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荣华 梁立邦著
目录
序 1
前言 1
人本概念 1
第一节 “人”的起源 3
第二节 人本教练模式 6
生命计划 13
教练之“道” 18
领导力模型 28
第二章 九点领导力 33
第一节 激情 35
承诺 43
负责任 50
欣赏 57
付出 65
信任 73
共赢 82
感召 89
可能性 96
第三章 四步教练技 105
第一节 厘清目标 106
反映真相 109
心态迁善 112
行动计划 115
四种教练能力 119
第一节 聆听 122
第二节 发问 127
区分 130
回应 134
第五章 九种领导技巧 139
第一节 挖掘愿景 141
设定目标 145
制定策略 149
资源整合 153
贯彻执行 157
有效授权 161
团队建设 165
积极沟通 169
创新思维 173
参考书目 178
第一章 人本概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说话:对事不对人。这个说法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我们关心的是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只关注问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所提到的观点和意见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问题本身。
表面看起来,这的确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不会因为问题的处理而伤了和气。所以,在一些公司讨论问题或者提出建议的会议之中,“对事不对人”是比较流行的开场白。
“对事不对人”真是很好的解决之道吗?当我们将观察的范围扩大,会发现解决问题后,同样的问题会被克隆到其他事情当中;当我们把考量的时间拉长,会发现已经出现并解决过的问题,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出现同样的“翻版”。这些貌似不相干的问题,往往因为事件的不同或时间的推移而显得相互独立,让人们很容易就忽略其内在的联系。
是什么制造了问题现象之间的高度相似性?是什么导致了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理由可以找到很多,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人。
在教练技术中,“对事不对人”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问题办法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除自然界的一些不可抗拒的规律以外,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几乎都与人有关,哪怕是气候变化这样的自然现象,也与人类的行为紧密关联,比如说,近几年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与人对自然界的大肆破坏不无关系。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的推动。人就是现象背后的本质,人就是产生进步或者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是最重要的。在经济领域,大家熟悉的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能够看到是的产品的流通,然而,处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的“人”才是主角。人小的方面看,“人”制造了竞争,表面上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与人间的竞争,说得更彻底的一点,是企业人为了争夺消费者心理认同的意志较量;从大的方面来说,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条款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市场。究竟是规范谁呢?当然是规范市场中的人,制定这些政策条款也是人们意志的贯彻。既然“人”是一切活动的关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在企业的运作中,就不能只是“见物不见人”,更应该重视“人”本身。
人们常说做事情要追根溯底,处理问题要正本清源,这个根底和本源,就是“人”。正如唐朝刘禹锡在《天论》中所说:“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基于这些理由,企业教练的出发点是人本概念。人本概念是相对物本概念而言的,就是把焦点从“物”转移到“人”,从“外部空间”的开拓转向“内部空间”的探索,把人作为主要的对象和真正的核心。
与“对事不对人”不同的是,教练会经常说:对人不对事。这并不是否定“对事”的重要性,也不是把事情忽略掉,而是强调呼是教练技术所关注的焦点。这种“以人为目标”的做法,在体育界反映得最直接,体育教练在训练运动员的时候,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运动员身上,他的目标和成绩是运动员的成长。
教练一词最早产生在体育界,后来西文有人将教练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创造出企业教练的概念,使之成为一门新的管理技术,很快就风行于企业界。尽管企业教练来源于西方,但是成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综观流传数百年的道、儒以及佛家文化,都是在论“人”。儒家偏重于人的入世,佛家偏重于人的出世,而道家的学问就更妙了,头头是“道”,人之入世和出世任其所欲。入世出世皆因人起,道儒佛家幸均为人存,重点还是在一个“人”字。
人是根本,人乃本源。尤其是当我们了解了汉字“人”的来龙去脉,将教练技术与中国古老智慧进行融合和嫁接,创造出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人本教练模式后,这门新兴的管理技术被赋予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成就了更多人的人生。
第一节 “人”的起源
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魔方”的汉字则是东方文化的血脉载体。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痕迹,包含在汉字的演化进程中,智慧的沉淀,历史的继承,都可以从汉字中找到踪迹。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光芒照耀着人类,同时也证明着人类。
“人”字的起源和演进也蕴含着文化的伟承和智慧的光辉。最早的“人”字,是出现于公元前1400年商代的甲骨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载道:“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人” 是象形字,“ ”像一具侧立的人,因为那是侧立的,所以可以看到他的一臂一胫。对“人”还有一种象征意义的理解——“人”通过描绘出一个侧面站立的人,象征着人和动物重最重的区别:人能直立行走。
在早期,“人”就代表一种身份和地位。据史书记载,早期卜辞(卜辞:殷代把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录,)殷王自称“一人”,晚期卜辞,殷王自称“余一人”。在古典文献中,商周两代奴隶主社会,其最高奴隶主称“一人”、“余一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有“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人无二人”的说话,可见当时“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古人对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积累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文字和成果,《易·说卦》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清朝俞下正燮说:“人者,五行之秀,万物之灵。”洪秀全在《厚道觉训》中的说法是:“天地之间人为贵,万物之中人最灵。”西方的论人之道不胜枚举,非常知名的是古稀的一句谚语:“人是万物的尺度。”
表面上看来,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的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有一段关于“人”字的经文:“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伏羲姓氏,女娲造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真人。”这包含了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几点要求:一是人是相互支撑的,二是要站起来,三是要行仁义。
许慎说:“凡人之属皆从人。”仔细研究甲骨文,就不难发现由“人”布组合成字的奥妙。比如两个“人”字,同向挨着就是“比”和“从”,背向而对就是“北”,一正一反构成“化”。许慎的解释是:“从”,相听也,从二人;“比”,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北”,二人相背;“化”,教行也。
中国古老文化借助“人”字,早就道出了人类成长的共有规律;人的认识起点是“比”通过人和人的比较而类推一切,善恶、苦乐、贫富、有无等等,皆是因“比”而来;“比”过之后,就进入“从”的阶段,模仿别人,学习经验;当自己有了认识和积累,就不服气,出现逆反心理,到了“北”的过程;然后到达“化”的境界,不盲目地“从”,也不极端地“北”,而是依据自己的生命要求转化各种能量,当然是朝着自己的方向。
“化”字的构成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直立,一个人旋转。旋转象征着人自己的转变。在人与外界和自然的互动中,人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当改变环境受挫的时候,只有改变自己。长期的“比”、“从”以及端的“北”,人们逐渐养成了按照习惯行事的习惯,因循度日,跳不出许多窠臼而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恶性循环,这时候,不妨内察自身,调整和改变自己,进入“化”的境界。
以“人”为根本的“化”,其实现过程何尝不就是教练的过程!这一点,从企业教练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企业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挖掘潜能,发现可能性,帮助被教练者有效地达成目标。”教练的焦点在“人”,教练的目标是使被教练者达成他的目标。在教练眼里,“人”的旋转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存在着无数新的可能性。
单纯一个“人”字,包含了无穷的智慧。世间苦乐,因人而起,事物变化,因人而异,道不尽人之精华,欲参透人生奥秘。人本教练模式就是以人为本,以中国的“人”字为模板,融会东方丰富的文化内涵,借鉴西方先进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开发出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套管理模式。
第二节 人本教练模式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社会密不可分,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
立体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人不能不了解外界,也不能不了解自身,只有内外和谐的人,才是完整的人。这就是古代一直强调的“天人合一”。《大学》的核心思想,归纳起来就是18个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人要推究领悟事物的原理,使意念诚实,端正心态,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才能治理好家、国以及天下,讲的就是从内及外的道理。
《中庸》是儒家的处世哲学,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其中也贯穿了内外和谐的思想。在《治国》篇有这样一段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也就是说,君子不能不完善自己;完善自己,不能不推己及人,不能不尊贤知人;尊贤知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