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领域贯彻科学精神。
第四节 科学的判据
第四节 科学的判据
虽然〃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信仰。但若想把信仰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却存在问题。科学强调〃可重复〃,但实际上没有100%的重复过程,不可能100%复现原始条件;科学强调〃可检验〃,但自然界并没有天生的检测规范,还是测不准的。为了克服〃可重复,可检验〃不易操作的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退而求其次,用〃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作为科学精神的近似。
也就是说,重复条件、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统称为检验标准,可以由理论提出人自由定义。是否具备检验标准,是判断是否属于科学理论的充要条件。没有检验标准的学说则不属于科学理论。当然,科学理论并不保证其正确性。
〃能否贯彻标准〃则是用此自定义的检验标准对理论进行检验。任何人,无论是愚蠢的还是不称职的,都可以用这自定义的重复条件、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去探查事物,得到一致的结论。当然这个一致的结论是基于这个自定义的重复条件、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下的一致。虽然很多客观事物本身是不能重复的,如大型工程、历史事件等,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检验,也是一种可重复。如果要求聪明称职的人才能检验,那是皇帝的新衣。
在检验过程中,科学理论完全可能被证伪。证伪了以后怎么办?修改该理论的公理、逻辑和边界条件,或者修改自定义的检验标准。使该理论的理论体系再次回到〃自恰〃状态,并且符合实验结果数据。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无穷反复循环,最终使科学理论逼近客观真理。
经过理论…实践不断反复后,科学理论应该能够解释历史,历史是已经存在着的自己或他人的实践,一个科学实验结束后就走入历史了。科学就是从历史中总结出事物演变的规律,预测新颖的事实和指导未来的实践。
科学理论经过反复实践修改后,就是客观真理吗?依旧不是,因为检验标准是主观定义的,并不能客观反应事物的本质和全貌。就比如瞎子摸象,虽然瞎子们用各自角度探查的结果是〃可重复,可检验〃的,但却不是客观事物大象的正确描述。为了克服瞎子摸象,科学非常鼓励提出新的检验标准,用新的角度去探查事物,让大量的检验标准去相互斗争、相互借鉴提高去逼近客观的检验标准。这也就是标准争夺问题。能对同一事物进行〃可重复,可检验〃描述的科学理论不少,最终哪种科学理论能胜出,成为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理论呢,最终取决于哪种理论的检验标准能更好反映客观事物。
标准争夺是做工程的大事,如果自己的标准被广泛接受,则无论怎么说都对。如果自己的标准被打败了,无论怎么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和正确的逻辑都毫无意义,统统是支持别人理论的嫁衣。
我们不仅可以判断某个观点是否科学,还能够判断某个学科和理论体系是否符合科学,既然〃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神,就象基督教的神是上帝一样。如果遵循了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理论和科学家,与对错无关,与道德更没有关系。
比如说心理学理论,现在尚且不能在实验中给予很好的证实和复现(对人类本身的实验是有严格的道德限制的),但主要流派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著作,都主动地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给出重复条件、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主动让这些学说接受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这说明心理学是信仰科学精神的,科学当然接受心理学为其分支。再比如考古学和天文学,实际研究的都是历史人文历史和天体历史。历史可能相似,但绝不会重复,更无法做实验。但考古学和天文学都把历史作为自己的实验室,把历史的相似条件定义为重复条件,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结果可以在现实观测中得到近似重复,能够近似检验。所以考古学和天文学也是科学的分支。
反过来,即使是数理化之类传统的科学门类,如果研究者或著述,背叛科学精神,也不再是科学分支,无论水平有多高,逻辑有多严谨,也只能当巫医术士。本来数理化就是巫医术士的学问,只是后来他们信仰了科学精神,数理化才演变成了科学,一旦科学精神丢了,再神奇的也没有用。譬如研究永动机的诸多〃大师〃,之所以被看作骗子和巫师,并不是因为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的定律,事实上,科学精神是鼓励破坏规则的,也不是因为他们论述不巧妙,论文不精彩,关键在于,没有任何〃大师〃敢于拿出一个真正的永动机受别人检验,对于这种无法重复,更无法检验的理论,只能斥为骗术。
主流经济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结果都对。小鲜是什么,烹法是什么,如何判断是否烹好了,各人的领悟理解五花八门。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干脆不烹了,就这么吃吧。这是没有可检验和可证伪的论断,自然就不是科学的论断。想起一个相声,说是找算命先生询问兄弟几人,算命先生回答:〃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到底兄弟几人,只能去领悟,什么结果都对。这是不具有检验性的论断,自然就不是科学论断了。如果回答〃兄弟3人〃,就是科学论断。因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掰手指头数出来,是3人就是对的,不是就是错的。这就是科学理论的可检验和可证伪性,符合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实际上算命先生对个人,其实也没有太大危害,但对国家民族呢?整个中国的经济学界难道是算命先生?
科学精神不能保证理论的正确性,许多曾经是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最终被证伪,或没有经受住时间考验,但它依然是科学理论,它的创立者依然是科学家,或多或少对科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为他们按科学精神行事。比如牛顿的力学理论,最终被证明只是相对论的一种近似描述,但这并不妨碍把牛顿的理论作为科学理论,牛顿本人也被作为伟大的科学家被载入史册。
绕了一大圈,该回到经济学了。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
第五节 从工学看经济学
第五节 从工学看经济学
我对经济学是外行,工学出身。虽然工学门类繁多,但在江湖混得久了,觉得工学的各门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如何运用科学精神改造客观世界。工学是科学的分支,提到科学,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纯洁高尚无暇……(略去各种赞美词汇若干),本人是科学的信徒,所以暂不打算立刻打击这种美好的幻想,但无论如何,这种想法在工学中绝对不成立。因为工学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黑暗无比,骗子、强盗和恶棍满目皆是。我身处其中,骗海泛舟,历经无数风雨,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至于我自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不免也是骗子、强盗和恶棍。所以我在强国论坛登场时,也是以数字游戏门邪派面目出现的。
从事工学的人虽然是骗子、强盗和恶棍,但也有可爱的地方,即行恶之前会预先声明。不管怎么说,比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要可爱多了。鉴于工学的定位,工学与经济学有天然联系。都是人类获取利益的工具,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我看来,经济学不过是工学的一个分支,既然属于工学,自然也是科学了。读者可能会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其实工学也研究人,否则既无法让顾客接受自己的产品,更无法一面装成天使一面残酷宰杀客户或竞争对手。当然,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巨大(人类社会),很难重复研究和做实验,其实工学也有类似情况,比方说三峡工程,气象工程,也很难重复和实验。不管怎么说,我认为经济学应该是科学。
我把经济学当科学,但用科学精神却完全读不通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著述。所以,在《刷盘子读书》一章中,有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论断。这个论断只是假说,但大家大可读下去,自行评价这个论断的正确程度。另外,在我参与一场〃海龟〃vs〃土鳖〃的论战后,发现自己的论断有问题,即他们不是小学文化程度。是什么呢?
论坛是论战的地方。论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纯粹是信仰的争吵,信仰是不讲道理的,罗卜白菜各有所好,争不出结果,这类论战我根本不看。另一类是基于事实数字逻辑的,比如说两个人争论一辆汽车的好坏,甲可以拿出一堆事实数字逻辑说好,乙可以拿出另一堆事实数字逻辑说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最后谁也说不服谁,不了了之。这类论战我喜欢观看,但不出手,因为可以获得一些资料,对自己也有帮助,兼听则明嘛。如果出手就一剑封喉或打断脊梁,论战就停了,我也获得不了资料了。
我把工学戏称为〃数字游戏门〃。在数字游戏门看来,原始的事实数据逻辑,不管怎么准确,都是垃圾。往往是自己找到的事实数据逻辑,越权威越准确,对自己的伤害越大,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不是有那句台词吗:〃律师不来,我什么都不会说。〃
有人说,论战不是讲事实摆道理吗?那只是讲良心良知的人干的事。数字游戏门是不讲良心良知的,所以不讲事实和道理。最好自己什么事实数据逻辑都不出,全由对手提供。实在不行,必须提供时,要做技术处理,做好防守和抵赖准备。那么,数字游戏门依仗的是什么呢?是〃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当然是它的可操作版本〃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即数字游戏门玩弄的实际不是事实数据逻辑,而是检验标准 论战的目的是说服观众,而不是对手,观众接收了自己的检验标准,则不战而胜,对手提供的精准的事实数据逻辑全是呈堂证供。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推销汽车,你的对手不断吹嘘自己的产品速度如何快,突然间客户接受了你的检验标准,认为速度越快越危险,优点立刻变成缺点,自然就卖不出去了。所以,数字游戏门收拾非同道中人,一骗一准,来两个杀一双。数字游戏门同道的决战,是争夺标准的战斗,而不是辩论事实数据逻辑。建立标准的一方是胜利者,另一方也不完全是失败者,因为自己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是被处理过的,不会做为呈堂证供。
数字游戏门出手,首先审查对手有没有检验标准,也就是整个论述的脊梁,如果没有,就说明是菜鸟一只,他提供的所有事实数据逻辑都是自己的大菜。如果有脊梁,则审查对手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能不能贯彻这个检验标准,如果不能贯彻标准,也是菜鸟,一出手就可以打断脊梁。如果既有检验标准,又能够贯彻检验标准,那就是数字游戏门同道,则需要靠真正的功力去较量。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又离题万里一通,读者不知绕糊涂没有。总算要谈到经济学了。自从《刷盘子读书》系列在强国论坛首发以来,被好事者四处转贴,好评如潮,恶语相向的也不少,影响力是我从未想到的。其中,有位好事者,与我一样也在日本,不过他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算准〃海龟〃,我只是外行,将《刷盘子读书》转贴到太傻论坛bbs。taisha
我是外行,缺资料缺训练缺自信,不能去讲事实数据逻辑。自然要把战斗引向信仰层面,要用我的神去压倒对手的神。我对自己的神有自信,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口口声声相信科学。一上来首先打神主牌,不过是个〃小鬼〃,即〃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大鬼〃,即〃可重复,可检验〃先暂时扣下不发。
构思很清楚,如果对手认识〃小鬼〃,下面就引导对手进入自己的标准,不战而胜。如果不认识,则想办法激出对手的神主牌,然后用我的〃大鬼〃镇压。这是数字游戏门出手的不二法门。结果很令人意外,对手竟然不认识〃小鬼〃,一阵窃喜之后,却是深深的悲哀,一个在中国获得经济学博士的人,竟然不知道科学精神!
我加紧催动〃小鬼〃去逼宫,力图把他的神主牌逼下来。终于神主牌下来了,虽然是个〃小鬼〃,不堪一击,但我却觉得很悲哀。原文太长,大意是说XXX之流的主流经济学家如何权威,如何公认,还是中国的国师。发表论文的经济学杂志如何权威,那些美国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泰斗,非我等业余爱好者所能动摇。还说就象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不能动摇一样。且说我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讨论层次。中国的经济学界培养的博士竟然搞偶像崇拜,几乎让我晕倒。我在国内教授工学时,首先给学生灌输的就是科学没有权威,只有一个神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别的可以不学,这个是必须灌输的,鼓励学生在信仰科学精神的前提下离经叛道,挑战和蔑视权威。
游戏应该结束了,我干脆说出:〃如果是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