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6-脉诀乳海-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者。阴也。兑之象也。兑为泽。阴阳和而后雨泽降。今指下寻之。脉道或 
往或来。聚而却还。是阴独盛而阳不能入也。即脉经所谓缓时一止复 
来者曰结。为血留而不行。气滞而不散。是龙蟠而不雨也。四肢属阳。血 
留而不行。气滞而不散。则阴阳不相维。故四肢气闷矣。连痛时来者。即 
下文之大肠疼痛也。 
按脉经云。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按之来缓时一止者。名结阳。初来 
动止。更来小数。不能自还。举之则动。名结阴。 
又按刘守真曰。结脉者。迟缓而时一止为阴也。主阴盛发躁烦满。乃阳 
厥极深。以至身冷脉微欲绝而缓弱。时一止者。亦胸烦躁。此止为热极 
而非寒也。皆须以标本明之。 

卷四
歌曰
属性:积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知稍泻三焦火。莫谩多方立纪纲。 
脉结而云积气者。何也。凡人之身。左属肝主血。右属肺主气。结脉象兑。 
兑居西方。为人生之右。当知有积气生于脾脏之傍。肚腹之右也。然积 
气而生于脾脏之傍者。何也。营卫生会篇曰。谷气入胃。以传于肺。五脏 
六腑。皆受其气。又营气篇曰。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 
专精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手太阴 
出。注手阳明云。今脉而见结。如人步履维艰。而复见一蹶。是脾胃之气。 
不能转输于肺。而肺又不能传送于大肠。是以留滞于脾脏之傍。而为 
积气故也。然脉结而云大肠疼痛者。何也。辛不病而庚病也。辛不病而 
庚病者。何也。辛于丙合为水。寒气主之。庚于乙合为金。燥气主之。辛金 
者。阴金也。肺金是也。庚金者。阳金也。大肠是也。以阳金之燥气。留滞于 
大肠。故阵阵而作疼痛也。然大肠痛而泻三焦火者何也。以燥气近于 
火。金其畏火者也。阴金受制于脏。阳金受制于腑。从其类也。夫大肠者。 
府也。故受制于三焦。治之者宜泻三焦之火。不使助其燥金之气。则痛 
自减。而疾自瘳矣。但结脉终属于阴脉之极。不得峻用苦寒。亦不得急 
于攻伐。只宜稍泻三焦之火可也。诚恐后人以腹痛之故。误投辛热。则 
津液枯而燥愈甚。求其愈也难矣。故叮咛告戒之曰。莫谩多方立纪纲也。 
按李东垣兰室秘藏七圣丸。治大肠疼痛。不可忍。全引用此诀。附七圣 
丸方。羌活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另研。一两五钱。大黄八钱。煨槟榔。桂 
去皮。木香川芎。以上各五钱。上除郁李仁另研入内。共为细末。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食前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 
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又按刘守真痔疾论曰。手阳明大肠。名曰 
害蜚。六元正纪论阳明又曰。司杀府大肠。谓害蜚谓金。能害五虫。又曰。 
司杀府谓金主杀。既有此二名。何以自生虫。盖谓三焦相火盛而能制 
阳明金。故木来相侮。内经曰。侮谓胜己也。木主生五虫。叔和云。风主生 
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觉稍泻三焦热。莫谩多方立纪纲。此言 
饮酒多食热物。脾生火热。而助三焦气盛。火能生土也。当泻三焦火。热 
退。使金得气而反制木。木受制则五虫不生。病自愈矣。 

卷四
代脉指法主病
属性:六代者。阴也。指下寻之。动而复起。再再不能自还。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 
能言。 
六代者。阴也。中土之象也。代而谓有中土之象者。何也。谓其动而中止 
也。然促结之脉。亦动而中止。不谓之土也。以促结虽动而中止。无有常 
数。代则不然。动而中止有常数也。何谓止有常数。假令五动一止。仍是 
五动也。七动一止仍是七动也。代有常数。而谓之土者何也。以土主信。 
不失其期也。凡病之不失其期者。皆土之为病也。动而中止。不失其期。 
而谓之代者何也。谓一脏无气。而以他脏代之也。平人之脉。一动肺。二 
动心。三动脾。四动肺。五动肾。周而复始。至五十动不止。以成大衍之数。 
故曰平人。假令七动一止。谓心脏无气。再而后起。不能自还。是心脏无 
气而脾脏代之也。故所主之病。形容羸瘦。形已脱矣。口不能言。气已脱 
矣。形气俱脱。不死何为。 
按脉经云。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又刘 
守真曰。代脉者主缓弱而无力。不能动。因而复动。病必危而死。 

卷四
歌曰
属性:代脉时时动若浮。再而复起似还无。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冥冥何所拘。 
代脉时时。其状若浮。但浮脉按之有神无间断。代脉按之无根。而有间 
断。虽有时再起。而止有常数。是一脏气绝。而以他脏代之也。夫神所以 
御气气所以御精。三者互摄。则魂魄自相拘守。今脉而见代。则三元之 
精气。神已散而魂魄亦相离而失守。不死何为。此节正与肺藏歌内魂 
将魄共连之句。互相遥映。 
按脉经云。代散则死。 

卷四
牢脉指法主病
属性:七牢者。阴也。指下寻之即无。按之即有。曰牢。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七牢者。阴也。震之象也。震为雷。云岐子谓其有水火相乘之气。今指下 
寻之即无。按之即有曰牢。牢者坚牢也。其脉沉弦有力。动而不移。乃病 
根深痼。而成不拔之势也。指下寻之即无。表虚也。按之即有。里实也。所 
谓里实者。邪气实。所谓表虚者。正气虚也。在内之邪气固。则水火相煎。 
故骨间疼痛。在外之正气虚。则血不外荣。而气独居于表。 
按脉经第一篇。有革脉而无牢脉。千金翼以革为牢。其脉经则曰革脉 
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 

卷四
歌曰
属性:脉入皮肤辨息难。时时气促在胸前。只缘水火相刑克。欲待痊除更问天。 
脉入皮肤。则轻手于皮肤之上。不见其脉。即前指下寻之即无也。凡脉 
有往来。则辨息易矣。今云辨息难言。按之即有。而且坚牢不移其处。及 
举之皮肤之间。不见其有脉。夫肺为华盖。乃五脏六腑之首。居于胸中。 
主气而司呼吸者也。今肺气衰。则火来乘之。木来薄之。水者。金之子。所 
以制火者也。今金气衰。则不能生水。火反乘金之势。而煎熬其水。犹釜 
底之薪燔。而釜中之水涸也。时时气促者。只缘水火交战于胸中。互相 
刑克呼虽出于心肺。吸不得归于肾肝。故时时气促也。即经云。不及则 
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由此观之。四大分张。五行乖乱。欲 
望其痊除也难矣。 
按脉经云。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篇内寸口无牢脉。于关部则曰关 
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则腹中响。响宜服紫菀丸。渴脾丸。针灸胃营泻之。 
于尺部。则曰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子茱萸丸。针关元丹田中 
极。 

卷四
动脉指法主病
属性:八动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还无。再再寻之。不离其处。不往不来曰 
动。主四体虚劳。崩中血痢。 
八动者。阴也。艮之象也。艮为山止之象也。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所 
谓藏精而起亟者。何也。言人身之阴血。每从阳气以行。数数而起应。故 
能随阳行于十二隧之中流。注冲任之内。故女子月事以时下。而无疾 
病矣。倘阴血不能随阳气以行。则蓄于内。积止如山。积久而忽下。如山 
之崩也。今云指下寻之似有。举之还无。谓阴血不能随阳气而行也。不 
离其处者。谓血蓄于内。止而不动也。不往不来者。谓血不随阳气以行。 
而脉道不往来也。夫气。血之帅也。血之不行。由于阳气之不能帅血。以 
行四肢。诸阳之本也。气既不能帅血以行。故四体虚劳。阴血积久。有时 
而忽溢。在女子则为崩中。在男子则为血痢耳。 
按脉经云。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伤寒论云。阴阳 
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数脉见于关上。上下 
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又经云。动为痛为惊。 

卷四
歌曰
属性:动脉根源气主阴。 
夫人身有阴阳二气。非止于气为阳。血为阴也。要知气血者。有形之阴 
阳。阴阳者。无形之气血。阴阳和。则气血相守而不相离。常营行于经隧 
之中。循环无已。今脉而见动。则为阴阳不相维。阳动而阴静。静则易以 
止。故血伤不行。止久而忽下也。究其根源。乃因阴气不能随阳气。以行 
耳。 
三关指下碍沉沉。血山一倒经年月。 
池氏曰。动在指下。隐隐按之。沉沉如水中一石。轻举之。脉不动。重按之。 
微有力而碍指。乃阴虚内损。女人经血来如山崩不止。治之宜八珍汤。 
智士名医只可寻。 
此非利语也。庸医但见崩中之疾。以为血热妄行。徒用凉血之剂。或用 
药以劫之。殊失治崩之旨矣。不知崩中之疾。由阳气不能帅血而行。阴 
血不能起亟而应之。以至冲脉停留。月事不能以时下。久之而溢出。故 
如山之崩漏而下耳。法当大补其气。使阳生而阴长。阳气壮。得以帅血 
而行。不至有停积之患。则崩漏自止矣。若非智士名医。安能达其元奥 
也哉。 

卷四
细脉指法主病
属性:九细者。阴也。指下寻之。细细似线。来往极微曰细。主胫酸髓冷乏力泄精。 
九细者。阴也。云岐子取象于巽。主秋金有余。夫巽者风也。言人之精血 
衰冷。如秋风之微弱萧瑟也。气主 之。血主濡之。气血盛则能变化精 
微。内渗骨空。以实其骨髓。外荣肌内。以淖泽毛发。今指下寻之。脉道细 
细似线。且来往极微。是从弦上减至极细而微矣。仲景曰。弦则为减。以 
曰减则为寒。今减之又减。以至极细而微。则为肾水虚冷可知矣。所以 
精道不固。则内无以实骨空。而胫寒髓冷。乏力泄精之证作矣。 
按脉经云。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卷四
歌曰
属性:乏力无精胫里酸。形容憔悴发毛干。如逢冬季经霜月。不疗其 必自痊。 
血盛则脉盛。血衰则脉衰。上文言脉道细细似线。来往极微则脉道衰 
矣。足胫属肾。胫酸属虚。皆由无精以实骨空。以至胫酸而乏力也。血不 
足则不能华色。而形容憔悴。精不足则不能淖泽肌肤。发毛干枯。然春 
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脉当浮大。秋冬脉当沉细。若秋冬而见此细脉。 
则为顺四时。其病当不治自愈。若春夏见此沉细之脉。是于长养之时。 
而见凋残之气。则为反四时矣。安能保其无大咎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细。发热吸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 
梗汤。灸中府。又云。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平胃茱萸蜀椒汤。白薇丸。 
针灸三管。 
又按三部九候论云。尺脉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又云。尺脉细微。溏 
泄。下冷利。 

卷五
论脉诀合河图洛书
属性:凡为医者。必察乎色脉之吉凶欲察色脉之吉凶。必察乎五行生克。欲察 
五行之生克。必观乎河图洛书之理数。夫海藏王氏者。乃医之翘楚也。述 
其师东垣老人之元奥。而着为一书。曰此事难知。首载医之可法者十人。 
其中有箕子之洪范。与叔和之脉诀。则知叔和之脉诀。当与洪范九畴并 
传而不朽矣。所以叔和以七表为阳。其数奇。八里为阴。其数偶。复有九道 
之脉。以配八卦九宫。共成二十四脉。以配二十四气。其意盖亦深且远矣。 
而说者有谓二十四脉不足尽脉之神情。以诋毁叔和之脉诀。不知二十 
四脉。乃诸脉之纲领。亦犹易之有八卦也。岂亦将曰八卦不足以尽易之 
理。而诋毁羲皇乎哉。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人在天地之间。是 
亦物也。但物得其偏。人得其全耳。然物亦有得阴阳五行之全者。河图洛 
书是也。如不明阴阳五行之理则已矣。苟欲明阴阳五行之理。舍河图洛 
书奚自焉。然亦未可易言也。必知夫河图洛书之所以然。而后可以由堂 
而入室焉。吾先试以河图之原委。浅显言之。夫河图者。当伏羲之时。有龙 
马负图而出于河。岂别有其图龙马负之而出欤。是即龙马背上。毛旋罗 
纹。自然有如是。一六在下。二七在上。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合上 
下左右中间之罗纹共计之。则五十有五焉。其理盖自左转而东。而南而 
中而西。复始而北。顺而行之。以相生为用者也。要知伏羲胸中。原自有阴 
阳五行之理。一见斯物。适合于中。因之而画八卦。干南坤北。离东坎西。震 
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 
乾坤纵而六子横。相为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