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汇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而实非也。丹溪所以力排俗见,以合经旨,盖医者切脉与病者相对,医者之左手对病者之右手,医 
者之右手对病者之左手,其义易晓。学人临证多则理自见。 
男尺恒虚,女尺恒盛。 
寸为阳,尺为阴。故男子尺虚,象离中虚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满也。男女脉同,同于定位;惟尺则异,异于 
盛衰。 
朱丹溪曰∶“昔日轩辕使伶伦截蟹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法,以 
候人之动气。故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阴得 
一寸,吻合于黄钟。天不足西北,阳南而阴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也。地不满东南,阳北而阴南, 
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黄钟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 
之生死。” 
阳弱阴强,反此则病。 
男尺脉弱,女尺脉盛,故男女之脉不同。若男尺脉盛,女尺脉弱,则为相反而病矣。 
参黄子曰∶“男子以阳为主,故两寸脉常旺于尺。若两寸反弱尺反盛者,肾气不足也。女子以阴为主, 
故两尺脉常旺于寸,若两尺反弱寸反盛者,上焦有余也。不足固病,有余亦病,所谓过犹不及也。” 
龙丘叶氏曰∶“脉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为男生于寅,女生于申,三阳从 
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也。独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然,岂不韪哉!伪 
诀云∶‘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若解云,女人右心、小肠、肝、胆、肾,左肺、大肠、脾、胃、命。则惑 
乱经旨。曾不知男女一皆以尺脉为根本。所谓反者,非男女脉位相易也。当如男子尺脉常弱今反盛,女 
人尺脉常盛今反弱,便断其病,于义即通。”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偏紧盛,风邪在表;右偏紧盛,饮食伤里。 
关前一分者,寸关尺各有三分,共得九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在前之一分耳。故左关之前一 
分,辨外因之风;右关之前一分,辨内因之食。或以前一分为寸上,岂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风,右寸之肺 
可以辨食乎?其说大谬。盖寸关尺三部,各占三分,共成寸口,故知关前一分,正在关之前一分也。左关 
之前一分,属少阳胆部,胆为风木之司,故紧盛则伤于风也。何则?以风木主天地春升之令,万物之始 
生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与足少阳胆相为表里。“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人身之中,胆少阳之脉行肝脉之分外,肝厥阴之脉行胆脉之位内,两阴至是而交尽,一 
阳至是而初生,十二经脉至是而终。且胆为中正之官,刚毅果决,凡十一脏咸取决于胆。故左关之前 
一分,为六腑之源头,为诸阳之主宰,察表者之不能外也。右关之前一分,属阳明胃部,中央湿土,得天 
地中和之气,万物所归之乡也。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土为君象,土不主时,寄王于四季 
之末,故名孤脏。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盖清气上交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为十二经脉之始。故右 
关之前一分,为五脏之隘口,为百脉之根 ,察里者不能废也。况乎肝胆主春令,春气浮而上升,阳之 
象也;阳应乎外,故以候表焉。脾胃为居中,土性凝而重浊,阴之象也;阴应乎内,故以候里焉。若夫左寸 
之前违度,则生生之本亏;右寸之前先发,则资生之元废。古人以为人命之主,顾不重哉!旧以左关之 
前一分为人迎,右关之前一分为气口,然考之《灵枢·本输、动 、经脉》、《素问·解精微论》等篇,明 
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故《纲目》之释人迎,亦曰在两喉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 
之。”以此论之,则左关之前一分,不可名为人迎矣。《经脉篇》曰∶“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又 
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盛实也,以气口知之。”《灵枢·经筋篇》曰∶“手太阴之筋,结于鱼际后,行 
寸口外侧。”《经脉别论》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灵枢·小针解》曰∶“气口虚而当补,实而当 
泻。”以此论之,则气口乃统两手而言。右关之前一分,不可名气口矣。《灵枢·四时气篇》曰∶“气口候 
阴,人迎候阳。”《灵枢·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终始》等篇曰∶“人迎一盛,二盛,三 
盛”等义,皆言人迎为阳之府脉,故主乎表;脉口为太阴之动脉,故主乎里。如《素问·太阴阳明论》 
曰∶“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灵枢·阴阳别论》曰∶“三阳在头”,正言人迎行 
气于三阳也。“三阴在手”,正言脉口行气于三阴也。盖因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通身之 
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细绎前后经旨,则人迎自有定位,何 
得扯入左关;气口概指两手,何得偏指右关也耶!此名创自叔和,群然附和,莫可复正。予少从家先生 
游,及同郡施笠泽、秦景明,皆当代名彦,相与议论。咸谓人迎、气口之名,固不可妄为移易,以乱经常;左 
右关前一分,亦可通融以征表里。故予但分左右关前一分,而不列人迎、气口之名,如前所注者,不识 
其当否。至若藏气有不齐,禀赋有浓薄,或左脉素大于右,或右脉素大于左,孰者为常,孰者为变;或于 
偏弱中略见有力,已隐虚中之实,或于偏盛中稍觉无神,便是实中之虚,活泼施治,不攻代无过可也。 
神门属肾,两在关后;人无二脉,必死不救。 
《难经·十四难》曰∶“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夫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 
本将自生。”盖两尺属肾水,为天一之元,人之元神在焉。即《难经·八难》所谓三焦之原,守邪之神, 
故为根本之脉,而称神门也。若无此二脉,则根本败绝,决无生理。而脉微指为心脉者误矣。彼因心经 
有穴名曰神门,正在掌后兑骨之端,故错认耳。殊不知心在上焦,岂有候于尺中之理乎!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寻。 
浮者,轻下指于皮毛之间,探其腑脉也。表也。中者,略重指于肌肉之间,候其胃气也。半表半里也。沉者, 
重下指于筋骨之间,察其脏脉也。里也。上者,即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即于寸内前一分取之。下者,即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即于尺内后一分取之。左右者,即左右手也。凡此七法,共为七诊。 
又《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热者病,独陷下 
者病。”王冰注曰∶“诊凡有七者,此之谓也。”盖指病者而言。故曰∶“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若本 
文专授医家诊法,义各不同。勿听子则以静其心,忘外虑,均呼吸,分浮中沉三法为七诊,皆赘辞也。 
又有九候,即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为名;每候五十,方合于经。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寸关尺三部算之,共得九候之数也,夫每侯必五十动者,出自《难经》,合大衍 
之数也。乃伪诀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必每候五十,乃知五脏缺失。柳东阳曰∶“今人指到腕臂, 
即云见了,五十动岂弹指间事?凡九候共得四百五十,两手合计九百,方与经旨相合也。”按《素问· 
三部九候论》曰∶“天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则以天地人言上中下,谓之三才。以人身言上中下,谓之三部。于三部中而 
各分其三,谓之三候。三而三之,是为三部九候。盖上古诊法,于人身三部九候之脉,各有所取,以诊五 
脏之气,而针邪除疾,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上取寸口,下取跗阳,是亦此意。自《十八难》专以寸 
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以其简捷,言脉者靡不宗之,然非古法。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阴阳虚实,其中奥旨。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者,足以明乎阴阳虚实,本岐黄之奥旨,而滑撄宁阐明之。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 
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 
生于阳也。脉有上下,是阴阳相生,病虽重不死。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 
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脉有来去,是表里交泰,病虽重必起。此谓之人病脉和也。若脉无上 
下来去,死无日矣。故曰,脉不往来者死。若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癫厥;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至者,脉之应。止者,脉之息也。止而暂息者愈之疾,止久有常者死也。 
按《素问·阴阳别论》云∶“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 
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阴阳之理,不可不熟,故曰谨。独闻独见,非众所知,故曰无与谋。则果能明于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以通阴阳虚实之理者,在昔犹难之。初学于此道,其有懵然无知者,乃可肆口以谈耶! 
包络与心,左寸之应。惟胆与肝,左关所认。膀胱及肾,左尺为定。胸中及肺,右寸昭彰。胃与脾 
脉,属在右关。大肠并肾,右尺班班。 
包络与心脉,皆在左手寸上。胆脉与肝脉,皆在左手关上。膀胱及肾脉,皆在左手尺上。肺脉在右手寸 
上。胃与脾脉,皆在右手关上。大肠与肾脉,皆在右手尺上。伪诀以大小肠列于寸上,三焦配于左尺,命 
门列于右尺,膻中置而不言,男女易位,至数差讹,形脉不分,图象妄设,良可笑也。若寸主上焦以候胸 
中,关主中焦以候膈中,尺主下焦以候腹中,此人身之定位也。大小肠皆在下焦腹中,伪诀越中焦而 
候之寸上,谬矣。滑伯仁以左尺主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主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伪诀之 
误,特因心与小肠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耳。抑知经络相为表里,诊候自有定位。且如脾经自足而 
上行走腹,胃经自头而下行走足,升降交通,以成阴阳之用。夫脾胃乃夫妇也,而其脉行之上下不同 
如此,岂必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上则皆上,下则皆下,强谓其尽属一处耶!则经所谓尺外以候肾,尺里 
以候腹,二经将安归乎?盖胸中属阳,腹中属阴,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传渣滓波浊皆阴,惟腹中可以 
位置;非若胃为水壳之海,清气在上,胆为决断之官,静藏于肝,可得位之于中焦也。心主高拱,重重膈 
膜遮蔽,惟心肺居之。至若大肠、小肠,浊阴之最者,而可混之耶!《金匮真言篇》曰∶“肝、心、脾、肺、肾,五脏 
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为阳。”止十一经矣,则手厥阴之一经,竟何在乎?《素问·灵兰秘 
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 
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 
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言,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以膻中足十二脏之数,则是配手厥阴者,实膻中也。及《灵枢》叙经脉,又 
见包络而无膻中,然曰“动则喜笑不休”,正与“喜乐出焉”之句相合矣。夫喜笑者,心火所司,则知其 
与心应也。独膻中称臣使者,君主之亲臣也。繇是则包络即为膻中,断无可疑。膻中以配心脏,自有确 
据。以心君无为而治,肺为相傅,如华盖之覆于心上,以布胸中之气,而燮理其阴阳;膻中为臣使,如包 
裹而络于心下,以寄喉舌之司,而宣布其政令。第心火寂然不动,动而传之心包,即合相火。设君火不 
动,不过为相火之虚位而已。三焦之火。传入心包,即为相火。设三焦之火不上,亦不过为相火之虚位 
而已。《素问·血气形志篇》谓“手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经脉》谓“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 
络,下膈,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正见心包相火与手少阳相火为表里,故历络于 
上下而两相输应也。心君泰宁,则相火不动,而膻中喜乐出焉。心君扰乱,则相火翕然从之,而改其常 
度。心包所主二火之出入关系甚重,是以亦得分手经之一,而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