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钱、醋钱、纸钱、户长甲贴钱、保正牌限钱、以制作军械为名的折纳牛筋、 

  牛角钱、公堂诉讼胜者交纳的欢喜钱等,名目繁多。朱熹说:“古者刻剥之 

  法,本朝皆备。”① 

       封建秩序为民众无法承担的沉重赋税所损坏。很多农民为逃税而“落草 

  为寇”。鼎州武陵人钟相建社,入社农民互助共济,并提出:“法分贵贱贫 

  富,非善法也。我如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吸引了周围的许多农民。 

  1130年,以钟相为首,湖北、湖南地区农民起义,占领了洞庭湖四周19个 

  县,自立政权,国号楚。宋军数次围剿,均告失败。直至1135年,洞庭湖一 

  带才被岳飞所平定。此后,在湖南、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也多次爆发农民 

  起义。 

       南宋晚期,政府极为腐败。1207年,史弥远为宰相。他公开卖官鬻爵。 

  州、县官吏多通过赂买得到的官职。这些人到任后,大肆敲榨民众,“争自 

  为盗”。朝廷又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会子,导致物价飞腾,民不聊生。 

        (3)蒙古的扩张与西夏、金、南宋的灭亡 

       13世纪初,蒙古帝国迅速崛起,随即就发动了大规模掠夺性的对外扩 

  张。 

       1211年,成吉思汗率大军攻金。金以重兵守西京(大同)、中都燕京(北 

  京),蒙古军队遂攻掠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1214年,劫掠大批牲畜、 

  人口、财物返回草原。同年,金从燕京迁都于汴京。 

       1225年秋,成吉思汗率军攻西夏,连破州县。1226年底,西夏困守中兴 

  府 (今银川)。1227年7月,西夏王投降。西夏灭亡。 

       1229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再次率兵攻金。1232 

  年初,蒙古军队在钧州(今河南禹县)击败金军主力。因金军掌握先进火器, 

  蒙古军队围攻洛阳、汴京数月不能下,遂暂时撤兵。年底,金哀宗(1224— 

  1234)逃亡蔡州(今河南汝阳)。窝阔台以黄河以南归南宋为条件,约南宋 

  与蒙古合击金。1234年,南宋与蒙古军队联合围攻蔡州,金哀宗自杀,城破, 

  金灭之。 

       1234年,南宋军队进驻洛阳,随即受到蒙古军队的攻击,宋军败退。1235 

  年,蒙古军进攻襄阳,数月不能下。但驻守襄阳的宋军内讧,北军放火烧城 

  后投降蒙古军,襄阳城破。1236年,蒙古军队攻掠四川。1237年,蒙古军队 

  进攻安丰、卢州,均被宋军打退。1239年和1241年,蒙古军队两次攻入四 

  川。在此后的近10年间,蒙古军队将扩张势头转向俄罗斯、波兰等西方国家。 

       1251年,蒙哥继汗位(1251—1259),在向西方用兵的同时,又分三路 

  进攻南宋。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率军攻占大理(白族在云南和四 

  川西南部建立的政权)。1258年,蒙哥攻打合州(今四川合川)东面的钓鱼 

  城,9个月不能克,蒙哥也被炮石击伤,死于军中。南宋宰相贾似道以年输 

  银20万两、绢20万匹为代价,向进攻鄂州的忽必烈求和。忽必烈急于回草 



① 《朱子语录》卷六《治道》,清初重印嘉善陈氏原刊本,第15 页。 


… Page 103…

原争夺汗位,遂签订和约,北撤。但贾似道回朝后谎称蒙古军队战败而退。 

     1260年,忽必烈继汗位,派郝经赴南宋,要求履行和约。贾似道恐求和 

一事暴露,遂扣留郝经。 

     1267年,忽必烈大举南侵。同年冬,蒙古军队围攻襄阳和樊城。两城固 

守长达5年多,其间多次向贾似道求援,但贾似道不发一卒。1273年,蒙古 

军攻克襄阳和樊城。1274年,蒙古军攻克长江沿岸的鄂、黄、蕲、江诸州。 

1275年正月,贾似道率南宋精兵13万与蒙古军遭遇于池州下游的丁家洲。 

贾似道未迎战即鸣金撤兵,宋军不战而败。 

     1276年,蒙古军攻克临安,俘宋恭帝及南宋宗室、大臣。宰相陈宜中逃 

脱,与陆秀夫等人于福州拥立益王昰为帝,是为端宗。端宗被蒙古军追杀后, 

文天祥、陆秀夫又拥立卫王昺为帝,流徒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境内)。1279 

年,文天祥于潮阳抗击蒙古军,战败被俘。同年,蒙古军切断崖山粮草供给 

线,守军不能应战,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 Page 104…

                          5。元 (1279—1368) 



     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家。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仿汉制,建国号 

元,取《易经》乾元之义。1272年,忽必烈将金中都改名为大都 (北京), 

决定以大都为国家首都。 

      (1)国家制度 

    统一中国后,元世祖忽必烈所建国家组织制度大都“遵用汉法”。1274 

年,忽必烈在中都燕京建宣圣庙,祭奠孔子,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此后,每年除祭祀蒙古宗庙、社稷外,也祭祀孔、孟及周敦颐、程颢、程颐、 

司马光等朝诸先儒,周公及古代中国的历代帝王。以示继承汉王朝的法统。 

    在中央,于皇帝之下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都为大臣最高荣誉的 

虚衔。中央政府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为辅佐皇帝的宰相, 

有左、右丞相各1或2人,平章知事4人,副宰相有左、右丞各1或4人, 

参知政事1至3人。宰相下设的直属办事机构,分为左、右司。左司辖:吏 

礼房、知除房、户杂房、科粮房、银钞房、应办房;右司辖:兵房、刑房、 

工房。各房下设科2至9不等;属官有参议中书省事、左、右司郎中、员外 

郎等若干。中书省的内设机构仍为六部,吏、户、礼为左三部,兵、刑、工 

为右三部,各部长官称尚书,1至7名不等。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日常事务由知院掌 

管;副长官为枢密副使和同知院。枢密院下设指挥司,直接统帅拱卫京师的 

左、右、前、后、中五卫亲军。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枢密院成立临时机构“行 

枢密院”,以知院、枢密副使等为长官。全国各地配置镇成戍军。首都、要 

塞、军事重地,由蒙古军或探马赤军(西域各族及西夏人的部族军队)镇守。 

江淮以南由北方汉人组成的汉军和原南宋军改编的新附军镇守。军队编制 

为:十人设牌,牌上逐级设百户、千户、万户。各级军官分别称为牌头、弹 

压、总把、总管,一律世袭。万户府为地方驻军的最高单位。边境地区,设 

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或都元帅府,统一节制地方 

军政民政官吏。蒙古人、色目人(西域诸部族及西夏人)15岁以上、70岁以 

下的男子,有战事时皆为兵。汉人20户出1兵。 

     元朝尊崇佛教、喇嘛教、道教等,元世祖拜喇嘛教高僧八思巴为帝师, 

以后元朝诸帝均援以为例。帝师除为皇帝宗亲做佛事外,还在宗教、文化事 

务方面对皇帝提供咨询。帝师出入京师,地方政府以皇帝之礼侍奉。中央政 

府设宣政院,与枢密院同级 (从一品),管理宗教事务及西藏地区事务。西 

藏从此并入中国版图。宣政院在各地设16所广教总管府,官员僧俗并用。 

     元朝的成文法,最初为元世祖时颁布的《至元新格》,包括公规、治民、 

御盗、理财等十部分。1322年,制定《大元圣政国朝典章》60卷,包括诏令、 

圣教、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十大项,记录 

了元世祖以来的诏令、案例。次年又颁布《大元通制》,汇编世祖以来历朝 

条格、诏令和判例,共20篇。法律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主打死佃农只杖70。 

法律维护民族间的不平等。法律将各族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 

等是色目人,即西夏人、维吾尔人、回回、西域各族人等;第三等是北方汉 

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高丽人等;第四等是南方汉人以及西南地区的白 

族、僮族人等。蒙古人杀汉人,只流放边境充军。汉人不得聚众畋猎,不得 

执弓矢和武器。法律授予僧侣以特权。平民殴打番僧者,“截手”,“骂者 


… Page 105…

         ① 

  断舌” 。 

       主要司法机构为大宗正府和刑部。重大案件和蒙古人、色目人的诉讼由 

  大宗正府审理,汉人诉讼由刑部审理。此外,刑事诉讼根据犯人身分由不同 

  机构负责。诸王归宗正府和内史府,朝官案件归中政院,校尉归拱卫司,军 

  人归枢密院,僧归宣政院,道归道教所。 

       元世祖设国子监,建立国子学以及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各府、州、 

  县也都有学。但元朝长期不重科举,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职,都由蒙古人 

  担任,而且世袭。元仁宗 (1312—1321)时,开始举行科举考试。蒙古人、 

  色目人考经义、策论两场;汉人增加一场古赋和诏、诰、表。中的者,蒙古 

  人授官6品,色目人授官7品,汉人授官7品。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又称内台,专事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长官 

  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只能由蒙古贵族担任。全国设22道监察区, 

  设肃政廉访使常驻各区,监察地方官员。另于江南、陕西设御史台的派出机 

  构行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领导。 

       元朝商业极为繁荣,马可·波罗盛赞大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 

  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政府在泉州设置行泉府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商税为政府的重要收入,商税名目多达三十余种。 

       元世祖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落后于定居的农业经济这一点,有透 

  彻的认识。他极力推行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 

  展农业生产。1261年成立劝农司,派劝农官到各地检查农业生产情况,作为 

  评定地方官吏政绩的依据。1270年成立司农司,搜集古今农书,总结民间经 

  验,编成《农桑辑要》,颁发全国,指导农业生产。1289年在江南成立司农 

  司及营田司,掌管农桑事务。设都水监与河渠司,掌管河渠水利,先后修治 

  了黄河,沟通了大运河,在江南修筑了浙东海塘,疏导了吴淞江。 

       在全国设置驿站。由通政院管理“北地”驿站,兵部掌管“汉地”驿站。 

  于各郡县要冲之地置脱脱禾孙(邮政官员),监察驿政。驿站用牛、马、车、 

  船传送一般邮件。另设急递铺制度,隔10里、15里、20里设1个急递铺,5 

  个铺兵,专门传递紧急文书。 

       其他中央政府机构有:蒙古翰林院,掌管起草皇帝诏令;太常礼仪院, 

  掌管礼乐祭祀封赐等;太史院,掌管历法;集贤院,掌管学校事务;宣徽院, 

  掌管御膳;太医院,掌管医药;太府,监掌管库藏及钱帛出纳;秘书监,掌 

  管文书档案。 

       元朝时的中国疆域比汉、唐时还要广阔。全国共13个大行政区。以燕京 

  为中心,河北、山东、山西为“腹里”,直辖于中书省。土蕃(今西藏)直 

  辖于宣政院。由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三个元帅府, 

  元帅府下又设若干万户府,屯戍军队,征收赋税。其他地区划分为11个行省, 

  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行省 

  及其下设行政机构分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行中书省为行省的最高 

  政府机构,主要长官为丞相、平章知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统领行省军政 

  事务。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蒙古管事官或亲民官),掌管并督察 

  辖区的行政事务。县以下建里甲制度,二十户为一甲,甲主的衣食由所属居 

  民供给。在汉人地区,与里甲制度相结合,建“锄社”,五十家组成一社以 



① 《元史》卷23 《武宗记》二。 


… Page 106…

   “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为社长,组织协调本社农民耕种土地,兴修水利。 

       元朝政府将所属人口分为民户、站户、军户、打捕户等,承担各种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