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太极推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太极拳基本上包括两上部分,其一是练架路,其二是练推手。但没有一定的成熟架路功底,练推手也只是纸上谈兵。推手只是在架路功底的基础上另一种加深练功的形式,同时,也能检验练架路功夫的程度。它具有两种意义,但这二者毕竟不是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因为中国的所有武术使用的最高形式是散打格斗。何以言之?如途遇歹徒,要本不可能也根本不会说先搭好手,方动干戈,在古老的校场比武亦都是散打。曾被人们称为太极大宗师的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与一位武功高强的武士比武时,对方提出十分钟见高低,陈先生说时间太长,只喊“一二三”即可,当对方出步动招击来,陈先生只是一转一抖,就将对方掷出数步之远。由此看来,推手只是一种练功的形式,同时具有检验其练功程度深浅的功能而已,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散打。 

练太极拳者皆知“四两引动拨千斤”之句,而当今推手赛中尚未见到“四两拨千斤”之人,换言之“小力胜大力者”甚微而那些机械摔跤式的推手则那些机械摔跤式的推手则是力大者为王。“四两引动拨千斤之句”是武术界老前辈留下来的精言,如“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显然是指小力胜大力,内功外用的太极之妙力。关键是怎样用自己的“四两之力”去拨动对方千斤之鼎。若引之不动,何而能拨得千斤?“引”和“动”是两个力,引是自身的内力,动是对方之力,要想用自己四两之力,去引动对方,谈何容易!那么就得练架子,能使得劲路的转换和阴阳的变化在于瞬间。单凭练拙力的推手是不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高层境界的。所谓“引”之法,有“半引半进”,“带引带
进”,“即引即进”。所谓动,就是使对方失控(失去平衡),不得机,不得势,重心偏离,使对方步乱心空(惊慌),在此瞬间利用时间差,解度差拨击对方。拳论说:“惊闪七取谁人知。”惊正是使对方心慌步乱,只有引得对方能使对方惊慌,对方不惊慌岂能巧取?看起来,“引动”是关键,而引之法,又何其录也!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在太极拳推手中,并非绝对安静停止不动,柔也并非绝对柔软。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绝对只存在相对之中。在推手运动中的静旨的是自身中内劲真劲未动,实质是在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的走圈过程中虚拢对方手臂,其意在意在听,绝非安静,一但在双方手臂的按触中,听出对方的劲力动力(劲向)瞬间换劲,发劲,达后先至,以柔克刚。静能制动,柔能克刚,动何而不能制静?刚又何而不能制柔?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制约,对立而存在,如果单讲一方则失去事物对立统一的原则。在太极拳中就是“阴阳互根”,太极拳自身运动,就是一个辩证法的运用。以刚制柔者是人不知我我独人的功夫,内劲似松非松,刚柔俱备,周身棚满,处处虚灵,张弓引弩,一触即发,使对方欲进不能,欲退
不得,顶抗无门,引化无法。老前辈太极大师陈铭标先生曾与一位武功特高的人交手,双方被击败后问道:“太极拳借力打人,不动你怎么奈于我?”陈铭标先生说:“彼不动,我动,我一动彼必动,彼一动我乘机发功。”短短数语,说出了以刚制柔的道理。 

引化在太极拳推手中乃为一种战法,它显然也是两个劲力,一个是引劲,一个是化劲,这两个劲都是自身之劲力。一个是引动对方,化而击之,别一个是对方之劲已经出动,将对方之劲引进我自身的范围包括之内,笼罩对方,使对方不得机不得势,使对方身空步空心空;此时小圈转关直射(越急越速越好),连化带发,将对方掷出。 

在太极碰撞推手中大致上可以说有这样几种劲路与功法: 

1,对方之劲未动时,我之发动,即以刚制柔,以动制静。在用法上“闪”“惊”之法较多,此种功法神气团聚,腹内腾然鼓荡,周身有欲动而发之意,处处虚,处处实,“浑身上下皆太极,从头至至脚不阴阳”,使对方动之不得。(彼未动,我可动,彼不动我动) 

2,对方之劲刚一发动,我即发动,劲先对方,也称之截劲。后发先至,浑身虚灵,彼挨我皮毛,我竟入彼骨,任对方千变万化,我都能圆转身自如,对方刚一发劲,我劲已到,使对方一动我即到。(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先至) 

3,对方之劲已发动发出,我应即转发劲。在用法上是顺劲直发,此种功法小圈转关换劲,动作要迅,换刀要快,发手要猛,兵贵神速,使对方未醒悟已跌出。(彼已动,我速动,顺而直发) 

4,对方劲全部使出,我应引化而击之。在用法上是对方落空。对方向我击来,我棚引对方,弧形走化,使对方陷入我的范围,失去平衡而击之。。(彼出动,我引动,化而击之) 

太极拳运动自身就是富有哲理的辩证法,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古往今来,历代大师的精湛理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领悟得深透,方能学好用好。拳论上说:“急于则急应,缓动则缓随”。这里边包含敌我两方面之力。在推手运动中,对方“急动”我“急应”,对方“缓动”我“缓随”,应在“急应”和“缓随”中有变,变中有(击之意),方高人一筹。太极碰撞推手中招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劲路的转换(阴阳的变化),没有劲路的转换和阴阳的变化,单纯的“急应”和“缓随”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可能击败对方。 

太极拳推手中招法的应用,根本在于敌我双方的灵活与变化,也根本没有什么清规戒律。“彼不动,已不动”只是短时间内的一种战术,并没有什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是现代人民战争中的一种战略而言,如果战争真的打起来,也就根本没有什么先后,地区的界线。推手就好比打来的战争,攻防意识双方各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惊而取之,为何彼不动,已不可动?彼不动,已可动,动中求变,制约对方。太极拳推手的根本招法是“一动百动,整法乱用”,灵活机动,掌握主动权,退中有进,进中有退,兵不厌诈,声东击西,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惊上取下,上左须右。故而,“彼不动,已不动”只是在太极拳推手中短时内的一种战术,也并绝非未动,其意在动,窥测对方。根本不能把推手的中“彼不动,已不动”的战术机械地套之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现代战争术语。 

老前辈创立的太极拳双人推手对练,各门各派至今传练不息,但不下功夫练架子,架路中的劲路分阴阳转换不过来,推手也难以达到神化的高层境界。架路是根本,推手是表现。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