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7-医方集解-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经,宜理中汤加木香、七气汤加川芎、或甘草干姜汤,甚效。)本方加石膏、淡豉、麻黄, 
名三黄石膏汤(别见表里门。)本方水丸,名三黄金花丸;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梦语惊 
悸,吐衄淋秘,劳嗽骨蒸。本方加大黄,名栀子金花丸;去栀子,加大黄,名大金花丸∶治 
略同。 

泻火之剂第十四
附子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伤寒心下满 而痛者,为结胸,为实;硬满而不痛者, 
为痞, 
附子 
后复 
满, 
从外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此足太阳、手少阴药也。吴鹤皋曰∶心下痞,故用三黄以泻痞;恶寒汗出,故用附子以 
固阳 
此邪 
汤 
以 
类 
而 
表 
故 
东 
因 
甚 
药 
本方去附子,名三黄泻心汤(见前)。再去黄芩,名大黄黄连泻心汤(仲景)∶治伤寒心 
下痞,按之濡(音软,)关上脉浮(沉为实热,浮为虚热。经曰∶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周 
扬俊曰∶以非痰饮结聚,故无取半夏、生姜也。《活人》云∶结胸与痞,关脉须皆沉∶若关 
脉浮而结者,三黄以泻肝。李时珍曰∶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衄血者,用泻心汤,实泻心包、 
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泻心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 
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结上焦,胃之上脘在心,故曰泻心。 
经曰∶太阴所至为痞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结胸,乃邪 
热陷入血分,亦在上脘,故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散其热也;若结胸在 
气分,则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只用半夏泻心汤。按∶发阳发阴,诸解不同,终成疑案。 
李氏则以寒伤为阴病,热陷为阳病,然仲景所用皆寒药,未尝有所分也;周扬俊则谓总属下 
早致然,似为近 

泻火之剂第十四
半夏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身寒而呕,饮食不下,非柴胡证(经曰∶伤寒五六 
日,呕血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 
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若满 
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凡用泻心者,皆属误下之证,非传经热 
邪也。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成氏曰∶否而不泰为痞。苦先入心,泻心者必以苦,故以黄连 
为君 
而行 
下之后,脾气必虚),则痞热消而大汗以解矣(旧注曰∶此方药味,盖本理中、人参、黄芩 
汤方。王海藏曰∶外证全是下证,而脉反细不可下者,泻心汤主之;脉有力者,黄连泻心汤; 
脉无力者,半夏泻心汤。喻嘉言曰∶诸泻心汤,原以涤饮,此证因呕,故推半夏为君。程郊 
倩曰∶痞虽虚邪,然表气入里,拂郁于心阳之分,寒亦成热矣。寒已成热,则不能外出,而 
热非实,秽又不能下行,唯用苦寒从其部而下之,仍虑下焦之阴邪上入,兼辛热以温之,阴 
阳两解,不攻痞而痞自散,所以寒热互用。若阴痞不关阳郁,即郁而未成热,只是上下阴阳 
部分拒格而成,泻心之法概不可用也。又曰∶人皆曰汗多亡阳,不知下多亦亡阳,以亡阴中 
之阳,故曰亡阴耳。下焦之阳骤虚,气必上逆,则上焦之阳反因下而成实,以火气不下行故 
也,治多泻上补下,心君得苦寒而安,则反能从阳引之入阴,故芩连栀子泻亦成补;若汗下 
相因,有 
本方除人参,再加甘草(一两,合前四两),名甘草泻心汤(仲景)∶治伤寒中风,医反 
下之,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医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 
但以胃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为下后里虚胃弱,内损阴气,故加甘草以和中益胃,复真阴, 
退虚热。 
甄权 
伤寒 
肠 
动 
治 
至于阴即协寒,其证尤显,所以云阳证下利,误温则发黄出斑而死,此等支 
本方加生姜四两,名生姜泻心汤(仲景)∶治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中痞硬,干噫(嗳同)食 
臭,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客气上逆,伏饮搏膈,故痞硬;中气不和,故 
干嗳;胃虚火盛,邪热不杀谷,故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土弱不能制水,故腹中雷鸣下利, 
谓之协热利,为汗后胃虚,外损阳气,故加生姜以散邪涤饮,益胃复阳。刘河间曰∶泻而水 
谷变色者为热,不变色而澄沏清冷者为寒。若肛门燥涩,小便黄赤,水谷虽不变,犹为热也, 
此由火性急速,食下即出,无容克化,所谓邪热不杀谷也)。本方除黄芩、大枣,加枳实、 
浓朴、麦芽、白术、茯苓,蒸饼糊丸,名枳实消痞丸(东垣)。 

泻火之剂第十四
白虎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浮为在表,滑为在里。里寒指伤寒,即病热之本因也); 
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 语遗尿,发汗则 语,下之 
则头 
遗尿 
气下 
热);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 
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邪热盛,故脉洪大;热在表而浅, 
邪恶正,故恶寒;热入里而深,邪甚无畏,故不恶寒,反恶热;中风有汗,伤寒无汗,传入 
阳明,则有汗,谓之热越,故阳明病法多汗;里热故作渴;阳明主肌肉,故肌热;脉交额中, 
故目痛;脉夹鼻,金燥故鼻干;胃不和,故卧不安。人之阳气,昼日行阳二十五度,平旦属 
少阳,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先煮石膏数十沸味淡难 
出,再投 
此足阳明、手太阴药也。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热则伤气,必以甘 
寒为助,故以石膏为臣(石膏、滑石,味皆甘寒,凡药带甘者,皆泻中有补);津液内烁, 
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气缓之为使,不致伤胃也。又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 
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子肺,或泻其母心,不专治阳明气 
分热也(石膏、甘草不但清里,兼能发表,然必实热方可用。或有血虚身热,脾虚发热,及 
阴盛格阳,面赤烦躁,类白虎汤证,误投之不可救也。按∶白虎证脉洪大有力,类白虎证脉 
大而虚,以此为辨。又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证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外 
热而内寒;阳盛极而格阴于外,外冷而内热;经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 
则寒是也。当于小便分之∶便清者外虽燥热,而中必寒;便赤者外虽厥冷,而内实热。再看 
口中燥润及舌苔浅深,盖舌为心苗,应南方火,邪在表则未生胎,邪入里津液搏结则生胎; 
而滑胎白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邪在半表半里也;热入渐深,则燥而涩,热聚于胃则黄, 
宜承气及白虎;若热病口干舌黑,乃肾水刑于心火,热益深而病笃矣。然亦有胎黑属寒者, 
舌无芒刺,口有津液也,又当用温补之剂,尤其细辨。李东垣曰∶邪在阳明,肺受火克,故 
用辛寒以清肺,所以有白虎之名,白虎,西万金神也。吴鹤皋曰∶如秋金之令行,则夏火之 
炎退。成氏曰∶立秋后不可服,为大寒之剂。易老曰∶有是病则投是药,苟拘于时,何以措 
手。若以白虎为大寒,承气又何以行于冬令乎。太阳发热无汗而渴,忌白虎,表未解也,阳 
明汗多而渴,忌五苓、猪苓,津液大耗也)。 
本方加人参三两,名人参白虎汤(仲景)∶治伤寒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解热,人 
参生津。凡身发热为热在表,渴欲饮水为热在里,身热饮水,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表里 
俱无热。欲饮水者,不可不与,不可过与,恣饮则有水结胸、心下悸、喘咳、哕噎、肿胀、 
癃秘、下利诸变证;亦治伤寒无大热,口澡渴,心烦,背微恶寒者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 
者,少阴病也,宜附子汤;今热未退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尚属太阳,然燥渴心烦为里热 
已炽,与白虎汤解表邪,清里热,加人参补气生津。太阳病在表故恶寒,少阳在半表半里亦 
微恶寒,阳明在里故不恶寒,反恶热,间有恶寒者,与太阳合病也。许叔微曰∶仲景云∶伤 
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大渴烦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云∶脉浮滑,此表 
有热,里有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 
林亿校正谓;于此表里差矣,余谓不然,大抵白虎能除伤寒中渴,表里发热,前后二证,或 
云表里俱热,或云表热里寒,皆可服之。一种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全是麻黄与葛根证,安 
可行白虎也);亦治太阳中 (音谒。暑也),身热,汗出,恶寒,足冷,脉微而渴(身热恶 
寒,为在表;足冷脉微,又不可表);亦治火伤肺胃,传为膈消(喻嘉言曰∶肺消以地黄丸 
治其血分,肾消以白虎汤治其气分,病不能除,医之罪也)。本方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 
治湿温脉(沉细者沉细属湿,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名湿温。其证胫冷,腹满,头痛, 
身痛,多汗,渴而谵语。李东垣曰∶动而伤暑,火热伤气,辛苦之人多得之,宜人参白虎汤; 
静而伤暑,湿胜身重,安东之人多得之,宜白虎苍术汤)。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金 
匮》)∶治温疟,但热无寒,骨节疼痛,时呕。本方加柴胡、黄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汤∶治 
暑嗽喘渴。本方除粳米,加人参,名化斑汤∶治胃热发斑脉虚者。 

泻火之剂第十四
竹叶石膏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伤寒解后,余热未尽,津液不足,故虚羸少气;虚 
热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二两) 麦冬(一升) 半 
夏(半升) 
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泻余热(竹叶能止喘促、气逆上冲);人 
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 
损其真 
又方∶竹叶 石膏 木通 薄荷 桔梗 甘草,亦名竹叶石膏汤∶治胃实火盛而作渴(李 
士材 
焰胜 
石膏 

泻火之剂第十四
升阳散火汤
属性:(东垣) 
治肌热表热,四肢发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得之;及胃虚 
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脾主四肢,四肢热即五心烦热也;火性上行,若郁 
而不达,则反以销烁真阴,而肌肤筋骨皆为之热也;若饮食填塞至阴,则清阳不得上行,故 
不能传 
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芍(五钱) 炙 
甘草 
此手足少阳药也。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 
独活 
皆散 
阴气,为佐使也(吴鹤皋曰∶经曰∶少火生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扬 
之则光,遏之则灭,今为饮食抑遏,则生道几乎息矣;使清阳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 
饮食传化,无抑遏之患矣;东垣圣于脾胃,治之必主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 
也,安 
本方除人参、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治同(火郁者,内热外寒,脉沉而数,火郁无 
焰 
节庵升阳散火汤∶人参 白术 茯神 甘草 陈皮 麦冬 当归 芍药 柴胡 黄芩。 
加姜 
误认 
炒半 
其神 
非升 

泻火之剂第十四
凉膈散
属性:(《局方》)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 
螈,胃热发斑发狂;及小儿惊急,痘疮黑陷(上证皆上中二焦之火为之患也)。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芒硝 甘草(二两) 栀子(炒黑) 黄芩(酒炒) 薄 
荷(一两 
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 
升散 
病在 
以手 
胸膈 
主病 
根, 
通肠 
承气 
白 
药 

泻火之剂第十四
当归龙荟丸
属性:(《宣明》) 
治一切肝胆之火,神志不宁,惊悸搐搦,躁扰狂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胸膈痞塞, 
咽嗌不利,肠胃燥涩,两胁痛引少腹,肝移热于肺而咳嗽(肝属风木,主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