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0-慎柔五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慎柔五书
作者:胡慎柔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顾序
属性:士生于叔叶,不能希志轩冕,又不能遂邱樊,其或隐身以利物,混俗以宏道,往往以技 
时。史家列方伎,日者,仓公并传,刘歆较中秘书,占候医方,并载《七略》,一则定犹豫 
于几微,一则救艰危于呼吸,学医乎?学卜乎?吾学医矣。予自壬午逮乙酉间,连岁作客,几 
罹兵革者数矣。乃退而悬壶市上,予岂妄诞哉?吾友石氏瑞章为之根据表也,然予之知瑞章, 
由于先知有胡氏慎柔,以医隐于僧,物故者十年矣。予交之在二十年之前,先是吾师熊鱼山 
先生夫人,得奇恙,随宦游,遍叩青囊,终无济者。予推毂慎柔,竟以六剂奏效,再数剂全 
瘳。自是予与慎柔同客于先生松陵治所者一年,既得朝夕领绪益,又尽收其枕匣之秘,得抄 
本盈尺。辛未年,予北游太学,携之簏中,会鱼山先生以黄门罢归,思慎柔不可得见,欲尽 
索其书。予不敢私,而紫编丹笈,自吴入燕者,又自燕入楚矣。寻又遭寇獗猖,先生挈家迁 
播,闻其书已久没兵火中,乃慎柔即有另本,亦已星散不可问。比年来,予以瑞章友善,每与 
促席研究医旨,兼诸家之长,深望洋之叹,青过前人,元成奥帙,然终于不忘所自,思慎柔 
不少辍,而虚怯一门,尤推独步,遂出其遗书,即予向所授受者也,予为庆幸及感慨者久之 
,瑞章遂谋之枣梨,盖传其学,传其人。起膏肓于未形,驱府俞之沉患,瑞章之业广矣,瑞 
章之庆长矣。瑞章齿少于予,其学窥渊海,宿儒不能也。刀圭入口,僵者立苏,所在户外层 
满,所着述甚博,丽名诸生,身故在隐显之间,予则灰心,将以越人老矣,惟瑞章有以导予。 
x敷尹顾元交书x 


慎柔师小传
属性:师毗陵人,胡姓,本儒家子,生而敏慧,稚年寄育僧舍,长寻剃发,法名住想,字慎柔。性 
喜读书,凡一切宗乘,以及儒书经、史、子诸编,无不究览。心血耗疲,得瘵疾几不起。时 
查了吾先生寓医荆溪,师往求治,岁余获痊。了吾先生泾县人,为太平周慎斋先生高座。师颖 
悟沉静,了吾先生深器之,欲授以己学,师由是执贽,事先生十余年。先生惧其学识过己, 
乃令往从慎斋先生,与薛理还偕行。理还亦毗陵人。予于己卯春,曾识荆于嘉水,时年已逾 
七十。因出了吾生平所验案及禁方赠予,予自此益尽窥了吾之学。慎斋先生名满海内,从游 
弟子日众,师随侍,每得其口授语,辄笔之。先生初无着述,今有语录数种行世,多师所诠 
次也。师自是归里,治病辄应,履日盈户外,然性好施,虽日入不下数金,而贫如昔。岁庚 
午,吴江宰熊鱼山先生夫人,抱奇恙六七年矣。延师至,以六剂奏效,一时荐绅士大夫,咸 
服其神明,因往来吴会间,里居之日少。岁壬申,予时习岐黄家十余年,雅慕师,每相过从 
,谈论辄达曙忘倦,师每忾生平所学,嗣者寥寥,言之惋然。然窃谓师貌古神暗,当得永年 
。亡何,丙子仲夏,忽示疾,以手札招予,授生平所着书,凡虚损一,痨瘵一,所札记师训 
一,治病历例一,医案一。又数日竟脱然去,年六十五。距今又十年矣!予将以其书寿之于 
梓,因为之传。 


师训题辞
属性:师训者,查了吾先生麈头之言,而慎柔述之者也。刻慎柔五书,而先之以师训者,志所 
。应酬驳剧,随感随发,非着撰也。晨昏风雨,随闻随述,非笺疏也。故其言多直率而不文 
,其词章多琐屑而无脊,然正如道家之丹源,禅家之宗旨,得其单词短语,即可该贯万理。 
今又错综原文,根据类连举,稍加序秩,无伦次而有伦次,庶几学人,便于观览焉。是编出, 
不但慎柔祖述了吾之言在是,而慎斋先生之源流,亦可窥豹一斑矣。 

卷一
师训第一
属性:夫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五行字面, 
乃医家循例之词,读者当随文而各求其义。此所谓肾水即津液也,肝水即血汁也,心火即亢 
燥之热气也。津不濡血而血滞且干矣。血不涵气而气亢愈悍矣。故曰∶枯木生心火。)故用 
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 
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 
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涸水,以丹皮泻心火而补心。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 
肾之功愈成矣。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洪大有力,地黄汤;无力,大补汤。脾燥,加山药; 
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内伤,寸脉大于尺脉,此阳盛脉也,宜用保元汤加归、芍引下,则大脉去,而阳气亦内收矣 
。此从阳引至阴分之法。(用意甚是而药不合, 升胃阳,归升肝阳,非能降也。凡引下法 
有三∶有直用清肃,有从下滋填,有从下温补,更有宣其上而大气自降者,各因其病本也。) 
内伤,右尺弦弱,不宜用寒凉,以命门火虚故也。 
右关缓有力,缓则为湿,又寸尺弱者,用补中汤加赤茯、苡仁。盖补中补寸弱,赤茯、 
苡仁行中焦湿,又能使中焦之气下行,而尺脉自和。 
右关缓无力,用参苓白术散加黄 ,以补上而益下。凡在右,以四君子汤加减。欲上,用黄 
;欲下,赤苓、苡仁。在左,以四物汤调理。若左寸洪有力,加木通、黄连、赤苓之类 
。盖木通泻小肠火,小肠为心之腑,黄连泻心,赤苓者,赤入丙丁也。 
左关浮,用羌活、防风。左关沉有力,用山栀、柴胡、知、柏之类。左尺有力,加柏以泻其 
有余。盖左有泻而无补,右有补而无泻,则命门火重矣。(此谬语也。左右俱有水火,太过 
俱宜泻,不及俱宜补。即如本文左尺有力,加柏以泻有余,何尝不是泻火?倘右尺太过,岂可复补之?) 
凡内伤发热、口干,乃下焦虚寒,火不归元,阳气在上故耳。须温下焦,使阳气下降,则口 
干自愈。(此即所谓从下温补也,是下焦虚寒, 
格阳于上。所以然者,下焦之气不续升,气无所接引,不得顺降,久结于上,化为燥火。) 
凡内伤,火在上,水在下,故发咳嗽而喘,此皆滋阴降火所致也。初用桂制白芍、吴茱萸 
少许,及甘草、人参、五味、半夏、破故纸、杜仲,一温则火下行,水上升。如或作泻,则 
阳下行,而胃中所积宿食水谷行动矣。(因滋阴降火而发咳喘,乃阳为阴抑,水上火下之咎也 
。用辛温拨其阴而伸其阳,生气勃发,而败气败津举无所容矣,故或汗或泻也。内郁热甚者 
,略佐清降,恐郁火之发太骤为患也,曾屡见之。) 
凡虚损,肺脉大,气喘,下部脉弦细弱微,此皆阳上越而不降,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症, 
用人参一钱,桂制白芍一钱,干姜三分,半夏一钱,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生炙二分,使温中 
内收,阳气降下。(虚损气喘∶有气痹,有气越。气痹有清湿外侵,有卫阳内陷;气越有内 
寒格热,有阴虚阳泛。阳陷寸脉短弱,而邪侵反弦紧;阳泛寸浮散,而格热反洪实,以纯虚 
与夹实之故。纯虚可任补敛,夹实有温宣、温降诸法,未可专任补敛,其吉凶全视尺脉有根 
、无根,相称、不相称以决之。何者?纯虚肺气弱,夹实肺气困,补敛固以振弱,亦以增困 
,上焦气闭,三焦大气举为其所吸摄,不得动转顺降,所谓宗气反聚也。气化不通,升降不 
续,喘逼反甚,故治法须有以开为敛、以降为补之妙用。) 
凡久病服寒凉克伐过多,以致三阳气衰,致痰凝气滞,以调元之剂治之。阳气一动,则少阳 
先升,少阳欲先出,前有太阳,后有阳明,遏截不能伸,少阳之气至太阳,太阳与之并则寒 
,与阳明并则热,遂成寒热疟状,非真疟也。其太阳气达,遂有伤风之状,鼻塞、恶风寒之 
症见矣。阳明气达,则有作泻之症。此时正当调脾补元,分头施治,则旧病尽脱矣。(此条 
开人神智不少。) 
凡服寒凉克伐之过,遂成血凝气滞,用温补之剂,其痰决行,脉气渐和,须预言将来或 
有凝血少许。此乃通经,气壮而血行也。(此可悟叶天士久病通络之义。) 
凡脉细数,肾虚;弦数,肝虚;短数,肺虚。此为病重之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散 
数则为心虚。诸数之中,尚有舒徐和缓之意者,是云有胃气也。(来高去深,旋转不躁,是为舒缓。) 
凡虚损脉数十数至,尚不细短,按之有一条者,可服独参汤一二两,然后调理。(此脉 
率因下寒格阳不能归窟,宜附子加龟板以招安之。) 
凡脾脉细弦而涩,则中气虚寒,宜温。直用温药则火起,须益智温之,更用山药以养脾,则 
益智之温,退居下焦,补命门,火生土,遂成连珠之补,而火不起矣。(直用温药则火起, 
血虚不能涵之也。宜介类、如龟板、鳖甲、牡蛎之属同用,非益智所能为功。能任益智者,其阴虚犹未甚。) 
虚损大便燥者,用杏仁、枳壳、苏梗,则能去宿粪。 
尝诊一人,脉右关浮大,乃阳气浮上,症当中寒,果然肚疼作泻,宜用建中汤,收阳入内,而中温矣。 
凡持斋人,所食之物皆淡渗,所食之油皆属火。渗淡泻阳,阳虚则火起。此东垣云∶持斋之 
人多胃虚。(渗淡泻阳四字极是。故风湿在表、寒湿在里者,均不可率利小便也。阳虚火起 
,亦有理而欠发明。盖火性宣发,遂其宣发之性,即不见火矣。故《内经》五脏苦欲补泻之义最宜讲究。) 
凡久病,用补脾、补命门之药,皆燥剂,须用当归身以润肝,恐燥能起肝火故也。(立意极 
是,而以当归为能润肝燥,贻误非浅,其辛温正起肝火也。血分虚寒宜之。虚燥者复与燥剂 
同用,必致头眩、肋胀,不若鳌甲、牡蛎,介类潜阳而又清灵不腻)。 
一痰症,曾有人病痴,寸脉不起,脚冷,关脉沉洪,此阳气为痰所闭,宜升、宜降、宜开。用 
紫苏、陈皮、半夏、赤芍、赤苓、枳壳、干葛、石菖蒲、远志、人参之类。其病欲言而讷, 
但手指冷。(冷字疑误,或者物字,或者空字。此心系、脑络、脊髓之间有瘀痹之脉,阻其 
神机不能灵转也。属血,加桃仁、丹参;属痰,加如下方。)此乃痰闭阳气之病,治宜归脾 
汤去枣仁、圆眼、黄 ,加石菖蒲、远志、半夏,一补一开一行,后用全料归脾汤,久自愈。 
病患久虚,内有宿积旧痰,用参、术补之,久乃吐出臭痰,或绿色痰,当不治。盖积之久, 
而脾胃虚极不运,故郁臭耳。(此症有因蛮补而然者,或可治,或不治,须别视见证决之。) 
一人常梦遗,诊其脉,关中有动脉如大豆圆,此痰凝中焦,幸梦遗,免鼓症。(梦遗之 
多,而总归于心肝二气之下陷。但有下虚而陷者,有脾虚而陷者,有心肝自虚而陷者,有外 
感遏制肺与膀胱之气而陷者,有痰涎遏制脾胃之气而陷者, 
各以其脉与兼证别之。关动如豆,胃有死血也。曾见梦泄人,舌心 
如钱大光滑无苔,即同此诊。)且寸尺俱不起,补中加茯苓、半夏、石菖蒲,亦一升一降之道也。 
一人久悲郁,先前五、六月倦甚,寻得痴症,只以手空指,人问为何?曰∶我欲言而不能也 
,(欲言属心,不能属脑,脑络有痹而然。)诊其脉,二尺微而不起,二关洪缓,此阳郁而不 
能升不能降也。用二陈汤加人参,以开疟助脾,益以升、柴助阳,石菖蒲、远志、赤茯苓以 
利湿降痰降火,四剂即安,缓服丸剂而愈。 
吐血症,初六脉俱洪数,须用茯苓补心汤。盖白茯苓能守五脏真气,能泄肾中伏火,能泻脾 
湿以健脾。二三剂后,数脉稍退,尚洪,以地黄丸纳气;洪稍减,至弱,以四君子加减,补 
脾生肺,肺生水之义。如或见血,加丹皮、熟地。右关有火,加山药;左关有火,加山茱萸 
;左关左尺有火,加茯苓、泽泻、熟地。 
一人吐血后,右关、尺洪,大便燥,口干,用白芍、甘草、人参、苏梗、归身各五分, 
枳壳五分,杏仁四粒,黄柏二分。二剂。下即润,诸症即退。 
凡欲止吐血,须炒黑干姜、五味子二物。以干姜性温,且血见黑即止;五味子味酸,能收逆气。 
一人头面俱痛,服寒凉药多,其脾胃脉细涩,左尺亦涩,左寸、关洪,此下焦寒而火邪逆上 
之故也。用羌活五分,酒炒防风五分,酒连一分,酒苓三分,白茯苓一钱,人参二钱,甘草 
五分,半夏一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