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6-续名医类案-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熟地黄饮,(甘露饮也。)重加黄连,而衄血夜热悉除。 
陆养愚治李邑宰子,年十一,于六月夜间,忽发热微汗,头微痛。或谓伤暑,与香薷饮冷服,病更甚,且 
喘嗽痰。又谓脉气浮数,火热上炎,以芩、连、知母、花粉清之,喘咳不绝,饮食不思,睡卧不安。脉之弦紧, 
左倍于右,面赤戴阳。此风寒外束,宜发散之。或谓如此炎天,且身常有汗,何以宜表?曰∶正因风寒伤其卫 
阳之气,令外之阳气,拒而不得入,故汗微微而不止,内之阳气伏而不得出,故身翕翕而壮热。若解散其邪, 
则外者得入,内者得出,自汗止身凉矣。用干葛为君,苏叶、防风为臣,前胡、白芷、川芎为佐,桔梗、杏仁、 
甘草为使。热服微覆,汗大泄。少顷,喘嗽吐热顿减,二剂全愈。 
薛立斋治儒者薛衡甫子,年七岁,身弱羸,发热面黄。皆以为内伤瘀血,欲下之。谓乃脾脏受伤,投以六 
君子汤加煨姜,两服,饮食顿进,数服诸证全愈。 
万密斋治一儿发热,日晡犹甚。或作疟作潮热治,俱不效。曰∶此胃虚有宿食也。谓疟疾则寒热有发有止, 
谓潮热则发有时,如水之潮过即退,次日根据时再发。此儿身常温,然至申酉时发,故知是宿食发热也。或曰∶ 
有所据乎?曰∶出仲景《伤寒·正理论》阳明病证云,潮热者实也,宜下之。以三化丸下之而愈。 
一儿惊风,时热不退。有议用小柴胡汤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曰∶大惊之后,脾胃已 
虚,宜温补之,三方寒凉,不可用也。乃与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三府张公子,初冬三日发热,又二日热益甚,目上直视,口多妄言。或作风治无效。至二十七日,诊之曰∶ 
病势将退,但肺热未除耳。问何故?曰∶三关黄润,两目睛精明,此病当愈也。惟正面戴阳,喘气上息,此肺 
虚热耳。与小阿胶散,咸阻之。幸不听,一剂喘止热退,欲食而安。 
万密斋治黄学仪子,病热不退。其父治之,已八日不效。全叩之,(全,密斋名。)曰∶日夜发热,小便 
赤,大便难。再叩药,曰∶先与胃苓丸,(庸手。)今与凉惊丸。全曰∶不效宜矣。其父曰∶汝能已此病乎? 
全对曰∶此名风热,乃肝病,宜用泻青丸,热即退矣。黄氏相招,即令全往,如法治之,五日而愈。(然则今 
之小儿宜养胃矣。羌活、大黄、芎 、山栀、胆草、当归、防风。) 
余氏子病热,诸医汗之,下之,和解之,皆不效,以虚热也。用调元汤加炒干姜,未尽剂而热除。 
密斋长男,幼多病。一日,病疟后潮热,日益瘦,先父母忧之。全曰∶此疳气也。用小柴胡加鳖甲、当归、 
川芎、陈皮、青皮为丸,服之愈。 
冯楚瞻治李氏儿,八岁,病热旬余。发散和解苦寒之剂,备尝无效,势日危笃。诊之,形肉枯槁,牙齿堆 
垢,浓而色焦黑,唇舌燥烈,耳聋目盲,遍身疼痛,壮热无汗,谵语烦躁。脉之,沉微欲脱,阴寒之候也。此 
釜底无火,锅盖干躁之象。上之假热,由于下之真寒也。乃重用人参、熟地,少加附子,壮水益火。服后,夜 
半思食。次日其脉更虚,但神气小清爽,乃倍进前药三四剂,后渐瘳,不十剂全愈。 
姜居安治一贵官,携家过沛,抵沙河,稚子病。居安告之曰∶请勿惊,但得沙一斗,病即愈。官如其指, 
布沙舟中,令儿卧其上。久之,儿手足能动,不数时而病良已。贵官问故,曰∶小儿纯阳,当春月而衣被皆湖 
棉,过于热,故得凉气而解。(《江南通志》。) 
冯楚瞻治洪氏儿,未及一周,时当暑热,壮热多日,神气困倦,唇舌焦燥,饮乳作吐,五心亦热如烙,脉 
洪数而弦。医与发散消导数剂,复疑麻疹,更为托表。冯曰∶久热伤阴,阴已竭矣,复加托表,阳外越矣。若 
不急为敛纳,何以续阴阳于垂绝哉?乃用熟地四钱,麦冬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二分,五味子一分,制附子四分, 
一剂热退。次日加炒黄白术一钱六分,另煎人参冲服愈。 
张景岳仲男,生于五月,于本年初秋,忽感寒发热,脉微紧数,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解,遂与芎、苏、 
羌、芷、细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热不退,反大泻二日不止,继之以喘,愈泻则愈喘。见其表里俱剧, 
乃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汁半盏,未敢骤进,恐加喘也。与二三茶匙,呼吸仍旧。乃与三四匙,息稍舒。 
遂与半小钟,觉有应。遂自午及酉,完此一剂。适一医至,曰∶误矣,焉有大喘可用参者?速宜抱龙丸解之。 
张但唯唯,仍用人参二钱五分,如前煎汤,自酉至子尽其剂,气息已平,酣睡泻止,而热亦退矣。所以知其然 
者,观其因泻反喘,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减。向使易以清利,中气脱而死矣,必反咎用参之误也。 
孰是孰非,何从辨哉?(此医之所以难为而易为也。)因纪此,见温中散寒之功,其妙有如此者。 
按∶是症或者小儿变蒸之热误用峻表,伤其元气,以致喘利。幸服独参挽回,后之所云,亦过后详载 
耳。叶天士曰∶五月至新秋,仅两月耳。婴儿不能言语,六脉难凭。初秋暑邪尚炽,感而发热,当用清暑之药。 
乃孟浪投以辛温发表,纯阳柔嫩之躯,当暑伤元气之时,肺气焉得不耗散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注其 
大肠而作泻,肺气耗散则喘作,此辛温发表之误也,故用参补其肺气而愈。乃不省其药误,反云治病之妙,何 
愦愦若此?竟云人参可以冶发热,恐误后人,故不得不为之辨白。 
一儿感冷,恶寒大热,用发药则汗出热退,过一二日复热,大便秘,必里未解也。服四顺清凉饮,利一行, 
热退,隔日又热,小便赤。服导赤饮热退,过三日又热。庸劣者几无措手矣。诊其脉,脉已和。既发汗又利小 
便,其气已虚,阳气无所归,皆见于表,所以热。以六神散和其胃气,加乌梅一枚,令微有酸味,收其阳气归 
内,服此全愈。(无名氏。) 
又一儿有积热,表里俱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用四顺饮利动脏腑,热乃去,既而复热,里解 
而表未解也。发散微汗,热乃去,隔日又热。此无他,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热,实非热 
症也。只以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寒气归内,身体自凉。(同上。二案表里变化。) 
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日根据时而发,此欲发惊也。壮热者,常热不已,甚则发痫也。风热者,身 
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也。温热者,肢体微热也。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发热而饮水作渴,喜 
冷冻饮料食者,胃气实热也。 

卷二十九·小儿科
呕吐
属性:万密斋治教谕熊文村子,二岁病呕吐,更数医不效,食故入口即吐出。万视之曰∶病可治也。问用何方? 
曰∶理中汤。曰∶服多剂矣,不效奈何?曰∶如在《内经》乃阴盛格阳之病,寒因热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则效矣。乃作一剂,取 猪胆汁、童便各半,和药炒干,煎而服之,(即仲景白通汤入人尿、猪胆汁之法。) 
吐立止。后称渴,以汤饮之,复作吐。万曰∶凡呕家多渴者,胃脘之津液干也,当得一二时吐止,胃气回,津 
液生,渴自止矣。令将前药渣再煎服之,仍禁其饮食,半日而安。熊问同是理中汤,前用之不效,今用之而效, 
何也?曰∶公子胃寒而吐,当以热药治之。乃寒盛于中,投之热剂,两情不得,故不效也。今以理中为治寒之 
主,用猪胆汁之苦寒,小便之咸寒为佐,以从其格拒之寒,药下于咽,而寒相得入于胃,阴体渐弱,阳性乃发。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故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此轩岐之秘旨,启元子之奥义,张长沙之良法也。后王 
民肃子,半载呕吐不纳乳,昏睡仰卧而努其身,有作慢风之候,亦以理中末三分,用水一杯,煎至半杯,入胆 
汁、童便各一匙搅匀,徐徐灌之而瘥。 
郑氏女患呕吐,万视其症,乃伤食吐乳也。家人云无,乃用理中汤去甘草加丁香、藿香,不效。又作胆汁 
童便法,亦不效。四日后,吐出饭半碗。询其家人曰∶此儿数日不食,何得有此?始吾言伤食,语固云无,故 
治不见效。遂取脾积丸投之,取下恶粪如靛,乃五日前所食鸡子黄也。所吐之饭,即其时所食也。壅塞肠胃, 
格拒饮食,所以作吐,下之即愈。 
一儿自盈月后,常吐乳,父母忧之,诸医不能止。一日问万,万曰∶呕吐者,非常有之病也。今常吐乳, 
非病也。然小儿赖乳以生,频吐非所宜也。其间有母气壮乳多,纵儿饱足,饱则伤胃,所食之乳涌而出,此名 
溢乳,如瓶之注水,满而溢也,宜损节之,更服肥儿丸。儿之初生,筋骨软弱,为乳母者,常怀抱护持可也, 
不然则左右倾侧,其乳流出,此名 乳,如瓶之侧,其水流出也,能紧护持,则不吐也。有胃弱也,不能受乳 
以变之,吐出无时,所吐不多,此名哺露,如瓶之漏,不能容受也,当补其脾胃,助其变化可也,亦以肥儿丸 
主治自愈。(通达之论,养子者宜知之。) 
龚子才治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血之药,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问其故。 
龚曰∶此脾土亏损,肝木所乘而然也。今空心用补中益气汤,食后用异功散,以调补中气,使涎血各归其原而愈。 
薛立斋治一小儿,每饮食失节,或外经所忤,即吐泻发搐,服镇惊化痰等药而愈。后发搐益甚,饮食不进, 
虽参、术之剂,到口即呕,乃用白术和土炒黄,用米泔煎数沸,不时灌半匙,仍呕。次日灌之,微呕。再日灌 
之,欲呕。此后每服二三匙,渐加至半杯,不呕,乃浓煎服而愈。(叶天士∶观立斋治吐泻者,以脾胃为主, 
并不参入归、地,此乃认清门路之治,非张景岳所能及也。)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万密斋治一儿,初生即吐。或欲用钱氏木瓜丸,曰∶不可,小儿初生,胃气甚微,或有乳多过饱而吐者, 
当缓缓与之。或因浴时客寒犯胃而吐者,当用乳汁一杯,用姜葱同煎,少与服之。或因恶露泄水,停在腹中而 
吐者,宜以炙草煎汤而吐去之。奈何用木瓜丸,以铁粉、槟榔之重剂,犯其胃中初生中和之气耶?故常语人曰∶ 
钱氏小儿方,非先生亲笔,乃门人附会之说也。 
《大还》治一小儿,生方九日,即呕吐腹胀。作脾气虚寒,用半夏、陈皮、姜汁、卜子、丁香、藿香、砂仁 
各少许,煎饮半酒盏而愈。 

卷二十九·小儿科
泄泻
属性:有小儿病虚滑,食略化,大便日十余次,四肢柴瘦,腹大,食讫又饥,此疾正是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又谓之食 症。时五六月间,脉洪大,按之则绝。今六脉既单洪,则夏之气独见,按之绝,则无胃气也。经曰∶ 
夏脉洪,洪多胃气少曰病,但洪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治疗过于失时,不逾旬果卒。(《衍义》。) 
滑伯仁治胡元望之女,生始六月,病泄泻不已,与灸百会穴愈。滁州赵使君云∶其女年甫周岁,忽苦脏腑 
泄泻,每所下如鸡子黄者半盆许,数日之间,几至百行,渐作惊风症。有一士大夫,教以钟乳粉二钱,以枣肉 
和搜,令取意食之。不然,以浓煎枣汤,调钟乳服亦可,以小儿只用一钱,已平复矣。传方者云∶他日或作小 
疮疡,不足虑。儿子清辉,年三岁,过镇江时,病久泻危甚,用此法服至半两遂安,亦不生疮。(《是斋方》。) 
万密斋治孙监司女,五岁病泻。诸治不效,万视之曰∶泻久伤阴,津液不足,故热发而渴也。渴饮汤水多, 
则脾受热,而泻益不止,肾益燥而渴转甚。法当专补脾胃,则泻渴止,而津液生,热自除矣。用参、术、苓、 
草,加木香、藿香、干葛,作大剂煎汤,戒勿饮水,以汤代之,未半日进两剂。因思肺为津液之主,肺金大燥, 
不能生水,故渴不止,乃加法制天花粉、葛根等分。只一服,其夜渴减,泻亦少。次日仍用前方,渴泻俱止。 
问何不用仍服白术散?万因以己意告之。后误啖菱,病喘而面目浮肿,以钱氏异功散加藿叶、紫苏,一服而肿 
去喘止。 
胡三溪子多病,三岁病泻,诸治不效。万视之曰∶此伤食泻也。夫泻有三症,热泻者,粪色黄而渴;冷泻 
者,粪色青而不渴;食积泻者,屎酸臭而腹痛,或渴或不渴。此子之疾,所下酸臭,用丁香脾积丸,一服而愈。 
三溪曰∶巴豆下积而止渴何也?曰∶本草云,巴豆,未泻者能令人泻,已泻者能令人止,积去泻止,自然之理也。 
万石泉子,(此人亦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