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症者,当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若夫营卫  卑而病寒热者,黄儀建中及八物汤主之。洁古独以桂枝一症属之阳维,似未扩充。至於阴维为病主心痛,洁古独以三阴温理之药治之,则寒中三阴者宜矣。而三阴热厥作痛,似未备矣。说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三气冲上而然。暴痛无热,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按近者为实。凡寒痛,兼少阴及任脉者四逆汤,兼厥阴者当归四逆汤,兼太阴者理中汤主之。凡热痛兼少阴及任脉者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阴者失笑散,兼太阳者承气汤主之。若营血内伤,兼夫任、冲、手厥阴者,则宜四物汤、养荣汤、妙香散之类,因病药之。如此则阴阳虚实,庶乎其不差矣。(鳌按∶洁古据仲景法以桂枝方治阳维,理中三方治阴维,举其要也,故馀前论亦据之。濒湖於阳维增黄儀建中三方,於阴维增金铃散七方,备其用也,馀故附录之)。又曰:叔和以癫  属阳维阴维,《灵枢》以癫  属阳  阴  二说文异旨同,说阳维行卫分诸阳之会,阴维行营分诸阴之交,阳  行一身左右而主阳,阴  行一身左右而主阴。邪在阴维阴  则发癫,邪在阳维阳  则发  。  动而属阳,阳脉主之。癫静而属阴,阴脉主之。大抵二疾,当取之四脉之穴,分其阴阳而已。王叔和曰∶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治二维病方十五桂枝汤  ”阳维〔  桂枝  白芍  甘草  姜  枣麻黄汤    ”又〔黄儀建中汤    ”又〔八物汤    ”又〔  人叁  茯苓  白术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理中汤    ”阴维〔    人叁  白术  甘草  乾姜四逆汤  ”又〔  附子  乾姜  甘草当归四逆汤  ”又〔  当归  桂枝白芍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吴茱萸汤  ”又〔  吴萸  人叁  姜枣    金铃散  ”又〔  金铃子  延胡索各一两  每末二钱,酒下,痛止。与枳术丸去其馀邪。    延胡索散  ”又〔  延胡索  当归蒲黄  赤芍  官桂各一钱  姜黄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七分  炙草五分  姜三片    此方兼治女人血结胸,心腹作痛,连腰胁脊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    失笑散    ”又〔    承气汤    ”又〔  大黄  芒硝  枳实厚朴    养荣汤  ”又〔  当归  白芍  生地熟地  赤苓  山栀  麦冬  陈皮各一钱  人叁  甘草各五分  枣二枚  乌梅一个    四物汤    ”又〔川芎  当归  白芍熟地各一钱二分半  一方,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熟地,冬倍当归。春加防风,夏加黄芩,秋加天冬,冬加桂枝。    按此方通治血病,当归和血归经,白芍凉血补肾,生地生血宁心,熟地补血滋肾,川芎行血通肝。    妙香散    ”又〔2
 阳  阴  脉病源流  (阳  脉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阳。阴  脉起於跟中,循内踝,上行於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阴。所以使机关之矫捷也。)      以矫举为义。其脉之剽悍,同於卫气,而皆上出目内嘜。然皆有孔道,与卫不同。按其脉,则阴出阳而交於足太阳,阳入阴而交於足少阴。其气之行每从根柢,阴阳和合,以为  举,而上荣大会於目,故目之开合皆宜。若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矣。经曰∶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者,言乎入阴则荣脏,入阳则荣腑也。又曰:  脉有阴阳,何者当其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者,男子阳用事,其  在阳,故数其阳。女子阴用事,其  在阴,故数其阴也。至其为病,阳  则阴缓而阳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洁古云:里和表病,为阴不病而阳病。阳病则寒,其治风池、风府。若在阳表,当汗,桂枝汤、麻黄汤。若在阴里,当下,承气汤。阴  病,阳缓而阴急,阴急则阴厥,足胫直,五络不通。洁古云:表和里病,为阳不病而阴病,阴病则热,甘草乾姜汤。二  之病异,治二  之法亦异也。要而论文,奇经八脉,惟带脉横束於膂,不与七脉同,而七脉则皆起於太阳、少阴,虽或统宗众会,孔道之各有殊,其实皆自下而上,源不甚远,古人止言太冲,不分督任  维,说有分之而不尽可分者,固即谓太冲之义也,此又不可不知也夫。    ”阳  经行诸穴〔《内经》曰:阳  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於跟中,出於外踝,下足太阳中脉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当踝後绕跟,以仆叁为本(在踝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寸,以附阳为俕(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後髀上会手太阳、阳维於  哄(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  外廉,会手阳明於巨骨(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会手阳明、少阳於肩侳(在  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有孔),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於地仓(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脉动处),同足阳明上而行巨  (夹鼻丸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复会任脉於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至目内嘜,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  会於睛明穴(见阴  下),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後,入风池而终(风池在耳後,夹玉枕骨下发际陷中)。凡共经二十二穴。    ”阴  经行诸穴〔  《内经》曰:阴  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於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後(然谷在内踝前下一寸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俕(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後,廉筋骨间),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咽咙交贯冲脉,入  内廉,上行入目内嘜,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  会於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嘜外一分宛宛中)。凡经行八穴。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後,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  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  脉在尾闾後二节,阴维脉在项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项後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  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原。而阴  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邦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於一身,贯通上下,和无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要知酉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後,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无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李濒湖曰: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冲任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  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诸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相谬也)。    ”脉  法〔  《脉经》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  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  ,僵仆羊鸣,恶风,偏活?   A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  ,并取阳  ,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跗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後部左右弹者,阳  也,动苦癫  寒热,皮肤淫  ,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髋,髀骨也。  ,腰下穴也)。又曰∶阴  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  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难经》曰:阴络者,阴  之络;阳络者,阳  之络。    ”二  脉原由症治〔  《灵枢》曰∶目中赤痛,从内嘜始,取之阴  (交信穴也)。又曰:风痉反折,先取足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血。若中有寒邪,取阴  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濒湖所谓足太阳,京骨穴也,在足外侧小指本节後,大骨下赤白际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中,委中穴,在曲膝後横文中,针三分。阴  取交信穴,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後。廉筋骨间,三毛,大敦穴也,在足大指外侧三毛中,肝脉之井也,针三分,灸三壮。血络者,视其处有络脉盛满者,出其血也。又曰∶阴  阳  ,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於目锐嘜。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满目。又云:五谷入於胃也,其糟粕精液宗气,分为三队。故宗气积於胸中,出於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脉,化而为血,以荣四脉,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於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焉。昼行於阳,夜行於阴,常从足少阳分间行於五脏六腑。今厥气客於脏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於阳不得入於阴,行於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  陷。不得入於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  治当补其不足,泻其有馀,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甲乙经》曰:人病目闭不得视者,卫气留於阴,不得行於阳,留於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满。不得入於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病目不得满者,卫气不得入於阴,常留於阳,留於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於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濒湖曰:《灵枢》有云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寒则筋急,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又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营卫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满。老人气血哀,气道涩,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满。又云∶多卧者,肠胃大而皮肤涩,分肉不解,卫气行迟故也。张子和云∶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巢元方云:脾病困倦而嗜卧,胆病多烦而不眠。王叔和云:水流夜疾有声者,土休故也,人亦应也,人夜卧则脾不动摇,脉为之数疾也。一云∶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数说皆言目闭、目不满,虽不言及二  ,说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可互考也。张洁古曰∶  者,捷疾也。二脉起於足,使人  疾也。阳  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  之络。阴  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  之络。阴  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  为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足少阳之合也。筋病治此)。阳病则寒,可针风府、风池(风府在项後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太阳、阳维之会也)。又曰:在阳表者当汗之,在阴里者当下之。又癫  昼发,灸阳  ;夜发,灸阴  。治二  病方五桂枝汤    ”阳  〔  桂枝  白芍  甘草  姜  枣麻黄汤    ”又〔    麻黄  桂枝  甘草杏仁  姜  枣    承气汤    ”又〔    半夏汤    ”又〔    长流水八升,扬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至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者三饮而已。    甘草乾姜汤    ”阴  〔    甘草  乾姜1
 
卷十二  六淫2
 门风病源流(毒风论)    经曰:诸暴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属於风。此厥阴风木,为肝胆之气,乃脏气所主之风也。若八方之风不正,则为邪气,故中於人而为病,而其中人,有四时之胜气而袭之者。如春胜长夏为木勏,长夏胜冬为土勏? A以所胜入也。有随时随脏而为病者,以内气不守,外邪得入也。故春病在头,善鼽衄;夏病在脏,善病胸胁;长夏病在脾,积风为寒,善洞泄寒中;秋病在肩背,暑汗不出,风袭腠肤,善风疟;冬病在四肢,善脾厥。原其然者,人之精为真阴,为元气之本。惟冬藏精则内实,虽夏之暑邪亦汗出而不得入。若冬不藏,又暑汗不出,闭藏疏泄之道俱失,则春温、夏热、秋疟,随时随脏而病矣,此风邪所化之由也。然风入五脏,其症状固各不同。肺受风,多汗恶风,色  然白,善咳短气,昼犹与卫气和而少差,暮则与阴入内而剧。诊在眉上,白色。心受风,多汗恶风,善怒赫,色赤,风火相搏,木火交炽,神志昏乱故也。心病则舌本强,必言不快,其诊在口。肝受风,多汗恶风,色微苍。肝本为风,风反胜之,则内气不胜,故多悲木气动,又多怒,阴器病则妒阴。妒阴者,时憎女子也。其诊在目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