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紧四句。正言既衄复汗之变。其变见于额与目者。以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故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目】鳌按。风伤卫分者。皮毛闭而无汗。不得以本条之无汗为伤寒也。盖以太阳脉自络脑而
还出下项。挟脊背。本条风邪。乃自风池入。不上干于脑。故不言头疼。而下行脊背。故但见项背强
KTKT 也。
【纲】仲景曰。伤寒脉浮缓。发热恶寒。无汗烦躁。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
大青龙汤主之。
【目】张从正曰。寒有重轻。伤重。脉阴阳俱紧而身疼。伤轻。脉浮缓而身重。亦有初时脉紧
渐缓。初时身疼渐不疼者。当用活看。然脉浮紧者。身必疼。脉浮缓者。身不疼。中风伤寒皆然。
无少阴症者。仲景正因少阴亦有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之症。虽与大青龙症同。然彼则法当温补。不得
与麻黄。必细审其所不用。然后不失其所当用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
曰柔痉。
【目】张兼善曰。此以虚实分别刚柔也。
【纲】仲景曰。脉浮而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
【目】刘完素曰。阳为津液之主。阳虚则津液虚少。故无汗。若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肤
之状。则又久虚矣。
卷六
自汗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
故知汗出解也。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伤寒三日。脉浮而解。 然汗出也。
【目】朱肱曰。卫不和自汗。伤风自汗。亡阳自汗。
寇宗 曰。风阳邪。风中太阳。两阳相搏。而阴气衰弱。阳浮故热自发。阴弱故汗自出。
张云岐曰。欲自解。便寓不可妄治意。汗为阳气外发。汗出则阳胜。而寒邪自解矣。言未解。
便有当解意。停者。相等之谓。太阳病阳浮而阴弱。是阳强也。今阳脉既微。谓非阴阳之俱停者乎。
阴阳俱停。便是调和之脉。虽今犹未解。不可卜其必解乎。
楼全善曰。伤寒三日。脉浮而解。此伤寒之本轻者。故不必合太阳六七日病解之期而自解也。
曰然汗出。亦宁必再求其汗乎。
【纲】仲景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目】魏荔彤曰。太阳中风病。而发热汗出恶风。与他条同。兼患头痛。即头项强痛而专言于
头者也。风邪少盛诸阳
聚处。必多亢烈之患。正为桂枝对症之病。用之无疑矣。必指出头痛者。见无身疼体痛骨节疼痛。所以
不同于寒邪之治也。
柯琴曰。此是桂枝本症。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症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是麻黄症。
【纲】仲景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目】方中行曰。脉浮为伤寒。在太阳初感。风寒未定。故本条揭示中风之脉症甚细。则阳强
阴弱。与脉之阳浮阴紧而不弱者。其异如是也。阳浮之热。为自发而快捷。阴弱之汗。为自出而直
易。热为翕翕之温热。与或已发或未发迟迟之热。鼻鸣干呕。与呕逆而喘。同为阳郁。而大分缓急。
其异又如是。辨之既详。桂枝一方。不容再疑。
柯琴曰。此太阳中风之桂枝症。阳浮因风中于卫。两阳相搏。故热自发。是卫强也。阴弱因风
中于营。血脉不宁。故汗自出。是营弱也。两自字。便见风邪之迅发。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主之。
【目】柯琴曰。此释中风汗出之义。见桂枝为调和营卫而设。阴弱不能藏。阳强不能密。故汗出。
【纲】仲景曰。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盖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
当汗出而愈。
【目】柯琴曰。此为挟虚伤寒之症。形作。见恶寒体痛厥逆。脉当弦紧而反浮弱。其本虚可知。
此东垣所云劳倦内伤症也。解之者。与桂枝汤啜热稀粥。故汗出愈也。
【纲】仲景曰。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
愈。宜桂枝汤主之。病尝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耳。营
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和营卫。则愈。宜桂枝汤。
【目】李 曰。营行脉中。在血脉。其病深。卫行脉外。在皮肤。其病浅。营血。阴也。主闭
藏。故寒喜伤营而无汗。卫气。阳也。主开泄。故风喜伤卫而有汗。然岂独太阳为营卫之会。而有
风寒之别乎。阳明善饥为伤风。不食为伤寒。少阳耳聋胸满而烦为伤风。口苦咽干目眩为伤寒。
三阴伤风。俱四肢烦疼耳。太阳为之先者。伤寒因肾水亏损。至春木无生意。故发为温病。至夏绝
生化之原。故发为热病。所以太阳少阴二经受病。最多最先也。
柯琴曰。脏无他病。知病只在形躯。发热有时。则汗出亦有时。不若外感者。发热汗出不休也。
内经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时热汗出耳。发热汗即出。其营气不足。因阳邪下陷。阴不胜阳。
故汗自出。无热而常自汗。其营气本足。因卫气不固。不能卫外。故汗自出。不和。见卫强。不谐。
见营弱。弱则不能合。强则不能密。皆令自汗。但以有热无热别之。(恶法)
以时出常出辨之。总以桂枝汤啜热粥汗之。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
曰柔痉。
【目】鳌按。刚者。实也。柔者。疏也。无汗则皮毛闭而实。汗出则腠理泄而疏。
卷六
盗汗
属性:【纲】仲景曰。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目】刘完素曰。若邪气一切在表。于卫则汗自出。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于表邪。及睡则卫
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即止矣。
【纲】仲景曰。三阳合病。脉浮大。在关上。但欲睡眠。合目则汗。
【目】刘完素曰。合目则汗。是知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明矣。且自汗有虚有实。其盗汗之症。
非若自汗有实者。悉当和表而已。
韩祗和曰。阳入于阴。故但欲睡眠。卫气行阴。故合目则卧。热淫于内。故卧则汗出。
陶华曰。无汗者。寒邪中经。腠理闭密。津液内渗而无汗也。若风湿暑干之。皆令汗出。惟寒邪独
不汗出。则当汗之。若与麻黄汤三剂而不汗者。此必不可疗也。自汗者。卫气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卫为邪所干。
不能卫护于外。由是而汗出焉。且自汗
有表里虚实之分。若自汗出而恶风寒为表未解。当解肌。冬用桂枝汤。余月冲和汤加减。汗后恶风
寒。痛为表虚。黄 建中汤。若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解里未和。下之。设或汗出发润。如油如珠。
凝而不流。皆不可治。盗汗者。睡中则汗出。觉则不出。杂病责于阳虚。伤寒责在半表半里。故
知胆有热也。
卷六盗汗
附录李氏汗后不解治法
属性:李中梓曰。汗后不解者。或表邪未尽。或邪传于里。或邪气乘虚内客。故虽汗而病仍不解也。
汗后脉大如疟状。再汗之。桂枝二麻黄一汤。汗后心下痞硬。呕吐不和。大柴胡汤。大汗。大烦渴。
而脉大。人参白虎汤。汗后恶热。脉实。调胃承气汤。汗出而喘。无大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大汗出。胃干。欲饮水。少少与之。汗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汗后脉洪数。烦
渴。五苓散。汗后胀满。浓朴生姜人参汤。汗太多。心悸发颤。桂枝甘草汤。汗后恶寒。表虚也。
脉细神倦。芍药甘草附子汤。太阳汗出不解。发热心悸肉 。真武汤。汗后身痛脉沉。桂枝加芍药
人参汤。汗后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下利恶寒。四逆汤。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
卷六
可汗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外症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目】许叔微曰。太阳表症者。恶寒是也。问。三阴有可汗者乎。答曰。阴病不当发汗。发汗则动经。然太阴脉浮。
少阴发热。亦须微微取汗。但不正发汗耳。大抵风寒中人。与营卫俱薄而发热。又未曾行诸汗药。虽无阳症。须少汗解
逐
之。王叔和云。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故知初病脉沉细数。虽里不消。本表中风寒。须温覆少
汗而解。
柯琴曰。此条是桂枝本脉。伤寒中风杂病。皆有外症。太阳主表。表脉咸统于太阳。然必脉浮
弱。可用此解外。如但浮不弱。及浮而紧。便是麻黄症。要知本方只是外症之虚者。
【纲】仲景曰。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目】王肯堂曰。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 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
解。当重发汗。汗多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仲景
论。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症良验。
柯琴曰。此条因余热。卫解而营未解。故用桂枝更汗也。凡曰桂枝汤主之者。定法也。服桂枝
不解。仍与桂枝汗。解后复烦。更用桂枝者。活法也。麻黄脉症。但可用桂枝更汗。不可先用桂枝
发汗。且服麻黄复烦。可更用桂枝。用桂枝复烦。不得更用麻黄。又活法中定法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浮脉者不愈。浮为在外。当须解外。则愈。
宜桂枝汤。
【目】张元素曰。仲景凡为汗症关防。无所不备。且如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加喘者。桂枝
加浓朴杏子汤。有汗恶风
者。桂枝加葛根汤。形如疟。且二三度发。桂麻合半汤。日再发者。桂枝二麻黄一汤。脉微弱者。
不可汗。桂枝二越婢一汤。至于伤风。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复加
烦躁者。大青龙汤。随其所感轻重。用众理以应之。可见汗症中间。其周详整密。无所不至矣。
张兼善曰。误下后脉仍浮。可知表症未解。阳邪未陷。只宜桂枝解外。勿以脉浮而用麻黄。下
后仍可用桂枝。乃见桂枝方之力量。
【纲】仲景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大便圊者。知不在里。仍在表
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目】朱震亨曰。伤寒前三日。法当汗。可用双解散。连进数服。必愈。
李 曰。服药而不得汗。当用蒸法。陶氏再造散主之。
柯琴曰。此辨太阳阳明之法。太阳主表。头痛为主。阳明主里。不大便为主。阳明亦有头痛。
浊气上冲也。太阳亦有不大便。阳气太重也。七日不大便。病在里。则头痛身热属阳明。外不解由
内不通也。若下之。大便去。则头痛身热。病仍在表。仍是太阳。宜桂枝汗之也。
本条当有汗出症。故合用桂枝承气。
【纲】仲景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目】李 曰。太阳病。脉浮紧者。宜汗。汗之不解者。再汗之。若失其汗。则寒邪传经。当
看传过何经。变出何病。若因汗而反下渗。表邪乘虚内陷。则热蓄于里。变为瘀血懊 痞气结胸等
症。
鳌按。脉言浮。浮而有力者。言数。是由于发热者。故为热在表。故可发汗。
【纲】仲景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
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
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目】张介宾曰。各经表症。凡有汗出不彻者。皆未足言汗。盖邪未尽去。其人必身热不退。
而仍觉躁烦。或四肢酸疼。坐卧不安者。以汗出不彻故也。何从知之。但诊其脉紧不退。及热时干
躁无汗者。即其症也。仍宜汗之。如果汗透而热仍不退。或汗后身热愈甚者。是即所谓阴阳交。魂
魄离。大凶之兆。凡汗之不彻者。其故有三。如邪在经络筋骨。而汗出皮毛者。此邪深汗浅。卫解
而营不解。一也。或以十分之邪。而出五分之汗。此邪重汗轻。二也。或寒邪方去。犹未清楚。遽
起露风。因虚复感。此新旧相踵。三也。凡遇此当详辨。而因微甚以再汗也。取汗之法。当取于自
然。不宜急暴。但服以汤剂。盖令温暖。使得津津微汗。令稍久之。则手足俱周。遍身通达。邪无
不散矣。若一时逼之。如淋如洗。则急遽间。卫气已达。而营气未周。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