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旨,必致临时推诿,误人性命也。 
魏荔彤曰∶小结胸无实热之邪,但微热而挟痰饮为患。故虽结胸而不能高踞胸巅,但 
正在心下而已;不能实力作痛,惟按之痛而已;诊之不沉而深,惟浮而轻浅而已;不能 
作石硬,惟虚而结阻而已。所以大陷胸汤不应用,而另设小陷胸汤。高下、坚软、轻重、 
沉浮之间,病机治法昭然已。又云∶痞阴邪,结胸阳邪,然于阳邪中又有大小之分,学人 
审之。于凡寒热杂合之证,无大实大热。俱宜斟酌下法,勿孟浪也。 
x小陷胸汤方x 
黄连(一两) 半夏(洗,半斤)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 
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分温三服,乃缓以治上之法也。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伤寒表不解,误下成痞,此其常也。伤寒或有因误下而成结胸者,乃其变也。今 
伤寒六七日,结胸不因误下而成此热实之证,若脉沉紧,里实脉也。心下痛,按之石硬,里 
实证也。此为脉病皆实,故以大陷胸汤主之也。 
【集注】喻昌曰∶“热实”二字,形容结胸之状甚明,见邪热填实于胸而不散漫也,浮 
紧主伤寒无汗,沉紧主伤寒结胸,此与中风之阳邪结胸迥别,所以不言浮也。又曰∶阳 
邪误下成结胸,阴邪误下成痞。然中风间有痞证,伤寒间有结胸证,又不可不知。 
程应旄曰∶虽曰阳邪内陷,然“阴阳”二字从虚实寒热上区别,非从中风伤寒上区别, 
表热盛实转入胃腑,则为阳明证;表热盛实不转入胃腑,而陷入于膈,则为结胸证。故 
不必误下始成也。不因下而成结胸者,必其人胸有燥邪,以失汗而表邪合之,遂成里实。 
观此条曰∶“伤寒六七日”,又曰∶“脉沉而紧”,则可知矣。 
汪琥曰∶或问脉沉紧,焉知非寒实结胸?答曰∶胸中者,阳气之所聚也。邪热当胸而 
结,直至心下,石硬且痛,则脉不但沉紧,甚至有伏而不见者,乌可以脉沉紧为非热耶?大 
抵辨结胸之法,但当证书最为有准。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按】无热证之下,与三物小陷胸汤,当是“三物白散”,“小陷胸汤”四字,必是传 
写之误。桔梗、贝母、巴豆三物,其色皆白,有三物白散之义,温而能攻,与寒实之理相 
属∶小陷胸漏,乃栝蒌、黄连。皆性寒之品,岂可以治寒实结胸之证乎?“亦可服”三字,亦衍文也。 
【注】结胸证,身无大热,口不燥渴,则为无热实证,乃寒实也,与三物白散。然此 
证脉必当沉紧,若脉沉迟或证见三阴,则又非寒实结胸可比,当以枳实理中汤治之矣。 
【集注】王肯堂曰∶热实结胸,及寒实结胸,《活人书》不拘寒热,但用陷胸汤,不瘥 
者用枳实理中丸,即应手而愈。 
方有执曰∶“寒以饮言,饮本寒也,又得水寒,两寒抟结而实于胸中,故谓无热证也。 
程知曰∶结胸有大小之别,寒热之异,不得概用硝、黄也。 
郑重光曰∶水寒结实在胸,则心阳被据,自非细故,用三物白散下寒而破结,皆不得已之兵也。 
x三物白散方x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上件二味为末,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 
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解】是方也,治寒实水结胸证,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 
关夺门,所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 
胸邪,悉尽无余。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 
也。故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不用水 
而用粥者,藉谷气以保胃也。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 
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若胸胁满 
硬者,此结胸也。今不满硬,复往来寒热者,乃少阳表里病,非结胸也,当与大柴胡汤两 
解之。但结胸证,亦有水结者。水结胸不但表无大热,里亦无大热也。有结胸状,头微 
汗出者,此水停于胸,为热气上蒸使然也。故曰水结在胸胁也。亦以大陷胸汤主之,饮热并攻也。 
【集注】方有执曰∶水即饮也,以不实硬,故曰水结。胸胁亦里也,以热结不高,故曰在里。 
程知曰∶此言热结于里兼少阳者,则不宜陷胸;水结于胸者,虽无大热,犹宜大陷胸也。 
程应旄曰∶大柴胡与大陷胸,皆能破结。大柴胡之破结,使表分无留邪;大陷胸之破 
结,使里分无留邪。 
林澜曰∶此言水结胸之与热结在里不同也。十余日,邪深入腑之时,然热结在里,而 
犹有半表半里之邪,作往来寒热者,必以大柴胡两解之。若但胸胁结满,初无大热,收 
敛入内者,此亦不得为大柴胡证,必水结胸胁也。何以知之?水结胸者,头汗出,今但 
头微汗,为水结胸明矣。与大陷胸汤。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注】结胸从心上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则其势甚于下者,治下宜急攻之,以大陷胸 
汤。结胸从胸上,满硬项强,如柔痉状,则其热甚于上者,治上宜缓攻之,以大陷胸丸 
直攻胸肺之邪。煮服倍蜜,峻治缓行,下而和之,以其病势缓急之形既殊,汤丸之制亦 
异也。故知此项强乃结胸之项强,下之则和,非柔痉之项强也。 
【集注】成无己曰∶项强者,为邪结胸中,胸膈结满,但能仰而不能俯,是项强也。 
程知曰∶项强如柔痉者,胸中邪气紧实,项势常昂,有似柔痉之状,然痉病身手俱张, 
此但项强原非痉也,借此以验胸邪十分紧逼耳。 
汪琥曰∶下之则和者,言邪实去,胸中和而项自舒之意。若不云如柔痉,恐医人认 
以为太阳经风寒之邪未解,反疑其当用发汗之药。殊不知项虽强,表证已解,里证甚急,治法宜下也。 
x大陷胸丸方x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 
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注】结胸证,若脉大,是为胃实,知结热已实乃可下,下之则愈。今其脉浮大,是 
尚在表,知热结未实,故不可下。若误下之,未尽之表邪复乘虚入里,误而又误,结而又 
结,病热弥深,正气愈虚,则死矣。 
【集注】张兼善曰∶结胸为可下之证,若脉浮大,心下虽结,表邪尚多,下之重虚其 
里,外邪复聚则死矣。 
程知曰∶结胸亦有不可下者,宜审其脉以施治也。结胸为邪结上焦之分,得寸脉浮, 
关脉沉或沉紧,则为在里可下也。若脉浮大,则邪犹在表,下之是令其结而又结也,故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注】结胸证悉具,谓硬满而痛,结在膈之上下也。悉具者,谓胸之下,少腹之上,左 
右两胁,无不硬满而痛也。较之大结胸为尤甚,此时宜急下之,或有生者;若复迁延,必 
至邪胜正负,形气相离,烦躁不宁,下亦死,不下亦死矣。 
【集注】方有执曰∶结胸证全具,已主死 
矣。而更加以烦躁,即不再下,亦主死也。 
程应旄曰∶结胸证,妄下不可,失下亦不可。总在适当其宜,则去邪即所以安正也。 
魏荔彤曰∶此条乃承上条脉见浮大而言。 
必结胸证具,脉兼见浮大,而加以烦躁,方可卜其死。不然,烦躁亦结胸证中之一也,何遽云死耶!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注】邪结三阳,名曰结胸;邪结三阴,名曰脏结。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而 
其脉与证之状则不同。其硬满而按之痛,结胸证也。寸脉浮、关脉沉,结胸脉也。寸浮 
主胸主表,关沉主胃主里,是知其邪由胸表陷入胃里而结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 
时下利,脏结证也。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脏结脉也。细小沉紧主脏结寒痛,是知其邪 
由胸表陷入脏里而结也。脏结虽硬满而痛,如结胸状,然结胸病,属里壅塞,必不能饮食; 
脏结病,属里空虚,故饮食如故。结胸属实热,故硬痛不大便而脉沉石;脏结属虚寒,故 
硬痛下利而脉细紧也。舌上白苔滑者,胸中无热可知。脏结阴邪,得之为顺,尚可以理 
中辈温之;结胸阳邪,得之为逆,不堪攻之,故难治也。 
【集注】成无己曰∶气宜通也,以塞故痛。邪结阳分,则阴气不得下通;邪结阴分,则 
阳气不得上通。故知二者,皆按之痛硬也。 
方有执曰∶此设问答以明结胸、脏结之同异。脏结之时时下利者,阴邪结于阴脏而 
寒甚也。以寒甚,故脉小细紧,此其所以不同也。盖结胸以阳邪结于阳,脏结以阴邪结于阴故也。 
汪琥曰∶结胸证,其人本胃中有饮食,下之太早,则食去不尽,外邪反入,结于胸中, 
以故按之则痛,不能饮食。脏结证,其人胃中本无饮食,下之太过,则脏虚,邪入与寒 
结于阴分,所以状如结胸,持之不痛,能饮食,时下利也。 
魏荔彤曰∶人知此条为辨结胸,非指脏结而论,不知正谓脏结与痞有相类,而与结 
胸实有不同。盖结胸阳邪也,痞与脏结阴邪也。痞则尚有阳浮于上,脏结则上下俱无阳, 
是皆误下、误吐之过也。 
【按】此条“舌上白苔滑者难治”句,前人旧注皆单指脏结而言,未见明晰,误人不 
少。盖舌苔白滑,即结胸证具,亦是假实;舌苔干黄,虽脏结证具,每伏真热。脏结阴邪, 
白滑为顺,尚可温散;结胸阳邪,见此为逆,不堪攻下,故为难治。由此可知,着书立论, 
必须躬亲体验,真知灼见,方有济于用。若徒就纸上陈言,牵强附会,又何异按图索骥耶。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注】病脏结之人,若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新旧病合,痛引少腹,入阴筋者,其邪 
又进厥阴,乃属脏结之死证也。 
【集注】程知曰∶宿结之邪,与新结之邪交结而不解,痞连脐旁,脾脏结也;痛引少 
腹,肾脏结也;自胁入阴筋,肝脏结也;三阴之脏俱结矣,故主死。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注】脏结无三阳证。不发热,无太阳也;不往来寒热,无少阳也;其人反静,无阳明 
也。舌苔滑白,胸中有寒,故可温不可攻也。 
【集注】方有执曰∶苔滑本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而成。然丹田,阴也。胸中,阳也。热 
反在阴而寒反在阳,所以为不可攻也。 
程知曰∶经于脏结白苔滑者,只言难治,未尝言不可治也。只言脏结无热舌苔滑者,不 
可攻,未尝言脏结有热舌苔不滑者,亦不可攻也。意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之证,必有 
和解其热,温散其寒之法。俾内邪潜消,外邪渐解者,斯则良工之苦心乎!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 
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 
自覆者,若水以 之洗之,益令热被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 
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注】病在阳,谓病发于阳而身热也。此应以汗解之,而反以冷水 之灌之,则身热 
虽被劫而暂却,然终不得去,故热烦益甚也。水寒外束,肤热乍凝,故肉生肤粟,热入不 
深,故意欲饮水反不甚渴也,故以文蛤散内疏肤热。若不瘥,与五苓散外解水寒;则皮 
粟、身热当解矣。若不解且恶寒,引衣自覆,是尚有表也。当以桂枝汤汗解之。假令服桂 
枝汤,汗已出,热粟俱解,而腹中增痛,又为表已和里未调也,宜与桂枝汤倍加芍药,调 
里以和其表。若渴欲饮水而不腹痛,则不须调太阴里,而仍当调太阳腑矣,宜仍取乎五苓也。 
x文蛤散方x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