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不能让你不再碰到病毒,但是能够使所有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害怕病毒的用户。可以坦然的对待病毒。
本书不能让你成为一名病毒/反病毒专家(当然如果你对成为这样一名专家感兴趣的话,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书是一本病毒的编年史,你可以看到从最早的萌芽阶段的病毒到最新的尼姆达病毒,全面了解电脑病毒所走过的发展轨迹。
本书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第一章,病毒——数字空间的恐怖分子,对电脑病毒现象的概述,描述病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如何存在的,人们又是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
第二章,电脑病毒的由来,本书的重点之一,一部完整的病毒编年史,从最早病毒的萌芽和诞生,到最新的尼姆达病毒,对国际和国内重大的病毒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第三章,什么是电脑病毒,本书的重点之一,详细描述了电脑病毒的分类和原理,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机制和表现的现象进行了详细描述。
第四章,真实的病毒故事,对几种流行的病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病毒收集者”、“病毒制造者”和其他一些灰色团体的有趣故事。
第五章,不为人知的幕后,反病毒的技术的全面和权威论述,是本书的重点之一,解释了虚拟机、启发式扫描、病毒防火墙、嵌入式技术等概念的真正含义。
第六章,关于电脑病毒的哲学讨论,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黑客文化、电脑病毒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必然,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值得一读。
第七章,病毒与黑客,现代病毒越来越和黑客紧密联系,本章将分析病毒和黑客的关系,告诉你如何防止病毒/黑客对电脑的入侵。
第八章,对电脑病毒说不,防止电脑病毒入侵你的机器所必须注意的一些事项,病毒破坏你的电脑之后采取的一些紧急措施。
第九章,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其它操作系统上的病毒,包括Palm OS,手机操作系统还有苹果机上的病毒。
第十章,未来之战,数字空间战争,恐怖分子和病毒。未来病毒会发展成什么样?
在简单、通俗的同时,我还力求将这本书写成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权威著作。书中所涉及的病毒定义、分类都力求完整、科学。所涉及到的一些比较专业化的概念都作了简单明了的解释。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
一本在你遇到困难时候必备的参考书
一本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关于病毒的权威论述
一个在闲暇时阅读的数字空间的传奇故事。
关于作者
1972年出生在贵州
1978-1983年,就读于贵州松桃
1983-1989年,就读于贵州铜仁
1989-199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1993年毕业,进入南京第十四研究所下属的华宁电子集团洛普公司软件部。
1993-1994年期间,先后设计了洛普多媒体演播系统,南京城运会电子计分系统等应用软件。
1994年任洛普公司软件部主任
1995年参加国家计算机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获系统分析员证书。
1996-1997年,先后担任北京西客站综合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负责人和海口美兰机场综合信息系统总设计师,并主持上述项目的设计。
1996年为南京信源公司设计了视窗3。1环境下的“VRV”软件。
1997年主持开发了南京信源公司国内领先的视窗95环境下的病毒防火墙产品。
1997年主持开发了南京信源公司Netware环境下和WindowsNT环境下的反病毒软件。
1999年主持开发了南京信源公司的“VRV2000”全系列反病毒产品。
2000年主持开发了上海创源公司“安全之星1+e”系列产品。
2000-2001年,和解放军理工大学学院合作,主持了完成了国家863课题(网络智能病毒防治系统)
2000-2001年,和复旦大学合作,主持完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示范工程S219项目。
2001年主持开发了全系列创源“安全之星 XP”安全产品。
获得荣誉:
1996年,北京西客站综合信息系统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VRV2000产品获江苏省优秀软件一等奖
2001年,国家863课题《网络智能病毒防治系》以A级通过验收。
第一章 病毒——数字空间的恐怖分子
第一节 数字空间,一种新的生存形式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在进入新的一千年之后,这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得更加极端和不可控制。也许是因为科学的出现,使得文明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吧。过去的一百年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发生的改变也许要远远大于人类产生的上万年时间。社会、个人、观念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方式席卷我们。前些日子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更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在未来的一百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将会完全不同了。恐怖分子的精心设计,让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目睹灾难的发生却没有人能够阻止。当人类经济文明的象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大楼在大火中轰然倒地,当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力量中心——五角大楼点燃天空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文明的将来是什么?
机械文明和随后而来的电子(信息)文明在过去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给我们带来了以前甚至无法想象的方便、快捷和力量,我们可以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甚至拥有了可以把自己毁灭无数次的力量。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计算机发烧友,我们为技术进步而欢呼,我们为CPU的主频从1M上升到1G欢呼,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计算机的日子,就像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的日子一样。
电脑、网络和随之而来的下载、聊天(CHAT),QQ,免费的邮件、免费的音乐,形成了一个和现实空间完全不同的空间—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里面,没有距离的概念,没有时间的概念,在午夜2点你进入一个合适的聊天室,你可以碰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们,不论性别、年龄、爱好、恐怖分子还是美国总统,在这样一个数字空间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新的身份和代号,在这里生存似乎和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魔幻空间。
无法阻止的潮流
似乎是很久以前(在现代社会里,很久的概念似乎就是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网恋”还是一个非常时髦,有着很大争议的名词。但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网络仿佛一夜之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婚姻介绍形式,在上个月我参加了两次婚礼,很巧的是,两对新人都是通过因特网聊天认识的。这个比例使我非常吃惊,也就是说,“网恋”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新鲜话题,而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客观的存在了。
在数字空间中,存在和现实一样的社区概念。我是这样定义社区的,一群可以交流的思想就形成了社区。在一个允许思想进行交流的空间里,存在价值观念,必定也会存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当王志东从专业名词变成一个大众词汇的时候。当所有的人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QQ号的时候,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一张表:
现实空间
数字空间
社会
社区
人
代号(ID)
通过谈话进行交流
通过聊天进行交流
通过报纸、书籍、电视传播思想
通过网站等网络媒体传播思想
社会认同
社区认同
社会地位(通过财富、权力获得)
社区地位(通过对社区的贡献获得)
交流的障碍很大,对陌生人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
交流障碍很小,对陌生人不需要自我保护
价值观
虚拟的价值观
数字空间使代沟缩小,因为交流的方便性和无障碍性,现实空间中80岁的老头在数字空间里可以和18岁的中学生有很多共同语言。(作为一个题外话,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由于数字空间所具有的无障碍交流特性,可以预计在将来会有更多跨越国界、种族和年龄的婚姻存在,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可能给现有的婚姻和家庭秩序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数字空间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方便性,这样知识壁垒就更加不容易存在了。通过因特网,任何人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上基本上是平等的。
数字空间可以引发学习的革命,因为从因特网中获得的知识可以是无限的,而且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和数字社区中的实践可以让人们从虚拟的实践中尝试不同的现实生活方式,从而极大地拓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的范围。
数字空间还会削弱现实社会中形成的很多价值观念,比如说犯罪观念,在数字空间中非常严重的犯罪可能不象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那么大的破坏性和自我约束性。因为对犯罪行为的最佳约束就是犯罪行为一旦被揭露将给自己的社会生活和经历带来非常坏的影响,但是网络使得犯罪被揭露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的小,这样犯罪的成本降低,实施这一行为需要的勇气也就小了很多。
数字空间的冲突
人们曾经恐惧过计算机如果足够聪明,是不是会取代人的地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样的忧虑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发生的,是不同观念的人利用同样的工具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是对象是社会的反映。也就是说,数字空间的冲突本质上还是现实社会,现实的人,现实的观念的冲突。
如果这种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数字空间的犯罪行为。
第二节 数字空间的犯罪与安全
像任何正常的社会一样的,数字空间也存在罪犯,任何反对现有秩序的人,采用某种方式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和数字空间的秩序进行破坏。一般而言,我们对于这种正常秩序的破坏者,总是带着一种鄙视的目光,但是正常的社区秩序需要有秩序的维护者,同样也需要秩序的破坏者,实际上,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这种反秩序的现象看成是邪恶的或者不对的。任何封闭的、没有矛盾的结构本质上是无法进步的,任何健康的秩序都必须要有挑战者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活力。看一看NBA中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吧,正常社会秩序的典型或者模范——迈克尔?乔丹,而挑战正常社会秩序的典范—丹尼斯?罗德曼,他们的存在,是不是也证明了维护者和破坏者都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区所必需的呢。
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和思路往往是对现有技术和方法的一种否定,如果这种新的思想和技术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认为是社区的一种推动的力量。如果采用的是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表达。在短期内对于社区来说就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要维护正常的社区秩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数字空间的自我调节机制来解决,通过版主形成的社区文化防止极端思想的流传,通过反病毒反黑客软件和保护社区安全的个人来防止犯罪行为的扩散。这种自我调整机制是有限的,对于自我调整机制已经不能处理的情况,就需要现实社会的法律和执法机构的介入。数字空间里的犯罪,和现实社会比起来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 作案人的年龄生理特征。犯罪人的年龄均在19—30岁之间。此年龄段的人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新事物必然受到青年的喜爱.接受起来也就特别快。在学习和接受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速度方面,家长明显处于劣势。加之许多家长自己没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或根本不懂网络知识、也就无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了。在这种特殊的国情、社情和家庭氛围中,青年人使用网络也就在一种家庭监督缺失的情况下进行,其自由发展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且,19—30岁之间的人群已基本脱离了家庭的教育和约束,其行为完全由自己控制,加之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和法律意识的薄弱,成为他们由“在人面前道貌岸然”转变为“在网络中的恶棍”的导火索。
* 计算机网络犯罪人的心理特点是几乎都没有罪恶感。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一切行为都是在极其隐蔽的个人小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我国的许多网络在建网初期较少考虑安全防范措施。网络交付使用后,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水平又不能及时提高,给黑客入侵造成可乘之机。黑客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远距离作案。而且,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现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侦查到黑客的行踪。这些都使得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的人失去罪恶感,网络的出现降低了犯罪的成本,使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