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2-张卿子伤寒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腑气。故曰正阳。滑者。阴阳气不为偏胜也。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者。当阳部见阴脉。 
则阴偏胜而阳不足也。阳明胃脉。胃中阴多。故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者。当阴部见阳 
脉。则阳偏胜而阴不足也。以阳凑阴分。故曰阴实。股与阴。少阴之部也。今阳热凑阴。 
必熏发津液。泄达于外。股内汗出。而阴下湿也。 
王宇泰云。翕奄沉三字。状得滑字最好。夫翕者、合也。奄者、忽也。当脉气合聚 
而盛之时。奄忽之间。即已沉去。是名滑也。仲景恐人误认滑为沉。故下文又曰。滑 
者。紧之浮名也。曰沉。曰浮。若异而同。观上文紧者如转索无常也一句。则知浮为 
转索无常之浮。非轻手便得有常之名也。沉为翕奄之沉。非重取乃得一定之说也。仲景 
下字。具有史笔。不可草草看过。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 
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金匮要略曰。寒令脉急。经曰。诸紧为寒。 
王宇泰云。阳舒缓。阴缩急故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 
高者。暴狂而微。内经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卫为阳气。卫盛而 
暴狂者。阴不胜阳也。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 
气盛为狂者。气盛于外也。 
王宇泰云。如脉来浮而有力是也。 
荣气盛。名曰章。 
章者、暴泽而光。荣者、血也。荣华于身者也。荣盛。故身暴光泽也。 
张卿子云。此章字。责其暴着也。成注暴泽而光。安得为病脉。 
高章相搏。名曰纲。 
纲者、身筋急脉直。荣卫俱盛。则筋络满急。 
王宇泰云。纲总也。 
张卿子云。总满盈也。以荣卫俱盛。正与下损字反。 
卫气弱。名曰 。 
者、心中气动迫怯。卫出上焦。弱则上虚。而心中气动迫怯也。 
荣气弱。名曰卑。 
卑者、心中常自羞愧。针经曰。血者、神气也。血弱则神弱。故常自羞愧。 
王宇泰云。如按之沉而无力是也。 
张卿子云。高者、卫盛于外。卑者、荣弱于内。 
卑相搏。名曰损。 
损者、五脏六腑之虚 也。卫以护阳。荣以养阴。荣卫俱虚。则五脏六腑。失于滋养。致俱乏气虚 也。 
卫气和。名曰缓。 
缓者、四肢不能自收。卫气独和。不与荣气相谐。则荣病。内经曰。目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四肢不收。由荣血病。不能灌养故也。 
荣气和。名曰迟。 
迟者、身体重。但欲眠也。荣气独和。不与卫气相谐。则卫病。身体重而眠。欲眠 
者。卫病而气不敷布也。 
迟缓相搏。名曰沉。 
沉者、腰中直。腹内急痛。但欲卧。不欲行。荣气独和于内。卫气独和于外。荣卫 
不相和谐。相搏而为病。腰中直者。卫不和于外也。腹内痛者。荣不和于内也。但欲卧 
不欲行者。荣卫不营也。 
张卿子云。迟缓之脉。多属平和。又以荣卫内外分贴。故缓贴阳。迟贴阴。又以迟 
缓二字。与浮躁反。故下曰沉。俗所谓沉静之意。善读书者。会其意可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 
髓生。 
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 
缓为胃脉。胃合卫气。卫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卫和气舒。则颜色光 
润。声清毛泽矣。迟为脾脉。脾合荣气。荣养骨髓。实肌肉。濡筋络。利关节。荣和 
血满。则骨正髓生。肌肉紧硬矣。荣卫调和。二气相抱。而不相戾。荣卫流通。刚柔相 
得。是为强壮。 
唐不岩云。此释上三句之义。并结高章以下一 脉法。故复提寸口二字。谓高章 
失之盛。 卑失之弱。唯荣卫和平。斯脉法迟缓。审能知迟缓之脉。阴阳相抱。刚柔相 
搏。断而名之为强。则无误于纲与损二者之患矣。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 
疮也。 
趺阳之脉。以候脾胃。滑则谷气实。是为胃实。紧则阴气胜。是为脾强。以脾胃一 
实一强而相搏击。故令痛也。若一强一弱相搏。则不能作痛。此脾胃两各强实相击。腑 
脏自伤而痛。譬若以手把刃而成疮。岂非自贻其害乎。 
张卿子云。玩后趺阳脉数条。一云大而紧。当即下利。又云紧而浮。膈气乃下。又 
曰趺阳脉滑则为哕。责虚取实。此为医咎。皆本虚寒。故此亦脾胃之为实为强。非真实 
真强也。如不剂量邪正。以实持之。以强击之。误于攻削。乃自取伤耳。故重叹之。即 
此为医咎同意。痛字。惜之也。 
王宇泰云。此则敦阜太过之脉也。 
王三阳云。胃中有食。脾中有寒。皆有余也。是以相搏。若脾气自强。胃中虽实。自 
然消谷。岂能病乎。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经曰。浮为虚。内经曰。大则病进。浮则为正气虚。大则为邪气实。在尺则邪气关 
闭下焦。里气不得下通。故不得小便。在寸。则邪气格拒上焦。使食不得入。故吐逆。 
丹溪云。浮大之脉属阳。见于寸者。阳气偏盛。阴不得配之也。为格主吐逆。此无 
阴则呕。见于尺者。阴血不足。阳往乘之也。为关主不得小便。此东垣滋肾之意。 
趺阳 
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伏则胃气伏而不宣。中焦关格。正气壅塞。故吐逆而水谷不化。涩则脾气涩而 
不布。邪气拒于上焦。故食不得入。 
张卿子云。玩二条。脉浮而大。脉伏而涩。正相反。皆名关格。皆为吐逆。一则言 
不得小便。一则言食不得入。浮者见病于下。伏者见病于上。趺阳寸口。上下正别。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 
痂癞者。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醒臭。内经曰。脉风成厉。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 
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卫为阳。荣为阴。弱者、卫气微。阳气不足也。迟者、荣中寒。经中客邪也。荣客 
寒邪。搏而发热也。阳气内微。心内虽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缓迟弱迟虽止一字之异。却千里之隔。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大为虚。紧为寒。胃中虚寒。当即下利。下利脉当微小。反紧者。邪胜也。故云难 
治。 
经曰。下利脉大者。为未止。 
王损庵云。大为实。大为虚。上下纷纷。更易不一者。只要识得虚者正气虚。实者 
邪气实之义。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 
也。 
弱者、阳气不足。阳能消谷。阳气不足。则不能消化谷食。缓者、胃气有余。则胃 
中有未消谷物也。故使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金匮要略曰。中焦未和。 
不能消谷。故令噫。 
张卿子云。胃气有余。即经云陈气二字。不必指定未消谷物说。下文噫而吞酸。 
气填膈上。又曰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正是治之以兰。除陈气之证。 
趺 
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 
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浮为胃气虚。紧为脾中寒。胃虚则满。脾寒则痛。虚寒相搏。肠鸣而转。转则膈中 
之气。因而下泄也。若少阴脉不出。则虚寒之气。至于下焦。结于少阴。而聚于阴器。 
不得发泄。使阴肿大而虚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足。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 
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 
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人养三焦者血也。护三焦者气也。荣卫俱损。不能相将而行。三焦无所根据仰。身体 
为之顽痹而不仁。内经曰。荣气虚而不仁。针经曰。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荣为血。血 
不足。则烦疼。荣属心。荣弱心虚。则口难言。卫为阳。阳微则恶寒。卫为气。气虚则 
数欠。三焦因荣卫不足。无所根据仰。其气不能归其部。金匮要略曰。上焦竭。善噫。上 
焦受中焦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令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以上焦在膈上物 
未化之分也。不归者。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未能传化。故噫而酢吞。中 
焦在胃之中。主腐熟水谷。水谷化则思食。中焦之气不归其部。则水谷不化。故云不能 
消谷引食。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溲、小便也。下焦不归其部。不能约制溲便。 
故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沉为实者。沉主里也。数消谷者。数为热也。紧为肝脉。见于脾部。木来克土。为 
鬼 
贼相刑。故云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 
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卫为气。面色黄者。卫气衰也。荣为血。面色青者。荣血衰也。荣行脉中为根。卫 
行脉外为叶。荣为阴。卫为阳。荣为根。卫为叶。根叶俱微。则阴阳之气内衰。致生寒 
栗而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王宇泰云。子能令母虚。肺主气。气虚。则脾色见于面而黄。心主血。血衰。则肝 
色见于面而青。肺臭腥脾液涎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 
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经曰。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荣气盛。名曰章。章者、暴泽而光。其 
身体瘦而不肥者。卫气衰也。肌肉甲错而不泽者。荣气伤也。宗气者。三焦归气也。四 
属者。皮肉脂髓也。荣卫衰伤。则宗气亦微。四属失所滋养。致断绝矣。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 
谷入 
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卫为阳。微为亡阳。脉微者。卫气疏。卫温分肉。肥腠理。卫气既疏。皮肤不得温 
肥。则空虚也。经曰。缓者胃气有余。有余为实。故云缓者胃气实。内经曰。食入于胃。 
淫精于脉。是谷入于胃。脉道乃行也。针经曰。饮而液渗于络。合和于血。是水入于经。 
其血乃成也。胃中谷消水化。而为血气。今卫疏荣盛。是荣气强而卫气弱也。卫气弱者。 
外不能固密皮肤。而谓之气疏。内则不能卫护其血。而血为之崩。经、常也。三焦者、气 
之道路。卫气疏。则气不循常度。三焦绝其常度也。 
张卿子云。玩实字。乃胃病也。实则谷消而水化。是胃虚。不能使水谷入经。循其 
脉道。故外则肤空。内则血崩。荣盛二字。谓不能与卫和。肤疏二字。谓不能固其荣。非 
云荣强而卫弱也。 
唐不岩云。既言悍气为卫。精气为荣。则荣卫者。水谷精悍之气所成。岂独单言水 
不能化血。即单言谷。亦岂有化气之理。经文语意甚圆。即引经淫精于脉。合和于血。 
亦不似成氏水谷二字。截然两分也。 
此 专言卫气虚之脉。卫虚则外不能固肤。内不能统血。虽有胃中水谷所化 
之血脉。而亦无统摄矣。故曰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趺阳脉微而紧。紧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中虚且寒。气自短矣。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烦者、热也。少阴脉弱者、阴虚也。阴虚则发热。以阴部见阳脉。非大虚也。故生 
微烦。厥逆者。四肢冷也。经曰。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少阴 
脉涩者。阴气涩。不能与阳相顺相接。故厥逆也。 
王宇泰曰。此 不当作二证。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脾胃为荣卫之根。脾能上下。则水谷消磨。荣卫之气得以行。脾气虚衰。不能上下。 
则荣卫之气。不得通营于外。故趺阳脉不出。身冷者。卫气不温也。肤硬者。荣血不濡 
也。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 
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尸厥者。为其从厥而生。形无所知。其状若尸。故名尸厥。少阴脉不出。则厥气客 
于肾。而肾气微。少精血。厥气上奔。填塞胸膈。壅遏阳气。使宗气反聚。而血结心下。 
针经曰。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