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胃口下下行,与气街中者合为一脉而下。抵,至也,丁礼反。平按∶侠齐《灵枢》作挟脐。《灵
枢》、《甲乙经》髀下均有关字,菟均作兔。)下膝入膑中,(膝,胫头也。膑,膝之端骨也,
频忍反。)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古孟反。平按∶下循 外廉,袁刻脱此五
字。 《灵枢》作胫。)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
出其端。(脉从气街下行至足指间,凡有三道。平按∶下膝三寸,膝字《灵枢》作廉。)是动则
病洒洒振寒,(洒洒,恶寒 ,音洗,谓如水洒洗寒也。平按∶洒洒《甲乙经》作凄凄然三字。)
善伸数欠颜黑,(凡欠及多伸,或为阳上阴下,人之将卧,阴阳上下相引,故数欠。颜额,阳也。
黑,阴也。阴气见额阳,病也。平按∶伸《灵枢》作呻。)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
心欲动,至,甚也。阳明,土也。土恶木,故病甚恶木音也。阳明主肉,血盛,故恶火也。阳明
厥喘闷,闷故恶人也。(平按∶音《灵枢》作声。)独闭户牖而处,(阴静而暗,阳动而明,今阴
气加阳,故欲闭户独处也。平按∶牖上《灵枢》、《甲乙经》有塞字。)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
而走,(阳盛故也。)贲向腹胀,是为 厥。(向音乡。谓阳气贲聚虚满为腹胀也。以阳盛于脚,
故欲登高弃衣而走,名为 厥也。平按∶向《灵枢》、《甲乙经》均作响。 《灵枢》作 ,今本
《甲乙经》作臂,正统本《甲乙经》作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阳明主肉,血
为肉液,故亦主血也。淫,过也,谓伤寒热病,温热过甚而热汗出也。平按∶疟《甲乙经》作 。)
鼽衄,口 唇胗,颈肿
喉痹,(衄,出血也。不言鼻衄而言鼽衄者,然鼻以引气也,鼽鼻形也,鼻形之中出血也。胗,唇
痒疮,音紧。平按∶胗《甲乙经》作紧。)腹外肿,膝膑肿痛,(阳明,一道行于腹外,一道行
于腹内。腹内水谷行通,故少为肿;腹外卫气数壅,故腹外多肿也。平按∶腹外肿《灵枢》、《甲
乙经》作大腹水肿。)循膺、乳、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上七处并
是足阳明脉所过,故循上七处痛者,是阳明脉病也。股,髀内阴股也。足中指内外间,阳明脉支
所至,故脉病中指不用也。平按∶街上《灵枢》有气字,《甲乙经》同。注七处痛,处字袁刻误
作虚。足中指,指字袁刻脱。)气盛则身以前皆热,(足阳明脉,唯行身前,故脉盛身前皆热也。)
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变。(脉气有余身前,故身前皆热;若有余胃中,故善饥溺变也。
平按∶变《灵枢》、《甲乙经》均作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有余,身前
胃中有热有饥;不足,身前胃中寒栗胀满。阳气有余,阴气不足,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今但举
一边为例耳。)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则人迎反小于寸口。
脾足太阴之脉,(足太阴脉,起于足大趾端,上行属脾,通行脾之血气,故曰脾足太阴脉者也。)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核,胡革反。人足大趾本节后骨,名为核骨也。
平按∶核《灵枢》、《甲乙经》作核。)上内踝前廉,(十二经脉,皆行筋肉骨间;惟此足太阴
经,上于内踝薄肉之处,脉得见者也。)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内踝直上名为内,
外踝直上名为外,胫后腓肠名为 。太阴从内踝上行八寸,当
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行之。平按∶ 《灵枢》作 。胫《甲乙经》作 。)上循膝股内前廉,
入股属脾络胃,(膝内之股近膝名膝股,近阴处为阴股也。平按∶《灵枢》无循字。入股股字作
腹,《甲乙经》同。)上鬲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舌下散
脉,是脾脉也。)是动则病舌强,食则欧,胃脘痛,(脘,胃腑也,脘音管也。平按∶《灵枢》、
《甲乙经》舌下均有本字,欧作呕。)腹胀善噫,得后出余气则快然如衰,(寒气客胃,厥逆从
下上散,散已复上出胃,故为噫也。谷入胃已,其气上为营卫及膻中气,后有下行与糟粕俱下者,
名曰余气。余气不与糟粕俱下,壅而为胀,今得之泄之,故快然腹减也。平按∶出余二字《灵枢》、
《甲乙经》均作与。《甲乙经》如衰作而衰。)身体皆重。(身及四肢,皆是足太阴脉行胃气营
之。若脾病,脉即不营,故皆重也。)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脾所生病,太阴脉行至舌下,
故舌本痛也。)体不能动摇,(脾不营也。)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脾脉注心中,故脾生
病,烦心、心急痛也。平按∶痛《甲乙经》作寒疟。)溏、瘕、泄,(溏,食消,利也。瘕,食
不消,瘕而为积病也。泄,食不消,飧泄也。)水闭,(脾所生病,不营膀胱,故小便不利也。)
黄瘅,不能卧,强欠,(内热身黄病也。脾胃中热,故不得卧也。将欠不得欠,名曰强欠。平按∶
《灵枢》、《甲乙经》瘅均作疸,欠均作立。不能卧《甲乙经》作不能食唇青。)股膝内肿厥,
大指不用。(或痹不仁,不能用也。平按∶内肿厥《甲乙经》作内肿痛厥。大指上《灵枢》、《甲
乙经》均有足字。)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
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鬲络小肠;(十二经脉之中,余十一经脉及手太阳
经,皆起于别处,来入脏腑。此少阴经起自心中,何以然者?以其心神是五神之主,能自生脉,
不因余处生脉来入,故自出经也。肺下悬心之系,名曰心系。余经起于余处,来属脏腑。此经起
自心中,还属心系,由是心神最为长也。问曰∶《九卷》心有二经∶谓手少阴,心主。手少阴经
不得有输。手少阴外经受病,亦有疗处。其内心脏不得受邪,受邪即死。又《九卷·本输》之中,
手少阴经及输并皆不言。今此《十二经脉》及《明堂流注》,少阴经脉及输皆有,若为通精?答
曰∶经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客。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
神去即死。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心主脉也。故有脉不得有输也。手少阴外经
有病者,可疗之于手掌兑骨之端。又恐经脉受邪伤脏,故《本输》之中,输并手少阴经亦复去之。
今此《十二经脉》手少阴经是动所生皆有诸病,俱言盛衰并行补泻及《明堂流注》具有五输者,
以其心脏不得多受外邪,其于饮食汤药,内资心脏,有损有益,不可无也。故好食好药资心,心即
调适;若恶食恶药资心,心即为病。是以心不受邪者,不可受邪也。言手少阴是动所生致病及《明
堂》有五输疗者,据受内资受外邪也。言手少阴是受邪,故有病也。平按∶注若为通精,精字原
校作释。又注是动所生,生字袁刻误作致。及明堂,及字袁刻作又。)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
目系;(筋骨血气四种之精与脉合为目系,心脉系于目系,故心病闭目也。)其直者,复从心系
却上肺,上出掖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骨之端,
(其小指掌后尖骨,谓之兑骨也。平按∶上出掖下《灵枢》作下出腋下。掖《灵枢》、《甲乙经》
均作腋,下同,不再举。下肘内《甲乙经》作下肘中内廉。兑《灵枢》作
锐,下同。)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掌外将侧,名曰外廉;次掌内将侧,名内廉也。
平按∶《灵枢》、《甲乙经》廉上有后字。)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为臂厥。(心经病,
心而多热,故渴而欲饮。其脉循臂,故是动为臂厥之病也。平按∶《灵枢》、《甲乙经》为上有
是字。)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也。(其脉上掖近胁,故胁痛
也。 臂内后廉,脉行之处,痛及厥也。厥,气失逆也。平按∶胁痛《甲乙经》作胁满痛。)为
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
则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
小肠手太阳之脉,(手太阳脉起于手指,上行入缺盆,下属小肠,通小肠血气,故曰小肠手
太阳脉也。)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 ,出踝中,(人之垂手,大指着身之侧,名手内侧;
小指之后,名手外侧。足胫骨与足 骨相属之处,着胫骨端内外高骨,名曰内外踝;手之臂骨之
端,内外高骨,亦名为踝也。手太阳脉贯踝也。平按∶ 《灵枢》、《甲乙经》作腕,考腕与
通。)直上循臂下骨下廉,(臂有二骨∶垂手之时,内箱前骨名为上骨,外箱后骨名为下骨。手
太阳脉行下骨下将侧之际,故曰下廉也。平按∶《灵枢》骨上无下字,《甲乙经》同。)出肘内
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手阳明上 外前廉,手少阳循 外,此手太阳循 外后廉。手三
阴脉行于 内,手三阳脉行于 外,此为异也。平按∶《灵枢》两骨作两筋。)出肩解,(肩臂
二骨相接之处,名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入缺盆,(肩,两肩也。甲,两甲也。两箱之脉,
各于两箱绕肩甲已,会于大椎,还入缺盆,此为正也。有说两箱脉来交大椎上,会大椎穴以为交者,
经不言交,不可用也。平按∶甲《灵枢》作胛,《甲乙经》同。缺盆下
《甲乙经》有向腋下三字。)络心,循咽下鬲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脉络心,循咽而下,抵着胃下,属于小肠。
上至颧 ,旁抵鼻孔,至目内 。目 有三∶目之内角为内 ,外角为兑 ,崖上为上 也。平
按∶兑《灵枢》、《甲乙经》均作锐。下其支者,支字正统《甲乙经》作直。内 下《灵枢》、
《甲乙经》均有斜络于颧四字。注有三,三字袁刻误作二。)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
似拔, 似折。(臂 痛若折者也。平按∶颌《灵枢》、《甲乙经》均作颔。)是主液所生病者,
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两大骨相接之处,有谷精汁,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谓之为液,手太阳主之。邪气病液,遂循脉生诸病也。)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
小于寸口。
膀胱足太阳之脉,(足太阳脉,起目内 ,上头下项挟脊属膀胱,通膀胱血气,故曰膀胱足
太阳脉也。)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上;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
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贯 ,入 中;(颠,顶也。
顶上有骨空,太阳入骨空络脑还出也。 音博。 音屯,尻之浓肉也。平按∶《灵枢》、《甲乙经》
颠均作巅。贯 上《灵枢》有挟脊二字,《甲乙经》有会于后阴四字。)其支者,从 内左右别
下贯胂,过 枢,(胂,挟脊肉也,似真反。髀枢,谓髀骨尻骨相抵相入转动处也。平按∶支正
统本《甲乙经》作直。 《甲乙经》作膊。胂《灵枢》、《甲乙
经》均作胛,《甲乙经》注云。一作髋。胂下《灵枢》、《甲乙经》均有挟脊内三字。又注髀骨
髀字、相抵相字,袁刻均脱。)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
外侧。(京骨,谓外踝下近前高骨也。京,高硕也。平按∶后廉上《灵枢》有从字; 作 ,《甲
乙经》同。)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回, 如结, 如裂,
是为踝厥。( 之病者,皆是太阳行踝之后,为厥失逆病也。结,谓束缚也。平按∶《甲乙经》
脊下无痛字,折下无髀字。回《灵枢》作曲,《甲乙经》同。注为上别本有所字。)是主筋所生
病者,痔疟狂颠疾,头亚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太阳水,
生木筋也,故足太阳脉主筋者也。所以邪伤于筋,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