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再收回。 

    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里曼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一直认为继承着罗马帝国法统的拜占庭帝国拒不承认这一提法。867年,罗 

马和拜占庭各自把对方的总主教开除出教籍。 

      (3)马其顿王朝与短暂的拉丁帝国(867—1261) 

     马其顿王朝(867—1024)是拜占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皇帝被视为神圣 

的君主,法统的观念已牢固确立;宫廷豪华,礼仪繁缛。军力得到加强。对 

阿拉伯人的战争转入攻势,961年,消灭了阿拉伯海军。东欧诸国及俄罗斯 

先后皈依了君士坦丁堡的东派基督教教会。到975年,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都已收复。1018年,兼并了保加利亚王国。一些罗斯公国也先后称臣。 

    但是,连年征战,财力消耗过大,使得税赋不断增加,自由农民破产。 

马其顿王朝晚期,土地兼并加剧,多次爆发地区性的农民起义。为了稳定政 

府的税收和国家的兵源,992年,政府颁布法令,禁止掠夺村社的土地;996 

年,巴西尔二世命令归还一切侵占村社农民的土地。但是,这些法令未能发 

挥实际作用。农民逐渐成为丧失人身自由的农奴。 

    869年,君士坦丁堡的东派教会依罗马教皇的条件与罗马教廷议和。920 

年,正式与罗马重新联合。但双方的摩擦依旧不断。1029年后,得到教皇支 

持的诺曼人逐步占领了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据点。双方的矛盾又趋激化。1054 

年,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彻底分裂。分裂后的东部教会标榜自己的正 

统性,故称“东正教”;又因采用希腊礼仪,也称“希腊正教”。 

     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统治时期,随着领有军事采邑的中下级军 

人逐渐成为了大土地贵族的封臣,军管区制度不可避免地瓦解了。取而代之 


… Page 55…

的是法兰克采邑制式的军事封建制度——普洛尼亚制度。政府将国有土地和 

村社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终身享用,不得世袭;公职贵族必须按所领土地的 

面积为国家提供兵员;同时,公职贵族也取得了对在这土地上耕种的农民的 

支配权力,农民是依附于贵族的“巴力克”。此后,这些采邑逐渐成为世袭 

的封建领地。 

     1204年4月13日,为攻伐异教徒而兴起的十字军,却攻占了信奉基督 

教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纵兵劫掠七天,古城遭受空前洗劫。 

随后,十字军在所占土地上建立了“拉丁帝国”。由威尼斯和十字军组成的 

委员会推举弗兰德尔伯爵鲍德温任皇帝。 

      (4)最后的年代(1261—1453) 

     1261年,尼凯亚皇帝迈克尔八世(1261—1282)夺回了君士坦丁堡。但 

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大大缩小,有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城邦国家。 

工商业日趋萎缩,财政枯竭,皇冠上的珠宝都抵押给了威尼斯人。14世纪上 

半叶,接连爆发内战和异端教派的起义。迈克尔虽努力与西方修好,但东面 

的奥斯曼帝国已迅速崛起。 

     14世纪30年代以后,土耳其人开始征服拜占庭帝国的领土。1373年, 

拜占庭皇帝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393年,土耳其人围攻君士坦丁堡长达 

9年,因蒙古人在安卡拉大败土耳其苏丹,才于1402年撤兵。1422年,土耳 

其人卷土重来。1439年的佛罗伦萨的宗教会议上,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向 

西方屈服,承认罗马教皇的最高权力,希望籍此换取西方的援助。对此,国 

内的希腊人强烈反对。1453年4月,土耳其人总攻君士坦丁堡,5月29日攻 

破,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 


… Page 56…

                      五、西亚、中亚和北亚的中世纪政治 



                                  1。阿拉伯帝国 



       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阿拉伯中世纪政治文明,在世界中世纪政治文明中 

  占有重要地位。 

        (1)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为闪族发源地。阿拉伯人属闪族人,世代居住在阿拉伯半岛。 

       公元前8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南部不同地区曾相继形成过一些阿拉伯 

  古国。这些国家“共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未对阿拉伯文明的发展形成 

  深远影响。至6世纪,阿拉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部落。北阿拉伯的游牧 

  部落还处于原始公社解体阶段,部落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严重破坏了人民生 

  活的正常秩序;商业贸易发达的南阿拉伯地区则为周边民族所垂涎,经常遭 

  受外族的侵略。以政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维护阿拉伯 

  社会的秩序,维护民族的生存,已经是所有阿拉伯人民的共同利益。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战胜、取代了各部落的多神教,使阿拉伯各 

  部落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原则与政治理想,确立了阿拉伯民族国家的立国基 

  础。 

       穆罕默德 (570—632),麦加古莱氏部落贵族后裔。双亲早丧,由伯父 

  抚养。成人后,以经商为业。阅历丰富,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 

  米亚等地。熟悉犹太教、基督教以及阿拉伯半岛上流行的各种宗教的思想。 

  40岁创立伊斯兰教,以古莱氏部落的主神安拉为宇宙唯一之神,自己为安拉 

  派遣的最后使者,信仰的先知。 

       伊斯兰教打破了阿拉伯各氏族部落的隔阂,为阿拉伯各部族人民确立了 

  共同的权威。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人信奉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各个氏族部落 

  只崇拜本氏族部落的神灵,而鄙视其他氏族部落的神灵。这种宗教,是氏族 

  部落的内部凝聚力的源泉,也使阿拉伯人视其他氏族部落的人为草芥,导致 

  了各个氏族部落的相互贬低和相互排斥,导致了氏族部落之间无尽无休的血 

  亲复仇,因而是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主要障碍。 

       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安拉是宇宙唯一的神。伊斯兰教教义认为,安拉创造 

  宇宙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一叶飘落,安拉也洞悉无遗。”“天 

  地万物,皆属安拉。”安拉非一部落之主,非阿拉伯之主,非人类之主,乃 

  万物之主。“全世之主。”“除独一的安拉外,别无主宰。”人们必须信仰 

  安拉,崇拜安拉,敬畏安拉。不信安拉奇迹的人,将被投入火狱;信道而行 

  善的人,安拉将使他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 

       伊斯兰教打破了多神教形成的阿拉伯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界限。教义认 

  为,凡为信士,都是一体。凡奉伊斯兰教者,便是一家。《古兰经》说:“唯 

                                                     ① 

  信士是兄弟,你们当为你们的兄弟和解。”圣训 说:“提倡宗族意识而进行 

  战争者不是我们的信徒。” 

       伊斯兰教确立了先知、使者在世俗社会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安拉通过“默示”与他所选中的人们联系,再通过这些人引导人类,这 



① 汇集了穆罕默德阐明、解释和补充 《古兰经》的言论,以及穆罕默德对圣门弟子的训示。 


… Page 57…

  些人即为先知,为安拉的使者。信仰安拉,服从安拉,就要服从使者,服从 

  先知。先知、使者是无可争议的领袖。《古兰经》说:“谁服从使者,谁确 

  已服从安拉。”“悖逆安拉及其使者的人,必遭火狱之苦,且永居其中。” 

       伊斯兰教改变了阿拉伯人的价值观念。在新的价值准则的基础上,以新 

  的方式重新建立了阿拉伯社会,从而确立了阿拉伯世俗社会的基本秩序,奠 

  定了建立阿拉伯国家的基本原则。 

       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前,阿拉伯人判断是非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氏族、 

  部落的界限。他们爱好平等,但这平等只是指部落或氏族内的平等。他们也 

  有财产观念,但只限于尊重本氏族、本部落人们的财产。一事当前,他们“只 

  问是不是本部落的人,是非曲直,一概不管。本族的一个人在外面犯了罪, 

                                       ② 

  全族的人就要为他承担起来。” 因此,他们毫不尊重属于外族、外部落的个 

  人的生命财产。抢劫、掳掠是他们谋生的一途,“他们常常进袭和自己有仇 

  的部落,——各部落之间的仇怨是非常之多的,——抢骆驼,掳妻孥;别的 

                                                        ① 

  部落也一样在觊觎着,一有机会,便要报复。” 他们的最高道德是“勇敢”, 

  即为本部落奋战时,不惜牺牲性命而全力以赴;是“好义”,即宰牲待客, 

  济危扶困,多给少取;是无节制的慷慨豪侠与没有限制的绝对自由。这些阿 

  拉伯人,一言不和,就会怒火冲天,以死相拚。正是因为人们有着如此的观 

  念,他们之间的冲突便无尽无休。他们的时代,被穆罕默德称为“蒙昧时代”。 

                                                                               ① 

  所谓“蒙昧”,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忿恨、骄矜、暴戾的意思。 

       伊期兰教打破氏族部落的界限,倡导所有信士之间不分部落、不分种族 

  的平等。《古兰经》说:“在安拉面前,你们中最尊贵的是你们中最敬畏安 

  拉者。”圣训说:“信士皆兄弟,你们的血统是相同的。”穆罕默德在最后 

  一次朝天房时说:“凡为宗族而愤怒,为宣传宗族,或为扶助宗族而参加迷 

  罔者的战争,因而战死者,则其死也,如死在蒙昧时代。” 

       伊斯兰教要求尊重个人的生命财产。《古兰经》说:“不要进入别人的 

  住宅,如果要进去,必须得到许可,向主人问安。”禁止抢劫、盗窃、杀人。 

  同时也禁止利息,要求富有者赈济贫民。最高尚的美德是:谦恭、顺从、好 

                                                                                   ② 

  善。凡顺从安拉,服从先知者,即为“穆斯林”,意思是“顺从的人”。新 

  的价值观强调以工作为贵,并非以宗族为荣誉;强调践约、坚忍、对爱好的 

  人或厌恶的人施以公道,以及宽恕、廉洁。可以说,伊斯兰教确立了阿拉伯 

  世俗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 

        当阿拉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形成了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规范,阿拉伯 

  社会就有了秩序,和平就取代了冲突和争斗,阿拉伯人就进入了穆罕默德所 

  说的“文明时代”。伊斯兰原为“和平”之意。《古兰经》中说:“安拉的 

  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答曰: ‘和平’。” 

  对此,塔巴里在其《古兰经注》这样解释:“安拉的信徒宽仁地在路上行走, 



②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9 页、9 页。 

① 汇集了穆罕默德阐明、解释和补充 《古兰经》的言论,以及穆罕默德对圣门弟子的训示。 

① 当弟子艾布才辱骂别人的母亲时,穆罕默德对他说:“你是一个有蒙昧意识的人。” 

② 《古兰经》中说:“女王对众首领说道,我接着一封尊贵的书信,是来自苏里曼的。信上说:‘奉大仁 



大慈安拉之尊名,你们归我!你们来“顺从”(Musulmany )我!’”“伊伯拉欣、雅各嘱咐他们的子孙: 

孩子们!安拉为你们特选了正教,你们只能做一个 ‘顺服的人’(Musulmany )而死!” 


… Page 58…

  别人对他蒙昧无理,他对别人却不这样。”       ① 

        (2)穆罕默德的建国活动(610—632)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从事传教活动。初期,信徒很少,只有妻 

  子、堂弟和最亲密的朋友。后有所发展,但受到麦加古莱氏族的倭马亚贵族 

  的迫害,部分信徒受命赴埃塞俄比亚避难。稍后,古莱氏族上层人物欧麦尔·伊 

  本·赫塔卜 (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