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鲤肠阴寒性冷。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虚败。及易溏泻者。勿轻与服。不用姜 
汁椒 
〔修治〕 取汁用姜汁和剂日中煎熬。此千金法。 

卷九隰草部
蒲公英
内容:一名耩耨草。即黄花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 
茎叶似苦苣。有细刺。断之有白汁。四时开黄花。如单菊而大。花罢飞絮中有子。落 
x苗x 
味甘微苦。气平寒。入足阳明。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化一切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治妇人乳痈。擦牙乌须发。壮筋骨。解食毒。散滞气。 此草属土。得水之冲气。当是入肝 
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乳痈肿毒。并宜生啖之。(仲淳) 同 
忍 
贝 
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谓为少阴本经君药。 还少丹 
(越王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 
更 
香附末五钱。腌一宿。分作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六一泥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 
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论〕 蒲公英味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缪氏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则入 
者。 

卷九隰草部
大青
内容:处处有之。春生青紫茎。高二三尺。对节作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放花如蓼。亦似 
芫 
味甘而微苦咸。气大寒。 能解心胃热毒。主时行热毒头痛。身发寒热。及热毒痢。治 
热毒 
大 
斑。 
青也。 
使自外 
内彻外之 
一斗。煮 
之候也。 
〔论〕 大青气寒味甘而微苦咸。濒湖应得之亲尝。不谬也。盖大热之气。非寒无以取 
之。 
能解 
寒脾 
〔修治〕 凡证宜用大青者。如无。即以大蓝叶代之。或真青黛亦可。 

卷九隰草部
地肤子
内容:田野间多有之。其根丛生。一干数十枝。攒簇直上。七月开小黄花。其子繁细 
老。多取为扫帚。 
气味苦甘寒。入足太阳经。 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强阴疗阴卵 疾。散疝 
瘕。去热风头目。风热皮肤中热气。(作汤浴之) 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权) 
诸病 
阳之 
气。 
必 
太 
〔论〕 本经于地肤。首治膀胱热利小便。即继以补中益精气。其功用便可参。盖膀胱 
为足 
肾为 
热而 
而在 
脏阴清 
甄权故 
浓以为 
应得如是 
于虚热 
清而阳 
x地肤苗叶x 
味微甘而苦。气寒。 主利诸淋。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 小便不通。用 
一大把。水煎服。盖无阴则阳无以化。是物益阴气。通小肠。亦东垣用知柏滋肾之意 
人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贱物回生。功 
〔修治〕 清热生用。如欲其起阴达阳。宜以火酒浸一日夜。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寒 
性。 

卷九隰草部
马蔺花
内容:即蠡草花。其子即蠡实。本草蠡实根叶皆用。而方书证治。惟及于花。故独悉之。 
河东川谷。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汴尤多。就地丛生。一本二三十茎。高三 
叶似薤而长浓。叶中抽茎。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而赤色有棱。根细 
色。 
x花x 
味甘辛。气平温。 治皮肤寒热。胃中热。疗偏坠疝气。喉痹。杀虫。 方书治沙 
疝。及小肠气。 
附方 偏坠疝气不愈。马蔺花用萝白子同炒二两。川楝净肉用橘核同炒一两五钱。吴茱 
萸酒 
浸炒一两。木香二钱。不见火为末。每服一二钱。好酒调。空心服。 喉痹肿痛。取荔花皮 
根合二分。及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渣。含之。细细咽汁瘥。沙石热淋。通神散。马蔺花七 
枚烧。故笔头二七枚烧。粟米一合炒。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日二服。 
〔论〕蠡草花实。其功专主于下焦之阴。即花色紫碧。可以揣其所入。有合于阴中之 
阳也 
和于 
蠡实服 
下焦之 

卷九隰草部

内容:叶似菊而薄。多细丫。面背皆青。高者四五尺。其茎白色。如艾茎而粗。八九 
细花。结实如艾。中有细子。极易繁衍。(濒湖) 
味辛苦气微寒。微温。降也。阴中微阳。入足厥阴血分。 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 
胀留 
心腹 
及月 
饮 
〔论〕 子。据方书似为行滞血之剂。然有不可概者。盖血之由瘀而得畅。不徒以 
疏 
犹 

卷九隰草部

内容:一名扁竹。出东莱山谷。所在有之。春仲蔓延布地。苗似瞿麦。根似蒿。弱茎促节 
紫赤似钗股。叶细绿似 竹。节间出花甚细。色微青黄。或淡红。似蓼蓝花状。遂结 
(核) 
气味苦平。 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本经)疗霍乱黄胆。利小便。(濒湖) 热淋 
涩痛。 
治小儿 
隔宿 
〔论〕 蓄概谓为通利之药。然观其引蔓促节。节节开花。若封而辟。辟而封。当有 
逐节 
主杀虫者 
治于湿化 
蕺于历代本草。俱在菜部。至先生改隶隰草。具有特见。李氏纲目仍载蕺于菜部柔滑类 
。且引赵叔文紫蕺养猪之说。是泥于蕺菜之名。而未能更定耳。春秋时勾践有采蕺事。想犹 
尝 
百 
部 
书 
从 
佑识) 

卷十毒草部
大黄
内容:出河西山谷及陇西者为胜。益州北部汶山西山者次之。二月卷生黄赤。放叶时四四相 
当。粗长而浓。宛似羊蹄。茎高三尺许。味酸而脆。三月花黄。五月实黑。八月采根用。根 
形亦似羊蹄。大者如碗。长二尺许。切片阴干。理文如锦。质色深紫。(核) 
x根x 
大苦大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手足厥阴经血分。 黄芩为之 
使。 本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 诸本草治诸实热不通。除肠胃结热诸病。泻心下痞满心腹胀满。(俱指热之 
结于血中者而言)除痰实。利壅滞。行土郁。调血脉。苦峻下走。治中下焦湿热诸证。疗 
下 
以 
故其性猛利。所至荡平。略无阻碍。味 
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用大黄黄芩黄 
何也。丹溪云。正因少阴经阴气不足。阳 
黄泄去亢盛之火。使之和平也。夫 
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故 
(无己) 大黄乃血分之药。病在 
心之气不足。而包络肝脾胃之邪火 
按之软者。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 
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 
问太阴所致为痞满。又浊气 
血分。亦在上脘分野。) 
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 
寒。似得水正化。而炎上作苦 
素问云。承乃制。制则生化 
有不行。变生 难。舍同类之苦以入之。不能彰其用矣。 
病在五脏。主心腹部位。若肠胃之间。心腹之分。夏气热 
致成症瘕积聚。变生寒热胀满者。皆心用不行也。大黄能 
下赤白。初起可同枳壳槟榔当归甘草滑石作丸投之。是迎而 
胃。同碱及白蔹乳香没药陈小粉炒。醋蜜调敷。作痈肿围药 
黄酒蒸八两。前胡八两。橘红四两。另有青礞石二两。同焰 
末二两。各取末。水发为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 
百二十丸。温水吞下。即卧勿动。候药逐上焦痰滞。次日先 
惟妊娠水泄忌之。西大黄拌蜜及竹沥。九蒸九晒。粉糊为丸 
上二焦有热痰。因发偏头风。诸药不效。目将损者。又治中 
夜卧即梦遗者。临卧。以升麻陈皮汤吞三四钱。湿热去即止 
头末半两。各服三钱。有厥冷者。酒服。无厥冷五心烦。蜜 
实病于湿热也。人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结滞则元气不壮。 
大黄一服。坚乃如故。但须审虚实用之。实固可投。即虚火 
补。盖其结滞者。非荡涤之味不能去也。 干血气痛。锦纹大 
一升。熬成膏。(或加香附) 丸芡子大。卧时酒化一丸服。大便利一二行。红漏自下。 
调经仙药。录之以见醋煮者不独治块也。 湿热眩晕不可当者。酒炒大黄为末。茶清服二 
录此以见大黄之能至于极上也。 
〔论〕 大黄号曰将军。荡涤肠胃结热实热湿热。至为劲直而驶疾。产河以西者。禀金 
气为 
瘀 
以 
其 
不通) 
矣。总之 
(即三焦 
互主风寒燥 
于湿以为病。 
如症块积聚 
劲疾猛利。由其 
胜)金为土子而导引 
化。血乃生。金为水母 
而致水之用。(水之所用 
止能泄气中湿热。不能 
寒之味。概以牵牛泄湿 
焦。斯理犹未遽悉。夫 
而水土更合德以立地 
能伤元气。耗阴血。凡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弗轻用。(濒湖) 凡血闭由于血枯。 
而不由 
闭由于 
少腹痛 
而不可 
脚风气 
犯。乳 
〔修治〕 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洁古) 非借 
酒力。 
浸蒸熟 
或酒蒸微熟可也。如热痢初起。 
用。然有难执者。如腰脚风气作 
末六分。入破头鸡卵中。搅匀蒸 

卷十毒草部
常山
内容:苗名蜀漆。功用相同。 
气味苦辛寒。有毒。 主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劫痰截疟。逐老痰积饮。散山岚瘴气。 
x蜀漆x 
气味辛苦。纯阳有毒。 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则气少缓。少用亦不致吐。 
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坚痞。瘕聚邪气。破血。洗去腥。与苦酸同用。导胆邪。(洁古) 岭 
南瘴气。寒热所感。多在营卫皮肉之间。欲去皮肤毛孔中瘴气根本。非常山不可。但性吐人 
。惟以七宝散冷服之。即不吐。且验也。(李斋)疟家痰涎黄水。或停潴心下。或结 胁间 
。乃生寒热。法当用常山吐逐。水在上焦。常山能吐之。水在胁下。常山能破其 而下其水 
。但须行血药品佐助之。乃收十全之功。其有纯热发疟。或蕴热内实之证。投以常山。大便 
点 
火与 
盖无 
客于 
助。 
秘方。用 
清和丸如 
〔论〕 经曰。夏伤于暑。秋为 。疟。盖谓暑热郁于经络之内。入秋而束以风寒。阴 
阳相 
尤多。 
为虚为 
治暑疟 
损庵治 
于阳而热已。是大法之不可易者也 
络之内。故不能即已。惟开其郁而 
行而经络乃大畅也。至于病在阴分 
然后作表汗而解。然则以苦甘寒 
升发。必其前未用。或更伤其胃气 
阴得阳之升而出尔。若未至于下陷 
色。知为暑伤血分。用四物加苦辛寒药。二日发唇疮而愈。是 
后耳。即补胃之剂。又岂得漫投于留邪未动之会乎。 缪氏言 
确论也。丹溪又曰。若取汗而不得汗。理血而汗不足。必更求切 
使之离于阴阳而霍然以去。盖论药至恰中病情之处。即补益亦 
常山劫剂。而倚为无上妙品乎。其亦不学之甚矣。或曰。无痰 
治痰之药。自有应节而投。如缪氏法治之累效者。又何须是物 
积饮。形气充实之病为得耳。 
缪氏。入口即吐。其性暴悍可知。最损真气。故疟非由于瘴气。及老痰积饮所致者。弗 
用 
〔辨治〕 须细实色黄。形如鸡骨者佳。生用令人大吐。酒浸一日。蒸熟。或炒。或醋 
浸煮 

卷十毒草部
商陆根
内容:俗名章柳根。春生苗。高三四尺。叶如羊舌而长。其茎青赤。至柔脆。夏秋开 
根如萝卜而长。八九月采之。有赤白二种。 
味酸辛。气平。有毒。(白者苦冷。赤者有毒。)阳中之阴。沉也。降也。其性下行。 
专于 
痹。熨除 
治喉痹 
水气者。 
意也。(类明) 
小便利。即肿消 
一夜。晒干为末 
或取根杂鲤鱼熬汤 
效。(嘉谟) 赤根 
脓。或捣烂加盐。总 
多取商陆根捣汁。或蒸之。 
生商陆根汁一升。杏仁一两 
酒下。以利恶物为度。 石 
湿漏诸疖。 
〔论〕 商陆春令生苗。采根于八九月。本阳之气以至阴。而归于阴之气分。用治石水 
之病 
阴少 
之阴 
痈暴症及 
阴虚。 
故治阳水 
当绎方 
而标 
标之 
者。 
尽化 
与大戟甘遂异性而同功。胃气虚弱者。不可用。(濒湖) 赤者但可贴肿。服之伤人。 
利血不 
〔修治〕 铜刀刮去皮。薄切。东流水浸三日。取出。和绿豆同蒸半日。去豆。晒干或 
焙用 

卷十毒草部
甘遂
内容:生西凉者上。汴沧吴者次之。(日华子) 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其根皮赤肉 
白。作连珠。大如指头。实重者良。一种草甘遂。乃是蚤休。疗体全别。苗亦不同。根皮白 
色。(苏恭颂) 
x根x 
味苦甘。气大寒。有毒。阴草也。 洁古曰。纯阳也。 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主下五水。治大腹(即水蛊) 疝瘕。腹满(水气之聚) 面目浮肿。除留饮。去痰水。 
利 
囊肿 
(仲 
为痰饮 
景治 
末涂腹 
用甘遂 
喘胀。 
息。大 
晨热汤 
生研为 
温酒 
血室 
及妇人心风血邪。用遂心丹。甘遂二钱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