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性紧慢,一概用药,因致夭伤,其闻纵或生全,往往汗后虚乏,遂至劳复,或变成百病,淹引岁月,卒至不 
救。此皆由汗下过度,阴阳并竭,血气羸损,以致此祸。如遇病轻,但当和解之,所谓调和则荣卫以通津液, 
令其自解可也。 
丹溪治伤寒表症,用补中益气汤发散,海藏用神术汤、白术汤、九味羌活散发散,此皆和解之意,不使真 
气散失也。 
伤寒连服汤剂而汗不出者,如中风法蒸之,使温热之气于外迎之,无不得汗。其法用薪火烧地,良久扫去, 
以水洒之,取蚕砂、柏叶、桃叶、糠麸皆铺烧地上,可侧手浓,上铺席,令病患当上卧,温覆之,移时汗立至, 
候周身至脚心 ,乃用温粉扑之,汗止上床。最得力者,蚕砂、桃、柏叶也。糠麸乃助其浓,多少随用。 
〔《衍》〕治伤寒汗不出,搐脚法。用海蛤粉、乌头各二两,穿山甲三两,为末,酒糊和丸,大一寸许,捏 
扁,置患人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定,于暖室取热汤浸脚至膝下,久则水温,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 
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和为度。 
〔《活》〕伤寒里症,须看热气浅深,故仲景有直下之者,如大承气、小承气、十枣、大柴胡汤是也。有微 
和其胃气者,如调胃承气汤、脾约丸,少与小承气微和之之类是也。 
〔《金匮》〕虚者,十补勿一泻,强实者泻之,虚实等者,虽泻勿大泄之,故王叔和序《伤寒》,有承气之戒。 
〔垣〕治大便燥结,用通幽汤、润肠汤丸,皆为血气津液不足者设也。 
药用大承汤最紧,小承汤次之,调胃承气又次之,大柴胡汤又次之。 
〔海〕x大承气汤x 治大实大满,满则胸腹胀满,状若合瓦,大实则不大便也。痞满燥实四症俱备则用之,杂病 
则 
进退用之。 
大黄(治大实) 芒硝(治燥粪,此二味治有形血药也) 浓朴(治大满) 枳实(治痞,此二味治无形气 
药也) 
x小承气汤x 治痞实而微满,状如饥人食饱饭,腹中无转矢气。 
即大承气汤,只去芒硝。心下痞,大便或通,热甚,须可下,宜此方。 
调胃承气汤 治实而不满者,腹如仰瓦,腹中有转矢气,有燥粪,不大便而谵语,坚实之症宜用之。 
上以上三法不可差,差则无者生之,有者遗之。假令调胃承气症,用大承气下之,则愈后元气不复,以 
其气药犯之也。若大承气症,用调胃承气下之,则愈后神痴不清,以其无气药也。小承气症,若用芒硝下 
之,则或利不止,变而成虚矣。 
〔垣〕三一承气汤辨 实则泻之,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如不恶寒反恶热,发渴谵 
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未深,恐有燥粪,少腹痛,小承气汤试之。腹中转 
矢气者,有燥粪也,乃可攻之,不转矢气者,初硬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不通,止与小承 
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如发汗不恶寒,但实者,胃实也,当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主之。 
〔成〕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小承气汤,以热不大甚,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又以 
结不至坚,故减浓朴、枳实。如不至大坚,然邪热已甚,而须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气汤,必以轻缓之剂攻之, 
于大承气汤中减浓朴、枳实,加甘草,乃轻缓之剂以调胃也。设若大承气汤症,反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则邪气 
不伏。小承气汤症,反用大承气汤下之,则过伤正气,而腹满不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而治之, 
未尝越圣人之制度。后之医者,以此三药合而为一,且云通治三药之症,及伤寒杂病内外一切所伤。若如此说, 
与仲景之方甚相背戾,且失轩岐缓急之旨,由是红紫乱失,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将何所咎 
哉。倘有公心审是者,当于《内经》、仲景方中求之,责使药症相对,以圣贤之心为心,则方之真伪,自可得而 
知矣。 
〔洁〕伤寒之法,先言表里,及有缓急。三阳,表当急,里当缓。三阴,表当缓,里当急。又曰∶脉浮当 
汗,脉沉当下。脉浮,汗急而下缓,谓三阳表也。脉沉,下急而汗缓,谓三阴里也。麻黄汤谓之急,麻黄附子 
细辛汤谓之缓。《内经》云∶有渍形以为汗,谓汗之缓,里之表也。又云∶在皮者汗而发之,谓汗之急,表之表 
也。急汗者太阳,缓汗者少阴,是脏腑之输应也。假令附子麻黄细辛汤,是少阴症始得,发热脉沉,里和无汗, 
故渍形为汗。今麻黄汤,是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脉浮无汗,里和是也,在皮者汗而发之可也。经曰∶治 
主以缓,治客以急,此之谓也。(麻黄汤方见伤寒表里上条。)假令得肝脉,其外症善洁,面青,善怒,其三 
部脉俱弦而浮,恶寒里和,清便自调,麻黄汤内加羌活、防风各三钱,谓肝主风,是胆经受病也。大便秘, 
或泄下赤水无数,皆里不和也。假令得心脉,其外症面赤,口干,善笑,其尺寸脉俱浮而洪,恶寒里和,清 
便自调,麻黄汤内加黄芩、石膏各三钱,谓心主热,是小肠受病也。假令得脾脉,其外症面黄,善噫、善思、 
善味,尺寸脉俱浮而缓,里和恶寒,麻黄汤内加白术、防风各三钱,谓脾主湿,是胃经受病也。假令得肺脉, 
其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尺寸脉俱浮而涩,里和恶寒,麻黄汤内加桂枝、生姜各三钱,谓肺 
主燥,是大肠受病也。假令得肾脉,其外症面黑,善恐、欠,尺寸服俱沉,而里和恶寒。麻黄汤内加附子、 
生姜各三钱,谓肾主寒, 
是膀胱受病也。 
以上五症,皆表之表也,谓在皮者急汗而发之,皆腑受病也。表之里者,下之当缓,谓随脏表症外显, 
尺寸脉俱浮而复有里症,谓发热饮水,便利赤色,或泄下赤水,其脉浮,按之内实或痛,麻黄汤方去麻黄、 
杏仁,随脏元加药同煎,分作五服。每下一症,初一服加大黄五分。如邪未尽,又加大黄一钱。未尽,再 
加大黄一钱半。直候邪尽则止。此先缓而后急,是表之里,宜下之当缓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见下少阴但欲寐条。) 
假令得肝脉,其内症满闷,淋溲便难,转筋,其尺寸脉俱沉而弦,里和恶寒,肝经受病,麻黄附子细辛汤 
内加羌活、防风各三钱。假令得心脉,其内症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其尺寸脉俱沉洪,里和恶寒,心经受 
病,于前汤内加黄芩、石膏各三钱。假令得脾脉,其内症腹满胀,食不消,怠惰嗜卧,其尺寸脉俱沉缓,里和 
恶寒,脾经受病,加白术、防已各三钱。假令得肺脉,其内症喘嗽、洒淅寒热、其尺寸脉俱沉涩,里和恶寒,肺 
经受病,加生姜、桂枝各三钱。假令得肾脉,其内症泄泻、下重、足胫寒而逆,其尺寸脉俱沉,里和恶寒,此 
肾经受病,加姜、附各三钱。 
以上五症,里之表也,宜渍形以为汗,皆脏受病也。里之里者,下之当急,谓随脏内症已显,尺寸脉俱 
沉而复有里症,谓小便赤,大便秘涩,或泻下赤水,或泻或咳,不能饮食,不恶风寒,发热引饮,其脉 
俱沉,按之内实而痛,此谓里实,宜速下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内去麻黄,随脏元加药同煎,分作三服。每 
下一症,初一服加大黄三钱,邪尽即止。加邪未尽,第二服加大黄二钱。又未尽,第三服加大黄一钱。此 
先急而后缓,是里之里也,宜速下之。 
〔云〕太阳症,非头痛项强,不可发汗。非身热恶寒,不可发汗。非脉浮,不可发汗。 
〔《活》〕其脉微弱,或尺脉迟者,不可表。其人当汗而衄血者,不可表。坏病者,不可表。妇人经水适来 
者,不可表。风温者,不可表。湿温者,不可表。虚烦者,不可表。病患腹间左右上下有筑触动气者,不可表。 
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温病仍不解者,为坏病。脉尺寸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体重,其息必喘,其形 
不仁,默默但欲眠者,为风温。两胫逆冷,胸腹满,头目痛苦,妄言,必多汗者,为湿温。与伤寒症相似,但 
不恶寒,身不疼痛,脉不紧者,为虚烦。脐上下左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者,为动气。 
太阳咽干,鼻衄淋漓,小便不利,皆不当汗。已经发汗,不得重发。如无以上忌症,虽经发汗,邪气未尽, 
亦当重发之。当汗不汗则生黄,其症为风寒所伤,阳气下陷入内,而与寒水上行于经络之间,本当发汗以彻其 
邪,医失汗之,故生黄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湿,与内热相合,故生黄也。不当汗而汗,为蓄血之症,燥火也, 
当益津液为上,而反汗以亡之,其毒扰阳之极则侵阴也,故燥血蓄于胸中也。当汗而发汗过多,腠理开泄,汗 
漏不止,故四肢急,难以屈伸也。 
〔《云》〕非阳明之本病,不可下。阳明本病,胃家实故也。非痞满燥实,不可下。非潮热发渴,不可下。非 
骂詈亲疏,不可下。非脉沉数,不可下。非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如见鬼状,不可下。 
〔活〕脉浮者,不可下。脉虚者,不可下。恶寒者,不可下。呕吐者,不可下。不转矢气者,不可下。 
(转矢气者,下泄也。)小便清者,不可下。大便坚,小便数,不可用承气汤攻之。(乃脾约丸症也。)大便硬, 
小便少者,未可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不可下。(宜用蜜煎导之。) 
〔云〕非往来寒热者,不可和。非胁肋急痛者,不可和。非胸满而呕者,不可和。 
〔海〕太阳传阳明,其中或有下症,阳明症反退而无热,与不渴,却显少阳症,是知可解也。太阳症知可 
解者,为头不痛,项不强,肢节不痛,则知表易解也。阳明症知可解者,为无发热恶热,则知里易解也。少阳 
知可解者,寒热日不移时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时,早移之于晏,晏移之于早,气移之于血,血移 
之于气,是邪无可容之地,知可解也。可解之脉浮而虚,不可解之脉浮而实。浮而虚者只在表,浮而实者知已 
在里也。汗多不解者,转属阳明也。伤寒不头痛,知邪不在经。若头痛,知邪在经也。 
六经传足传手经则愈。阳中之阴,水,太阳是也。为三阳之首,能巡经传,亦能越经传。阳中之阳,土, 
阳明是也。阳明为中州之主,主纳而不出,如太阳传至此名曰巡经传也。阳中之阳,木,少阳是也。上传阳明, 
下传太阴,如太阳传至此为越经传。阴中之阴,土,太阴是也。上传少阳为顺,下传少阴为逆,如传少阴为上 
下传也,如太阳传太阴为误下传也。阴中之阳,火,少阴是也。上传太阴为顺,下传厥阴为逆。如太阳至此, 
乃表传里也。阴中之阴,木,厥阴是也。上传少阴为实,再传太阴为自安。 
太阳六传太阳者,巨阳也,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传本。太阳传阳明胃土者, 
名曰巡经传。为发汗不尽,利小便,余邪不尽,透入于里也。太阳传少阳胆木者,名曰越经传也。为元受病, 
脉浮自汗,宜用麻黄汤而不用故也。太阳传太阴脾土者,名曰误下传。为元受病,脉缓有汗,当用桂枝而反下 
之所致也,当病腹痛,四肢沉重。太阳传少阴肾水,名曰表传里。为病急当下,而反不攻不发,所以传里也。 
太阳传厥阴肝木者,为阴不至于首,惟厥阴与督脉上行太阳相接,名巡经得度传。 
〔《本》〕有人病伤寒无汗,恶风,项既屈而且强。予曰∶项强KT KT ,葛根汤症。或问曰∶何谓KT KT ? 
予曰∶KT KT 者,如KT 疾屈而强也。谢复古谓病患羸弱,须凭KT 而起误也。盖仲景论中极有难晓处, 
振振欲擗地,心中懊 ,外气怫郁,郁冒不仁,膈内拒痛,如此之类甚多。(成无己云∶KT ,音殊,KT 为 
短羽鸟不能飞腾,动先伸引其头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非若KT 案之KT 而可偃屈也。甚得仲景之旨。) 

卷之三十·伤寒部
太阳病
属性: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病 
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x桂枝汤方x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去渣温服,须臾 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令一时许,遍身 微汗者佳,不 
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便得汗,勿再服。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