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阳也。
卷上
小便不利
属性:(因汗而小便不利者津液亡于外也因下而小便不利者津液耗于内也痞症或发
黄及热病而小便不利者皆热郁所致也)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小青龙汤去
麻黄加茯苓)太阳病。大汗后。胃干。烦躁不眠。欲饮。小便不利。(脉浮者五苓散不
浮者猪苓汤)太阳病。饮水多。心下悸。小便少。(茯苓甘草汤)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则恶风
。小便难。四肢难屈伸。(桂枝加附子汤)身黄。小腹硬。脉沉结。(茵陈汤)表未解。反下之
。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必发黄。(茵陈汤或栀子柏皮汤)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
。微热。喘冒不能卧。有燥屎也。(大承气汤)少阳往来寒热。胸胁满。不欲食。心烦喜呕。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柴胡
加龙骨牡蛎汤)少阴小便不利。大便自利。腹痛。四肢沉重。有水气也。(真武汤)厥阴小便
不利。关节疼痛。汗出恶风。身肿者。属风湿。(甘草附子汤)厥阴少阴寒闭。或灸气海。或
行葱熨法
按仲景大法。在太阳症。脉浮用五苓散。不浮用猪苓汤。二方皆以猪苓茯苓泽泻为主。
但五苓散。加白术与桂辛甘为阳也。猪苓汤。加阿胶滑石甘寒为阴也。阳明热黄。与栀子柏皮汤
。胁痛身黄。与小柴胡汤。少阴有水。则行真武。厥阴寒秘。则行四逆。其汗多亡阳者。以
桂枝加附子汤。后世以渴者与八正散。不渴者与知柏地黄。补仲景之未备也。大都汗多者。
津液外泄。小便因难。不可利之。恐重亡其津液。待汗止小便自行也。又有热甚而小便仍利
者。勿妄利之。恐引热入于膀胱。往往变为蓄血也。
卷上
小便自利、小便数
属性:(小便自利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因热者有因寒者六经俱有此症宜详
考而条分之 小便数者频欲去而不多也在三阳经有表里之分在三阴经并无此症不可不详辨也
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小腹硬满。小
便自利。(抵当汤)伤寒有热。应少腹满。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宜抵当丸不宜他药)
十三日过经谵语。小便利。大便亦利。脉反和。(调胃承气汤)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初
硬后溏未可攻。如小
导)小便自利而大汗。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四逆汤)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
。微恶寒。脚挛急。慎不可行桂枝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太阳汗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
因硬。(小承气汤和之则愈)
按小便不利者。初硬后溏。未可下。小便已利而汗多。津液已竭。不可下。小便不利而
小腹硬者。溺也。当渗泄之。小便利而少腹硬者。非血则屎也。当疏利之。发黄而小便利。则为
可治。腹满而小便利。则为欲解。湿热而小便利。则不能发黄。发谵而至循衣摸床。小便利
。为可治。则小便之当察也审矣。小便数者。太阳阳明。治各有条。若肾虚有热者。生脉散
。加知柏莲子。脾肾俱虚者。补中益气。加生脉知柏。而法无遗用矣。
卷上
遗溺
属性:(遗溺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夫膀胱所以潴水者也下焦虚故不能约摄也)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邪中下焦。阴气为栗。
足冷遗溺。(四逆汤)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谵语。振栗。下利。欲小便不得。反呕而失溲。
此为欲解。遗溲狂言。目反直视。此为肾绝。
按阳症热甚。神昏而遗尿者易治。阴症逆冷。脉微而遗尿者难治。宜益智桂附以温其下
。若厥阴囊缩逆冷。四逆加吴茱萸。汗下后阴虚。宜参芍术草知柏。经曰。水泉不止者。膀胱不
藏也。肾虚。则膀胱之气。不能约束也。东垣又谓遗溺属肺虚气陷。宜补中益气。合生脉知
柏。更以他证。及色脉详之。则自无遁情矣。
卷上
口苦咽干、口干舌干
属性:(咽通六经口为脾窍舌为心苗津为肾液俱属热而无寒也惟误汗误下
及虚人久病者方与温经耳有因汗下者有不因汗下者或和或解或微汗或微下或急下当考兼见之症而为
施治也)
太阳咽干。不可发汗。(津液竭也)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本桂枝
附子症。反与桂枝汤攻表。便厥。咽干。烦躁。吐逆。(甘草干姜汤)吐下后不解。表里俱热。恶
风。大渴。舌干而烦。(白虎加人参汤)太阳病。重发汗。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干。
日晡潮热。心腹硬满痛。(大陷胸汤)阳明病。口干燥。漱水不欲咽。必衄。(犀角地黄汤)
阳明汗下后。口干舌燥渴。(白虎加人参汤)少阳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少阴自利。
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干燥。急下之。(大承气汤)少阴病。二三日。便口燥咽干。急下
之。(大承气汤)按活人谓脾热则津枯。固矣。然白虎汤症。言表里俱热。则三阳俱矣。口燥咽
干。及自利纯青。皆急下者。救少阴也。脉沉者。附子汤。加知柏门冬五味花粉。汗下后。
大虚脉微。古人尝以补中益气。合生脉知柏。安可专主脾热一症哉。
卷上
眩
属性:(眩者目黑暗而无常主也脑体空虚也眩冒者昏冒也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者邪渐入里而
表
也若言乱目眩即为死症)
吐下后。逆满。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其经。身为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吐下
后脉微。心下痞硬。胁痛。气上冲。眩冒动惕。久而成痿。(真武汤)阳明病。但目眩。不恶寒。
(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加天麻川芎)动气在左。误汗则头
眩。汗不止。筋惕肉 。(小建中汤)少阴下利。止而眩冒者死。
卷上
咳嗽
属性:(有声无痰者咳也有声有痰者嗽也肺主气肺伤则气逆而咳或寒或热或表或里或半
表半里或停饮各常分剖古云咳为肺疾发散则愈然亦有不可发散者如经曰咳而小便不可发汗发汗则
肢厥又曰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坚为逆是也)
太阳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喘咳。(小青龙汤)少阳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不欲饮
食。心烦呕咳。(小柴胡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少阴病。四逆而咳。(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少阴病
。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眠。(猪苓汤)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肢重痛。自下利。为有水
气。其人咳者。(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
按表寒咳嗽者。三拗麻黄。里热咳嗽者。栀芩桑杏。少阳咳嗽。小柴胡加五味干姜。胸
中痞满。枳桔瓜杏。阴症脉沉。四逆加五味。细阅仲景治例。不分阴症阳症。必用五味干姜。盖
干姜辛温。散肺家逆气。五味甘酸。收肺家浮气故也。
卷上
喘
属性:(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肺故气逆上行急迫而张口抬肩是名为喘或水寒射肺者或邪在
表者或邪在里而喘心腹必濡而不坚若腹满即为可下至于汗出如油喘而不休及直视谵语而喘满
者皆死症也)
太阳病。无汗而喘。(麻黄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麻黄汤)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喘。(小青龙汤)汗后饮水多。必喘。(小青龙汤加杏仁猪苓)喘家有汗。(桂
枝汤加浓朴杏仁)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阳
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紧。(麻黄汤)阳明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五苓散)脉沉喘满。沉为在里。反发其汗。津液越
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大承气汤)阳明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腹满而喘
。手足 然汗出。大便已硬。(大承气汤)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喘冒不卧。有燥
屎也。(大承气汤)阴症喘促。四肢逆冷。(返阴丹)
按心火刑金。肺受迫而喘呼。如人有难而叫号。故古人以诸喘为恶。至于阴喘。则无根
虚火。泄越于上。根本将脱。更为危恶。华佗曰。盛则为喘。指邪气盛。非肺气盛也。所谓泻白
者。非泻肺也。泻邪气以救肺也。故曰。气即是火。其义了然。
卷上
短气
属性:(气急而短促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无痛苦或为实或为虚或在表或在里
或属阴或属阳或饮多而水停心下各宜详审)
短气。骨节痛。汗出。小便不利。恶风身肿。为风湿。(甘草附子汤)短气腹满。胁痛。
脉弦浮大。外不解。无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小柴胡汤)表未解。短气。手足 然汗出。
或潮热。(大承气汤)若表解。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十枣汤)下后。心中懊 硬痛。(大
陷胸汤)按汗吐下后。脉微。气不能续。则与异功散。阴症脉沉。逆冷。难以布息。则与四逆
汤加人参。饮多水停。则与茯苓甘草汤。皆补仲景之未备也。
卷上
郁冒
属性:(即昏迷也郁结而气不舒昏冒而神不清也经云虚寒则为郁冒然有宜下者)
太阳下后复汗。表里俱虚。致冒。汗出则表和自愈。里未和。然后复下。(小承气汤)阳
明小便下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喘冒不卧。有燥屎也。(大承气汤)少阴但欲寐。利止而眩冒者
死。厥阴不利清谷。脉沉迟面赤。身微热。必郁冒汗出而解。
按海藏谓心火熏肺。所以神昏。若下之则误矣。宜栀子芩连汤。脉浮在丙。宜导赤散。
脉沉在丁。宜泻心汤。刘河间云。热者脉必数。然热甚而反致沉细。谓为寒者误也。宜解毒加
大承气下之。或失下而脉微昏冒者。若急下之。则残阴暴绝。不下亦死。以解毒汤。养阴退阳
。则脉和而生。仲景曰。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又曰。少阴下利止。眩冒者死。盖虚极而脱也
。或虚或实。细心明辨之。
卷上
不能言
属性:太阳发汗已。身犹灼热。名风温。脉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葳
蕤汤
汤)痉症。口噤不能言。(刚痉用葛根汤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热病。喑哑不言。三四日不得
汗出者死。火邪刑金。声哑。(芩连甘桔知母黄连麦冬五味)风热壅盛。咳嗽声嗄。(荆防甘
桔薄荷花粉知母)
卷上
怫郁
属性:(乃面赤也阳气怫郁在表故面色发赤虽由于热然六经俱无可下之症亦有阴寒症水
极似火者须以他症别之)
太阳病。如疟状。脉微。恶寒。面反热色。身痒。(桂枝麻黄各半汤小汗之)太阳发汗不
彻。转属阳明。续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症不罢。不可下。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阳气怫
郁在表。当汗之。(麻黄汤)阳明面赤不可攻。(葛根汤)少阴小利清谷。厥逆脉微。反不恶寒。
(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面赤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者。阳毒也。(阳毒升麻汤)
卷上
吐蛔
属性:气上冲心疼。饥不欲食。吐蛔者厥阴病。(桂枝白术茯苓汤理中安蛔散)静而时烦。此为
藏寒。蛔上入膈。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当吐蛔。(乌梅丸)病患有寒。复发
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汤次服乌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属阳症者。如脉来洪大数实。或渴。或秘。或 。或
黄。皆以冷剂取效。切不可执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盖蛔虫得甘则动。得苦则
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也。
卷上
循衣摸床
属性:(手弄衣被及摸床者必兼撮空此肝家之热肝将绝故见危恶之症)
太阳中风。以火发汗。邪风被火。两阳相熏其身发黄。阳盛则衄。阴盛则小便难。但头
汗出。口干咽烂。或不大便。谵语。甚者哕。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吐下后不解。不大便
。日晡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剧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
。涩者死。(大承气汤)
按循衣摸床。必兼见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热甚。故动惕也。脉弦则肝木未败。故
生脉涩则金旺。而木欲绝。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内无燥屎。而脉重按无
力者。往往以大补气血而愈。此法外之变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