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丹道周天预修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进行丹功的训练。收心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将到了虚极静笃,入于先天虚无状态,才能明辨水源清浊,才可为入手先天元精元气元神的训练打下前提。故而我推荐调息炼己,锁心猿,收意马。收服此心,炼己才算成功。这就是调息对于丹功训练的意义所在。


二、调息的主要方法
  下面,我们对调息法进行解释: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三教,主要指佛道儒,但古文中的三往往表示多的意思,其实各家各派基本都不离调息一法。“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就是凝神于鼻端前方寸的虚空处。具体就是两眼垂帘,微闭,但不全闭,眼中留一线光,到眼前一片朦胧模糊虚白的效果为度,视的部位是在鼻子前约一寸左右的地方,看这个地方朦胧模糊虚白一片。要注意,眼皮要松驰,不要刻意半睁。古人一词用得很好“两目垂帘”,就是眼皮看帘子一样,自然垂下而又不闭合,这样就能眼皮松驰,而不感觉到眼皮发紧、累。然后在数自己的出入之息。这里用数,实质就是意守呼吸,你可以数次数,也可以不守,意即心,意不离于息,浑然而随,就是心息相依。
  这里有两个作用,其一,眼鼻端本意是指鼻子尖,从古代各家法门来看,佛家释尊顿悟之法,就是这个简单的方法,观鼻端白。然后请深山中的古佛帮他加持,让他彻悟。然后,在接近拂晓之前,就突然开悟了。这是释迦自己的描述。这里的开悟的标志是什么呢?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自己的心灵涤尽后天的污染,让自己的心空明,然后本性自然显现。而道家也有这样的功法。特别是以性功入手的道家北宗,一开始就是安神于祖窍,也是观鼻端白的功法,让本性元神自然显现出来。与佛家的大同而小异。所以,这个作用,其一,就是现本性(元神)的,让后天之功,直入先天之境。第二个作用呢,就是很多人入坐以后,眼睛一闭,就是一片黑,在黑暗中神气自然昏暗,久之,就容易神志昏沉,容易不知觉中入睡了。是入睡而不是入定。静坐入睡,神昏气暗,是静坐的练功大忌。睡中神昏,定中神清宁,这是区别。故留一线光,能适当刺激眼睛,与神志,不易出现昏睡的误区。
  “至人之息以踵”古人说的至人,就是得道的大成者。“踵”是指脚跟。但这里不能理解为得道之人的呼吸是到脚跟的。“踵”,在这里应是“根”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息息归根。根是哪呢?有人认为是淫根,有人认为是下丹田,也有人认为是山根(祖窍),其实,我想这里应该是“气穴”,即道家说的命门。在命门穴有肚脐(神阙穴)的连线的离前三分,离后七分的那个点上。是让绵绵之息,息息归于命门。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向晦,这里是指傍晚,天将黑之时。“君子”、“至人”在此时入宴息,至人能达到以息代睡之境。“宴息”一在人解释为休息。其实宴息与修息不同。宴息是什么呢?王龙溪解释得很清楚:“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其实这不同于一般的休息或入睡,而是返观内敛。王龙溪认为,世人天天为着世俗之事与物欲,扰乱心神,让自己的心神都专注于外物与外事上,神就不断的消耗。以至于一天下来,人困顿疲乏。靠夜间一睡,让心神得到暂时的休息、蓄养。但这个收效是很低的,只够一日之用。而人中的那点灵光(元神之灵光)因为追求于外物,不返观让其自现,都为后天的阴浊之气掩盖了。故,要行宴息之法,让人心不外驰,耳不外听、眼不外视、四肢不劳,心无思虑。返观内敛,使先天精气神得以显现活跃,故能返归人的先天之态,返归虚空,让人心息相抱,真意绵绵似有似无。就能合于虚空,故能与虚空同寿。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养生修炼之要,返观内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段中提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也就是说古代这些大成者能以息代睡。以前也有朋友提到过这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不睡觉,以练功来代替。其实,上面也提到了,睡觉的目的,是让驰于外物的疲惫之神得以休息与蓄养。而返观之道,就是了为使神不外驰,存养真神,灵光显现。是能起到养神之效的。以息代睡是可以的,但有一定层次,初学者,甚至未达上乘修炼阶段的一般做不到。训练有素者,一般能减少睡眠时间,而保持旺盛的精力,但不能完全代替睡眠。这里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一些初学者,由于意念掌握不好,杂念不好抑制。练功过于兴奋等原因,在练功后,大脑皮层过于亢奋,造成晚上不能正常入睡,这不是正常的神足现象,而是过于兴奋造成的失眠。这与“神足不思眠”是有区别的。这种亢奋而导致的失眠,在第二天或是两三天内,会感觉精神困顿,疲乏,无精打采。神足的表现,是虽然每天睡觉时间少,但每天都能有旺盛的精力,神采弈弈,神清气爽,通体舒泰的感觉。这要区别开来。出现失眠现象的功友,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意念,注意清静自然,若有若无的要点,正确的习练调息法,也是对治失眠的特效功法。
下面开始解第二段内容。
  “不拘时候”。上一段提到了,入宴息的时间是在向晦(傍晚)之时。但这里为什么说不拘时候呢?上文中说的,是指修炼者在劳碌一天之后,以向晦之时,调息入定,以达养神全神的目的,让元神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个时间才可入功。功法本身,对练功的时间没有限制,任何休息的时候,均可放松下来行功。但最好每天的时间有个固定。如你定在中午及晚上的时间,那么在无特殊情况下,最好每天在这个时间坚持训练。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有个生物钟,你每天固定的去练功。生物钟在这个时间就会产生一种自然反应。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这个时间,自然身体就会出现很好的状态,练功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如果没有规律的去练,今天是早晨,明天是中午,后天是晚上,这样生物钟紊乱,就不容易在固定时间出现较好的功态,达不到较好的练功效果。
  “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随便而坐,说明了坐姿没有特殊的要求,不一定要盘坐,自然坐好就行。我当时,因为正在上初中,住的是学生宿舍,坐着“打盹”怕人笑话,故将坐势改为仰卧。但我现在不主张用卧式。因为卧式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入昏睡状态。虽然坐势没有特别要求,但一定要“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宽带”身体端直,解衣宽带,经络就顺畅,气血就能自然顺畅的流通。“形正则气顺”。但形不但正,还要保证身体的放松。身体松不下来,一则容易疲劳,坐不长久,二则会导致呼吸与意识都松不下来。就会造在身体的紧张感,周身的气血一下不能顺畅的流通,甚至会因为一些部位出现酸胀而引起局部的气滞现象。所以后面说了“务令调适”。就是要让你坐下来后,不要急于用功,先让身体松驰下来,呼吸和缓下来,心情安静下来,全身都处在一种放松舒适的怡然状态。这时再开始练功。
  “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口中舌搅数遍,古人也称为“赤龙搅海”,就是让舌头搅下颚处,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此处古人称为华池。搅动数次以后,然后微微张口,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从口中微微呵出,呵的时候要轻,要自然,不要出声,以耳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为度。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是面向东方练功,就转向非东方的方面呵浊。为什么呢?一般人练功,都是向东方呼吸吐纳,采清气,也许是为了保证东方之气的“清洁”吧。每次呵浊之后,鼻中微微吸气(纳之),同样是以听不到声音为度。次数可以是三次五次,或是一二次。以口中感觉清淡无味甚至微微发甜之时为止。建议每次练功前最好漱一次口,使口中保持清淡,利于入静。

 “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古人称之为琼浆玉液。认为炼津可以化精。古人认为这个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体培育元气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现代人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对人体的营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后面讲到“舌抵上彧,唇齿相着。”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促进口中津液的分泌。“舌抵上彧”,就是舌头抵住上齿龈,即上牙后有一排似牙印的凹陷处。这里要注意,抵住要自然,要松,不要用力去顶。
  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数通,就是数遍。我练功时,一般是以三十六次为准。唇齿相着,是说上下牙自然闭合,上下唇自然闭合,但不要用力咬紧牙关。这里的顺序是,赤龙搅海后,静候几分钟,口中津液满后,分三口下咽,然后叩齿36。再舌顶上颚观照玄膺。口中津液满后,随时下咽。然后是两目垂帘,观鼻前虚空朦胧之白。接下来就入手调息了。
  “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
  这里主要是讲调息的方法。就是前面的叩齿咽津垂帘等完成以后,就开始调和呼吸。这里主要要做到呼吸不喘不粗,缓、细、匀、长。开始数呼吸的次数,从一至百或至千。一呼一吸为一息。你可以只注意呼气,而不管吸气,也可以只注意吸气,而不管呼气。将心归到数息上来,不要散乱。直到心息相依、杂念不生的时候,就停下不数,任其自然而入静定。
  功法中提到的是“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就是要让心中只有数息一念,勿生杂念。但很多人看到这里,把数呼吸的次数当成重点,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数呼吸,实质是让你心不生杂念,让心停在观息上。就是观照自己的呼吸,细细去品味呼吸出入绵绵之意境。而不是担心数字有没有数错数漏。数数是为了一心不乱,并不是功法要求之核心。故而在心息相依之时,要放弃不数,只是观息绵绵之境。在绵绵之息相中,其实身心已经大静下来,已经进入了深层次的入静状态。这里强调在此阶段中,“坐久愈妙”,以久坐,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象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
  “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
  这里强调的是练完功后(这个功法中没有提到收功,只是调息到要停功之时,练功者可以自己按我们说的引气归元的方法收功较妥。)不要突然动作,不要快速的起身。要慢慢的将手脚舒展开来,最好加上一些轻缓的按摩拍打之类的。等慢慢活动开了,再起身。若突然起身,可能容易引起气冲,一些贫血的,可能会有头晕眼花等现象。
  还有就是要勤于习练。这其实是每个功法的要求。练功不勤,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自然收效甚微。
  练习调息法,在功中,一却景像都有可能出现。都不要心为所动,按功法说:“只可明心悟道。”这里的明心悟道,并不是要你去想去思考这个道是什么,而是叫你一心不动,心住于虚无功境即是。它的效果是什么呢?“不但养生而全生而已。”也就是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了,通过它,可以直接灵悟虚无先天之态(这里所说的悟道)。

三、调息四相:
  呼吸的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
  风相: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