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7-伤寒论-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一云设脉浮复紧)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 
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 
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一。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方十二。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方十三。 
(四逆汤用前第五方。) 
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方十四。(用前第十二方。)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方十五。 
大黄(酒洗,四两) 枳实(炙,三枚) 浓朴(去皮,炙,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服。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方十六。 
肥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方十七。(用前第五方。)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十八。 
吴茱萸(汤洗七遍,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六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十九。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 
胃中寒冷故也。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属性: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 
更发热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 
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 
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方一。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方二。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下有作汤加减法。)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 
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 
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 
宜桂枝汤小和之。方三。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四。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方五。(用前第四方。)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方六。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 
谷气故也。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属性: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 
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 散主之。方一。 
妇人中 ,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 烧服。 
393.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方二。 
枳实(炙,三枚) 栀子(擘,十四个) 豉(绵裹,一升)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 
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394.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方三。 
柴胡(八两) 人参(二两) 黄芩(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二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95.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方四。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蒌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五。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六。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洗,半升) 麦门冬(去心,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炙, 
二两)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98.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