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斤) 菟丝子(八两) 肉豆蔻(二两) 北五味(一两) 肉 
桂(三两) 破故纸(四两) 杜仲(八两) 山药(八两) 芡实(八两) 神曲( 
三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服一月,阳事改观,而精亦不薄冷矣。 
人有年少之时因事体未遂,抑郁忧闷,遂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人以为命门火衰,谁知 
是心火之闭塞乎。夫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藏精与志者也。志意不遂,则阳气不舒。阳 
气者,即肾中之真火也,肾中真火,原奉令于心,心火动而肾火应之,心火抑郁而不开,则 
肾火虽旺而不能应,有似于弱而实非弱也。治法不可助命门之火,如助命门之火,则火旺于下, 
而郁勃之气不能宣,必有阳旺阴消之祸,变生痈疽而不可救,宜宣通其心中之抑郁,使志意舒 
泄,阳气开而阴痿立起也。方用宣志汤∶ 
茯苓(五钱) 菖蒲(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生枣仁(五钱) 远志( 
一钱) 柴胡(一钱) 当归(三钱) 人参(一钱) 山药(五钱) 巴戟天(三钱)水 
煎服。二剂而心志舒矣,再服二剂而阳事举矣,不必多剂也。 
盖此病原因火闭而闷其气,非因火寒而绝其烬也,故一升火而阳痿立起矣。 
此症用启阳娱心丹甚佳。 
人参(二两) 远志(四两) 茯神(五两) 菖蒲(一两) 甘草 橘红 砂仁 柴 
胡(各一两) 菟丝子 白术(各八两) 生枣仁 当归(各四两) 白芍 山药(各六 
两) 神曲(三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服一月,阳不闭塞矣。 
人有天分最薄,无风而寒,未秋而冷,遇严冬冰雪,虽披重裘,其身不温,一遇交感, 
数合之后,即望门而流,此命门之火太微也。夫命门虽是先天之火气,而后天功用实可重培。 
第命门藏于肾中,乃无形之火也。有形之火,宜以火引火;无形之火,宜以水引火。以火 
引火,而火反不旺;以水引火,而火自难衰,此补命门之火,与补他火实不同也。方用扶命 
生火丹∶ 
人参(六两) 巴戟天(一斤) 山茱萸(一斤) 熟地(二斤) 附子(二个) 肉 
桂(六两) 黄 (二斤) 鹿茸(二个) 龙骨(醋 ,一两) 生枣仁(三两) 白术( 
一斤) 北五味(四两) 肉苁蓉(八两) 杜仲(六两)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早晚各 
用五钱。服三月,自然坚而且久。 
此方填精者,补水以补火也。何加入气分之药?不知气旺而精始生,使但补火而不补气, 
则无根之火,止能博旦夕之欢,不能邀久长之乐。惟气旺则精更旺,精旺则火既有根,自能 
生生于不已。况气乃无形之象,以无形之气,补无形之火,则 
更为相宜,所以精又易生,火亦易长耳。 
此症用壮火丹亦甚佳。 
人参(五两) 巴戟天(八两) 白术(炒) 熟地(各一斤) 山茱萸(八两) 肉苁 
蓉枸杞(各八两) 附子(一个,用甘草三钱煎汁泡过,切片,炒熟) 肉桂(三两) 破 
故纸(炒) 茯苓(各四两) 北五味(一两) 炒枣仁(三两) 柏子仁(二两) 山药 
芡实(各五两) 龙骨(醋 ,为末,一两)各为末,蜜为丸。服二月,坚而且久。 
人有中年之时阳事不举,虽妇女扪弄而如故,即或振兴,旋即衰败,此心包之火气大衰 
也。夫心包之火相火也。心包火旺,力能代君行事;若心包火衰,心火虽动,如相臣卧病, 
气息奄奄,欲其奋身勤王,其可得乎。且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正相通也,未有心包寒而命 
门能独热者,所以心包之火微有扶之而不起者。治法温其心包,不必温其命门也。方用∶ 
人参(一两) 巴戟天(一两) 肉桂(三钱) 炒枣仁(五钱) 远志(二钱) 茯 
神(一钱) 良姜(一钱) 附子(一钱) 柏子仁(二钱) 黄 (五钱) 当归(三钱) 
菟丝子(二钱)水煎服。连服十剂,兴趣自生,服二十剂,阳旺不倒矣。 
此方名为救相汤,专治心包虚寒之症,不止振举其阳也。方中虽治心包,实皆 
统治心者。盖补其心君,则君王富足,而相臣自强,相助为理矣。 
此症用辅相振阳丸亦佳。 
人参(五两) 巴戟天(十两) 炒枣仁 麦冬(各五两) 菟丝子(十两) 远志 柏 
子仁 肉桂(各二两) 茯神 枸杞(各三两) 黄 (八两) 当归 仙茅(各四两) 白 
术(六两) 人胞(一个) 陈皮(五钱) 阳起石(火 ,醋 ,一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 
晚各服四钱,滚水下。三月阳事振发。 



卷之九

痰证门(二十一则)

属性:人有肠胃之间,沥沥有声,饮水更甚,吐痰如涌,人以为痰饮之病,谁知是胃气之虚乎 
。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无不入于胃中,游溢精气,上输脾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此胃气之旺而然也。倘胃气一虚,仅能消谷,不能消水,由是水入胃中,不存于胃而 
下流于肠,故沥沥有声也。其症初犹不觉,久之水之精华,变为混浊,遂成痰饮,团聚于呼 
吸难到之处而上涌矣。然则痰之来也,由于胃气之虚,痰之成也,由于水气之盛。治痰必先 
消水,消水必先健胃,但徒补胃土,而胃气不能自旺。盖胃气之衰,由心包之气弱也,补胃 
土必须补心包之火耳。 
方用散痰汤∶ 
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肉桂(五分)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 薏仁(五钱) 山药(五钱) 人 
参(一 
水煎服。 
此方即二陈汤之变也。二陈汤止助胃以消痰,未若此方助心包以健胃。用肉桂者,不特 
助心包之火,且能引茯苓、白术入于膀胱,以分消其水湿之气,薏仁、山药又能燥脾,以泄 
其下流之水,水泻而痰涎无党,不化痰而化精矣,岂尚有痰饮之不愈哉。 
此症用运痰汤亦效。 
人参 半夏(各三钱) 茯苓(一两) 陈皮(三分) 益智仁(五粒) 肉桂(一钱) 
水煎服。 
人有水流胁下,咳唾引痛,吐痰甚多,不敢用力,人以为悬饮之病,谁知是胃气之怯乎 
。夫饮水宜入于肠,今入于胁,乃胃气之逆也。第胃不怯,则胃之气不逆,胃气旺而水怯, 
胃气怯而水旺。欲使水逆而归于顺,必使胃旺而后可导其水势之下行,提其胃气之上升,自 
然怯者不怯,逆者不逆也。 
方用弱痰汤∶ 
人参(一钱) 茯苓(五钱) 荆芥(一钱) 薏仁(一两) 陈皮(五钱) 天花粉(三钱) 枳壳(三分) 白 
芥子(二钱) 
水煎服。 
上能消膜膈之痰,下能逐肠胃之水,助气则气旺而水降矣。倘徒用消痰之药,不补其胃 
气之虚,则气降而水升,泛滥之祸不止矣。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效。 
人参 白芍(各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五钱) 陈皮(五分) 益智仁(一钱) 甘草(三分) 
水煎服。 
人有痰涎流溢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吐痰靡已,人以为溢饮之病,谁知是胃气之壅乎 
。夫天一生水,流灌无处不到,一有瘀蓄,则秽浊丛积,水道泛滥而横流旁溢矣。凡水必入 
胃,胃通而水何能积。惟胃土有壅滞,水不走膀胱而顺流,乃由胃而外渗于四肢,四肢无泄 
水之路,必化汗而出。然水能化汗,由于胃气之行也。今胃既壅阻,胃气不行,何能化汗, 
水又何从而出。身重者,正水湿之征也。四肢水湿不能出,自然上涌而吐痰矣。治法必顺其 
性,因势利导之,庶几泛滥之害可除。开胃土之壅,而膀胱小肠之水道自通。然土壅由于肝 
木之克,宣肝气之郁,补胃气之虚,胃壅可开矣。 
方用启闭汤∶ 
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白芍(三钱) 柴胡(五分) 猪苓(一钱) 浓朴(一钱) 泽泻(一钱) 半 
夏(一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痰消,再服四剂而身轻矣。 
此方即四苓散之变也。加入柴、芍以舒肝,加入浓朴以行气,加入半夏以消痰,自然气 
行而水亦行,气化而痰亦化矣。 
此症用白花饮亦佳。 
白术(五钱) 薏仁 茯苓(各一两) 甘草(五分) 天花粉(三钱) 柴胡(一钱) 枳壳(五分) 
水煎服。 
人有咳逆倚息短气,其形如肿,吐痰不已,胸膈饱闷,人以为支饮之症,谁知是胃气之 
逆乎。夫胃为水谷之海,宜顺不宜逆,顺则水化为精,逆则水化为痰。然逆有深浅之不同, 
逆浅而痰入于胸,逆深而痰入于膈。然而胃气之逆,致痰饮上行,竟入于胸膈之间,则其逆 
亦甚。而逆何以至此也,胃为肾之关,肾虚而气冲于胃,则胃失其启阖之权,关门不闭,反 
随肾气而上冲,肾挟胃中之痰而入于肺,肺得水气而侵,故现水肿之状,咳逆倚息之病生。 
其症似乎气之有余,而实气之不足,故短气而不可以接续也。治法转胃气之逆,而痰可降, 
补肾气之虚,而胃可顺矣。 
方用转胃汤∶ 
山药(一两) 薏仁(一两) 人参(一两) 白术(五钱) 牛膝(三钱) 附子(一分) 陈皮(三分) 苏 
子(二钱) 麦冬(一两)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一剂胃气平,二剂胃气转,三剂咳逆短气之症除,四剂全愈。 
此方转胃为名,而实所以转肾气之逆也。肾逆而后胃逆,然则肾转正所以转胃也。此等 
之病,非此大剂,则胃之气必不能通于胃之中,而肾之气必不能归于肾之内,倘日日治痰, 
则耗损胃气,而肾气益逆,何日是降痰之时哉,势不至于死不已也。 
此症用加味参术苓桂汤亦佳。 
人参 茯苓 麦冬 山药(各五钱) 白术(一两) 破故纸(一钱) 苏子 肉桂(各一钱) 
水煎服。 
人有终日吐痰,少用茶水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人以为水在于心,谁知火郁于心乎。 
夫心属火,最恶者水也,若心气不虚,水之入胃,正足以养心,而水亦不敢直入以犯之。惟 
心气之虚,火先畏水,而水即乘其畏以相攻,火欲出而不得出,自郁于内而气不得宣,故筑 
动而短气,非气之真短也。火既与水相战,则水正火之仇也,伤水恶水又何疑乎。治法不可 
徒利乎水也,利水必先消痰,而消痰必至损胃,胃气损而心气愈虚,水与痰终难去也。必须 
补心以生胃,散郁以利水,则火气旺而水不能侵,自不至停于心下而变为湿痰也。 
方用胜水汤∶ 
茯苓(一两) 车前子(三钱) 人参(三钱) 远志(一钱) 甘草(三分) 菖蒲(一钱) 柴胡(一钱) 白 
术(一两)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四剂全愈。 
此方六君子之变也。补心散郁并而行之,心气健而火气自通,火气通而胃之气自旺,土 
旺自能制水,何畏于水之攻心哉。 
此症用加减运痰汤亦效。 
人参(三钱) 茯神(一两) 益智仁(一钱) 菖蒲(一钱) 泽泻(五钱) 肉桂(五分) 
水煎服。 
人有口吐涎沫,渴欲饮水,然饮水又不能多,仍化为痰而吐出,人以为水之在肺也,谁 
知是肺气之热乎。夫肺主气,行营卫,布津液,周流于一身,不可停住者也。惟水邪入之, 
塞其气道,气凝不通,液聚不达,遂变为涎沫。而清肃之令失,肺乃生火以自焚,故引外水 
以救内火,然内火终非外水可息,外水亦非内火易消,故不化精津,仍变为痰涎而上吐也。 
治法清肺金之热,不取给于外水,则水不入肺,而涎沫可解。然肺金失清肃之令,不止水邪 
之故。盖水邪之入肺,因心火之克肺也。肺因火邪相侵,原思水以相济,水乃乘其渴而入之 
,故欲解肺金之热,必须清心火之炎。 
方用解炎汤∶ 
黄连(五分) 天花粉(二钱) 黄芩(一钱) 麦冬(一两) 茯苓(五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三分) 陈 
皮(三分) 神曲(五分) 
水煎服。一剂渴解,二剂痰消,不必三剂。 
此方清心肺之热,而痰气过升,亦非所宜。加入茯苓下行于膀胱,则火随水走,其势自 
顺,既能消痰,又能降火,何至肺气之壅塞乎。且此方虽消痰降火,不耗损肺金之气,此痰 
之所以易消,火之所以易降也。 
此症用息沸饮亦佳。 
麦冬(二钱) 款冬花(一钱) 茯神(二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三钱) 黄芩(二钱) 天花粉(二钱) 竹 
叶(三十片) 
水煎服。 
人有少气身重,日吐清水、清痰,人以为水在脾也,谁知是脾气之寒乎。夫脾为湿土, 
所恶者水,喜者火也。火衰则水旺,水旺则火衰,必然之理也。盖无火则土为寒土,水不能 
燥,而且有凝冻之忧,即有微火,仅可化水,而不能化津,但能变痰,而不能变液。且火既 
衰微,止可化上焦之水,不能解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