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粉各五钱  醋糊丸,白汤下三五十丸。本方加芎、归、赤芍,治夜发疟,名阴疟丸。    消癖丸  ”又〔    芫花炒  朱砂  等分,蜜丸,每十丸,枣汤下,去癖须用芫花破水之剂。    此方专治咳疟弭年,经汗吐下,荣亏卫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疟癖,腹胁坚痛。此三方治疟母与疟疾条叁看。    附子理中汤    ”寒积〔    附子  人叁白术  炮姜  甘草    沈氏棉子丸    ”又〔    棉子八两  升麻  炮姜各四钱  白术一两  半夏八钱  砂糖炒烊和丸,每服二钱,米汤空心下,服至半月部,当有寒积如稀痰一般随大便下,以下尽为度,即勿服,再服健脾温中暖腹之剂。此馀自制方也,神效。    清心汤    ”热积〔    甘草钱七分  连翘  栀子  酒蒸大黄  薄荷  黄芩  黄连各七分  朴硝五分  竹叶七片  蜜一二匙    地骨皮散    ”又〔    石膏二钱  黄芩知母  生地各一钱  羌活七分半  赤苓  地骨皮各五分    越鞠保和丸    ”预解郁〔      白术三两查肉二两  便香附  苍术  川芎  神曲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实  酒黄连  酒当归山栀  莱菔子  连翘  木香各五钱  姜汁糊丸,姜汤下五十丸。    此方开郁行气消积散热。    加味越鞠丸    ”又〔    姜苍术  川芎便香附  神曲  山栀各四两  陈皮  白术黄芩各两半  查肉一两  糊丸,白汤下五六十丸。    大七气丸    ”初积〔    三    蓬术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益智肉  香附肉桂甘草各一钱  一方加大黄、槟榔各一钱,治诸般痞积,面色黄萎,四肢无力,皆由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壁土茶炭等物,只一服除根,水煎露一宿,空心温服,不得些少饮食,不然,则药力减而虫积不行矣。服後心痛,当下恶物如鱼冻虫鳖,至日午下积尽,方用温粥止之。    木香槟榔丸    ”久积〔    大黄四两黑丑头末  黄芩各二两  木香  槟榔  黄连当归  枳壳  便香附  青皮  陈皮  蓬术黄柏各一两  水泛丸,温水下五六十丸。    通元二八丹    ”又〔    黄连八两  芍药  当归  生地  乌梅各五钱  雄猪肚一个,入药末於内,线缝,铺韭菜二斤於锅内,蒸一日,以药熟为度,取出捣丸,空心,姜汤下七十丸,或泻一二次,以粥补之。    木香枳壳丸    ”总治〔    黑丑头末微炒  大黄各二两  茯苓  白术  厚朴  半夏的  人叁  木香  青皮  陈皮  三    蓬术槟榔  神曲  麦芽各一两  乾姜  枳实各五钱  姜汁糊丸,姜汤下七十丸。    凡人有积病,则气滞而馁,此方攻补兼施,真得古人养正积自除之理。    三圣膏    ”外贴〔  风化石灰半斤,为末,瓦器炒令淡红色,提出,候热稍减,次下大黄末一两,就炉外炒,候热减,再入桂心末五钱略炒,入米醋熬成膏,厚红色摊贴。    琥珀膏    ”又〔    大黄  朴硝各一两为末  大蒜捣膏,和匀作片贴之。  一方加麝香五分,名硝黄膏。    贴痞膏    ”又〔    水红花子二钱  大黄  朴硝  山栀  石灰各一钱  酒酵鸡子大一块  共捣成膏,用布摊贴块上,再用汤瓶熨,手帕勒之,三日後揭起肉黑如墨,是其效也。    握药丸    ”握药〔      巴豆  乾姜  良姜  白芥子  硫黄  甘遂  槟榔  等分,饭丸,如中指大,清早先以川椒汤洗手,麻油涂手,掌中握药一圆,少时即泻,欲止泻,以冷水洗手。治息积病方四    化气汤  ”气郁〔    蓬术  乾姜  青皮  陈皮  丁香  茴香  炙甘草各五钱  肉桂  木香各二钱半  胡椒  沉香各一钱一分  每末二钱,生姜、苏叶、盐少部,煎汤下。    木香调气散    ”又〔    乌药  香附枳壳  青皮  陈皮  厚朴  川芎  苍术各一钱  木香  砂仁各五分  肉桂  甘草各三分姜三片    磨积丸    ”虚气〔    胡椒一百五十粒全蝎十个  木香二钱半  粟米饭丸,橘皮汤下十五丸。    万病丸    ”又〔芍药  川椒  肉桂川芎  乾姜  防风  巴霜  当归  犀角  桔梗  赤苓  人叁  黄芩  黄连  桑皮  蒲黄前胡  大戟  葶苈  麝香  细辛  雄黄  朱砂  紫菀  醋芫花  醋淬禹馀粮研水飞  甘遂  牛黄各一两  蜈蚣十二节去头足炙  芫青二十八个糯米同炒黄为度云翅足  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蜜丸,温水或姜汤下三丸,以吐利为度。    此方专治七种癖块,八种痞病,五种癫  ,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虫毒,五种黄疽,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湿  ,及积聚胀满,及久远心腹痛,疳蛔寸白诸虫,久积痰饮,消瘦疲困,或妇人子脏中瘀血凝滞,因而断产,服此药,以三丸为一剂,不过二剂,其病悉除,说无穷尽,故名为万病丸。1
 
卷十五2
 暑病源流(伏暑暑风暑泻  疰夏)      经曰:诸病喘呕,暴注下迫,霍乱转筋,  身热瞀郁,小便浊赤,皆属於热。经言热不  言暑者,固以热即是暑。而此数病皆伤暑之  见症,故前人言中暑,亦混言中热也。然而  暑与热,毕竟有辨,试观仲景特中夏月热病  之旨,谓本伏寒研发,而《金匮》复出中  之条,正恐人误认为热病之自内而发,不知  中  之自外来而入也。其皆治以白虎汤者,以  中暑之发热,大渴齿燥,汗出而喘,与热病  无异,故皆以甘寒去热,苦寒降火。甘温益  中,必加人叁,因津耗也。其不宜辛温表散  者,以夏月则人身内阴外阳,暑之中人,必  伤气分。昔人所谓风寒必显有馀,有馀为邪,  暑气必显不足,不足为正是也,所以香茹辛  散,止宜乘凉饮冷,遏抑阳气,或致霍乱者  可用,非强力作劳,内伤重而受暑者之所宜  也(宜以白虎汤为主,清暑益气汤为辅,甘露饮十天水散皆  可酌用)。说以凡暑病,多生於元虚气弱之人,气  本虚,暑复伤气,无气以动,故治暑急补气,惟肺虚有火者,乃忌叁术也。试先即仲景书  推阐之。仲景曰: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  热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  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说以此属阴阳俱虚,  阳虚故脉弦细,阴虚故脉芤迟,若汗之不益伤阳,温针不益伤阴乎,甘寒之剂所宜用。仲景又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叁汤主之。说以此为火令烁金,肺伤而气虚,以致膀胱不足而表亦虚,说膀胱太阳经,主表也,宜以救肺为急,故用本汤也。仲景又曰:太阳中  ,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主也,一物瓜蒂汤主之。说以此因夏月暑热,以水盥洗,水邪郁遏,令火而成中  也,瓜蒂能使胸中邪气皆吐下之。喻嘉言云:《金匮》治热一以白虎治热,以夏热必犯上伤肺,耗津液,用以救肺,孙思邈之生脉散,李东垣之清暑益气汤,皆祖之矣。一以瓜蒂治湿,以湿淫上甚,亦先伤肺,故外渍之水,得以乘毛孔而聚皮间,皮者,肺之合也,用瓜蒂或吐或下,则肺气不壅,皮间之水得以下趋,何後如河间通苓散,子和桂苓甘露饮,但宗仲景五苓之例,以为导湿消暑,竟不能祖瓜蒂之制,以治上焦湿热,清肺金,而别制一方也。喻氏发明二方之妙如此,然亦止就中  之方治言之,於暑病则未尽也。且中  与暑,病固有异,欲以中  尽概暑病,不可也,说伤暑之脉必虚,中  之脉则微弱,故有异也。故夫暑病大端,先分两项,一曰伤暑,一曰中暑。伤暑者,静而得者也,阴症也。或纳凉广厦,起居不节,汗出烦躁,面垢,背微恶寒,手足微厥,甚则洒然毛耸,腠理开则洒洒然寒,闭则蒸蒸热闷,此心包之火不胜时火,故反微恶寒也,倘坐卧阴凉,表虚不任风寒,若误以外感作治,必害(宜清暑益气汤)。或凉亭水阁,密树浓阴,过受凉快,为寒所袭,头疼,恶寒发热,肢体拘急,是感寒之类,脉必弦紧(宜消暑十全散)。或脾气虚弱,汗多恶寒(宜十味香茹饮)。或过伤饮食生冷,泄泻呕吐霍乱者(宜六和汤、藿香正气散)。此概治伤暑之法也。而其所及之症,有吐利,腹痛气逆,发热,头疼烦渴,肢冷疼,前板齿寒,无汗,脉虚或迟或伏,昏闷者(宜香茹饮)。有身热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泻寒热,喘咳痞满,体肿倦卧,便赤者(宜六和汤)。有发热呕血者(宜黄连二钱,酒煎服)。有暑天身热头疼燥渴者(宜麦冬汤)。有暑天发渴者(宜生津丸)。以上皆伤暑之属,所当分别而治之者也。中暑者,动而得者也,阳症也。或远行劳役,大热而渴,阳气内伏,热合於肾,为水不胜火,发热烦渴,气息喘促,日晡病减,此脾胃大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五味子、麦冬、黄连、黄柏、泽泻)。或农夫田野,及惯於役力之人,过受燔灼,头角额痛,发热,大渴引饮,脉洪大(宜地浆水煎苍术白虎汤)。或年老及虚汗之人,不宜用寒凉,宜稍加温药行之(宜竹叶石膏汤少加熟附子)。或平昔阴虚多火,不可用温药(宜白虎加人叁竹叶汤)。凡以中暑皆太阳经分之症,甚或卒倒不省人事,切忌香茹等温散之品,说既中热,复以辛温伤其气,如火益热矣,故香茹只可治伤暑,不可治中暑,此概言中暑之法也。而其所及之症,有夏月劳苦,卒然昏晕,甚而苦死者,少与冷水即死,亦禁卧冷地、湿地,急移其人於阴处,再以热土放脐上,拨开作窍,令人尿其中,以生姜或蒜捣汁和童便或热汤送下,外用布蘸立苏,後徐用药(宜麦冬汤、人叁白虎汤),此急救法也。又有烦渴口燥闷乱者,先以布蘸热水熨脐中气海,或掬土放脐,令人更溺之,俟苏,以米汤徐灌之,然後随症调治(宜六和汤、清暑益气汤随症加减)。凡中暑者必伤气(宜清暑益气汤,伤暑亦可用)。以上皆中暑之症所当分别而治者也。    夫伤暑、中暑,皆暑病之重且大者,故伤暑则暑热之邪伤在肉分,中暑则暑热之邪伤及脏腑。而又有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胃暑,是暑病之轻且小者(宜黄连香茹散、清暑十全饮、解暑三百汤治之),亦当分别而治。然则暑病亦有无汗脉弦细者,此虽是暑,亦必由过袭阴凉,身中阳气为其所遏,故心烦,肌肤火热,无汗,非暑邪也,不可全用表药(宜消暑十全饮)。暑月腠理易开,香茹热服,便能汗出,故不必用表也。倘人迎脉紧,而气口反大,咳嗽目疼,鼻流清涕,额与眉  骨痛,此又被风矣(宜选奇汤)。至有内伤夹暑者,暑月房劳,兼膏粱水果杂进,至周身阳气不伸,脉沉细,或弦紧,面垢,无汗恶寒,四肢厥逆拘急,霍乱呕吐(宜冷香饮子)。或吐利兼作,脉微欲绝,或虚浮而散,此为紧病,急当救之  缓(宜浆水散)。或胃暑伏热,引饮过多,及恣啖生冷,致脾胃受寒,必腹痛呕泄,水谷不分,脉沉而紧(宜大顺散)。又有夹水伤暑者,汗出当风,浴起当风,或冷水浸澡,或坐卧於地,以至水湿畜於身中,适又感受暑邪生病,非全由暑伤也(宜香茹饮),必温散之。又有暑瘵者,暑月火能烁金,不禁辛酒,脾火暴盛,劳热躁烦,火动心脾,以致喘咳,忽吐衄,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即老樨  亦有此病,昧者以为劳瘵,不知此由火载血上,非真阴亏损而为虚劳也(宜归身、生地、防风、黄连、知母、山栀、荆芥、黄芩、桔梗、木通、元叁、甘草、贝母、白茯苓、陈皮、薄荷、麦冬、五味等酌为一帖,煎服黄连香茹饮亦可)。又有暑痿者,暑天膏粱之人阳事顿痿,此不可全用热药,亦不可全用凉药(宜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又有搅肠痧者,暑月不头疼发热,但觉小腹痛或心腹俱痛,胀痞,不能屈伸,皆水火流注脏腑,故先小腹後及心腹俱痛,非阴症也(宜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大抵此症以探吐痰涎为主(宜二陈汤加厚朴、山栀,或用炒盐汤探吐)。又有霍乱者,暑气入腹,恶心腹痛,上吐下泻,泻水如注,此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所泻者皆五脏津液,宜速止之(宜胃苓汤,甚者桂苓甘露饮),此症有挟食积者,切不可下,总当立止为上,再商食积。若吐泻无物,或上下关闭竟不吐泻,但心腹绞痛,令人立毙,此为乾霍乱,亦即绞肠痧(宜急以盐汤探吐),或探吐得通可救,即定後,周时勿进米气,得食又发,戒之。又有暑疡者,夏月头面外项赤肿,或咽喉肿痛,或腿足掀肿,长至数寸,不能步履,而头痛内燥,日夜发热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