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家姓谱-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擅草书的僧人梦龟又来到此寺,人们请他在廊壁上题字。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闻讯前来观看,寺中拥挤不堪,一时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称此为“应天三绝”。著有《野人寒语》、《牧竖闲谈》等。

景延广:字航川(892…947),五代后晋陕州人。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出帝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契丹数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其后契丹入寇,延广闭壁不肯出,寻出为河南尹,北骑奄至,延广顾其家,未能引决,被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5岁。

景廷宾:号尚卿(1861…1902),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东苕村人。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大旗。义军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编列为营,最初不过两三千人。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起义失败后被俘牺牲。

景幼南: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名理新探》。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此外,景姓名人还有:战国时楚有将军景翠、景阳,秦末陈胜起义立新楚君后裔驹为楚王,东汉有经学家景鸾,五代后晋有马步军都指挥景延广。后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临漳令景芳,清代有书法家、学者景星杓……等。

四、郡望堂号1、郡望: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西汉初年曾经在此设置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归属冀州,分置恒山、西河二郡。

2、堂号(缺)。

景姓与京、井、荆、敬、鲸、兢姓是六个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78、柴

始祖:姜尚后人高柴(子高),齐公子奚十世孙,。

历史名人:后周帝柴荣;汉臣柴武;唐臣柴绍;明臣柴虎;清书法家、画家柴本勤等。

柴氏族人不会认为柴姓是一个单源的姓氏,柴姓:1是出姜姓炎帝神农氏。2、源自皇帝轩辕氏。3、有少数民族改姓柴氏。最早的柴氏宗谱见于西晋孝武皇帝太康年间,由著作郎柴宏道、中书舍人柴宏膜所撰。太康八年丁未七月,司空司隶校尉著作郎权知谱事崔陵,奉勅纂修柴氏宗谱序云:“观在廷群臣,所进名宦仕绩,乃知柴氏家传本於烈山氏少典之后,娶有娇氏之女曰安登,生子曰石年,以姜为姓,以火德王,为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轩辕有熊氏。子元嚣为少昊金天氏,孙为颛顼高阳氏,生卷章。卷章生黎及回,黎与回代为祝融,官於高辛氏之世。回生陆终,陆终生六人:曰樊封於昆吾、曰惠连封于帝丘、曰钱铿封于徐、曰会人封於晋,赐姓柴,居平阳为平阳郡公。自少典至会人,凡十九世,会人至承勋凡二十九世,历秦汉魏吴以来,名乡贤相代不乏人。或佐理天朝,或宜猷於藩镇,皆济济缙绅之光,宗谱之辉也。因敬叙之,以垂不朽。”大唐贞观六年五月,朝奉郎汪行忠奉勅修柴氏宗谱序云:

“伯子武王即位,封先圣之后得平阳郡,柴晋公二十九世孙承勋仍袭前爵,会人为柴氏受姓之祖也。乃帝王之胄,簪缨相承,三世孙耿光成□时,为西河守,孙季芳昭王时为晋阳承,子宣化□王时为大理卿,子辅国为赵城令,孙光济懿王时为太常丞,光济长孙范,厉王时为助教,子成楝为山阳令,楝子济时为洛阳牧,子从政平王时为济南刺史,子春萃为西安守,孙时行为即墨令,子□贞惠王时庶长有贞,子以华为南城刺史,子盛阳为禹城令,子惟庸为定王时大名别驾,孙俨国学禄,子普灵王时为汴州守,普子伯宗为会稽丞,子善长安东丞,孙端礼武昌刺史,礼孙遇时为郑州牧,子可齐武陵令,孙孔明显王时中丞,孙懋烈□王时都尉,子延爵任河内刺史,汉兴迁大理寺聊,□司马,座于官,谥文靖,子亮工汉文帝朝举文武全才,除郎中,迁司马府侍书转太子洗马,子宦景帝时为长沙刺史,宦子玺武帝朝为中丞,玺子懿□昭帝时太子宾客,子森为济南郡丞,孙知节为徐州牧,节孙宏济东汉时润州郡守,子有光为东安令,子应聘章帝时为太子校书,子永年为东昌牧,子寰为太平丞,寰子敷为宜州判,子京顺帝时历阳丞,迁广陵太守,因内艰复任丹阳,桓帝时为战功拜征南将军,灵帝朝迁黄门选部侍郎,都督江东诸军事,献帝兴平乙亥封富春侯,谥忠肃,子运昌为为建康丞,子益国后主朝为兖州刺史,都督荆豫诸军事,定国、经国、镇国,皆任郡守,邑令衣冠,蝉联延於历代子孙,蕃衍棋布星罗,若非纂集,安究流传,证得柴氏巨姓,昔西晋武帝梦与神人共语,自称先世名贤於是。司空司勅校隶崔陵更集九州百仕贵名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天下大姓。当时太子赞善宏□馆侍读学士柴宏道等,赍先世名官年月投进,详撰成谱。”另据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屠山柴氏宗谱》云:“柴氏本仲尼弟子,高柴之孙举,以王父名为氏,所谓以为氏者也。高柴齐人,其十世祖奚为齐文公子高之孙,故以王父名为高氏。而本姓实姜氏,出炎帝神农氏之系。神农氏生子十有三人,数世而有炎帝器。器生三子,其少子曰祝庸,生术嚣。术嚣生二子,曰条、曰勾龙。勾龙为后土,后世祀於社,生子二人,曰垂、曰信。垂生伯夷,伯夷生太岳,佐禹平治水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于申,太公吕尚其苗裔也。武王封之齐,举太公二十二世孙也。柴氏得姓自举始。举裔孙武,汉高祖时为将军。至唐而有谯国襄公绍,为唐勋臣,尚高祖平阳公主,居晋州临汾。太宗贞观中,命尚书高士廉等编赍天下谱牒,品第为九等。襄公以勋戚次皇族,是为柴氏称大姓之始。绍生二子,哲威、令武。哲威六世孙孟端,居太原,开成初官翰林学士,生三子,玘、玭、玼。玭咸通间屡举茂才不就,生守礼、守义,一女适后周太祖为圣穆皇后。后无子,养兄守礼之子荣以为子。守礼生二子,曰荣、曰华。荣承周统为世宗……”据查,少数民族回、满、黎、土家等,也有柴姓者。由此可见,柴氏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

柴姓与茝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79、沙

始祖:神农臣风沙氏。历史名人:元僧沙罗巴;清学者沙张白;清书法家沙神芝;清画家沙馥等。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伊斯兰教民族说》)在回族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沙啤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因此,我认为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附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沙姓与挲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80、闾丘

始祖:姜尚后人闾丘,齐国贤士。

历史名人:唐道士闾丘方远;唐诗人闾丘均;宋名士闾丘孝终;宋臣闾丘观等。

姓氏源流:闾丘(Lǘqiū闾丘)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邑名为氏。春秋时,在邾国(在今山东省邹县境内)有一个地方叫闾丘邑,居住在那里的人以邑名为姓,称为闾丘氏。

2、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闾丘婴,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闾丘氏。

得姓始祖:闾丘婴。闾丘是春秋时邾国的一个地名,那时有个贵族被封在这里做首领,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而有一本古书叫《尚友录》,说是因为邾国一个叫闾丘的贵族被封到那里,他的家族昌盛起来,便形成了闾丘姓。那地方在现今山东省邹县一带。后来邾国被吞并时,闾丘的公族逃到齐国去所以春秋时期齐国出了个名人叫闾丘婴。闾丘婴成为齐国的名人,他的家庭自然又昌盛起来,然闾丘婴的后代都不忘他们原来是邾国的贵族,所以这个家族在家谱上写堂号就写成“邾郡”。邾国是被楚国并吞的,楚国在春秋时很强大,而邾国是个小国,那时周朝朝廷已经管不了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诸侯国的事,只好听之任之。闾丘氏后人奉闾丘婴为闾丘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闾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尚友录》上的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闾丘,原来是春秋时邾国的一个地名。当时在周天子统治的封建制度之下,有人被封食采于此,所以,这一家族的后代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闾丘。另外,《世本》上指出,齐国的闾丘婴之后世子孙,也以“闾丘”为姓,称为闾丘氏。得姓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古代邾国的位置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南。望族居顿丘郡(今河北省清丰县西南)。闾丘这个复姓确实不大常见。2003年3月,香港凤凰卫视台的闾丘露薇闯进巴格达,给媒体界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她已和央视的水均益等人一起平安撤到了叙利亚,路上曾遇到澳大利亚的兵哥,多番盘问,幸无大碍,只是不许她拍摄沿途所见,令做新闻的她万分遗憾。有人问,闾丘这个姓怎么那么怪?关于这个问题,2001年11月29日闾丘露薇在网上聊天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典型的上海人,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在上海读完大学”,但是,“很多很多的人都和我说,说我不像上海人”。其实,我的“骨子里还是上海人”。“在香港有很多人都叫我闾太,闾丘是一个复姓,也是一个很古的姓,为了这个姓我自己也去考查过,发现这个姓还是蛮有来历的。这个姓从小学到现在其实也带来很多好处,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特别了,所以很多人看一眼就能够记得住,就算记不住,就说那个四个字的名字的人,名字特别有时候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三、历史名人——

闾丘观:宋代名将,浙江省丽水人。靖康初,率部到婺州,及还,遇高宗渡江,领兵勤王,官至武翼大夫。

闾丘昕:字逢辰,宋代吏部侍郎,浙江省丽水人。举进士入仕,为义乌令,政绩卓著,历监察御史。

闾丘宾用:宋代孝廉,隐居吴市,靠耕种赡养双亲。为人正廉不污,好学能诗,好吟咏。

闾丘方远: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属安徽省)人,年十六,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二十九岁,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学修真出世之术。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据称得真文秘诀。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常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名之曰《太平经钞》。唐景福二年(893年),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访方远于余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居之。钱霮在所撰《天柱观记》中,赞扬方远‘实紫府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昭宗李晔降诏褒异,并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显闻吴楚。南唐沈汾《续仙传》载称:远近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宗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