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厅达132 平万米,板壁上绘有侗乡的美丽风光,每一层的檐下都绘有民族图
案,层层檐角起翘欲飞,轻盈飘逸,与雄浑的楼体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工
匠精巧的构思。
阁式鼓楼与塔形鼓楼的外形有明显不同,它多为歇山顶、悬山顶。虽没
有塔式鼓楼的高大气势,乍看象民居,但它那重檐飞翘的外观,同样显出了
它在村寨中的醒目位置及其崇高的地位。三江侗族自治县中,阁式鼓楼的建
造均依地势而设计,非常灵活,或为了保证道路畅通而将楼体挑在高坎之外
(如皇朝寨的小鼓楼),或鼓楼与寨门连成一片(如新寨鼓楼)。
不管是塔形还是阁式鼓楼,楼内都置有牛皮鼓和火塘。这个牛皮鼓,侗
族同胞你之为“款鼓”。款鼓不能乱敲,它具有报信鼓的性质。掌鼓捶者是
寨中最有威望,为众人信赖的人。悬空击鼓,鼓声可传数里。所以如遇上外
敌骚扰,寨火、山火等事件,大鼓击响,材寨成员便闻声聚集在鼓楼坪,从
这个意义说鼓楼就是侗族同胞集会的场所。鼓点就是集合的命令。鼓楼与人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鼓楼内除设有供取暖、打油茶的火塘外,还有供人休息
的长板凳。它连着侗家的喜怒哀乐。人们聚会议事,来到鼓楼;举行礼仪庆
典活动,来到鼓楼;休息娱乐,还是来到鼓楼。夏天,鼓楼里有凉茶;冬天
鼓楼里有驱散寒气的熊熊火苗:农忙时它是农业知识的传播处;节日里它是
人们对歌讲史的场所。侗族有一句俗话:“饭养命,歌养心”。这可以养心
的歌,每一个侗家的人都是在鼓楼里学习会的。每年冬天,鼓楼里都聚满学
歌的人群,那热情就如同火塘里的火一般。歌师教年轻人唱歌,为他们春节
的“月也”做好准备。腊月一过,春节便是青年人走寨串乡的佳节,“月也”
队你来我往。在鼓楼坪,他们赛芦笙、赛风格、比歌才、比智慧,鼓楼辰夜
欢歌笑语。鼓楼的今天。更是青春焕发,侗族人民在这里可以看到报刊杂志、
了解国家大事,文化生活不断得到丰富。过去聚会议事的古老的鼓楼己成为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新一代侗家人的好地方。
侗族男女交际习俗
侗族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奇特而富有魅力,多彩多姿,热烈的“多那”、
浓情的“月也”、温馨的“坐夜”??几乎所有侗族的文娱活动都为青年们
的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奏响了一首首动人的爱情曲。
“多耶”是侗族规模较大的民间文娱活动。侗语中“多”含有唱、舞之
意,“耶”为集体唱,边唱边舞是多那的一个特点。侗族小孩在每年的冬季
都接受歌师的传授。“多耶”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能增长孩子们的知识。
长到青年,歌唱得好就意味着美满的爱情在向你呼唤。
节日是“多耶”的热潮。芦笙手和歌手都聚集在鼓楼坪、风雨桥头,芦
笙曲一响,歌手们围成圆圈,伴着空歌踏歌而舞,男女青年,尽情跳起踩堂
舞。奏罢芦笙,人们来到鼓楼坪“多耶”,男队先唱赞鼓楼、颂祖先、庆丰
收的礼仪歌。然后,女队、男队对唱踩堂歌。女唱男答是“多耶”的规矩。
姑娘们唱时,手拉手围成圈,边唱边舞。小伙子唱时,则以右手搭在前者肩
上,左手随身体前后悠摆,左右上下颤动。歌要答得恰当,又要歌韵相符,
此时最能显露出小伙子的歌才。小伙子若唱得好,便会受到姑娘的注意,在
“多耶”的热烈气氛中升华情感。
浓情的“月也”更象一条红线,串起寨内、外的友情,“月也”是侗族
民间的社交习俗。有去外寨出访对歌,有芦签月也,它以本寨为中心,四周
村寨都来人参加,未婚男女青年借此机会择偶。比赛结束后,人离情不断,
有情人相互在心头理下爱的种子,春节期间的集体出访对歌、赛芦笙,是“月
也”中内容最丰富生动的礼俗,为男女青年的社交搭起了座座虹桥。当客队
到达主寨时,便吹起《通报曲》,主寨人闻之放起迎客礼炮,守在本寨的姑
娘们用纺纱机、鸡宠、竹杆、木棒、板凳等东西摆设路障,唱起“拦路歌”,
迎接前来赛歌的人们。当客人唱的“开路歌”被姑娘认为答得可以后,便拆
除拦在寨门道口的一重障碍。经过数问数答,直至路障尽数拆除后,放鞭炮
迎接客人进寨。客人身穿银牌古装,头插表示吉祥的白鸡毛和山鸡毛,吹起
芦笙;主寨的姑娘们手牵手,欢快地围着芦笙踩堂,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月也”拦路歌迎客礼俗,新颖别致。经过这项活动,姑娘小伙在对歌中,
比歌才、比智慧、比知识,共同培育友谊之花,有的一见钟情建立了联系。
“月也”一般举行3 天3 夜。不仅有赛芦笙、赛歌,还有演侗戏、打油茶、
拍键子等娱乐项目。客队的青年们更是乐此不疲,待到要离开之时,那恋恋
不舍之情在对姑娘们的拦路歌中萦绕,她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下了寨门,
送过了风雨桥??
青年们有了“多耶”、“月也”搭起的爱之桥,便有了“行歌坐夜”的
温馨记忆。“行歌坐夜”是侗族的传统习俗,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社交方
式。每当夜幕降临大地后,侗寨姑娘便聚集在某位姑娘家的木楼上,纺纱、
织布、绣花、唱歌、谈笑,纺纱机的“卡卡”声传向山地,笑声、歌声引来
了走寨的不伙子。他们3 个一群,5 个一伙,相约带着瑟琶、侗笛到姑娘家
去。当他们来到楼下,弹起瑟琶唱起歌,楼里便鸦雀无声,姑娘们窥视窗外,
看看是否是自己钟情的小伙子来了。如果愿意,她们会悄悄地打开楼门栓,
然后摇动纺车,让机声告诉楼下的小伙子,“请进来”。楼下的小伙子听见
了美妙的声音,如得到了“通行证”,便上得楼去。如果有老人在火塘边,
小伙子要有礼貌地和老人聊天,老人会从小伙子的谈吐中觉察出小伙子的人
品。老人认为可以让她们坐夜谈心,就借故离开火塘。小伙子这时才开始和
姑娘说话对歌,从试探到互相了解,互相爱慕,互相交心,逐渐加深了情感。
然后唱细歌,歌声如同悄悄话,甜蜜之情流入两人的心窝。于是,交换信物,
以订终身。通常行歌坐夜唱到深夜,姑娘煮油茶饭宵夜,小伙子将预先备好
的糖奉上,直到天明尽兴而归。这种以歌代言、以曲传情的社交方式,融娱
乐与恋爱为一体。若问有多少有情人是在这种甜蜜的歌声中缔结了良缘,那
就请你去侗寨走访那幢幢木楼的恩爱夫妻吧。
侗族婚俗
侗家婚俗如一束春日绽放的山花,清丽芬芳,富有人情味。人们繁衍生
息在这块上地上,前一代人走过,后一代人走来,鞭炮琐呐,改髻哭嫁,纺
车嫁奁??盈盈新娘,铮挣汉子,在这条婚娶路上吟诵的篇章格外动人。
·夜半迎亲·
夜半迎亲,在侗族的婚俗中也叫偷亲、偷妻。“偷”是因为娶亲人先不
想张扬,待到新娘进屋,鞭炮鸣响,寨上的人方知又有新娘进寨啦。
冬天是偷亲的季节。偷亲之夜,后生家里一片喜气,一位被公认为命好
福高的妇人,被请来装凳和抽油茶。后生与找好的一两个陪郎去新娘家,他
们一路唱歌唱到女方木楼下,就象往日走寨一样轻松自然,旁人丝毫也没有
从中觉察出迎娶迹象。而心中有数的姑娘早已在楼中等候,她和女伴在家里
纺纱绣花,吱吱的纺车声带着姑娘的期待飞出窗外。当后生听见姑娘那“请
进来”的亲切话语,便高兴地走上楼去,他们不递封包、不叩头,而是礼貌
地向老人问好,与老人交谈,新娘手中的纺车转个不停,默默不语,女伴们
则不停地与新郎、陪郎逗趣。
招待新郎、陪郎由老人作陪,新娘由姑娘们簇拥着进房更换新妆。待打
扮完毕,新郎、新娘便要辞行了。临出门时,姑娘们趁新郎不注意用锅灰抹
他的脸,陪郎若心明眼快,会尽力替新郎挡驾,但也常常难逃过姑娘灵巧的
“攻击”。脸上黑一块白一块,象戴了个假面具,回家的路上,陪郎在前头
走,他们仔细地探看路面,觉得可行才让新郎、新娘走,以尽心尽意地让这
对新人安全洁净地到达家中。
亥、子、丑这三个时辰为新娘进屋的时间,所以,在女方家启程时就要
算好时间。到了男家寨子,若还不到吉时,就要先在寨外歇歇。当新娘一到,
鞭炮齐鸣,那位福全大贵的妇人立即迎上前去,让新娘面向东方坐在方凳上,
接过家婆递来的锅铲和油茶滤,为夫家的亲人打一锅油茶。这是侗族独持的
礼俗。让新娘以贤涉、善良、能巧的美女形象留给夫家第一印象。亲人们喝着
新媳妇打的油茶,自然是香在嘴上,甜在心里啰。
夜半迎亲谓之偷亲,其实并不神秘,有了那一声火爆喜气的鞭炮声,便
宣告又有一对新人踏上了新生活的征途。
·出嫁前后·
侗族新娘子进夫家门,要送给夫家的亲人每人一件礼物,如鞋、头巾、
衣服等,这是见面礼,所以,从订亲后到出嫁前;小伙、姑娘就忙着开始备
婚了。
订亲翌年各,小伙子就上山垦荒,种上棉花,拔草施肥,精心护理。姑
娘也上山垦荒,种植染布用的蓝靛草,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姑娘、小伙辛勤
地为爱情付出自己的劳动,甜蜜而幸福。
秋天,姑娘出嫁的日子临近了,她用小伙子托人送来的棉花纺纱织布,
纺纱机旋转,织布机欢唱。女伴们聚集在木楼来帮忙,大家共同为伙伴的喜
事飞针走线,而待嫁的姑娘呢,此时此刻的心情却是非同寻常,她明白这一
针一线都代表着她的形象:贤慧、能干、灵巧。
当姑娘髻髻出嫁后,并不是长住夫家,“不落夫家”是侗家的习俗。姑
娘嫁后的两三年内,家忙时节到郎家,农闲时仍住在娘家。每次去郎家都穿
戴得象初嫁,从头到脚一身新妆,故侗家有俗语说“侗家媳妇三年新”。来
来往往。姑娘与郎家的感情渐深、并成了主人,两家老人才议定日子,迎送纺
车,纺车是女人织布用的工具。迎送纺车的仪式极为讲究。郎家主妇邀上族
中的几位妇女。携带数斤糯米饭到姑娘家去,姑娘家里也热情招待客人,打
油茶、摆宴席,热闹异常。
纺车接到郎家后,姑娘也成了郎家新妇,在众目睽睽之下摇纺车,将自
己的纺车本领作一次亮相。观看的嫂嫂、小姑等在品评欣赏中互相交流,情
意融融。姑娘从此长注在这个新家庭里,开始新的生活。
回家的婚俗,还有请吃“长菜酒”、请孩子们“吃猫饭”等习俗,喜庆
祥和的笑声,为新郎、新娘送上真诚的祝福。
侗族小孩的出生礼仪
侗家小孩的出生礼仪独特而富有人生意味。
小孩刚出生,孩子的父亲就拿着礼物去向丈母娘报喜,丈母娘行见女婿
手上拿着的东西,就知道女儿生了,并且还知道是男、是女。原来,侗家有
个习俗,小孩出生后,给丈母娘报喜,如果拿的是公鸡,就是生了个男孩,
如果拿着母鸡,就说明生的是女孩了。
有孩子刚出生的人家,通常都在门上挂一把用红纸包上一圈的稻草。稻
草上还插着表示生男、女的鸡毛,如果顺插着单根鸡毛,就是生了男孩,倒
插着双根鸡毛,就是生的女孩。挂上稻草除表示生了小孩外,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告诉外人此间不要闯入木楼,以免刚出生的婴儿和体弱的产妇受到病菌
的传染。
若无意上了新生儿家的木楼,那主家会把这第一个到来的外人叫“踩
生”,请他喝甜酒,吃红鸡蛋。“踩生”的人若很有才华又有礼貌,会博得
主家的青睐。
降生的婴儿到了“三朝”,家人就要燃放“三朝”贺喜鞭炮。寨里乡亲,
孩子家的亲友都来分享快乐,并给孩子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参加”三朝”贺
喜的人都是妇女,她们有的挑着放有糯米、红鸡蛋的蓝子;有的挑着红红点
点的花布;有的挑着装有母鸡的大鸡宠:也有的抬着箱子、抱着缎被等物品
向主家走去。长长的贺“三朝”队伍在青石板路上笑语不绝,她们不仅送来
了对孩子的祝福,也送来当年孩子的母亲出嫁时家里备下的嫁妆。因为侗家
有风俗,新娘生了孩子后才长期住在夫家,所以嫁妆在亲人贺“三朝”时才
一并送来。
在主家的木楼上,此时已摆起三朝酒宴,贺喜的人们喜气洋溢,桌上有
名的侗家菜摆得满满的。众人喝着交杯酒,酒歌下时飞出心窝,一人唱道:
丰盛的酒宴已吃过,
大家放声来唱吉利歌,
唱支三朝贺歌庆主家,
把热情的主人来恭贺。
他的歌声引来了众人的歌声,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赞扬主家的品德和勤
劳精神,最后大家一齐唱道:
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