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有之。直须传入里方罢。 
鳌按。太阳经脉营于头。会于项。故头连项而强痛者。为太阳也。 
【纲】仲景曰。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 
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目】朱肱曰。内瓜蒂散鼻中也。 
柯琴曰。种种皆是表症。鼻塞而不鸣。脉大而不浮。不关风矣。脉不沉细。非湿痹矣。腹初不 
满。非瘀热在里矣。重于头 
痛。是头中寒湿可知。寒湿从鼻而入。故鼻塞。亦当从鼻而出。故内药鼻中。塞因塞用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脉沉而细。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 
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目】王肯堂曰。太阳伤寒项背强。其或太阳中风。加之寒湿而成痉者。亦项强。金匮云。太 
阳病。项背强KT KT 。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桂枝加栝蒌汤主之。 
陶华曰。项背强者。太阳表邪也。发散则解。结胸项强。大陷胸汤下之。太阴结胸项强。大陷 
胸丸。或频与理中丸。损甚者。兼与四逆汤。项强胁下满。身热恶风。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阴毒 
初得病。项背强。咽痛。心腹痛。短气。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汤。阴毒甘草汤、正阳散。天 
行复作热。至晚则腰痛。头项强。身重。葛根生姜豉汤。 
鳌按。痉病由来不一。而伤寒发汗不如法者。亦能致之。本症头痛虽止。而头项强急。尚属伤 
寒。头面摇以下。乃言痉病也。此汗多亡液。不转属阳明而成痉者。 
【纲】仲景曰。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KT KT 。而 
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太阳别脉。下项挟脊。故太阳感风寒。则经脉不利。而项为之急。颈为之强。 
是太阳表症也。必发散而解之。此二条。均是项背强。而发散有轻重者。盖发热汗出恶风者。为 
表虚。可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可发汗也。 
王肯堂曰。此二方。皆发散之剂也。而有轻重。以表虚表实之不同也。 
鳌按。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脊背。此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 
而项背强也KT KT 。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 
【纲】仲景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 
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目】张兼善曰。或谓十枣汤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者皆属饮家。俱有头项强痛之病。 
何也。此经络所系。非偶然也。针经曰。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皆上额交巅上。其支者。 
从巅上至耳上角。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 
膀胱。络肾者。即三焦也。夫三焦者。为阳气之父。决渎之官。引导阴阳。开通闭塞。水导得出。 
以气化而言也。缘太阳经多血少气。既病。则气愈弱。其时表病而里热未甚。微渴而恣饮水浆。为 
水多气弱。不能施化。遂停伏于内。则本经血气。因而凝滞。致有头痛项强之病。若伏饮流行。经 
络疏利。而头痛自愈。方中行曰。头痛本表症。此因心下水气泛溢。上攻于脑也。与伤寒不大便六 
七日而头痛。与承气汤同。 
【纲】仲景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传经者。针足阳 
明。使经不传则愈。阳明病。表里大热。烦渴引饮。头痛如破者。宜竹叶石膏汤。阳明病。头痛。不恶寒。反恶热。 
大便实。调胃承气汤。 
【目】吴绶曰。阳明病。头痛额前。目疼鼻干。脉长也。无汗者。葛根汤加葱白、白芷汗之。 
有汗。曾经发汗。头痛不解者。葛根葱白汤。不恶风。反恶热。自汗烦渴。脉洪数。饮水头疼者。 
白虎加白芷汤。内有燥屎。蒸蒸发热头痛者。调胃承气汤。凡阳明头痛无汗者。葛根、麻黄、葱白、 
白芷、石膏之属。有汗。则白芷、石膏、葛根、川芎。少阳经头痛。头角或耳中痛。脉弦数。口 
苦发热。往来寒热者。并用小柴胡汤和之。加川芎尤妙。盖川芎亦胆经药也。凡少阳头痛。不分有 
汗无汗。皆以柴胡汤主之。非次头痛。及发寒热。脉紧不大。即是上膈有痰。瓜蒂散吐之。 
王好古曰。太阳头痛。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 
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俱加川芎、细辛。少阴头痛。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厥阴头痛。外传本经。桂枝麻黄合半汤。呕而微吐苦 
水者。吴茱萸汤。 
李杲曰。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此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 
气逆壅于膈中。则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 
张云岐曰。如脉浮而头痛。过在手足太阳。刺完骨、京骨。脉浮而长。过在手足阳明。刺合谷、 
冲阳。脉浮而弦。过在手足少阳。刺阳池、丘墟、风府、风池。此刺头痛之法也。 

卷二
头眩郁冒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 
所以然者。汗出邪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 
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 
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 
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脉沉而细。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时头热。面赤。目 
脉赤。独头 
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目】成无己曰。 为眼花。眩为眼黑。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谓眩运者。有谓 
眩冒者。运为转运之运。世谓头旋者是。冒为蒙冒之冒。世谓昏迷者是。少阳病目眩。以少阳居表 
里之间。表邪所传。渐行于里。表中阳虚。故时时目眩也。二阳并病。或眩运眩冒者。以少阳与 
太阳并病。故眩者责其虚也。伤寒有起则头眩与眩冒者。皆汗吐下后所致。是知其阳虚也。故针经曰。 
上虚则眩。下虚则厥。眩虽为虚。而风家亦有眩者。风主运动耳。阳明中风。亦有头眩。诸如此者。 
皆非逆也。及其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必死之症也。 
吴绶曰。太阳中风。头眩头摇者。脉浮弦而急也。羌活神术汤加天麻、防风之类。若血虚头眩。 
四物汤加人参、天麻。痰火上攻。加黄芩、竹沥。内伤劳倦。阴虚头眩。补中益气汤加川芎、 
天麻、防风、蔓荆子。下焦元气虚脱作眩。人参养荣汤。或大建中汤加天麻。 
易老曰。头旋目黑。非天麻不能除。故必加之。 
鳌按。妄汗下。亡津液。致表里俱虚。而其阳邪仍在。故表里不解而成冒。冒者如物蒙蔽。欲 
汗之兆也。故汗出冒自解。妄吐下后而表阳虚。因致起则头眩。又复妄汗而经络虚。因致一身振摇 
也。 
吐汗下三者齐备。致脉微而虚烦。则眩冒动惕。皆虚烦之所发也。此亦半夏泻心汤之症。汗多亡 
液。不转属阳明而成痉。因有头面动摇口噤反张等症。其时胃家津液未干。故变见者。仍是太阳表 
症。如头项强急等也。当滋阴以和其里。勿用温药。炙甘草汤主之。 
【纲】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肺 
俞、肝俞。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 
【目】成无己曰。郁为郁结而气不舒。冒为虚冒而神不清。郁冒之来。皆虚热而乘寒也。金匮 
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又曰。产 
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坚。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即此观之。郁冒为虚寒可知矣。 
喻昌曰。少阳之脉。络胁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结胸症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 
所以泻胆也。膀胱不与肺合。然肺主气。刺肺俞以通其气。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 
魏荔彤曰。考之穴图。大椎为督脉之穴。居于身后。肺俞肝俞。俱属太阳膀胱之穴。亦次第由 
大椎而下。同居于背。是 
皆太阳行身后之道路也。于此三刺。皆泄太阳经之表邪。而与肺肝膀胱之脏腑无涉焉。诸家牵扯傅 
会。总由不知刺三穴泄经邪之义耳。原文当刺大椎第一间。考穴图。大椎穴在背后脊骨第一节之间 
也。为督脉自项而下之第一穴。 
鳌按。魏氏刺三穴。皆泄太阳经之表邪一句。诚为破的。盖病虽太少二阳相并。而治必归于一 
经也。仲景论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之下。接云。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 
不止。当刺期门。考期门。亦是太阳经穴。仲景云然者。以太阳阳明并病者。则宜汗。若太少二阳 
并病。有少阳在。不宜汗也。即三阳合病中。亦无汗法。故仲景深戒为慎不可发汗。盖汗之。则太 
阳之经邪不除。徒伤阳明之腑。以致谵语。故虽见少阳之弦脉。而少阳不宜汗。仍刺太阳经期门之 
穴以代汗。不伤阳明少阳。而太阳治。此以刺法为并病之治法也。 
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其症全是太阳。而少阳之眩冒。亦为太阳所有。故治之 
全从太阳也。 

卷二
摇头直视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脉沉而细。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 
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目】成无己曰。此以风盛于上。风主动摇故也。头者。诸阳之会。诸阳之脉。皆上于头。诸 
阴之脉。皆至颈胸中而还。阳脉不治。则头为之摇矣。 
柯琴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汗多则无液养筋。筋伤则挛急而反张矣。太阳主筋 
所生病也。要知痉非无因。因伤寒发汗不如法耳。今头痛虽止。而颈项强急恶寒之症未罢。更见面 
赤目赤。是将转属阳明。然诸症皆与伤寒 
相似而非痉。独头面摇动口噤背反张。与伤寒不相似。故名曰痉。此汗多亡液不转属阳明而成者。 
治当滋阴以和其里。用炙甘草汤。金匮用桂枝汤加栝蒌根。恐不胜任。 
【纲】仲景曰。摇头言者。里痛也。 
【目】成无己曰。里有痛者。言语则剧。欲言则头为之战摇也。里痛。非邪也。痛使之然。痉 
病非逆也。风使之然。 
【纲】仲景曰。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 
【目】许叔微曰。心藏神而为阴之本。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相根。则荣卫和。上下相随 
矣。绝则神去。而阴竭阳无根者。则不能自主持。故头为摇也。心绝者。真病也。风痉里痛者。邪 
气也。观其头摇。又当明其否藏焉。 
【纲】仲景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 。不得眠。 
【目】戴原礼曰。直视者。视物而目睛不转动也。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目者。心之使也。 
神所寓焉。肝之外候也。精神荣焉。针经云。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睛。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 
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五脏血气调和。精气充足。则目和而明矣。伤寒目直视者。邪气壅盛。 
冒其正气。使神智不慧。藏精之气。不上荣于目。则目为之直视。伤寒至于直视。为邪气已极。症 
候已逆。多难治。人以肝受血而能视。今衄家亡血。肝气已虚。目气已弱。又发汗亡阳。阴阳俱虚 
所致。虞抟曰。目睛上视。名戴眼。此足太阳经之症。盖太阳目之上纲。而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之肾 
气大亏。则太阳之阴虚血少。故其筋脉燥急。牵引而上。若直视不转者。尤为凶候。速当以培阴养 
血为主。今人不知。俱云是风。若用风药。则阴愈虚。血愈燥矣。 

卷二摇头直视
附录伤寒看目法
属性:张介宾曰。凡治伤寒。先看两目。或赤或黄。赤者。为阳症。若兼六脉洪大有力。或燥而渴者。 
其热必盛。轻则三黄石膏汤。重则大承气汤之类。凡目色青白。而无昏冒闪烁之意者。多非火症。 
不可轻用凉药。眼眵多结者。必因有火。盖凡有火之候。目必多液。液干而凝。所以为眵。即如 
肺热甚。则鼻涕出。是亦目液之类也。 
【纲】仲景曰。风湿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鼻息急。必鼾。语言难出。若 
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