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2-研经言-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疝诸关前阴者,特以其兼腹痛,故以疝之名名之,其不兼腹痛,则直云阴缩、阴 而已, 
诸经中自有条理可寻也。近世以狐疝为正疝,遂不识《金匮》寒疝为何病,而乌头等方乃废 
。至张石顽《医通》、徐灵胎《轨范》,皆合狐疝、寒疝为一门矣,而浅者又目为肝气矣。 

卷二
释膈
属性:《素问》有隔,《伤寒论》有格,《病源》、《千金》、《外台》有鬲,音义皆相近, 
而要非 
今之所谓膈也。何以言之?隔为不便(经曰隔阳不便,王注亦屡曰隔,隔塞而不便写也,)即 
仲景书之关元方书之内关外格也。格为吐逆(见《伤寒平脉法》,王注《素问》亦用之),义 
取格拒。鬲为鬲气,其别有五,其症不一,不过寒食气结所为,皆与膈轻重悬殊。治隔可利 
其二便,治格可平其胃气(据仲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症言),治鬲可运其阳气。若今之所谓 
膈,乃吴江徐氏所谓胃口枯槁,不能受食者,实噎与反胃之极境,属六极,故多死,无药可 
治。不得以鬲、膈字同,隔、格、膈音同而牵合之。 

卷二
释痰
属性:仲景书有浊唾,有涎唾。涎唾,后人或称淡唾。淡言其薄,以别于浊唾也。淡字去 加 
即 
为痰。《巢源》而下,唾皆称痰,即于唾之不薄者,亦称痰不称唾。如凝唾谓之胶痰,粘唾 
谓之腻痰,皆与古书相戾也。第古人名病,必名其所可见,薄唾称淡,有淡可见,若无淡可 
见,焉得冒淡之名?因知《金匮》四饮中之痰饮,虽本一作痰,而走于肠间之水,淡不淡尚 
未可卜,仲景亦必不凭空名之。淡饮之淡,当为流字之误。走于肠间,正谓其流,与溢字、 
悬字、支字,皆是状其水行以为别。水之行象,必得此四者方备。《巢源》论饮,悉本《金 
匮》,于四饮独无淡饮,有流饮,所列流饮症状,正即《金匮》之淡饮,隋时《金匮》不误 
,巢所据足为的证。《千金翼》配入留饮为五次,改悬饮为 饮,支饮为淡饮,而于肠间动 
作有声之饮,亦作流饮,与巢氏合。缘“流”字似淡,传写误之,寻又改为痰,其迹显然。 
近有粗知训诂者,谓痰字从炎,病必属火。根据彼论治,岂不大谬信乎?辨之不可不审也! 

卷二
释散
属性:脉有左右如相低昂者,谓之散,如树叶之动、榆荚之落,(《玉函》聂聂如落榆荚者, 
名曰散 
也。《八十一难》作厌厌聂聂。根据义当作 ,《广韵》 ,叶动貌; ,树叶动貌。) 
物 
轻而泛于水,(《素问》秋脉来急去散,故曰浮,又如物之浮,曰肺死,)车行而望其盖,( 
《伤寒论》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八十一难》以为肺平脉。)其象莫不如是,故 
历拟之也。左右如相低昂,与数脉相似。其实数之促急,以径言,散之低昂,以横言;数之 
促急起线,散之仰昂不起线∶大不相同,故言如数。(《素问》冬脉其去如数,正谓散也。 
示从容肝急沉散似肾。)又如物之浮,是散之粘着而兼实者;如车之盖,是散之有力而兼大 
者。(《素问》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成注《伤寒论》蔼蔼如车盖者,大而厌厌聂聂也。)故 
一为肺死脉,一为阳结脉,皆非散之正。故仲景以如落榆荚为正。又惟散之低昂以横言,故 
紧脉亦兼散象。(王注《素·示从容》急紧而散曰肝。)惟散之低昂不起线,故洪脉亦沿散名 
。(《八十一难》浮而大散者心也。)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卷二
释毛
属性:古以毛为轻之譬。《诗》大雅德 如毛, 轻也;《孟子》以一羽对百钧,又曰金重于 
羽; 
《汉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皆言轻也。脉以毛名者,为其重按即无,轻取则得也。 
《素》玉机真脏秋脉者肺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脉经》肺脉来泛泛 
(《说文》浮,泛也。则泛泛,浮也。)而轻,如微风吹鸟背上毛。然则浮之轻,而重按即无 
者,乃为正毛脉矣。其轻而不甚浮起,或浮之轻而沉候又兼他象者,只可谓之轻,不得谓之 
毛。《脉经》于吐衄曰脉来轻轻在肌肉。此轻在中候,故不云毛也。于妇人妊娠曰按之则滑 
,浮之则轻。此以沉候有他象,故亦不云毛也。言轻不足以该浮,言浮不足以该轻,故《伤 
寒论》叠称之曰毛浮。 

卷二
释代一
属性:古说脉代有数种。《素》宣明五气脾脉代,注∶软而弱也。案软弱则气未尽畅,有乍数 
乍疏 
之意,此与《灵》邪气脏腑病形黄者,其脉代,皆谓脾之平脉。以《脉经》脾平脉长长而弱 
,来疏去数参之,则此所云代,实即乍数乍疏之义。盖有数有疏,则气不调匀,如相更代, 
故曰代,而古因谓不调之脉为代。《史记》仓公传∶和即经主病,代则络脉有过。以代对和 
,则代为不调可知。《素·三部九候》中部乍数乍疏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亦谓 
不调者为代。承上句乍疏乍数而言,意谓经代死,终代病。夏气在络,长夏同法,故脾以代 
为正,此与仓公说皆取脾平脉之代,而于非时妄见者,射其主病也。所以谓之代者,取其变 
更不常,如四时代更,日月代明,父子代嬗,盛衰代迁之比。《说文》∶代,更也是也。代 
之本义,并不取乎止,第以纯软弱则或不能行,有疏数则似可得间,间者止也。不能行亦止 
也。故古因又谓脉之有止者为代,如经所云数动一代,五十动一代,乃“代”字之引伸义。 
所以引代于止者,即动以观止则见为数,即止以观动则见为数,仍是乍疏乍数之意也。然犹 
通 
指一止者为代也。至仲景而下,别代于结,始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为代之专称矣。至李 
时珍而下,别代于促、结,始以止有常数,为代之专称矣。于此见古今号之沿革。 

卷二
释代二
属性:《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此论最明。来数,数也;中止,疏也; 
不能 
自还,弱之甚也;因而复动,但弱无胃也。与两经之言,若合符节。于此知中止去软弱止一 
间,有胃气为软弱,无胃气即中止。有胃气则虽无力而其动犹觉不匀而匀,故但谓之乍数乍 
疏;无胃气则虽有动而极无力以久持,故谓之弱而乍数乍疏。《素》玉机真脏真脾脉至, 
弱而乍数乍疏,其即《脉经》之所本乎!《素》平人气象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 
。亦明以软弱为有胃,代为无胃。且不云代而无胃,必云但代无胃者,以其但见软弱中之疏 
数,而无软弱中之和气,故曰但代。王注以软而弱释《宣明篇》之代,而于但代直云动而中 
止,不能自还,义各允协。又《素》脉要精微两言代,王注于数动一代云∶代,止也;于代 
则气衰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亦切当。其释三部九候之代则过,观《仓公传》自知。总 
之,释脉必先明其字之本义及引申义,而后前人之得失异同,可考而知也。 

卷二
释钩毛弦石溜五脉
属性:《素》五脏别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 
溜。 
案一阳一阴,谓一于阳一于阴也。一与壹通。壹,专也。夏阳大旺,阴不能与之争,故曰一 
阳 
,而钩脉当之。秋阳剥丧、不能与阴争,则阴专,故曰一阴,而毛脉当之。此二者言阴阳胜 
负之极也。阳胜谓与阴争而能胜阴也。春时阳虽渐旺,而尚为阴蒙,故其象为急,而弦脉当 
之。阳至谓不能与阴争,故止曰至也。冬时阴多阳少,则阳沉潜,故去来断绝,而石脉当之 
。此二者言阴阳胜负之多少也。溜脉不言鼓者,以其弱甚也,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中气也 
。此经发明四时脏脉之义最精核,曰一、曰胜、曰至、曰过,字字可求。胜、至二字,义犹 
未了,故足以曰急、曰绝。读者所当缘文以求义也。王注误以一阳一阴牵合上文三焦与肝, 
由此穿凿附会,顿失经旨,致言脏脉者,但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矣。 

卷二
释KT
属性:《千金》卷十三心脏篇云∶夏三月主心、小肠病,曰赤脉KT 。“KT ”字经传少见,医书 
仅见 
于此。考《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注∶费犹诡也,道不费则仕。《释文》云∶本又作 
拂。费字无诡训,原本必作拂。拂之别体作KT ,故又省作费。若KT 省贝为拂,则有 为费, 
理固然也。若经本作费,郑当破读云费当为拂矣。《诗·大雅·皇矣》四方以无拂礼。《大 
学》是谓拂人之性。笺注皆云拂犹KT 也,与《中庸》注同,可证也。《千金》赤脉KT 云者, 
谓邪气KT 其脉气也。后人不知此义,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引庞安常《伤寒总病论》赤脉攒, 
攒即KT 之误,KT 语正本之《千金》,而字误作攒,则不可通矣。 

卷二
释解
属性:“ ”字《说文》所无,以食亦推之,当为“亦”,亦通于射。古今人表曹严公亦姑, 
师古 
曰∶即射姑也。《诗》抑矧可射思、射厌也。然则解 云者,谓懈怠而厌事也。射又通于夜 
,《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夜干,亦作射干。《左·昭廿五传》∶狐夜姑。《 
释 
文》本作射,夜从亦省声。《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然则解 云者,谓懈怠而休舍 
也。夜又通于液。周有叔液鼎,即八士之叔夜,而《周官·考工》弓人春液角,近朱骏声谓 
液解也。然则解 云者,即解字之重言也。此王太仆寒不甚、热不甚、弱不甚、强不甚之训 
,所以不可易也。又案食亦云者,即临食不甚喜好之称,故曰瘦人以其未食时若欲食,及临 
食则不甚欲食,故曰善食而瘦人。(善读如彼为善之之善。)两症名义并同。 

卷二
释服
属性:一方之药料,古曰服,今曰贴。“贴”字古无,止作帖。《说文》∶帖,帛书署也。以 
木曰 
检,以帛曰帖。案,检即签也。以检类帖,是帖即如今招贴之谓。明帖即贴也。《文选·陆 
机文赋》或安帖而易。施注《公羊传》曰∶帖,服也。今《公羊·僖四年传》曰卒帖。荆注 
∶,服也,字从立心,疑即帖之讹。然则帖与服义同尔。贴占声,《史·平准书》各以其 
物,自古索隐,自隐度也。《汉书》注∶各隐度其财物多少,而为名簿,送之于官也。由是 
推 
之,则医者隐度其药物多少,而为书署以予人者,宜其称帖矣。《说文》服,用也。《吕览 
》论威敌已服矣。注∶降也。方药称服者,言其用以降服病气也。降服之服同于伏,而医方 
有云一伏时、三伏时者,犹言尽此一时、三时之候也。药物畏火煮烁,故谓之伏,犹秋之于 
夏,以金续火名,是时为三伏也。学人果能随处顾名思义,则知古人牖我者至矣。 

卷三
伏冲解
属性:《说文》冲,通道也。《玉篇》冲,交道也。脉以冲名者,取经隧四达,表里交通之义 
。此 
脉并阳明之经行身前者,应孔穴,其不应孔穴者,并足少阴之经,伏行背膂之下,始称伏冲 
,亦曰伏膂,名异实同。惟其伏行,故得交通前后,为四达之路。经叙虚邪中人之次,不直 
言冲脉,必别言伏冲者,以传邪未到伏冲之先,由孙而络而经而输,其入浅,其途一;一到 
伏冲,则入较深,而途不一,或由肠胃之腠而传二腑,或由肠胃之外而传膜原,路路可走, 
防御綦难,为泄为积,未可预卜。经意当以两歧言,不以递进言,否则既入肠胃,岂有复出 
而传膜原之理哉?肠胃之外,膜原之间,所部甚广,自鬲肓至脖 ,跨有脐之四旁,于古尺 
约尺许,其止者为积,其行者为绕脐痛;其不内逼于膜而传者,尚有肠胃之后膂筋一次;其 
内逼膜原而传者,亦尚有小肠膜原之间一次;其由支络而传者,尚有冲脉之正经,为脐上喘 
动应手之症。益信此一脉之四达交通矣。冲脉之外行者但称冲,则其伏行者称伏冲,理固宜 
然。杨注《太素》不误,王注《疟论》以为肾络之伏行膂筋者,盖谓冲脉本肾络之一也。核 
之上文入脊内,下文出缺盆之路,甚合。 

卷三
中风伤寒解
属性:《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论即 
取论 
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 
列于彼者,以此与伤寒相似,与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盖冬 
时疾风及非时寒风,其来无渐,非关触冒,故云中。又以其彼来而我始冒之,故云中,又可 
云伤。又以此风起毫毛发腠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