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6-续名医类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肖愚治吴逊斋夫人,年六旬外,素有脾泄之症,三月间患咳嗽吐血,痰多而咯之不易出,日潮热,胸膈 
支结,不能就枕,畏风寒。或以脉数吐红,身热咳嗽,皆血虚火盛也,与养血清凉,泄未已而痰壅益加。更医, 
以高年久泻,用六君子,泻未已而痰壅殊甚。二医商治,一以吐血不宜身热脉大,一以泄泻不宜身热脉大,俱 
辞不治。脉之左寸关浮洪,右寸关滑数,两尺弱。此表邪不清也。盖脾泄乃宿疾,吐血乃表气之郁矣。询之, 
果受风数日后而病作。用炒黑麻黄、苏叶、前胡解表为君,杏仁、苏子、陈皮利气为臣,桑皮、片芩、花粉、 
石膏清热为佐,甘草、桔梗散膈和中为使。二剂后,微汗,症顿减。去麻黄、苏叶、石膏,加白芍、茯苓,二 
剂症如失。与丸方治其脾泻,人参、白术、茯苓为君,白芍、霞天曲为臣,炙草、干姜、砂仁为佐,枣肉、神 
曲糊丸以为使,服数旬而痊。 
陆祖愚治陈理刑,因劳顿后,头疼鼻塞咳嗽,胸膈不利,咽干身热,行动即有微汗,有痰不能咯出,两寸 
浮弦而数,左关弦紧,右关弦滑,两尺平和。先用疏解和气二剂,继入养血二剂,二三日间,诸症顿愈。 
薛立斋治一妇人,素清苦,勤于女工。因感风邪,自用表散之剂,反朝寒暮热,自汗盗汗,形气甚虚。其 
脉或浮洪,或微细。其面或青白,或萎黄。此邪去而气血愈虚也,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渐愈。又用加味逍 
遥散兼治,半载而痊。 
按∶伤风误表,多成劳损,观此可鉴。 
林观子治一妇人,浴后被风,遂自汗出身热,然无头痛体痛恶风诸症。旬日来,杂治皆不效。其胸以上痞 
隔,渐至汤饮到喉而止,脉之关以上微浮,此瓜蒂散症也。其人素虚,与桔梗芦二两煎服,到咽一吐,悉涎浊 
酸秽之物。又与一服,再得吐,始快然热除,调理数日而安。 
毛氏子伤风喘嗽,复以饮食起居失调,迁延转剧。诊之,面色枯白,梦泄不禁,饮食减少,喘嗽发热,两 
脉虚微。知其喘为真气上脱,热为阳气外散,不与阴气纯虚者同。面色枯白,脾肺气虚而不荣也。饮食减少, 
脾胃气弱而不化也。梦泄不禁,肾脏气衰而不固也。此皆本气为病,用人参二钱,黄 三钱,肉桂五分,炙草 
五分,茯苓一钱,半曲一钱,橘红八分。服数剂,喘渐平,热渐退。随与大造膏调理,饮食进而神旺如初。 
朱翰文偶患风寒小疾,或以麻黄大发其汗,汗出不止,遂致语言短怯,神气不收,面色枯白,时有寒热, 
已濒危。诊其两脉微涩而虚,虚则气少,涩则阴伤,此元气津液两伤之候也。伤风小症,何遽至此,盖以麻黄 
辛甘气温,为伤寒发汗重剂,今不当用而用之,不特劫其津液外亡,并元气亦因而脱矣。治法宜阴阳两补,用 
人参、制首乌、茯苓、白芍、丹皮、甘草、广皮、半夏曲等。三剂,脉象有神,诸症渐已。渐加 、术而安。 
(与喻嘉言案合参。) 
刘云密曰∶丁酉腊,人病头痛恶风,鼻出清涕,兼以咳嗽痰甚,一时多患此。用冬时伤风之剂而愈者固多, 
然殊治者亦不少。盖是年君火在泉,终之气乃君火,客气为主气寒水所胜。经曰∶主胜客者逆。夫火乃气之主, 
虽不同于伤寒之邪入经,然寒气已逆而上行,反居火位,火气不得达矣。所以虽同于风,投以风剂如羌活辈则 
反剧,盖耗气而火愈虚也。至于桂枝汤之有白芍,固不得当,即桂枝仅泄表实,而不能如麻黄能透水中之真阳 
以出也。故愚先治其标,用干姜理中汤佐五苓散,退寒痰寒水之上逆;乃治其本,用麻黄汤去杏仁,佐以干姜、 
人参、川芎、半夏,微微取汗。守此方,因病进退而稍加减之,皆未脱麻黄,但有补剂不取汗矣。病者乃得霍然。 
聂久吾曰∶一友以医自负,禀性素热,惯服凉药。在京朝觐,因伤风久咳,求治于予。予曰∶咳因风寒, 
必先除寒邪,而后可以清热,先用桑、杏、麻黄、防风等药。彼自是己见,以为素不用燥药,单用栀、芩、花 
粉等凉剂,服多一日,声哑不出,复求治。乃戒之曰∶公能任吾意用药,勿参己见,则声可立出。若必自用, 
不敢与闻。彼不得已而听予,因与加味三拗汤,一剂毕而声出矣。杏仁二钱五分,生甘草五分,羌活、桔梗各 
八分,防风一钱,生姜三钱,水煎带热服。 
魏玉横治孙敦夫女,十岁许。冬日感冒微嗽,专科与发散太过,反致身热不退。更医,投六君子加炮姜、 
五味,一剂热退矣,而咳嗽转甚,下利频并,里急后重,中有白脓。医以热退为药对症,再与之,则面赤口燥, 
恶食不眠。余适诊其大父,因求视。脉之虚而驶,曰∶四剂可愈,然必少衄血。与生熟地、杞子各四钱,天麦 
冬、蒌仁各钱半。乃诧曰∶今病已泄泻,又从而滑利之,宁不增剧乎?余笑曰∶第服之,病自减。乃始进半钟, 
觉咳嗽稍瘥。遂连进三剂,果愈四五。再以前方加酒芩、酒芍各一钱,不二剂,衄血一小盏,全安。或问故, 
曰∶儿禀素弱,所病即俗名火伤风也,不治亦愈。乃以荆、防、广、半、芎、苏、前、桔诸燥药,鼓动三焦之 
火,至阳扰而热盛。后医谓虚是矣,宜以甘寒润泽与之,则症自平。乃用六君燥补加以炮姜之辛温,五味之酸 
敛,藉人参之力而热退,其内燔之火尽入于肺,若伤寒传里然。肺热甚则下迫大肠而为痢矣。其中白脓,乃 
燥金壅热所化,与痢疾正同。兹但养其荣气,润燥清热,病自愈也。又问何以知其当衄?曰∶初时下痢,则火 
从下泄,痢止,余热反走诸络而上溢。否则炮姜、五味之性,何由稍释?其衄也,亦犹伤寒阳明热邪,得红汗而解矣。 
尤在泾曰∶评热病论云,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治之奈何?曰∶ 
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清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或鼻中出。 
不出则伤肺,伤肺者死矣。读此可悟伤风不解成劳之故。劳风者,既劳而又受风也。劳则火起于上,而风又乘 
之,风火相搏,气凑于上,故云法在肺下也。肺主气而司呼吸,风热在肺,其液必结,其气必壅,是以俯仰皆 
不顺利,故曰当救俯仰也。救俯仰者,即利肺气,散邪气之谓乎。然邪气之散与否,在乎正气之盛与衰。若阳 
气旺,而精气引者三日,次五日,又次七日,则青黄之涕从咳而出,出则风热俱出,而肺无恙矣。设不出,则 
风火留积于肺中而肺伤。肺伤则喘咳声嘶,渐及五脏而虚劳之病成矣。今人治劳,日用滋养,而不少益者,非 
以邪气未出之故欤。而久留之邪,补之固无益,清之亦不解,虚劳病之所以难治也。 
徐灵胎曰∶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 
感也。人皆忽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关也。盖伤风之疾,由皮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 
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 
则气闭而邪结。并有视为微疾,不避风寒,不慎饮食,经年累月,病机日深。或成血症,或成肺痿,或成哮喘, 
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误治之害,不可胜数。谚云∶伤风不解变成劳。至言也。然则治之何如?一驱风,苏叶、 
荆芥之类;二消痰,半夏、象贝之类;三降气,苏子、前胡之类;四和营卫,桂枝、白芍之类;五润津液,蒌 
仁、元参之类;六养血,当归、阿胶之类;七清火,黄芩、山栀之类;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类。八者随其 
症之轻重而加减之。更加以避风寒,戒辛酸,则庶几渐愈,否则必成大病。又加以升提辛燥之品,如桔梗、干 
姜之类,不效即加以酸收,如五味子之类,则必见血。既见血,随用熟地、麦冬以实其肺,即成劳而死。四十 
年以来,我见以千计矣。伤哉。 
张路玉治姜如农长媳,患风热咳嗽,无痰,灼热自汗,而怀妊七月。先曾服和解清肺药二十余剂,其咳转 
剧,胎渐不安。诊之,六脉皆濡大无力,右手寸关独盛而涩,曰∶此热伤肺气也。反与和解药逼汗出,致肺气 
益燥,而咳逆愈甚。不得已复用苦寒折之,则火转郁伏而不散也。遂用大剂葳蕤,及川芎、杏仁、白薇、甘草, 
取葳蕤汤之半,更以当归、桔梗、五味、黄 益气生津,因以敛肺。二剂,汗止咳减,胎亦向安。更加生诃子 
皮,一剂而痊。 
郁金岩,劳役后伤风自汗,胸满痰结,咳出青黄涕,大如弹丸。此即《内经》所谓劳风法在肺下也,与茯 
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姜汁、竹沥,二剂而安。又治宋襄之女,素常多郁,干咳,春间感冒风邪,咳逆愈甚。 
以小建中汤用蜜煎生姜,加蜜煎橘皮,外邪即解,而咳不止。次以逍遥散,仍用蜜煎姜、橘,更与异功散,用 
蜜制白术、姜、橘而安。 
吴佩玉女,伤风咳嗽,自用疏风润肺之药,转加呕渴咽痛。诊之,六脉浮滑应指,作半夏散与之,三啜而 
病如失。或问∶咳嗽咽痛而渴,举世咸禁燥剂,而用半夏即效何也?曰∶治病必求其本。此症风寒邪挟饮上攻 
之暴迫,故用半夏、桂枝以开通经络,迅扫痰涎,兼甘草之和脾胃,以救津液。风痰散而营卫通,则咽痛燥渴 
自己。设用清润,滋其痰湿,经络愈困,津液愈结,燥渴咽痛,愈无宁宇矣。近世治风寒咳嗽,虽用表药,必 
兼桑皮、黄芩、花粉,甚则知、柏之类。少年得之,必种吐血虚损之根。中年以后得之,多成痰火喘咳之患。 
初时元气未衰,邪热暂伏,似觉稍可。久之真气渐伤,转服转甚。及见吐血,则不问何经脏腑,属火属伤,血 
之散结,色之晦鲜,瘀之有无,概以犀角地黄寒凉止截之剂投之,致血蓄成根。向后或两月、一月一发,虽日 
服前药不应矣。尝见一人患项肿发热,延伤寒家视之,则曰大头伤寒,以表药发之,并头亦胀,(确然。)大头无 
疑矣。病家以其治之益甚,另延杂症家视之,则曰湿热痰火,以里药攻之,则头与项前左半皆消,但项后右侧偏 
肿,则又确乎非大头而为杂症矣。病家以肿在偏旁,疑为痈毒,更延痈疽家视之,则曰对口偏疽,以托里兼敷 
外药治之,则气血益滞,热不得泄,郁遏竟成溃疡。头本一病也,治之迥异,证亦屡迁。可见病随药变之不诬耳。 

卷四

属性:许叔微治一人,头痛身热,心烦燥渴。诊其脉,大而虚,授以白虎汤数服愈。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伤 
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芤 
迟者,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朱庞亦云中暑脉微细,则虚可知。 
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毗陵仓官,季夏时胸项多汗,两足逆冷,且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 
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曰∶当作湿温治之。盖先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先以白虎加人参汤, 
次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此名贼邪,误用药,有死之理。有人难曰∶何名贼邪? 
曰∶《难经》云,五邪有实邪、虚邪、正邪、微邪、贼邪。从后来者曰虚邪,从前来者曰实邪,从所不胜来者 
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假令心病,中暑为正邪,中湿得之为贼邪,五邪之中最逆也。《难 
经》曰∶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故经曰∶ 
暑湿相搏,名曰湿温,是谓贼邪也。不特此,予素有停饮之疾,往往至暑月汗,两足 未尝干,每服此药二 
三盏即愈。 
张子和治小郑,年十五,田中中暑,头痛,困卧不起,以双解散汗之,又以米泔汤投之,未解。晚又以三 
花神 丸大下之,遂愈。 
张子和治张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医者 
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导气丸不效。又加针灸,皆云胃冷,乃问张。张曰∶痰属胃,胃热不收,故流痰水。以 
公年高,不敢上涌。乃使以一箸探之,不药而吐痰涎一升。次用黄连清心散、导饮丸、玉露散以调之,饮食加 
进。惟大便秘,以生姜、大枣煎调胃承气汤一两夺之,遂愈。 
万密斋治县丞李天泉,六月中暑腹痛。渠有婢外家,医谓病寒,进理中汤,一剂痛止。乃发热,一身骨节尽 
痛,又进十神汤发汗,热退身不痛矣。万候之,李称病愈,观其面色带赤,知病未解。请脉之,洪滑而数。(色 
脉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