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者,一以去邪之实,即以安正;一以养阳之虚,即以逐阴,是在审其病之新久,与
气之虚实而决之。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属性: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筋 桂枝一两 栝蒌实(捣)一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人参汤方
属性: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注】
心中痞,即上条心中痞气也。诸逆,诸气上逆也。上条之逆,不过撞心而不痛;此条
之逆,则心悬而空痛,如空中悬物动摇而痛也。用桂枝生姜枳实汤,通阳气破逆气,
痛止痞开矣。
【集注】
程林曰:诸逆如□下逆抢心之类,邪气独留于上,则心悬痛。
尤怡曰: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如悬物动摇而痛,逆气使然也。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解】
赵良曰:枳实、生姜,原以治气塞,况于痞乎?故较前条稍减轻分两,使痞者下其气
以开之。悬痛属饮者,得生姜以散之,既足建功矣。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
一,或通阳气,或破结气,或散寒气,皆能去痹也。
卷二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属性:@@@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注】
趺阳胃脉也,当缓而和,今见弦脉,是肝脉也。肝脉见于脾部,是木盛土虚也,法当
腹满。今不复满者,肝脉微弦不盛而脾不虚,故脾未受病也。肝自郁则失其条达之性
,必本经自病,故便难两胠痛也。然非肝火实病,此乃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按】
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当与温药之下,当有「宜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十
四字,必是脱简,阅『伤寒论·太阴篇』自知。
【注】
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便难,脾实病也,今腹满而不便难,脾虚病
也。且腹满有时而减,有时复如不满,乃虚寒也,当与温药主之。以厚朴生姜甘草半
夏人参汤,消满散寒,缓中降逆补虚,乃治虚满之法也。
【集注】
魏荔彤曰:腹满或服下药,或服补药,有时减退,未几旋腹满如故,则不可作实与热
治也。
仲景明此为寒,里寒从无下法,惟有温药与服,虚者以温中补气,实者亦以温中行气
为义,是治气寒腹满第一善法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属性:厚朴半筋 生姜半筋 半夏半筋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腹满不减,
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治实满之
法也。
【集注】
尤怡曰: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以形其满之至也,故宜大下。所谓中满者
,泻之于内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注】
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按之
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实
,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胎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胎自去
也。
【集注】
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之法,在
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已乎?
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
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藏府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
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
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始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是胸中
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皆是传写之□。
【注】
病者面色痿黄,若口燥而渴者,热实也;今痿黄口燥不渴,寒实也。寒实者当不下利
,若下利是寒虚也;今下利不止,乃寒虚胃气下脱,故死也。
【集注】
程林曰:痿黄者,脾胃病也,见燥而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病人既痿黄,又兼下利
不禁,则脾气衰绝,故死。
李□曰:下利若燥而渴者为热,阳气尚存,犹为可治。今燥而不渴,胃中寒邪盛也,
若利不止,则阴盛阳衰,气下脱矣,故死。
@@@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注】
此承上条寒实证误以寒药下之之义也。瘦人形气虚弱,难御外邪,若绕脐痛,必有风
冷伤胃,致令谷气不行也。绕脐疼痛,虽属实邪,但因风冷则为寒实,医者当温而行
之。今反以寒药下之,其风冷之邪,若上虚则气上冲,中虚则痞结心下,理必然也。
【集注】
尤怡曰:瘦人藏虚气弱,风冷易入,入则谷气留滞不行,绕脐疼痛,有似里实而实为
虚冷,是宜温药以助脾之行。乃反下之,谷出而风冷不与俱出,正乃益虚,邪乃无制
,势必上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
@@@
寸口脉弦者,即□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注】
此详申首条,两胠疼痛属寒之义也。寸口脉弦,即首条之弦也。□下拘急而痛,即首
条之两胠疼痛也。何以知其为寒也?然必其人有阳虚啬啬恶寒之证,始为肝寒而痛也
,即有腹满,亦当温之可也。
【集注】
程林曰:弦,肝脉,阴也。肝脉循□里,寒主收引,故□下拘急而痛,以寒胜于内,
而阳气不行于外,故外亦啬啬而恶寒也。
@@@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注】
中寒家,谓素有中寒病之人也。前以时减辨腹满之中寒,又以恶寒辨□痛之中寒,此
以喜欠清涕出而辨心胸之中寒也。欠者,呵欠也。夫人欲睡喜欠者,阴引阳入也;睡
觉喜欠者,阳引阴出也。今中寒喜欠者,是阴盛引阳也。年老之人清涕出者,是阳虚
也;遇寒之人清涕出者,是寒盛也。今中寒而清涕出者,是阳气虚寒也。若发热色和
者,非为中寒也,乃为外寒所搏,虽有清涕出,亦因善嚏而出也。
@@@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注】
上条以喜欠清涕自出,辨心胸之中寒;此条以下利欲嚏不能嚏,而辨腹中寒也。其人
下利里气素虚也,欲嚏不能嚏,何以知此人腹中寒也?盖喷嚏者,雷气之义也,其人
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阳欲出而复留,阴气盛也,故知腹
中寒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脾经受寒现证也。寒中太阴,阴寒湿盛,阳虚不固,其人下利,但通多
不足,故为里虚。盖阳和则嚏,而欲嚏不能,乃阴寒凝滞于里,所以肚中病也。
@@@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注】
腹中切痛寒也,腹中雷鸣气也,腹中寒气,故雷鸣切痛。而胸□逆满者,肠胃之外寒
气为之也;腹痛雷鸣呕吐者,肠胃之中寒气为之也。主之以附子粳米汤,胜寒气,和
内外,此治腹中寒之法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附子梗米汤方
属性:附子(炮)一枚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
建中汤主之。
【注】
心痛中大寒痛,谓腹中上连心胸大痛也,而名大寒痛者,以有厥逆脉伏等大寒证之意
也。呕逆不能饮食者,是寒甚拒格于中也。上冲皮起,出见头足者,是寒甚聚坚于外
也。上下痛不可触近,是内而藏府,外而经络,痛之甚亦由寒之甚也。主之以大建中
汤,蜀椒、干姜大散寒邪,人参、胶饴大建中虚,服后温覆,令有微汗,则寒去而痛
止。此治心胸中寒之法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大建中汤方
属性:蜀椒(去汗)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
一爨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
寒气厥逆,赤圆主之。
【按】
此条之文、之方,必有简脱,难以为后世法,不释。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赤圆方
属性:茯苓四两 半夏(洗)四两(一方用桂) 鸟头(炮)二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末之,真朱为色炼丸,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
稍增之,以知为度。
@@@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注】
腹满而痛下利者,用理中汤,所以温其中也。腹满而痛便闭者,用厚朴三物汤,所以
开其下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厚朴三物汤方
属性: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
度。
@@@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
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按】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之十九字,当是衍文,阅『伤
寒论·辨脉法』自知。「当下其寒」之四字,当在「必心下坚」之下,文义始属。
【注】
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乃寒实也,当下其寒。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大者
阳实,紧者阴实也,故可下之。
@@@
□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按】
□下偏痛之「偏」字,当是「满」字,必是传写之□。
【注】
腹满而痛,脾实邪也;□下满痛,肝实邪也。发热若脉数大,胃热实邪也。今脉紧弦
,脾寒实邪也,当以温药下之,故以大黄附子汤下其寒实。方中佐细辛者,以散其肝
邪,此下肝脾寒实之法也。
【集注】
尤怡曰:□中满痛而脉紧弦,阴寒成聚也,虽有发热,亦有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
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大黄附子汤方
属性:大黄三两 附子(炮)三枚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
行四、五里,进一服。
@@@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注】
病腹满,里证也。发热,里热也。然十日脉浮而数,表热亦未已也,饮食如故,胃热
能消谷也。因胃热里实,表热发热,故用厚朴七物汤,表里均解,腹满发热两除也。
此桂枝汤、小承气汤之复方也。
【集注】
程林曰:腹满者,内有实热也。十日脉尚浮而数,浮为在表,表热邪未已,故发热,
数为在里,里热能消谷,故饮食如故,与此方荡腹满而除表热。夫表里俱实,当先解
表,乃可攻里,今表邪微而里邪甚,故用承气桂枝二汤,相合以和表里,如伤寒之用
大柴胡,此其义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厚朴七物汤方
属性:厚朴半筋 甘草三两 大黄二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
寒多者,加生姜至半筋。
@@@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