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夫韭叶辛矣。最后有微酸。生用绝无甘。若韭子则结于季秋禀金气之专。已无酸 
味。 
肺所 
不归 
所以 
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肝固主溺。然已包举于三焦之中。下焦卫气。能化水而出。即能 
约三 
多食能昏人神。最为养性所忌。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仲淳) 
韭黄。未出于土者。其气抑郁。食之滞气。韭花。食之动风。 

卷十五菜部

内容:韭类。一名 (音叫)子叶似韭而阔。多白而无实。有赤白二种。白者补而美。赤者 
苦而无味。 
x白x 
味辛苦。气温。性滑。温中散结气。调中补不足。治胸痹刺痛。止久痢冷泄。及泄痢下 
重。能治下焦阳明气滞。并少阴病厥逆泄痢。与蜜同捣。涂汤火疮。甚速。与蓐妇饮。易产 
。 
之。 
喘急 
酒七 
即已。 
〔论〕薤八月栽根。禀金气以生。自正月分种。二月开花。五月叶青则掘之。否则肉不 
满。 
散结 
而 

卷十五菜部
白芥子
内容: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藏器)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茎高二三尺。其叶 
而有丫。其茎中空性脆。三月开黄花。结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一种茎大而中实者 
其子亦大。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濒湖) 
气味辛温。主发汗辟恶。疗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除暴风毒肿。流入四肢疼痛。利 
气豁 
节诸 
子。 
和。涂 
丸。防 
〔论〕白芥秋深下种。生于冬。而长于春。若以归藏之时为茁出。以萌芽之候为长养。 
故 
至斯以告成功。所以一切主治。大能于凝结之患而得开发。于逆上之穷而得降折。二者可分 
任。亦可合奏。如求其所因。而适其主辅之宜。讵止豁痰利气。尽其功哉。缪氏云。能搜剔 
内外痰结。及胸膈寒冷痰涎壅塞者。然肺经有热。与阴火虚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茎 
叶煮食动风动气。有疮疡痔疾便血者。忌之。 
〔辨治〕他芥子大如苏子而色紫。此品大如粱米而色黄白。碾用。 

卷十五菜部
莱菔
内容:即菘菜也。似蔓菁而稍大。种菘不宜于北。犹蔓菁不宜于南。今则南北俱有。性喜烧 
土。随地可植。夏末布种。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开紫碧花。夏初结子。圆长不 
等。遂可布种。根色有红白。形有大小长短不同。(核)有两种。一种八月布。秋冬之交即 
可 
亦 
x根x 
气味辛甘。叶味辛苦。气温平。生啖或捣汁饮之。止消渴宽中。去邪热气。疗鼻衄。制 
面毒。解酒毒。同地黄食。涩营卫。令人发白。属土而有金与水。生者下气。熟食则辛散味 
去 
咸辅 
绝妙 
并以汁 
x子x 
味辛甘。气平。生用主吐风痰。发疮疹。炒熟。下气定喘。治嗽消食。除胀利大小便。 
止气痛。下痢后重。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丹溪)宣吐风痰。萝卜子半升。擂细。水滤取 
汁 
萝卜子 
急。萝 
高年气喘。萝卜子炒。碾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风秘气秘。萝卜子 
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立通。气胀气蛊。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 
。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如神。胀满证甚者。加莱菔子炒一钱。面食 
伤。尤宜用。 
〔论〕莱菔布种于夏。而归根于冬。抽苗于春。而结子于夏。其根禀火土之气。历金而 
宿于 
生则 
水气。历木令而聚精于 
生用则金益火之势。故有 
痰则用生。凡炒用者。杀 
以气行则痰化乎。讵知 
身至液不化血而凝痰。 
缪氏。其子消痰下气更速。凡虚弱人忌之。 

卷十五菜部

内容:自胡地来。一名大蒜。小蒜根茎俱小而瓣少。其味辣甚。大蒜茎大瓣多。辛而带甘。 
皆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薹。五月食根。八月收种。 
味辛气温。熏烈有毒。入太阴阳明经。主治归五脏。通达走窍。行诸气。去寒湿。破冷 
气。 
汁饮。 
贴两足 
疗头风 
眠卧不 
痈疽发背。 
约百壮为率 
易合。一举而 
便成痂自脱。其效如 
数日即愈。寒疟冷 
甚妙。关格胀满 
张。不语。用大 
地。以蒜逐个于 
蚕。研末。 入鼻 
〔论〕别录本草。首言大蒜归五脏。达诸窍。为其本阳而归阴。以致其气化之阳。独有 
殊效 
而反 
产后 
阳以归 
之和。 
辛热 
邪之 
濒湖云。散气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人多荏苒受之。仲淳言。凡肺胃有热。 
肝肾 
伤耗 

卷十五菜部

内容:自胡地来。一名大蒜。小蒜根茎俱小而瓣少。其味辣甚。大蒜茎大瓣多。辛而带甘。 
皆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薹。五月食根。八月收种。 
味辛气温。熏烈有毒。入太阴阳明经。主治归五脏。通达走窍。行诸气。去寒湿。破冷 
气。 
汁饮。 
贴两足 
疗头风 
眠卧不 
痈疽发背。 
约百壮为率 
易合。一举而 
便成痂自脱。其效如 
数日即愈。寒疟冷 
甚妙。关格胀满 
张。不语。用大 
地。以蒜逐个于 
蚕。研末。 入鼻 
〔论〕别录本草。首言大蒜归五脏。达诸窍。为其本阳而归阴。以致其气化之阳。独有 
殊效 
而反 
产后 
阳以归 
之和。 
辛热 
邪之 
濒湖云。散气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人多荏苒受之。仲淳言。凡肺胃有热。 
肝肾 
伤耗 

卷十五菜部

内容:x生姜x 
辛而甘温。气味俱浓。浮而升。阳也。行阳散滞。辟恶祛邪。入肺。开胃。止呕 
乃气逆不散。生姜行阳散气)消痰(兼温中去湿。开豁冲散之功。)下气。开五脏六腑。通 
四肢关节。归五脏。除风邪寒热。并咳逆上气。久服通神明。生和半 
和杏仁泥。煎成膏。水调 
不能下食。浸汁点赤眼 
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 
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 
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 
童便服。立可解散。盖下 
两。捣自然汁一酒杯。露一 
升。煎熟。食尽愈。干呕厥 
取四合。连渣呷之。又杀腹 
合洗。水五升。煮一升。 
〔论〕凡物皆有表里。与人身无二。生姜味辛。留皮者入肺而开胃。肺胃合而阳气乃行。 
故 
表 
x干生姜x 
乃留皮自干者。与生姜之用不殊。但不润。可入丸散。较之干姜则不热。 
x干姜x 
造法。取生者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晒干。置磁瓮中酿三日。 
色乃成。姜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而热 
耳。(丹溪)。 
气味生辛炮苦。气薄味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阴也。为心脾二经气分药。洁古 
云。 
寒嗽 
治 
下 
用 
补 
之寒气。 
守中者。除 
赤石脂 
温肺。 
溪)生 
痹。同 
辛温以 
热。同地芍榆 
瓜。治霍乱胀 
苓术贝母。治 
脾胃虚弱。 
铫溶化。和丸 
一钱二分。水 
豆大。每米饮 
一钱。米饮下神效 
〔论〕姜之味辛。辛者金也。然以四月种。五月苗。至秋社前后新芽顿长。秋分采芽。 
柔 
叶 
全火 
府 
属金。 
炮。犹未 
气为火之灵 
存。人但知用 
亦须假此守 
先哲隐而未 
有坎。肺更得 
其血乃成。所 
姜以止唾血痢 
乃和。是固妙 
以去皮而由中 
黑与不黑之异 
化热。因以伤 
未可混投也。 
治中气虚冷。 
多用则耗散元气。须生甘草以缓之。(东垣)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海 
藏)干 

卷十五菜部
胡荽
内容:一名芫荽。 
x根叶x 
气味辛温。微毒。入足太阴阳明经。辛香走窜。内通心脾。下及肠胃。外达四肢。 
一切不正之气。疗痧疹痘疮不出。治消谷。通心窍。利大小肠。通小肠气。诸疮皆属心 
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营运。得臭恶则壅滞。故痘疹不快。用胡荽酒喷之。 
辟恶气。床帐上下左右。皆宜挂之。以御汗气胡臭天癸淫佚诸气。若儿虚弱。及天时阴 
用此最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加以酒曲助虐。益火聚热。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湖)胡荽禀金气多。火气少。故辛香气温微毒。(仲淳)痘疹不快。胡荽二两切。以酒二 
盏。煎沸沃之。盖定。勿令泄气。候冷去渣。微微含喷。从项背至足令遍。勿喷头面。 
x芫荽子x 
味辛酸。气平。炒用。能发痘疹。杀鱼腥。痔漏脱肛。胡荽子一升。粟糠一升。乳 
许。以小口瓶烧烟熏之。 
缪氏。气虚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风寒外侵秽恶气触者。不宜用。 

卷十五菜部
茴香
内容:宁夏出者。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为大茴香。他产小者。为小茴香。自番舶来 
大如柏实。裂成八瓣。瓣核如豆。褐色味甜。曰八角茴香。即舶茴香。 
x子x 
气味辛香。大甘微苦。性温。阳也。浮也。入胃肾二经。兼入心小肠膀胱经。开胃下气 
。止呕吐。暖丹田。为补命门不足之药。主膀胱冷气痛。及小肠气。并肾劳 疝阴痛少腹痛 
。方书治腰腹胁痛泄泻。积聚伤饮食虚劳咳喘呃逆。诸逆冲上恶寒。水肿霍乱香港脚滞下。小 
便 
阳 
治膀胱 
相合。 
辛温。又 
古方治疝。多 
下咽。六腑为 
炒茴香。得川 
霍乱腹痛吐 
同研煎汤。调五 
炙糯米糕蘸食 
渐至心下。 
睡而不寐。 
肝疝也。肝 
三月安。 
一两。( 
炒。候黑 
服三钱。入羊石子 
不得作声。小便大利 
用五苓之义推之。肾 
腰痛如刺。八角茴香 
茴香小茴香各三钱 
痛。舶茴香杏仁各 
痛。茴香晚蚕沙等 
小茴香末各一两 
如梧子大。每服五 
钱。盐酒调服。神 
〔论〕茴香本宿根。深冬生苗。卢氏所谓回阳于剥之时。正东垣所云补命门不足也。其 
味始 
阳。此 
于火腑 
乃反其始 
小肠之脉下 
睾肿大。谓 
本主上焦阳 
以透寒水之 
越胃阳之合 
即太阴阳明 
水也哉。其又入 
所谓上下经之通 
之气畅。而 
疝有湿热。不宜用。不 
热。是初起即宜用之矣。 
阳虚。就外淫论。固未有 
至阴中之阳转郁。遂病 
经以责效哉。又此味所疗如腰痛泄泻积聚虚劳腹痛诸证。亦藉其致火于水。 
以益肾中之元阳。第与附子补阳除湿 
凡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仲淳)小肠膀胱有热者。投之增疾。小 
茴性平 
〔修治〕隔纸焙燥。研极细。八角者亦同此治。得酒良。上行宜酒炒黄。下行盐水炒用。 

卷十五菜部

内容:入药多用黄茄。其余惟可作菜茄耳。(颂) 
x茄子x 
气味甘寒。主治散血止痛。消肿宽肠。(濒湖)茄属土。故甘而喜降。大肠易动者。忌 
之。(丹溪)老黄。治乳头裂。茄根煮汤。渍冻疮。折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奇效。皆甘以 
缓 
水。取 
冷。筋 
即入 
丸。 
罐子 
x蒂x 
烧灰。治口齿疮 。米饮调灰服二钱。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生切。擦癜风。治癜 
风白者。用白茄蒂。紫者。用紫茄蒂。蘸硫附末掺之。取其散血也。(濒湖)鲜茄蒂鲜首乌 
等 
x根及枯茎叶x 
主治中风寒湿诸证。鹤膝风疠风。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 口 
皴裂。煮汤渍之良。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用纸卷筒入内。一日一 
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血淋疼痛。茄叶 
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下。隔年者尤佳。牙齿 痛。陈茄树烧灰敷之。先以露蜂 
茄杆烧灰淋汁。和入桑 碱等药。治诸痈肿疔疮有效。(仲淳) 
〔论〕茄之气味甘寒。丹溪谓其属土。但黄熟在于九月。业已禀金气之深。故又谓其喜 
降也 
后液 
中风 
〔修治〕宜于九月黄熟时收取。洗净。阴干用。 

卷十五菜部
马齿苋
内容:叶大者。不堪入药。小者。节叶间有水银。然用之亦须去茎。茎固无效也。以 
又名长命菜。 
味酸。气寒。性更寒滑。主治散血消肿。利肠解毒。疗破伤风。多年恶疮。百方不瘥。 
或痛 
取马 
热淋 
烧存性 
风地丁 
〔论〕马齿苋本金中含水。(叶有水银。且难得燥。)却有酸味。是金媾于木也。入血脏 
而散 

卷十五菜部
薯蓣
内容:一名山药。干者佳。唐避代宗讳。改蓣为薯药。宋避英宗讳。改薯为山药。熟则 
湿则滑。惟干实者入药。必以冀州所产为胜。 
根味甘。气平。入手足太经阴。补脾肺之气。主治伤中。补虚羸。除烦热。补心气不足。 
养 
毒 
性凉 
补肝 
泄 
药 
等分 
即散 
〔论〕薯蓣味甘。甘益中土。所取者根。其质白色。是味之归形者。肺金也。其气温而 
兼平 
之气 
阴易 
益。 
为补 
至于 
中外 
乎手 
矣。 
不宜与面同食。(仲淳) 
〔修治〕六味丸。取山药由肺入肾以达茯苓泽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