而是随缘、方便的说法,作为一种形式极其自由、略
带诙谐的文体,是区别于传统的写作形式的。作为平常的讨论疏
忽和遗漏在所难免,故在本集编辑过程中略作了编辑处理。如果
发现错漏之处,或要与编者联系,请发Email。
祈愿一切吉祥,贤善成就。
中华佛典宝库(fodian)
网海莲舟论坛(chlotussh)
虚云印经功德藏(xylt。fjnet)
2002年4月
自 序
前些年网络是新鲜事,网上的论坛寥寥可数,在坛上谈佛论
道的网友很少,大多在论坛的文化版上聊,所聊的不过是对佛教
佛法最基本的概念性介绍,得了个听上去有点不三不四的网名〃
二麻子〃,沿用至今。后来,佛弟子有了自己的论坛,先是中华
佛教论坛,讨论的重心也就转向了修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经
论电子版的集结。到了现在,网上的佛教论坛已经很多了,各坛
大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缘的关系,自己的帖子多数就贴在网
海莲舟上。佛友热心,要将这些年在网上的帖子集中,麻子没多
想也就同意了。及至初稿凑好自己再读,却发现着实有些麻烦,
论坛上的帖子,其实并不很适合于集中的。这里有许多原因。
首先,贴子当时往往是针对某网友的具体问题与情况而说,
而且往往双方有数次的反复交换意见。待现在集中时,原来的背
景就很难再体现出来,故读者不容易体会到当时的具体情况,容
易对帖子含义产生某些未必很符合当时情况的联想。其次如上所
述,这些贴子几乎全部是对具体情况的对应,麻子只考虑对当时
具体问题的解决,从来没有〃立言〃的打算。如今集中起来,倒给
人立言的错觉了。
麻子比较有心去做的事是用浅白现代语言去表述佛法。几年
下来不能说全无进展,却也有限得很。佛法深奥表述不易,古时
用的认识论、方法论也与今天大家习惯的有所不同,对很多学佛
人来讲,要理解古德讲述的某些晦涩地方实在有些具体困难。而
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对理解某些这类问题是有助益的。麻子这里
不是用科学解释佛法也不是用佛法解释科学,只是借用现代方法
提供某种方便。这方面的困难是不容易引经据典,因为过去没有
这类方式。麻子的个人建议是,对这类的帖子如果它对你了解佛
法有帮助当然好。如果没有帮助则看过就算。可以推敲,不必考
证。
说了这些,大多数与前面佛友在序言里的抬爱相反,看来网
文就是网文,与传统的著书立说绝对不是同一件事。虽然如此,
越尘对发起此事,慧赐序言,整理文字,编排纲目的佛友深怀感
激,越尘謹此一并致谢。
越尘和南
总目录
1…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学是最需要的
关于修学次第的一点看法
出离心与菩提心
关于破四相
与贾兄问答
菩萨之伟大岂在度大根利器之人乎?
南传佛教不缺菩提心
2…空性正见
实用主义学正见
几处细微见上的差别
空性正说与细微常见的不同
细常断
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病去如抽丝──致雨轩
关于“悟”与梦中梦谈
破除串习错觉可借精妙的有为法去做
时人常对“心即佛,佛即心”大有误解
一合相即是不可说
凡夫思维心的极限
远离“彼彼空”
问这问题,其实已漏出将空性当对象(所)来看了
无明是从哪里来的?
神通是不是因缘法?
3…中观与唯识
学佛理时,中观与唯识能不能不打架?
功能主义、下象棋和学唯识
新旧种子,相似相续,因缘和合
镜智与耶识,我们思维心的限制。。。
识,及其内外之论的核心。。。
关于“相由心生”
瑜伽行与研究唯识
唯心与忘我
阿赖耶不可能完全独立互不相干
“是”与“不是”间
佛经是药方
4…止观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缓急之道
禅病和禅定
生死的本质就是大恐惧
痒痒
如何能够清心入定?
不是靠理解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