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热情的主人来恭贺。
他的歌声引来了众人的歌声,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赞扬主家的品德和勤
劳精神,最后大家一齐唱道:
主家新添娃崽好欢乐。
就象得了龙王口含的一颗珠,
愿他长大有才气,
笋子高过竹,
本领胜父母。
三朝贺歌唱出了情,也唱出了众人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孩于出生满月的那一天,侗家“出月”。“出月”的习俗寄托了侗家人
对孩子的期冀,出月那天。母亲抱着孩子回娘家,让宝宝见外公、外婆。听
外婆给宝宝唱勉励歌。出月必须在白天,出行前,要准备些酒菜,到门口祭
祖、祭天、祭地,把孩子的名字告诉天地、祖宗。然后才出行。在回娘家的
路上,如果碰上另一个出月的小孩,两位母亲要互换礼物,互祝小孩安康,
快快长大。到了外婆家,外婆高兴地抱着小外孙讲些祝福话后,便拿出给外
孙准备好的花背带,给孩子唱“勉励歌”。那花背带上,外婆精心绣有花开
富贵、五子登科图案,就象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外孙在这美丽的花背
带的肯驮中一天天长大。外婆给孩子唱的“勉励歌”,表达了老人对晚辈的
爱和殷切期望,歌中唱道:
儿大养小鹅。
儿大耕良田。
三男上山吹木叶,
五女下界吹横笛,
横笛真好听,
“咧咧”“朗明”象蜂鸣。
莫学蝶儿花间耍,
要学蜜蜂勤做工,
勤俭钱财富,
坐吃山也空。
外婆把朴素的情感寄寓在歌里,含意深远,那“勤俭钱财富,坐吃山也
空。”的人生哲理,不仅对孩子,就是对年青人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在白云山下是侗乡的‘村村寨寨,一代代侗家人在祖辈的祝福声中健康
成长。
侗家的饮食习俗
“侗不离酸”、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饮食文化的一个象征。席问少下
了酸菜、酸鱼、酸肉,日常少不了油茶饮料,它们赋予了侗家创造和享受生
活的个性。
“侗不离酸”是流行在侗族民间的俗语,侗族的“酸”,制法独特、种
类丰富,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酸”的用途可大了,日常餐餐不离
酸,待客不离酸、办喜事不离酸、敬神祭祖不离酸、送礼交友不离酸??”
酸”的功能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侗族以儒米为主食,酸食可以解胃滞,增
加食欲。另一方面,“酸坛”具特殊储藏作用,可以备用,以解燃眉之急。
侗家食用的酸水是自制的。酸水的制作是这样的:将干净的淘米水倒进一只
放在灶塘边的瓦瓮,3~5 天过去,便会变成酸水,它带有糯米的香淳,用这
些酸水煮菜,令人胃口大开。
侗族家家户户都有酸坛,酸坛有陶坛、木桶、素酸一般用陶坛,荤酸用
陶坛、木桶都行。素酸的制作是把要腌的素菜拌盐沤好,拌上糯饭、甜酒,
然后装进坛里,放足水,盖好盖,使其密不透气,过些日子就可以吃了。酸
鱼、酸肉的制法是把备腌的鱼、肉洗净,去内脏,用盐拌匀,腌泡3~5 大,
取山让风吹于水气,或烤干,然后拌上甜酒、糯饭,再逐块放入坛、桶内,
上面再盖一层酒糟或糯饭,或加放一些辣椒、生姜等佐料,最后压实密封。
一般过3~5 个月,就可取出来吃了,有些腌品可以存放数十年,时间越氏味
道越佳。逢上贵客光临,取出陈年腌品,醇香可口,味道独特,是待客的上
等菜肴。
侗家腌酸不论季节,一年四季常年不断,三月青菜长得快,可腌青菜;
八月禾花鱼肥,可腌肥鱼;秋日可腌鸭;春节宰猪可腌肉??因此,侗家的
桌上从来“不离酸”。
打油茶,在桂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中盛行,尤以侗族最佳,侗族住在高
寒山区,气候潮湿,油茶具有提神醒脑、法湿除热、防治感冒、腹泻等功用。
油茶苦中带甜,香味依例。侗家每天都打油茶,如果客人来了,好客的侗家
必定架起锅头打油菜待客。
侗家油茶有独特的配料。茶叶是侗家居住的高山“云雾茶”将茶叶与炒
米混炒,然后入水煮开,用特制的捞勺滤去渣,茶水澄黄,茶香扑鼻,再放
上各种配料。通常的配料是:糯米煮成饭阴干后炸成的米花、黄豆、花生和
米粉。讲究的配料还有瘦肉、猪肝、粉肠、鱼蛋、小鱼、小虾等。
打油茶主要由主妇和姑娘掌勺。不管多少人吃油茶,吃多少碗,吃完第
一碗后,她们总会按座次将下一碗递给每个人,决不会弄错。当主客在火塘
边就座时,第一碗油茶先敬长者或是贵客。第一碗油茶,清亮怡人、茶香浓
郁。碗里红、白、青分明,初现出油茶的丰采。第二腕油茶甜丝丝,先苦后甜
就象人生的法则。第三碗是荤配料油茶,或鱼仔、虾仔,或粉肠、猪肠,荤
素相间,味道鲜美。第四碗,糯米粑粑油菜,依然甜而不腻。就象姑娘、主
妇热情的话语,甜透了客人的心。
喝侗家的油条有个规矩,喝油茶不能让客人动手添。客人接过油茶后。
不要立刻就吃,要把碗放在自己面前,等待主人说“敬请”后,大家才一起
端碗。客人喝油茶越多越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每喝必须4 碗,喝油茶只用一
根筷子。吃完4 碗后,只需将筷子架在碗上便是“不吃”的暗示。如果没有
这个暗示,主妇就会不停地为你添上,客人没吃够,主人当然应满足要求,
这是侗家热情好客的风尚。
打油茶,不仅是家常礼仪,还是房族联系、村寨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型
油茶会充满温馨,大型油茶会热烈。它另有一番功能,就是搭起一座男女青
年交际的桥梁,“十五茶”就有这种情调。走寨的小伙在月圆之夜到姑娘的
木楼去对歌,姑娘从从容容地打起油茶,这时姑娘对后生哥说:“你们想喝
甜的还是苦的?”后生哥好象听到了命令似的,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预先准备
好的糖,油茶打好了,姑娘唱起油茶歌:“妹妹油茶味淡淡哟,羞把哥来敬,
阿哥千万要原谅啊,放开肚量喝三碗”。话音刚落,后生哥就接唱道:”妹
的油茶喷香,未曾喝上醉三分,哥若舔上一小口,十载八载香回味。”这“十
五茶”的情浓蜜意,真是比天上的婵娟还要坦诚真挚。
如今侗家的油茶,不仅为本民族所喜爱,而且已经蜚声域外。如果你到
侗乡来,香喷喷的油菜会给你带来新感觉。
侗族的款会
一座顶上雕饰有宝葫芦的深褐色鼓楼,立在寨子中央,它昭示着侗族人
民那纯朴坚韧的性格。
一阵芦笙曲起,十几位手持树枝的汉子围成圆圈,踩着旋律边舞边哼着
曲调古朴的歌。笙曲刚落。一位白须飘飏的老人,在太阳伞的遮挡下走进鼓
楼坪。他身穿古老的祭祀服——百鸟衣,身披红毯,衣边那串串羽毛随着身
子悠悠摆动,他在太阳伞的遮挡下登上坪中的高台,念起了代代相传的法典
——“款约”。每念一段,众人齐声呼应,群情激昂,这一款约让人依稀可
见他们当年起款御敌,惩罚违章越典者的轩昂和庄严。
侗族曾育过一种地方性的政治军事组织——款。款有款约,它如一部辉
煌的民间法典,制约着款众的言行。它对内维持团结、处理纠纷,对外抵御
外敌,维护民族的利益。款约大都编成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款词”,
每一段款都部象一首动听的民歌,使每个人从中汲取知识,了解本民族的历
史。
平时的款会一般都在农历三月、八月召开,名叫”三月约青”,“八月
约黄”。三月的款会,告诫人们抓紧春耕,不要误了农时,各家要管好牲畜,
不能让它们践踏农田。“八月约黄”的款会,则告诫人们要储备粮食,不要
暴殄天物,每次郡在款会上宣布公约。其余的时间里,若发现有严重违章越典
的人,就召集临时款会。款约事无巨细,条条款款结合实际。侗款中,有一
条:“侗人不抢学生,”这一条就是土匪也不能违抗,违者重则杀头,轻则
流放。侗款,涉及到的不仅是“法”(民间习惯法),还涉及到大量的知识,
天文地理、民族来源、生产技术等,都可在其中找到答案。
侗族的款约,紧紧地维系着民族的团结,所以款会呈现出的文化范围异
常浓郁。
仫佬族的盛大节日——依饭节
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仫佬族是古代“僚”、“伶”的一支,史你“木老”、“姆佬”。现在
广西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依饭节,仫佬挨语叫“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选愿”、“喜
乐愿”。依饭节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每逢辰且末
之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 天。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一个宗族,同
一个宗族的分支谓之“冬”。过依饭节,一般以“冬”为单位轮流备办,需
准备的物品有猪、羊、鸡、鸭、鱼、米、酒等。
依饭节的欢庆地点选在公共祠堂。祠堂前搭一个彩台,事先选好的糯米
谷穗要谷粒饱满、谷穗粗长,人们用彩线将谷穗系好挂在祠堂的墙上,给人
以丰收的景象。在祠堂中央摆一张八仙桌,桌子上的祭祀物品有鸡、鸭、鱼、
蛋,五色糯饭等:外围一圈放着甜酒、花生、芝麻、黄豆、八角,沙姜、胡
椒等物品;最外面一圈则放着用红薯、芋头做的家畜像。人们在红薯上竖插
4 根香梗作猪脚,用麻线作猪尾巴;在芋头上竖插4 根香梗为牛脚,用麻线
作牛尾巴。整桌祭品,象征着丰收,六畜兴旺。
祭祀时,同宗族的人们都来到节庆场上,他们看着帅公请36 个乐意为人
间做好事的神来参加依饭节,每请到一位神,师公换戴该神的面具,意即该
神来到了人们中间,接受人们的祈愿,也给人们带来丰收的祝福,师公边跳
边唱赞神歌,唱神的来历、神的功德,在场的人门也以“啊??呼”作为呼
应。整个场上一片崇拜的肃穆气氛。整个请神、敬神仪式从头天清晨始至第
二天天亮方能结束。结束时,将桌上的祭品和墙上的谷穗分与各家各户,意
为让大家分享神赐予的祝福。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
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
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
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
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
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
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
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
的活。
仫佬族的生活习俗
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罗城仫佬自治县是仫佬族的主要聚居
地。
仫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属石越的一支,明清时始称木佬、姆
佬、木佬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称为仫佬族,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使仫佬族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给踏人仫佬山乡的客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尚青的服饰·
仫佬族妇女手巧心灵、勤劳智慧。在过去那生产力低下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中。她们将自种的棉花纺织成土布,然后自染成青色的“家布”。这
青色的家布,做成男装枇杷襟或无领上衣、长裤,做成女装宽身、阔袖、镶
花边的大襟衣,老年妇女头上包的是青布头巾、身上系的是青色围裙,仫佬
族这种尚青的服饰习俗,在《广西通志。诸蛮》中有所记载:“宜山姆佬即
獠人,服色尚青??”。
仫佬族的老年妇女的围裙下面多缀有雨抽纱拧线织成网状的花边,裙带
上有用黑白两色棉线巧妙织出的一组组几何图案,整件围裙素中见雅,颇有
特色。年轻妇女的衣边和裤边部镶有花边,使青色的布衣显得华丽了几分。
若脖上再佩上银链,戴上耳环、手镯、这种服饰更具有魅力。如今,仫佬族
的衣饰虽然仍保留自己尚青的民族习俗,而色彩上已较过去大大丰富了。且
与汉族服饰融为了一体。
·掘地为炉·
仫佬族居住的地方,连绵的山峦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早在400~500
年前,仫佬族同胞就懂得了用煤作日常生活的燃料,明人田汝成就在《炎徼
纪闻》中说道:仫佬人“掘地为炉,燃烧白炭”。
仫佬族的居室建筑材料,大多为砖瓦结构。他们在堂屋或厨房挖地炉,
以煤作燃料做饭菜、烧开水、煮猪食等,既方便又干净,冬天可围炉而坐,
驱寒取暖;春天可驱除室内潮气:夏天苦遇雨天,可在屋里晾谷子;秋天可
以烤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