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 
汤。 
【目】朱肱曰。太阳症。下焦有热。少腹必满。应小便不利。而小便反利者。下血症也。抵当汤。 
张介宾曰。观仲景诸论。则知伤寒蓄血者。以热结在里。抟于血分。留于下焦而不行。故易生 
烦躁也。然又有阳明症喜忘。亦为蓄血之症。故诊伤寒。但见少腹硬满而痛。盒饭问其小便。若小 
便自利者。知为蓄血之症。盖小便由于气化。病在血而不在气。故小便利而无恙也。血瘀于下者。 
血去则愈。其在仲景。则以抵当汤丸主之。愚谓但以承气之类加桃仁、红花以逐之。或其兼虚者。 
以玉烛散下之。则蓄血自去。而病无不除矣。 
柯琴曰。此亦太阳病误下热入之症也。太阳病。六七日不解。脉反沉微。宜四逆汤救之。此因 
误下。热邪随经入腑。结于膀胱。故少腹硬满而不结胸。小便自利而不发黄也。太阳经少气而多血。 
病六七日而表症仍在。阳气重可知。阳极则扰阴。故血燥而蓄于中耳。血病。则知觉昏昧。故发 
狂。此经病传腑。表病传里。气病传血。上焦病而传下焦也。少腹居下焦。为膀胱之室。厥阴脉所 
聚。冲任血海所由。瘀血留结故硬满。然下其血而气自舒。攻其里而表自解矣。沉为在里。凡下后 
热入之症。燥血结于膀胱而发狂。营气不敷之故也。有热。即表症仍在。少腹但满而未硬。其人未发 
狂。只以小便自利。预知其为有蓄血。故小其制而丸以缓之。阳气太重。标本俱病。故如狂。血得 
热则行。故尿血。血下则不结。故愈。冲任之血会少腹。热极则血不下而反结。散结先发表。而用 
桃仁承气。不用抵当者。以少腹未硬满也。首条。以反不结胸句。知其为下后症。末条。以尚未可 
攻句。知其为未下症。结急者易解。只须承气。硬满者不易解。必仗抵当。 
李中梓曰。少阴下血。桃花汤。腹满身热下脓血。黄连阿胶汤、地榆散。 
王肯堂曰。按犀角地黄汤以治上血。如吐血衄血是也。桃仁承气汤以治中血。如蓄血中焦不 
利脓血是也。抵当汤 
丸以治下血。如血症如狂之类是也。上中下三焦。各有主治。此条当作三症看。起至下者愈。是一 
症。至当先解外。是一症。盖其人如狂。是下焦血。非桃仁承气症也。自外解至末。又是一症。恐 
是下只去得下焦血。而中焦道远。未能尽去。故尚留于少腹耳。又抵当汤丸。其中虻虫、水蛭。性 
为猛厉。不若四物汤加酒浸大黄各半下之为妙。 

卷五
下血便脓血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 
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浮滑者。必下血。 
【目】魏荔彤曰。此条兼言太阳中风伤寒。邪仍在表。误下而变症不一也。脉促而不结胸。阳气 
犹充。不为阴药所结。旋欲透表而愈。故为欲解。此下之无害者。幸也。外此则脉浮。病虽在表。 
而风邪已为阴药引之入胸。与阳相结。故成结胸也。若脉虽浮而紧。此寒伤荣而误下也。故寒邪与肝 
热相激而咽痛。结胸者不咽痛。陷胸之症也。咽痛者不结胸。非少阴甘草桔梗汤之症。仍太阳麻杏 
甘石汤之症也。此犹下后之易审治者也。至脉弦者。阴药引寒邪入胁而拘急。然非少阳柴胡之症。 
惟宜于太阳胁下满诸条内比类求治。脉细数似少阴。然头痛不止。症仍太阳。乃下后之阳伏郁而为 
细数。仍应于太阳误下诸条内。求表里兼治之法。然此数者。其脉俱仍带浮。犹易认也。更有脉沉 
紧。全非太阳矣。然误下后之沉紧。阳为阴郁。逆而上冲作呕。则仍应从太阳诸条内。求表里兼治 
之法。更有沉滑而协热利。应于太阳下利诸条求治。此二者。不可因脉沉而不浮。遽谓非太阳也。 
至脉或浮滑。为表为里。又难认矣。然于必下血。知其为太阳犯本。惟应于太阳犯本下血诸条求治 
也。总之。误下变症多端。要人细为审谛。总不容舍太阳别求。一误再误。促人命期。 
【纲】仲景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目】鳌按。此小便尿血也。缘阳气太重。标本俱病。血得热则行。故尿血。若热极则血反结。 
少腹为膀胱之室。故膀胱之热结。少腹必急结。用桃仁承气以攻其里之结血。所以解之也。 
【纲】仲景曰。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目】魏荔彤曰。膀胱气化。何以有血。以素日膀胱腑中。原有蓄热。以伤寒水之化元。再发 
太阳经汗。标伤连属于本。水不足而血妄溢。此血与伤风犯本之圊血。相类而实不同。彼为标表不 
解所郁。犯及本府阴分。此为标表汗出所累。伤及本经阳分。阴分之血。属在下焦血海所注。故从 
大便出。阳分之水。化气不充。血热溢入。故从小便出。 
鳌按。此条便血。亦是小便尿血也。盖淋家之膀胱。本为热所素闭。又发其汗。故膀胱愈扰。 
血从小便出也。凡论中所言下血。有大便小便之不同。学人审之。 
【纲】仲景曰。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过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目】柯琴曰。他条以火发汗而衄血。是阳邪盛于阳位。故在未过经时。此条以火熏不得汗而 
圊血。是阳邪下陷入阴分。故在过经不解时。 
【纲】仲景曰。病患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不大便。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 
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 
协热而便脓血也。 
【目】柯琴曰。合热协热。内外热也。内外热极。阳盛阴虚。必伤阴络。故不大便者。必有蓄 
血。热利不止。必大便脓血。宜黄连阿胶汤。 

卷六
嗜卧不卧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目】朱肱曰。多眠有四症。有风温症。有小柴胡症。有少阴症。有狐惑症。 
黄仲理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症也。此必兼有诸症。 
虞抟曰。少阴有脉微细但欲寐之症。今无少阴症。而脉浮细而嗜卧者。虽十日后。尚属太阳。 
此即表解而不了了之谓也。设见胸满嗜卧。亦太阳之余邪未散。兼胁痛。则太少二阳合病矣。故和 
之以柴胡汤。倘若脉浮不细。是浮而有力也。无胸胁痛。则不属少阳。但浮不大。则不属阳明。仍 
在太阳。太阳为开。开病反合。故嗜卧。故开之以麻黄。 
【纲】仲景曰。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 
【目】朱肱曰。其伤寒瘥后不得眠者。热气与诸阳相并。阴气未复。所以病后。仍不得睡也。 
栀子乌梅汤主之。 
王肯堂曰。本条宜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陈士铎曰。不得卧但欲起。在二三日似乎与阳明并病。必其人心下结。故作此状。然结而不硬。 
脉微弱而不浮大。此其人素有久寒宿饮。结于心下。非亡津液而胃家实。 
【纲】仲景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 
蛎救逆汤主之。 
【目】柯琴曰。伤寒者。寒伤君主之阳也。以火劫汗。并亡离中之阴。此为火逆矣。妄汗亡阴而 
曰亡阳者。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之液。为阳之汗也。惊狂者。神明扰乱也。阴不藏精。惊发于内。 
阳不能固。狂发于外。起卧不安者。起则惊。卧则狂也。 
【纲】仲景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 。不得眠。 
【目】鳌按。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故此条脉症。皆从目上见得。盖荣行脉中。衄家则荣血 
已脱。脉无所养。而又汗之。是重竭其液。故脉见紧急之象。脉无所养。则脉所自起之目 。亦必 
枯涩而不能转运。故直视而不能 不得眠也。盖 必其目之能转而动。眠必其目之能运而合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 
胃气和。则愈。 
【目】许叔微曰。大汗之后。精气不能游溢以上输于脾。脾不能为胃行其精液。胃不和。故不得 
眠也。内水不足。思外水以相济。故欲得水饮之。此便是转属阳明症。 
陶华曰。多眠者。以人之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阳气虚。阴气盛。 
则目瞑。故多眠。乃邪气传于阴而不在阳也。昏昏闭合者。阴自阖也。默默不言者。阴主静也。 
不得卧者。阳气盛。阴气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为阳所 
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所谓阴虚则夜争者是也。汗出鼻干不得卧。则邪在表也。葛根解肌汤。 
若胃有燥屎。与大热错语。反大汗。胃中汁干而不得卧。则为邪在里也。大承气汤。胃不和。则卧 
不安。故宜散热和胃也。若汗下后虚烦不得眠者。栀子豉汤以涌之。下后复热。昼日烦躁。夜则安 
静。无大热。干姜附子汤。吐下后。心中懊 不眠。栀子豉汤。阳胜阴。狂言不眠。乱梦心烦乏气。 
酸枣仁汤。阴胜阳。惊悸昏沉。大热干呕错语。呻吟不眠。犀角地黄汤。三阳合病。欲眠。目合 
则汗。谵语者。有热也。小柴胡汤。其胃热者。亦卧也。犀角解毒汤。风温狐惑。亦有此症。 

卷六
无汗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目】朱肱曰。伤寒有连服汤剂而汗不出者。死。如中风法蒸之。温热之气。于外迎之。无不 
得汗也。其法。用薪火烧地。良久。扫去火。可以水洒之。取蚕砂、柏叶、桃叶、糠麸皆可用。相 
和铺烧地上。可侧手浓。上加席。令病患卧。温覆之。夏月只布单覆之。汗移时立至。俟周身至脚 
心皆汗 。乃用温粉扑止。移上床。最得力者。蚕砂、柏桃叶也。无蚕砂、单桃叶亦可。用糠麸 
乃助添令多耳。不用亦可。伤气亦有气虚不能作汗者。 
刘完素曰。腠理者。津液腠泄之所为腠。文理缝会之中为理。寒邪中经。腠理致密。内渗则无 
汗。无汗之由有数种。如伤寒在表。及邪行于里。或水饮内蓄。与亡阳久虚。皆令无汗。其伤寒无汗。 
则腠理致密也。风中卫。则腠理开而自汗。寒中营。则无汗。腠理闭也。本条与太阳病脉浮紧无 
汗麻黄汤症。太阳中风脉浮紧大青龙症。及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若头 
痛鼻干不得汗。脉浮无汗而喘。与刚痉无汗。是数者。皆寒邪在表而无汗者也。其邪行于里而无 
汗者。邪气内传。不外熏发。经所谓阳明病无汗身发黄。及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症者。与夫三阴 
为病不得有汗。是数者皆邪行于里而无汗者也。 
杨士瀛曰。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客于表。则皮毛闭密。故无汗。 
【纲】仲景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麻 
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太阳中 
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目】柯琴曰。此两条脉症相同。而异者。上条外不恶寒。内不烦躁耳。发于阳者七日愈。八九日 
不解。阳气重可知。脉紧无汗。发热身疼。麻黄症未解。仍与麻黄。只微除在表之风寒。而不解内 
扰之阳气。发烦目瞑。可知阳络受伤。必逼血上行而衄。不得汗解。必从衄解。太阳中风汗出脉缓 
者。中于鼓动之阳风。此汗不出而脉紧者。中于凛冽之阴风。风令脉浮。浮紧而沉不紧。与伤寒阴 
阳俱紧之脉有别。 
【纲】仲景曰。伤寒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不发汗。因致衄。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 
自衄者愈。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 。不得眠。 
【目】鳌按。脉紧无汗。本当发汗。以泄阳气。若不发汗。致阳气内扰。而阳络受伤。因而成衄。 
则阳邪即从汗解矣。故既衄即不当用麻黄再发汗。故仲景既于他条言已服麻黄微除而仍致衄。此 
又恐人衄后再汗。故特提明以见衄家不可再发汗也。若身无汗而自衄者愈。正言阳从衄泄之故。脉 
急紧四句。正言既衄复汗之变。其变见于额与目者。以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故也。 
【纲】仲景曰。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