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2-研经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方,误投之蒸病也哉? 

卷一
传尸劳论
属性:《外台》始有传尸劳之名,历宋至今,皆着于录。尝欲问其为何病,则诸老医无能言之 
者。 
及泉习之有年,乃知传尸劳者,合尸、疰、疳、蒸四大症以名之也。初以体虚受邪,入感尸 
虫,于是沉沉默默,无处不恶,而不能的言所苦,此时名之为尸可也;甚而发热、喘促、颧 
赤,名之为蒸可也;及其项间生块、唇口喉舌皆疮,名之为疳可也;至差而复剧,死而传人 
,则为注矣。备此四症,故方法不一,各据见在为言也。古人 、无辜、伏连、尸注等称 
,亦各据一端为言也。余幼时,胞姑有病此死者,及长,而嫡妹又病此死,然皆不传染,殆 
相似而未的者欤!要之,已备尸、疳、蒸三大症矣。遇是症者,倘能分别论治,其于古方清 
热、调胃、杀虫诸法,庶不贻误,特未必其果愈耳! 

卷一
肺萎论
属性:肺萎,肺之大叶不举也。其外症以咳而唾白沫者为真。《病源》或兼欲咳不能咳及呕逆 
、小 
便言之,成无己注《伤寒论》,则以咽喉不利、唾脓血为肺萎,皆非的候。惟《外台》引许 
仁则云肺萎之状,“唾白如雪,细沫稠粘。”此八字深得仲景言外之意,最为的当。若巢、 
成所说,乃其兼症,或有或无,未可必也。肺萎病当属六极,气极之一也,多在久嗽之后, 
骨蒸之余,其甚者白沫中带血,且或带脓焉。故《金匮》云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萎,数 
实 
者为肺痈。仲景以脉之异,辨其症之同,亦可知脓血不独肺痈有之。详余所撰《证原》中。 

卷一
正水风水诊法论
属性:目裹肿、颈脉动、时咳诸症,正水与风水同。但有此诸症,而按其肿上随手起者正水, 
不起 
者风水,以此为别。且必股冷腹大,乃为正水已成,则正水重于风水也。《灵·水胀》水始 
起 
也,目裹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 
矣。以手按其肿(俗本“肿”作“腹”,今从《病源》引)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金匮· 
水气》视人之目裹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文 
义甚明。《病源》于水肿,全据《灵枢》,于风水,全据《金匮》,分别当已。惟风水久久 
变成水病,则亦按之随起, 
故《肘后方》曰∶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 
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 
声,此其候也;不即疗,须臾身体稍肿,腹尽胀,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非与经违也。葛 
意以风水为正水之初起,而浑言之曰水者,亦以有股里冷一症耳!实与诸经相成也。 

卷一
女劳疸黑疸同治论
属性:《千金》及《外台》引《金匮》黄胆篇文,皆以硝矾散症为女劳疸。而《近效》云女劳 
疸疗 
与黑疸同。《病源》则曰女劳疸之状,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因大劳大 
热 
而交接竟即入水所致也。黑疸之状,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反黑,足下热,大便黑是也。 
夫黄胆、酒疸、女劳疸,久久变成黑疸。据疸说,则《金匮》硝矾散症,经文当断,自膀胱 
急以下十六字,属黑疸,独日晡发热恶寒,为女劳疸的候,余则女劳疸久久变为黑疸之候也 
。如此疏解,则于经文“得之”二字及“因作”二字语气极合。巢氏真善会仲景意者。其硝 
矾 
散本是治黑疸之方,以黑疸与女劳疸同治,故《金匮》不别言之,《近效》之说,信而有征 
。详余所撰《金匮方论注》中。 

卷一
吐血衄血便血溺血呕吐汗出下利消利八症异形同诊论
属性:亡血之大症四∶吐、衄、便、溺是也。亡津之大症四∶呕、利、消、汗是也。吐血出于 
贲门 
,与呕吐同;衄血名为红汗,与汗出同;便血出于魄门,与下利同;溺血出于胞,与消利同 
。八症以四属之,殊途而同归,为亡津、亡血最大者也。《灵枢经》云∶“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是津血同类。又手阳明主津,足阳明主血,是津血又同经。津血之为物既同 
,故八症之为诊从同。八症之由热得之者,并以见阴脉及阴症为欲已。见阳脉及阳症为未解 
;其由寒得之者,并以见阳脉及阳症为向愈,见阴脉及阴症为将脱。俱详《灵》、《素》、 
《脉经》等书,不赘引。凡辨症有当分而观之者,如痰饮篇是也;有当合而观之者,如此篇 
是也。 

卷一
思虑致遗论
属性:心藏神,脾藏智与意,肾藏精与志。人之思虑,智意主之;智意之运用,神主之。故或 
曰思 
虑伤心,或曰思虑伤脾者,举一言之也。究之,思虑之始构也,则因心以令脾,及思虑之既 
竭也,则因脾以累心,是伤脾重于伤心矣。大抵五志所伤,每以过极而气并。思虑之过,气 
并于脾,故经曰思则气结。并,乃结也。五行土克水,水主冬,为闭藏。脾实则有火,火性 
发泄,以过极之实,乘受克之虚,以发泄之性,变闭藏之常,而复以脾病累心之故,处以无 
主之神,于是乎恍惚离散,而精以泄。经云有余则梦予。脾以气并,而见为有余,故梦以精 
予人也。论是症者,自当以脾火上蒙心神,下克肾水为正。或概执诸热属心之说以相列,见 
其与五行生克之理不合,遂据《易》水火既济、未济二卦、证成心肾不交之论。岂知《易》 
象止取贞悔为义,并非实事,若移此以论病,则大蓄天在山中,大壮雷行天上,亦将信为事 
之所有,而以肺入脾中,心行肺上者,拟其病象何如乎?夫立论当取其推而皆准者。 

卷一
病无纯虚论
属性:以人之虚,因天之虚,为贼邪病,自春分至秋分之寒,自秋分至春分之热是也;以人之 
虚, 
因天之实,为正邪病,自春分至秋分之热,自秋分至春分之寒是也。总言之,则寒、热二者 
以 
应二气;析言之,则寒、热、凉、温四者以应四时,而皆生于风。故《内经》曰∶“风者百 
病之长也”。风之温者必挟湿,其凉者但为风,与寒热分主四时,《灵》九宫所谓春湿、夏 
热、秋风、冬寒是也。然湿与寒热,惟当其旺时则有之,而风乃四时皆有,故风之病患独多 
。人以劳役解脱、喜怒阴阳、饮食醉饱、人鬼惊恐、跌打堕压、虫兽咬伤而致虚,有一于此 
,则风即凑之;其在湿与寒热之令,及有贼邪时者,亦各凑之。故曰∶“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第既凑之后,反见为实。其为状也,有相半者,有相过者,无纯虚也。惟大病被汗、 
吐、下后,邪去而气血不能遽复,及妇人新产后而液去,而形气不足以充,则纯虚。然一在 
病后,一则非病,不可以治病之法治之。夫病无纯虚,则方无蛮补,无足怪者。或难之曰∶ 
老年聋盲,非纯虚乎?答曰∶此亦风也。老年血气当衰,药不能托,且托之而后者乘虚续至 
,故永不愈耳!其不愈者在虚,其为病者仍属风。 

卷一
用药论一
属性:药性有刚柔∶刚为阳,柔为阴,故刚药动,柔药静。刚而动者其行急,急则迅发而无余 
,其 
起疾也速,其杀人也亦暴;柔而静者其行缓,缓则潜滋而相续,其起疾也迟,其杀人也亦舒 
。无识者,好为一偏,其害不可胜言。而中立者,因有牵掣之说焉。岂知柔者自迟,不能强 
之使速;刚者自速,不能强之使迟。迟速并使,迟者必让速者以先行,下咽之后,但见阳药 
之行阳,不见阴药之行阴。若病宜于阳,则阴药初不见功,而反酿祸于阳药已过之后;若病 
宜 
于阴,则阴药未及奏效,而已显受夫阳药反掌之灾。是以史立者亦谬也。总之,对病发药 
,斯为行所无事。 

卷一
用药论二
属性: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能提邪出某经者,皆能引邪入于某经 
。故麻 
、桂发表,亦能亡阳;苓、泻利水,亦能烁津。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惟性各有偏,故能去 
一偏之病。若造物生药,概予以和平之性,何以去病乎?夫亦在驭之而已,驭之能否,全在 
医者识症有定见。俾逐邪者,辨其正之虚不虚,而邪去正自复;补虚者,知其邪之尽不尽, 
而正胜邪难干。斟酌轻重之间,分别后先之次,神明于“随症用药”四字,方法之能事毕矣 
。何必朋参、 而仇硝,黄哉! 

卷一
汤液论
属性:汤液,亦饮也。《素》经脉别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肺朝 
百脉,行精于皮毛,毛脉合精;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其言饮入胃后 
,上下先后分布之序,即药入胃后,与病相当之理。以其先布于上,故遇轻清之药则先发, 
而与上病相当。但先发者先罢,至水精四布,而后轻清者已无力矣。其不能治下,而亦不足 
碍 
下者势也。重浊之药,其发既迟,当其输脾归肺之时,尚未尽发,必至水精四布,而后药力 
始毕达,而与下病相当,此轻清治上、重浊治下所由分也。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 
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皆取药发迟速、部位高下为义。其入脏者,亦止云五味入胃,各归 
其所喜攻,如酸先入肝云云,不必不入他脏也。后人不知古人制方之意,遂谓某药入某经, 
某药兼入某经。则试问胃气被药气使乎?抑药气被胃气使乎?夫固不辨而明也。乃或误宗其说 
,如桂枝汤方,见其主治太阳病多,因以桂枝为足太阳经药,殊不思太阴病亦用桂枝,而真 
武、理中、四逆,皆有加桂之例,吁!可怪也。总之,汤液治病,分气味不分经络,与针法 
大异。 

卷一
制药论
属性:自雷 着炮制之论,而后世之以药制药者,愈出而愈奇,但因此而失其本性者亦不少。 
药之 
有利必有弊,势也;病之资利不资弊,情也;用之去弊勿去利,理也。古方能使各遂其性, 
如仲景小半夏汤类,凡生姜、半夏并用者,皆一时同入之,非先时专制之,正欲生半夏之得 
尽其长,而复借生姜以随救其短。譬诸用人,自有使贪、使诈之权衡,不必胥天下之菲材而 
尽桎梏之,使不得动也。各遂之妙如此。若后世专制之法,在临时修合丸散而即服者犹可, 
倘 
预制备售,则被制者之力已微,甚而至再、至三、至十余制,则取其质而 其性,其能去病 
也几何?近见人治痰疟,于肆中求半贝丸服之无效,取生半夏、贝母为末,和姜汁,服之即 
效,但微有烦状耳!于此可类推已。或薄古法为疏,盍思之! 

卷一
药验论
属性:凡中病之药,服后半日许,可验其当否者,大法有三∶一则药到病除。如《灵枢》不得 
卧, 
用半夏秫米,覆杯即卧,及他方所云一剂知二、剂已者是也。一则服药后别生他病,非药之 
祟,正是病被药攻,拒之使然。如《伤寒论》太阴病服桂枝汤反烦,风湿相搏服术附汤,其 
人 
如冒状者是也。一则服药后所病反剧,非药之误,正是以药攻病,托之使然。如《证类本草 
》成讷进 丸方表云∶臣弟诉患中风五年,服此丸至二千丸,所患愈加,不得忧虑,服至 
四千丸必得复,至五千丸当复丁壮是也。第一验人所易知。其第二验恒易令人疑惑,自非识 
病辨脉确有把握,必将改易方法,以致转辗贻误者有之。若第三验则必訾之议之,因而弃之 
矣。然数十年目见耳闻,第三验最多,如伤寒初起及疟、痢方盛之时,投以中病之药,往往 
增剧。第二验次之,第一验最少。世人狃于第一验之快,而欲以概其余。噫!此事真难言哉 
。 

卷一
古方用法论
属性:古者,每方各有主药,用其主而进退其余,可云从古某方加减;如用其余而去其主,即 
不得 
称某方矣。仲景理中汤,一名治中汤,盖取《别录》人参“调中”两字,是人参乃其主药也 
。桃花汤取赤石脂一名桃花石为义,是赤石脂乃其主药也。若去人参、赤石脂,用其术、干 
等,而称理中、桃花,则失其义而袭其名,陋乎不陋?非独经方为然也,虽后世亦有之。丹 
溪治六郁越鞠丸方,以川芎、山栀为主,缘川芎即《左传》鞠穷,山栀《本草》一名越桃, 
故各摘取一字以名之,以见能治郁者之全在乎此。若不用芎、栀,用余四味,尚能再称越鞠 
乎?《本草》经用之药,仅四、五百种,而自汉至明,方以亿万计,随举数味以成方,皆当 
有合于古,举其相似者,反遗其相同者矣。昔徐灵胎诮叶天士,用《局方》逍遥散而去柴胡 
,非以此哉?学人可以类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