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9-血证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则知脾不摄血而唾血矣。唾津其常耳。而唾血则又甚焉。盖津乃气分之阴液。其源即在胃中。凝而为 
唾。其来既近。其伤不多。至于唾血。则出于阴分。内经云。脾为阴中至阴。盖五脏俱属阴经。而脾独名太阴。 
以其能统主五脏。而为阴之守也。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方 
者如是。血即随之。营运不息。所谓脾统血者。亦即如是。世医不识统血之义。几指脾为贮血之器。岂不愚 
哉。脾能统血。则血自循经。而不妄动。今其血走泄胃中。为唾而出。是脾之阴分受病。而失其统血之常也。 
审系脾经火重。唇口干燥。大便秘结。脉滑实者。宜用泻心汤。加当归生地白芍花粉寸冬枳壳蒲黄甘草。 
若是脾经阴虚。脉细数。津液枯。血不宁者。麦冬养荣汤。加蒲黄阿胶。甲己化土汤。加生地花粉人参寸冬 
藕节侧柏叶莱菔汁枳壳。皆滋利脾阴之要药。如或七情郁滞。脾经忧虑。伤其血而致唾血者。以脾主思 
虑。故每因思虑而伤脾阴。睡卧不宁。怔忡劳倦。饮食不健。宜用归脾汤。以补心脾。再加阿胶柴胡炒栀棕 
灰血余。以解郁火。清血分。此治脾兼治心。心脾为思虑所伤者。应手而效。又凡脾经忧抑。则肝木之气。遏 
于脾土之中。不能上达。故清阳不升。郁为内热。不须清热。但解其郁。郁升而火不遏矣。逍遥散主之。 
脾土阴而用阳。脾经阴虚火郁者。上法略备。又有脾之阳气不旺。无以统运阴血。心战脉弱。四肢清冷。饮 
食不健。自汗身热者。用归脾汤。补脾之阳以生血。人参养荣汤。正元丹。皆治之。 
亦有清晨唾血。每早初醒。血液满口。唾出即净。明晨又唾。乃卧后血不归经。溢退场门中。实证则由肝不藏 
血。必有头痛口渴便闭之证。用当归芦荟丸治之。虚证则由脾不统血。必有怔忡虚烦不眠等症。用归脾 
汤。加丹皮山栀棕灰五味治之。此证与肾虚齿衄相似。宜参看之。 
高士宗曰。偶然唾血。一哈便出者。不药可愈。谓其血近胃。如先血后便为近血一般。故不药可愈。吾谓亦 
宜少用清味之药。可服甲己化土汤。加银花竹茹莱菔汁。丹溪又谓唾血皆属于肾。是混唾咯为一证。而 
以肾血之来。其路最深。其证最重。用保命生地散治之。吾谓先唾痰水。唾久然后唾血者。此血来路远。其 
证深。可用丹溪法治之。然亦有丹溪法所不能治者。即吾所定诸方。亦有不能尽治。别参吐咳诸门。自有 
治法。勿谓予论之不备也。 

卷二
咳血
属性: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肺之气。外合于皮毛。而开窍于鼻。外证鼻塞。皮毛固闭。则其气反 
而内壅。呛出喉间。发为咳嗽。此外因之咳也。肺之气下输膀胱。转运大肠。通调津液。而主制节。制节下行。 
则气顺而息安。若制节不行。则气逆而咳。此内因之咳也。夫外因之咳。不过其窍闭塞。肺气不得达于肤 
表。于是内奔喉间而为咳。其于肺之本体。固未常受伤也。至于内因之咳。则由于制节不行之故。盖肺为 
金体。其质轻清。肺中常有阴液。冲养其体。故肺叶下垂。如天道下际。其气泽之下降。亦如雨露之下滋。因 
之膀胱通。大便调。五脏六腑之气。皆得润利而不壅遏。肺气通调之益也。设肺中阴液不足。被火克刑。则 
为肺痿。肺叶焦举不能下垂。由是阴液不能垂之下注。肺中之气。乃上逆而为咳。此内因之咳。难治之证 
也。以上二者。乃肺之本病。自致咳嗽者也。又有为他脏所干。而亦咳嗽者。则以肺为华盖。诸脏皆居其下。 
故他脏痰饮火气。皆能上熏冲射。使肺逆咳。故内经咳嗽论。详别脏腑。而总言之曰。聚于胃关于肺。病虽 
由于他脏。而皆关于肺。此肺之所以主咳嗽也。人必先知咳嗽之原。而后可治咳血之病。盖咳嗽固不皆 
失血。而失血则未有不咳嗽者。或外感失血。病由皮毛。内合于肺。自应咳嗽。或由胃中积热。火盛乘金。气 
上而咳。或由肝之怒火上逆而咳。此失血之实证。必致咳嗽者也。或由阴虚火旺。肺失清肃之令。痿燥作 
咳。或挟脾经忧郁。心经虚火。以致咳嗽。或肾经阴虚。阳气不附。上越而咳。此失血之虚证。不免咳嗽者也。 
又有痰咳。界在半虚半实之间。又有气咳。属在虚多实少之证。或先咳而后失血。或先失血而后咳。或暂 
咳即愈。或久咳不止。种种不一。必细推究之。而于失血虚劳。庶得调治之法。 
一实咳。外感风寒。先见头痛。恶寒发热等证。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吐血者。用麻黄汤。李东垣师其 
意。用麻黄人参芍药汤。可见咳嗽吐红之证。多有因外感者。古法用麻黄。乃劫病之剂。且是气分之药。于 
血分尚少调治。须知咳固气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缘而失血也哉。故必以兼顾血分为宜。医宗金鉴用 
苏子降气汤。予则用小柴胡汤。加紫苏荆芥当归白芍丹皮杏仁。于气分血分两兼治之。最得和表清里 
之法火重秘结者。加酒军。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胸胁腰背刺痛胀满者。为有瘀血。再加桃仁红花。盖小柴 
胡。为通利三焦。治肺调肝。和荣卫之良方。加减得宜。左宜右有。凡血家兼有表证者。以此方为主。极为妥 
当。普明子止嗽散亦可用。但药力薄。不堪治重病。如咳嗽轻带血少者。又须用此轻剂以调之。斯为中病。 
而不致太过。止血者。再加蒲黄藕节。清火者。再加枯芩寸冬。降痰加尖贝茯苓。降气加杏仁枳壳。补血加 
当归生地。凡上两方。及加减之法。皆为新病咳血而设。其有外感既久。陈寒入肺。久咳喘满。因而失血者。 
乃咳嗽气逆。牵动诸经之火。以克肺金。肺气亦能牵动胸背脉络之血。随咳而出。是病虽生于寒。而实因 
寒动火。治法但温其寒。益动其火。宜清火疏寒。面面俱到。斯不差爽。用千金麦门冬汤。并小柴胡加苏子 
冬花。盖寒中包火者。宜小柴胡加减。以清郁火。火中伏寒者。宜千金麦门冬汤。以搜陈寒。或用细辛代麻 
黄。再加黑姜五味。尤去肺寒要药。但血证多忌刚燥。更合枯芩寸冬玉竹瓜霜以柔之。用去火中伏寒。庶 
几调剂得法。然而寒在肺中。久亦变从火化。既化为火。盒饭专治其火。兼温其寒。是犹抱薪救火矣。以上 
所论。外感风寒。变为咳血。此证最多。医者误治。往往酿成痨瘵。慎之慎之。此外又有内受温暑湿热者。亦 
能攻发而为咳血。其证身热口渴。小便不利。胸腹烦满。与外感风寒相似。治宜专清其里。忌发其表。盖此 
病皆袭人口鼻。侵人脉络。伏留肠胃膜原之间。不似伤寒。从肤表入者。故但用清里之药。不可发表。以张 
病势。里清则表自和。咳血自止。人参泻肺汤治之。若其人素嗜浓味。胃火炎上作咳者。用犀角地黄汤。加 
麦冬五味杏仁枳壳藕节。又或肝经怒火逆上。侮肺作咳。则用柴胡梅连散。加青皮牡蛎蒲黄丹皮生地。 
又有热邪激动水气。水上冲肺。咳逆不得卧。或其人面目浮肿者。仲景谓之风水。用越婢汤。血家风火相 
动。激水气上升者。毋庸以麻桂发表。平肝风。宜柴胡白芍桑寄生僵蚕青蒿荆芥薄荷之属。清肺火。宜枯 
芩知母石膏天麦冬。清肝火。宜胆草黄柏。清心火。宜黄连炒栀。治激动冲上肺中之水。宜葶苈苡仁防己 
桔梗杏仁云苓。合此数品药。以求方治。其于风火激动水气冲肺。肺胀咳嗽之证。乃为合宜。盖仲景越婢 
汤。是治外感肺胀之法。吾所论者。乃血证内伤肺胀之法。吾曾治数人。有用泻白散。合葶苈泻肺汤而效 
者。有用二陈汤。和知母石膏荆芥薄荷防己木通而效者。有用小柴胡。加荆芥紫苏杏仁防己木通寸冬 
兜铃而效者。又丹溪云。此证多系痰挟瘀血。碍气为病。若无瘀血。何致气道如此阻塞。以致咳逆倚息。而 
不得卧哉。用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姜汁治之。丹溪此论。洵中病情。盖失血之家。所以有痰。皆血 
分之火。所结而成。然使无瘀血。则痰气有消容之地。尚不致喘息咳逆。而不得卧也。血家病此。如徒以肺 
胀法治之。岂不南辕北辙。丹溪此论。可谓发 振聩。第其用四物汤加减。于痰瘀两字。未尽合宜。予谓可 
用通窍活血汤。加云苓桔梗杏仁桑皮丹皮尖贝。小柴胡。加当芍桃仁丹皮云苓尤妥。此皆血家咳嗽属 
实证者。再兼参咳嗽条更详。 
一虚咳。肺为娇脏。无论外感内伤。但一伤其津液。则阴虚火动。肺中被刑。金失清肃下降之令。其气上逆。 
嗽痰咳血。变为肺痿重病。吐白沫如米粥。咽痛声哑。皮毛洒淅。恶寒憎热。皆金损之证。不易治也。此病无 
论寒久变火。火郁似寒。总以十药神书保和汤治之。盖肺金火甚。则煎熬水液而为痰。水液伤。则肺叶不 
能腴润下垂。其在下之肝肾。气又熏之。肺叶焦举。不能制节。故气逆为咳。气愈逆。所以久咳不止也。此方 
润肺涤痰。止血和气。无论寒久变火。火郁似寒。痰血痿燥等证。皆统治之。凡由外伤。变作虚咳劳证者。以 
此方为第一。又有肺中阴虚。本脏气燥。生痰带血。发为痿咳。以及失血之后。肺燥成痿。痰凝气郁。久咳不 
止。此乃内伤所致。不必治其余病。但补其肺。诸病自愈。用清燥救肺汤。甘凉滋润。以补胃阴。而生肺金。肺 
金清润。则火自降。痰自祛。气自调。咳自止。血枯加生地。火甚加犀角。痰多加贝母。带血加蒲黄。以上二方。 
于肺经虚火治法綦详。失血之人。多是阴虚火旺。照上治法者。十居八九。亦有一二属肺经虚寒者。内经 
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肺恶寒。多漩唾上气。仲景用甘草干姜汤治之。然金匮自言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 
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则明见有虚冷遗溺之实据。乃用甘草干姜以温之。且其脉必沉弦迟微。痰必清 
稀泛溢。不似清燥保和二汤所治。故主温药。吾谓可用六君子为主。再加当归白芍炮姜五味。则于止咳 
止血皆宜。脾经虚寒。痰动咳嗽者。此方亦宜。若脾经虚火。生痰带血。则宜逍遥散。加寸冬藕节蒲黄。若肝 
经虚火生痰带血。亦宜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五味。又有肾经虚火。生痰带血者。另详唾血咯血门。肝肾虚 
证。均详吐血门。降冲气条。并详见六卷咳嗽门。 
一痰咳。肺中痰饮实热。气逆而咳血者。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泻肺丸主之。夫咳血之证。未有不与痰 
为缘者。人身之气以运血。人身之血。即以载气。血少。则气多不能载之。壅于内而为热。热则水津被灼。煎 
熬成痰。是以火旺则痰盛。痰盛。则滞气之往来。气阻则壅积。而益生其热。故痰甚而火益旺。此时补虚。则 
助邪。此时逐邪。则重虚。是惟攻补兼用。庶几两得其治。先用十药神书消化丸。临卧。用饴糖拌吞。以攻其 
实。即噙化太平丸以补之。攻补兼施。为除暴安良之妙法。时医但事滋补。岂不误了多人。若病家兢业。不 
敢用消化丸者。可用二陈汤以初解之。二陈降气利水。为祛痰通剂。若欲兼利肺气。加杏仁苏子桑皮。咳 
逆倚息不得卧者。为水饮冲肺。肺叶不得下降。加葶苈大枣。若火甚者。加栝蒌霜黄芩老连。火轻者加寸 
冬知母。兼理风寒。加柴胡荆芥防风。兼理血分。加当归白芍丹皮桃仁。上方皆是去实痰之治法。又有虚 
痰。乃肺经阴虚。燥气生痰。粘着喉间。滞涩声音。喘咳发热。脉细数者。不宜渗利。再伤水津。但宜滋润以生 
津。津生则痰豁。宜保和汤。清燥救肺汤。紫菀散。如喉中有痰核气核。哽塞不得吞吐者。为梅核证。乃心火 
凝痰。宜豁痰丸加牛蒡子。香苏饮加桔梗枳壳尖贝云苓旋复甘草。亦治之。又有胃中疼气动膈。证见胸 
胁逆满。咳喘哕呃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用礞石滚痰丸治之。若胃中气虚挟痰饮者。宜旋复代赭石汤。 
兼治血分。则加当归白芍苏木。兼治火热。则加寸冬枯芩。哕呃详六卷。兹论痰咳。未及备载。痰咳之证。又 
在肝气上逆。干犯肺经。挟痰滞气。以致咳嗽。其证口苦头痛。颊赤多怒。两胁作痛。宜温胆汤。加青皮白芥 
柴胡山栀。若肝火横决怒逆者。加姜黄大黄。若肝经虚火郁而生痰。宜用丹栀逍遥散。加龙骨牡蛎阿胶 
贝母。夫痰饮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肾水上泛。是为痰饮。痰饮冲肺。乃生咳嗽。故治痰饮以肾为主。肾 
经阳虚。不能镇水。水气泛上。振寒喘咳者。用真武汤。加细辛干姜五味。若肾水因寒而动。上凌心火。心悸 
喘咳。虚阳上浮。咽痛面热。宜用苓桂术甘汤。加细辛五味。温寒利水。然此乃单为痰饮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