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荣也。 
(缟,工道反,白练。此五者,皆是无病平人之色也。平按∶《甲乙》楼作蒌,蒌下有实字。 
《素问》荣上有外字《甲乙》同。)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 
当肾咸;(此言五味藏色所当也。平按∶《素问》味上有色字。)故白当皮,赤当脉,黄当肉, 
青当筋,黑当骨。(此言五事五色所当也。平按∶《素问》青当筋在黄当肉上。)诸脉者皆 
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肝,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 
溪之朝夕也。(诸脉、髓、筋、血、气等五属血气,皆于四肢八溪朝夕往来。八溪,八脉也。 
平按∶《素问》肝作节。)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 
受血而能捕。(人卧之时,肝、足、掌、手指四事,皆受作于四,能有所用也。平按∶捕《素问》 
作摄。注指上手字,据经文肝足掌指四事, 
疑衍。)卧出而风吹之,血 而肤者为痹, 于脉者为泣, 于足者为厥,(出不覆身也。卧不 
覆身,为风所吹,寒风入腠,血寒凝聚,积肤为痹,积脉血涩,积足为厥。厥,逆也。平按∶ 
《素问》作凝。而肤,而字《素问》作于,应根据《素问》为允。)此五者,血行而不得反其故空, 
为厥痹。(此诸五者,为得寒邪,入血凝涩,不得流入空窍中,故聚为足厥之病。有三无五,五 
当字误也。平按∶五《素问》作三,故空《素问》作空故,据本注,应根据《素问》为允。)人有大 
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小十二关,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容也,针之缘而去也。 
(小曰溪,大曰谷,溪谷皆流水处也。故十二经脉名为大谷,三百六十五络名曰小溪,据前后体 
例,无五十四。手足十二大节,名十二关。此等溪谷关节,皆是气之行止之处,故为卫气所留, 
邪气所容,缘此针石行之,以去诸疾也。平按∶小十二关《素问》作少十二俞,新校正云∶“《太 
素》俞作关。”容《素问》作客。针之缘而去也《素问》作针石缘而去之。) 
目色赤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恶黄之色 
不可譬喻言之,言之故不可名之也。平按∶《甲乙》白青黄黑下均有色者病三字。) 

卷第十九·设方
知古今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四第十四《汤液醪醴论》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醪,汁泽酒。醴,宿酒也。此并拟以去病,为 
之奈何也?平按∶《素问》无于岐伯三字。)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 
者坚。曰此得之天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稻米得天之和气,又高 
下得所,故完。稻薪收伐得时,所以坚实,用炊以为醪醴,可以疗病者也。平按∶曰此得上《素问》 
有“帝曰∶何以然?岐伯”七字。之天之和《素问》作天地之和,至坚下有也字。)黄帝问于岐 
伯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曰∶上古圣人作为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 
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伏羲以上,名曰上古;伏羲以下,名曰中古;黄帝之时,称曰当今。上 
古之时,呼吸与四时合气,不为嗜欲乱神,不为忧患 
伤性,精神不越,志意不散,营卫行通,腠理致密,神清性明,邪气不入,虽作汤液醪醴,以为 
备拟,不为服用者也。平按∶黄帝问于岐伯曰《素问》作帝曰。何也下《素问》有岐伯二字,上古 
作自古,作为作之作。)中古之世,德稍衰也,邪气时至,服之万全。(上古行于道德,建德既 
衰,下至伏羲,故曰稍衰也。帝王德衰,不能以神化物,使疵疠不起,嗜欲情生,腠理开发,邪 
气因入,以其病微,故服汤液醪醴。稍衰而犹纯,故因汤液而万病万全。)曰∶今之世不必已何 
也?(不定皆全,故曰不必已也。平按∶《素问》曰上有帝字。)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 
中, 石针艾治其外,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也?(广前问意。问意曰∶良药可以养性,毒药 
以疗病。黄帝不能致德,邪气入深,百性疾甚,尽齐毒药以攻其内, 石针艾以疗其外,外则形 
弊,内则血气尽,而形不愈,其意何也?平按∶《素问》曰上有岐伯二字,外下有也字及帝曰二 
字。)曰∶神不使。何谓神不使?(人之神明有守,以营于身,即为有使也。平按∶曰上《素问》 
有岐伯二字,何谓上有帝曰二字。)曰∶针石者,道也。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也。(针 
石道者,行针石者须有道也。有道者神不驰越,志不异求,意不妄思,神清内使,虽有邪客,服 
之汤液醪醴万全也。平按∶《素问》曰上有岐伯二字,越作不进,散作不治。新校正云∶“按全 
元起本云∶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与此正 
同。)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今时五脏精坏,五神又去,营卫之气去而不还,故病不愈。) 
何者?视欲无穷而忧患不止,故精气施坏,营涩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之所以不愈也。(以下释 
前精坏神去、营卫不行所由也。一则纵耳目于声色,乐而不穷;二则招忧患于悲怨,苦而不休。 
天之道也,乐将未毕,哀已继之。故精气施坏, 
营涩卫除,神明去身,所以虽疗不愈也。故无恒愚品,不可为医作巫,斯之谓也。平按∶视《素问》 
作嗜。施《素问》作弛。营涩《素问》作荣泣。病下《素问》无之所以三字。) 

卷第十九·设方
知要道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七第四十五《外揣》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七。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 
其要道也。(九篇,谓《九针》章别即为篇,非是一部总有九篇也。调,谓一同指归。要道,谓 
浑一之妙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九针之道,小之有内,则内者为小,针道非小也。故知 
针道小者,小之穷也。)大之则无外,(针道之大有外,者为大,针道非大也。故知针道大者,大 
之极也。)深不可为下,(针道之深,更有下者,则针道非深。故知针道深者,深之深。)高不 
可为盖,(针道之高,更有高者,则针道有盖。故知针道高者,高之高。平按∶《甲乙》无深不 
可为下二句。)恍惚无穷,流溢亡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穷之更妙,故不可穷 
也。极之愈巧,故亡极也。天道人事四时之变既然,余知针道与之同者也。)然余愿闻杂之毫毛, 
浑束为一,可乎?(余知针理与道,变似万端,而愿参之同毫厘之细,浑之若众妙之一也。同毫 
厘之细,有神使之明;若众妙之一,得万事之毕。平按∶《灵枢》愿下无闻字,杂作 。《甲乙》 
余上无然字,愿下无闻杂之毫毛五字,束 
作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焉,夫治国亦然。(毫细浑一人道,用之针液,可以遐年, 
以之保国,可以延祚,非大圣之明,孰能问此?平按∶《灵枢》针下有道字。《甲乙》无此一段。) 
黄帝曰∶余闻针道,非国事也。(针道去病存己,国事即先人后己,存身与利人两异,恐针道非 
理国之要。平按∶《灵枢》余下有愿字。《甲乙》无此一段。)岐伯曰∶夫治国者,夫唯道焉, 
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哉?(理国,安人也。针道,存身也。安人之与存身,非道不 
成,故通两者浑然为一也。两者通道,故身国俱理耳。夫积小成大,故小大不可异也;益浅为深, 
故深浅不可殊也。针道者,即小与浅也;理国者,即大与深也。所以通为一,即针道理国得其妙 
也。平按∶《甲乙》无夫治国者四字,杂作离。)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 
镜焉,鼓与响焉。(以下设日月水镜鼓响六譬,欲穷存身安人微妙之道。)夫日月之明,不失其 
彰,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治则动摇应和,尽得其情。(针药有道,故浑 
一而用巧;理国有道,故政同而理能。是以针药正身,即为内也;用之安人,即为外也。内,譬 
日月水镜鼓响者也;外,譬光影形象音声者也。针法存身和性,即道德者也;摄物安人,即仁义 
者也。故理身理国,动摇应和,尽和群生之情,斯乃至真之道也。不后者,同时者也。平按∶彰 
《灵枢》作影,根据本注亦宜作影。治则动摇应和《灵枢》作动摇则应和。自上节黄帝曰愿卒闻之 
至尽得其情,《甲乙》无。)黄帝曰∶窘乎哉!照照之明,不可蔽也。其不可蔽者,不失阴阳也。 
(以阴阳察于内外,故照照不可蔽者也。平按∶《灵枢》照照作昭昭。)合而察之, 
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不失其形也。(以内外合而察之,以志意切而取验,故得之 
见而得之,见得之明,若水镜之明,不相失之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五音、 
五色,即外也;五脏,即内也。以五脏神性波荡,故音色不彰明。)若是则外内相袭,若鼓应桴, 
响之应声,影之似形也。(举此三譬以晓物情也。袭者,因也。鼓、声与形为内,近也;桴、影 
及响为外,远也。平按∶《灵枢》鼓下有之字。自黄帝曰窘乎哉至似形也,《甲乙》无。)故远 
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远者所司在外,以感于内,近者所司在内,以应于外,故曰揣也。 
揣,度也。)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是为阴内阳外感应之极 
理,以是天地足盖,无外之大,故请藏灵兰室宝而重之。平按∶《灵枢》泄作泄,下有也字。《甲 
乙》无请藏之以下十一字。) 

卷第十九·设方
知方地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四第十二《异法方宜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六第 
二,又见日本《心医方》卷一《治病大体》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曰∶地势使然。(五方土 
地各异,人食其土,生病亦异,疗方又别。圣人量病所宜,一病合以余方,疗之皆得愈者,大圣 
之巧。平按∶ 
《素问》然下有也字,《医心方》无。《甲乙》无此一段。)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法始生也,鱼 
盐之地,滨海旁水,其民嗜鱼而食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天地之法,东方为春,万病始生之 
方也。人生鱼盐之地,故安其处,美其食也。平按∶法《素问》作所,《医心方》作法。盐原抄 
本省作 ,《医心方》作 ,按《史记·货殖传》注∶ ,谓盐。直用不炼为 。《素问》作盐, 
取人易解,谨根据《素问》作盐。《甲乙》东方上无故字,东方下无之域至之地十三字。嗜鱼《素 
问》作食鱼。食咸《素问》作嗜咸,《甲乙》、《医心方》同。《甲乙》无“皆安其处美其食” 
七字,《医心方》同。)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鱼性是热,故食之令人 
热中。盐,水也。血者,火也。水以克火,故胜血而人色黑也。平按∶盐《甲乙》作咸,《医心方》 
作。)故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热中疏理之人,多生痈疡病也。 
疡,养良反,疮也。砭铁破痈已成,冷石熨其初起,此言东方病异疗。平按∶为痈疡《甲乙》作 
多壅肿,无故砭石下九字。)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也,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 
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叠篇,其民笮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皆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笮,诈白反。西方金,亦金玉之所出,故为金玉之域也。西方为秋,故为 
万物收引之方也。不衣者,不以绵为衣,而以叠篇其身。食物皆压笮磨碎,不以完粒食之。人多 
脂肥,腠理致密,风寒暑湿外邪不伤,而为饮食男女内邪生病,故宜用毒药攻之。平按∶叠篇《素 
问》作褐荐,按《史记·货殖传》索隐云∶叠,毛织也。《医心方》亦作叠篇,旁注云∶篇,竹 
草也。笮食《素问》、《甲乙》作华食,《医心方》作笮食,注与杨注同。又注压上袁刻脱皆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