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恐惊七情之害。其钩、毛、石之太过不及,病亦犹是。
循序渐进,运合自然;应时即至,躁促为愆。
上古《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涩,是谓四塞。”谓脉之从四时者,不循序渐进,则四塞而
不通也。所以初当春夏秋冬孟月之脉,则宜仍循冬春夏秋季月之常,未改其度,俟二分、二至以后,始
转而从本令之王气,乃为平人顺脉也。故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自然之运,悠久无疆。使在人
之脉,方春即以弦应,方夏即以数应,躁促所加,不三时而岁度终矣。其能长世乎!故曰,一岁之中,脉象
不可再见。如春宜弦而脉得洪,病脉见也,谓真藏之气先泄耳。今人遇立春以前而得弦脉,反曰时已
近春,不为病脉;所谓四时之气,成功者退,将来者进。言则似辨,而实悖于理矣。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土得天地冲和之气,长养万物,分王四时,而人胃应之。凡平人之常,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五脏六腑皆
以受气。故胃为脏腑之本。此胃气者,实平人之常气,不可一日无者,无则为逆,逆则死矣。胃气之见于
脉者,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终始篇》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
徐而和。”是皆胃气之谓。故四时有四时之脉,四时有四时之病,但土灌溉四旁,虽病态百出,必赖之
以为出死入生之机也。比如春令木旺,其脉当弦,但宜微弦而不至太过,是得春胃之冲和。若脉来过
于弦者,是肝邪之胜,胃气之衰,而肝病见矣。倘脉来但有弦急,而绝无冲和之气者,乃春时胃气已绝,
而见肝家真藏之脉,病必危矣。钩、毛、石俱准此。以此察胃气之多寡有无,而病之轻重存亡,燎然在目
矣。故蔡氏曰∶“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滑不涩,不疾不迟,应手中和,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
胃气脉也。”东垣曰∶“有病之脉,当求其神。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为泄其热。三迟、二败,
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为去其寒。若数极、迟败,脉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而遽泄之、去之,神将何根据
耶!故经曰∶‘脉者,气血之先;气血者,人之神也。’”按王宗正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
中州。即王氏之说,而知东垣所谓脉中有力之中,盖指中央戊己土,正在中候也。胃气未散,虽数而至
于极,迟而至于败,尚可图也。故东垣之所谓有神,即《内经》之所谓有胃气也。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一息而脉仅三至,即为迟慢而不及矣。迟主冷病。若一息而脉遂六至,即为急数而太过矣。数主热病。
若一息仅得二至,甚而一至,则转迟而转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则转数而转热矣。凡一二
至与八九至,皆死脉也。
迟数既明,浮沉须别。
迟则为寒,数则为热,固一定之理。欲知寒热之所属,又当别乎浮沉耳。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
因则有二,此内外之不可不辨也。
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外感六淫,因之于天。内伤七情,因之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怒忧,思悲恐惊。
《左传》医和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也。淫者,淫佚偏胜,久
而不复之谓。故阴淫则过于清冷,而阳气不治,寒疾从起,如上下厥逆,中外寒栗之类。阳淫则过于炎
燠,而阴气不治,热疾从起,如狂谵烦渴,血泄吐衄之类。风淫则过于动摇,而疾生杪末,如肢废毛落,昏
冒螈 之类。雨淫则过于水湿,而疾生肠腹,如腹满肿胀,肠鸣濡泄之类,晦淫则过于昏暗,阳光内郁
而成惑疾,如百合狐惑,热中脏燥之类。明淫则过于彰露,阳光外散而成心疾,如恍惚动悸,错妄失神
之类。七情者,人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即所谓七气。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
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喜气缓者,喜则气和,营卫通利,故气缓矣。怒气上者,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
故气上矣。忧气乱者,忧则抑郁不解,故气乱矣。思气结者,思则身心有所止,气留不行,故气结矣。悲气
消者,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营卫不散,故气消矣。恐气下者,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故
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老弱不同,风土各异;既明至理,还贵圆通。
老弱之盛衰,与时变迁。风土之刚柔,随地移易。如老弱之人,脉宜缓弱,若过于旺者,病也。少壮之人,脉
宜充实,若过于弱者,病也。东极之地,四时皆春,其气暄和,民脉多缓。南极之地,四时皆夏,其气炎蒸,民
脉多软。西极之地,四时皆秋,其气清肃,民脉多劲。北极之地,四时皆冬,其气凛冽,民脉多石。然犹有说
焉。老人脉旺而躁者,此天禀之浓,引年之叟也,名曰寿脉;躁疾有表无里,则为孤阳,其死近矣。壮者脉
细而和缓,三部同等,此天禀之静,清逸之士也,名曰阴脉;若脉细小而劲直,前后不等,其可久乎?东南
卑湿,其脉软缓,居于高巅,亦西北也。西北高燥,其脉刚劲,居于污泽,亦东南也。南人北脉,取气必刚。北
人南脉,取气必柔。东西不齐,可以类剖。又永年者天禀必浓,故察证则将绝而脉犹不绝。夭促者天禀
必薄,故察证则未绝而脉已先绝。其可执一乎?《左传》曰∶“土浓水深,居之不疾。”《淮南子》曰∶“坚土
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喑,风气多聋,林
气多癃,木气多伛,湿气多肿,石气多力,阴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野气多仁,
陵气多贪。轻土人利,重土人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凡此数端,乃一
定之论也。然一地而或妍媸寿夭之各异同者,盖其生虽由于水土之气,而偏全浓薄,又自不同也。
卷三
属性:小序 叔和《脉经》,似无遗用。乃长短二脉,缺而不载;牢革二脉,混而不分;未尽厥旨也。王常辟
伪诀七表、八里之陋,是矣,而复增长数二脉为九表,短细二脉为十里,又何说哉!脉之动静,固阴阳
所生,其变化不皆为名数所限也。是编二十八脉,悉皆即义辨形,衷极理要。至于主病略同者,则不
加诠释,引而申之,在于达者。
卷三
浮脉(阳)
属性:体象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其脉应于皮毛,故轻手可得,如水中漂木,虽按之使沉,亦将随手而起。
主病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左寸浮者,头痛目眩。浮在左关,腹胀不宁。左尺得浮,膀胱风热。
右寸浮者,风邪喘嗽。浮在右关,中满不食。右尺得浮,大便难出。
六腑属阳,其应在表,故浮主表病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杂乱其清阳之气,痛眩之自来。肝为风木之
藏,风胜则木张而肋胀。膀胱受风,风胜热淫,津液自燥,故令小便秘涩。肺受风邪,清肃之令不行,气高
而喘嗽。风木乘脾,中气惫而食减。肾家通主二便,风客下焦,大府燥而不快。
兼脉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迟风虚。浮虚暑惫,浮芤失血。
浮洪虚热,浮濡阴虚。浮涩血伤,浮短气病。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数不热,疮疽之兆。
脉非一端,必有兼见之象。或外而偏于六淫,或内而偏于七情,则脉将杂至,然后揆其轻重,以别病情。
如浮脉当即见于皮毛,而取之无力,此气不能应,表虚之象;如力来太过,表实何疑。紧则紧敛,寒之性
也,风中有寒;缓则缓惰,湿之性也,风中有湿。数乃过于鼓动,为风热相搏;迟乃徐徐而至,为风虚无力。
暑伤乎气,气泄则脉虚;营行脉中,血失则脉芤。一则浮取之而如无,气外泄也;一则浮取之而则有,血
中脱也。炎炎上蒸,火之象也,但浮则有表无里,故曰虚热;衰薄之甚,若无其下,故曰阴虚。脉浮而涩,乃
肺脉之应于秋者,若加以身热,则火盛金衰,血日以损;浮涩而短,乃肺家之本脉,其象过短,是真气不
能会于寸口以成权衡,气将竭矣。水饮应沉而言浮者,上焦阳不能运,随着停留;若浮而滑者,则非弦
敛不鼓之象,寒当化热,饮当成痰。浮数理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若有一定不移之痛处,疮疽
之兆矣。
按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其气来毛而
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又曰∶“太过则气逆而背痛;不及
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病肺脉
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然肺掌秋金,天地之气,至秋
而降,况金性重而下沉,何以与浮脉相应耶?不知肺金虽沉,而所主者实阳气也。乃自清浊肇分,天以
气运于外而摄水,地以形居中而浮于水者也。是气也,即天之谓也。人形象天,故肺主气,外应皮毛。阳
为外卫,非皮毛乎,此天之象也。其包裹骨肉腑脏于中,此地之象也。血行于皮里肉腠,昼夜周流无端,
此水之象也。合三者而观,非水浮地、天摄水、地悬于中乎?所以圣人作易,取金为气之象。盖大气至清
至刚至健、属乎金者也。非至刚不能摄此水,非至健不能营运无息,以举地之重,故以气属金,厥有旨
哉!王叔和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最合浮脉象天之义。黎氏以为如捻葱叶,则混于芤脉矣。崔氏云∶
“有表无里,有上无下。”则脱然无根,又混于散脉矣。伪诀云∶“寻之如太过。”是中候盛满,与浮之名义,
有何干涉乎?须知浮而盛大为洪,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弦芤为革,浮而无根为散,浮而中
空为芤。毫厘疑似,相去千里矣。
卷三
沉脉(阴)
属性:体象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沉之为义,如石之沉水底也。其脉近在筋骨,非重按不可得,有深深下沉之势。
主病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左寸沉者,心寒作痛。沉在左关,气不得申。左尺得沉,精寒血结。
右寸沉者,痰停水蓄。沉在右关,胃寒中满。右尺得沉,腰痛病水。
五脏属阴,其应在里,故沉主里病也。心失煦燠之权,为寒所制则痛。木失条达之性,为寒所遏则结。肾
主精血,若有阴而无阳,譬之水寒则凝。肺位高脉浮,布一身之阴阳者也。倘使倒置,则真气不运,而或
痰或水为害。脾胃喜温,不浮不沉,是其候也。脉形偏于近下,则土位无母,何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中
满吞酸之证至矣。腰脐以下,皆肾主之。右肾真火所寓,而元阳痼冷,则精血衰败,腰脚因之不利。病水
者,肾居下焦,统摄阴液,右为相火,火既衰熄,则阴寒之水不得宣泄。
兼脉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
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无力里原非实,但气不申;有力有物在里。沉为在里而复迟,虚寒可必;沉为在里而加数,伏热何疑?滑
则阴凝之象也,见于沉分,宜有痰饮;涩则血少之征也,按而后得,应为积血。沉为阴,弱为虚,沉弱必主
阴虚;沉为里,牢为积,沉牢定为痼冷。沉而紧则寒为敛实,故冷痛也;沉而缓则阳不健行,故湿成焉。
按沉脉法地,重浊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黄帝曰∶‘冬脉
如营,何如而营?’岐伯对曰∶‘冬脉,肾也,北方之水也,万物所以合藏,其气来沉以软,故曰营。其气如弹
石者,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虚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悬如
饥,胫中清,脊中痛,小腹痛,小便黄赤。’”《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
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
死。”杨氏曰∶“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审度名义,颇不相戾。”伪诀云∶“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则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