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0-慎柔五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瘀闭之证,宜以滋血气之剂徐培之,使经气盛,水自根据时而下。 
又云∶凡放出宫人,及少年孀妇,年逾三十,两跨作痛,而肤不肿,色不变,或大小便 
如淋,登厕尤痛,此血瘀渍入隧道为患,乃男女失合之证也。(若渍入肠胃,即为血臌。经 
云∶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便涩而奇痛,不可作水利之。) 
丹溪云∶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为君火,为物所感 
则易动。心动则相火翕然而随,虽不交合,其精暗耗矣。 

卷三虚损第三
亢则害承乃制论
属性:慎斋先生云∶在上益下谓之济,以下犯上谓之亢。水火济制,则无病而多寿。譬若火生 
,则金气受伤,而金之子为水,水能克火,子报母仇,而火反受其制矣。盖造化之常,生则 
必克,克则必生,不能以无亢,亦不能以无制焉耳。故又曰∶制则生化。所以有病久自愈者 
,亦亢而自制,剥生复也。苟亢而不能自制,则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为之助。譬如水固 
能制火,而肾水本涸之人,岂能以涓滴救其燎原哉?!明乎此理,而补泻运用之妙,自超越于 
r河洛生成之图pw…w1。bmpr 
又云∶人之一身,生死系于脾胃。凡伤寒、杂病一七后,只当于脾胃求之,始免杀人之 
东垣云∶补肾不若补脾,此之谓也。然调理脾胃之法,须明五行化气制克之理,譬如木乃水 
生,独水不能生木,水为木之母,克水者土,则为 
人,金失所养,水枯火 
凡补泻法,泻其有余,因不足者泻之;补其不足,因有余者补之。譬如木盛,因于肺亏,当 
泻南方以制肝,使火无相克,则肺自清。金衰因于火盛,火盛则水亏,当补脾以养金,则水 
自长。盖土常不足,最无有余。气血贵于中和,偏胜者乃邪伤也。泻其有余,是泻邪也;补 
其不足,是补正也。气有余者,非气也,火也。初因气不足,渐化为火,烧烁真阴,为害滋 
大。人之一身,以血为主,血以气为先,(二语似平淡而超卓千古,前人重气不重血,西人 
知血不知气。人之百骸五脏,由血长养,而气所以运化夫血以遂其长养也。悟此乃能养生, 
乃能制病。)当补血中之气,四物加肉桂;补气中之血,保元汤加减。治病不可忘血,亦不 
可忘气。忘血则四肢不能用,忘气则体无管摄,平和之药,气血疏畅,宜多不宜少;寒热之 
药,不过却病,宜少不宜多,多则大伤脾胃。虚中有实,正虚生实邪;实中有虚,实邪由虚 
致。实以泻为补,虚以补为泻。言不能尽,学人研究之可也。东垣《脾胃论》盛衰用药禁论 
,岂可不熟读乎? 

卷三虚损第三
虚损误药之辨
属性:凡得劳心、嗜欲、七情、饮食、纵酒、饥饱过度,此内伤也。初不自觉,久则成患,以致身 
热、头痛、恶寒。或因微热,脱换衣服,腠理不密,易感风寒,症类伤寒,实非伤寒。医不 
明此,骤用麻黄、紫苏、荆芥大发其汗,热未退,仍以寒凉泻火之剂,下陷清气,浊气转升 
,故食下腹满,又大下之,故中愈不足,以致汗多亡阳,下多亡阴,阳耗散,死不旋踵,实医杀之耳。 
伤寒发表,汗透而愈。内伤寒热,间作不齐,发热而微汗至颈或脐而还,(脐字误,仲 
剂颈而还。剂,际也。谓汗仅在头,齐颈而下无汗也。)口不知味,似疟非疟,或兼泄泻, 
医与诸伤寒药,不愈。如是者,名曰内伤。杂病多端,汗而又热,热而又汗,亦头痛发热, 
或自语烦躁,不思饮食,遍身骨痛者,用补中益气加羌活;或泄泻而热不退,此阳虚也,补 
中加附子;头痛甚,加蔓荆子、川芎;或无汗而热不退,亦补中;或咳嗽痰中带红,亦补中 
。此病里虚不足,反用汗下清利,死可待矣。内伤病中,有泄泻、呕吐、腹胀疼痛、咳嗽、 
清涕,四君加和中散,无有不效。 
元气藏于肾中,静则为水,动则化而为火。肾者肝之母也,元气足则肝子足以承乎心。心为 
主,神明出焉,元气不足,心神失养,相火抗拒,脾土受亏,金衰木旺,诸脏皆病矣。惟胃 
气不绝,用药力以培之,庶可冀幸万一。生脉散加参、 或保元之类是也。但见潮热,宜补 
中。火炽,宜发,用升阳散火汤。虚而不泻,宜血分中补气,保元加滋阴。若泻发困热,宜 
气分中补血,保元、四君加芍药。泻则加松花。如自汗,乃阳气虚,加附子。内似火烁,胸 
中嘈痛,白术一钱,黄连一分,陈皮二分,神曲为丸细小。临卧时嚼碎,津咽下三十丸,三日 
愈,则止。久泻伤肾,用保元兼四神丸。或腹胀,和中散并补中。脉见平和,而病不愈,乃 
药力未至,不可改换。倘不愈,又脉见细数、紧数,皆邪脉变异,更兼呕吐,不祥之兆也 
。又口失滋味,不思饮食,不可误作胃绝,是内有虚火,当滋生元气,不可以燥剂动火。盖 
总以脾胃为主,脾胃四季皆扰,常自不足,伤寒言阳明有余,因火邪郁于胃中,故泻胃中之火耳。 
虚损由于内伤证,与外感相似。外感头疼、发热、恶寒,其脉浮数有力,宜汗解而愈,从表 
入里,脉洪大,大便燥,宜和解通利之。内伤亦头痛、发热、恶寒,其脉紧数无力,宜补中 
加羌、防。元气一足,邪气自散。羌活领太阳经而出,前证俱退矣。不效,再一剂,自然见 
汗,乃愈。庸医不知此理,仍用发表,汗至颈而还,一旦发似疟,作疟治之,又似痢,作痢 
治之,更加发热,庸医无措手处矣。伤寒脉洪大有力,内伤豁大,似洪而无力,亦大便结燥 
,仍用清凉汗下解散之法,大伤脾胃,则肺已亏矣。咳嗽吐痰,或吐红痰,又作阴虚火动治 
之。脾土一损,杂病多端,潮热似痢似疟,且脾虚不能统血,而吐血之症成矣。若因火盛, 
脾阴不足,血枯之症,亦不可用滋阴剂,当用救阴之法。阴从阳生,阳从阴长之义。人参、 
白术、莲子、五味、甘草、白茯苓之类是也。恶心,加干姜;不思饮食,加砂仁;胸中气滞 
,加陈皮;泄泻,去陈皮;汗多,加白术、黄 ;恶寒,加肉桂;吐红,去桂。若泄泻而诸 
药不愈,胃虚而难受药者,陈腊肉骨灰、陈米锅焦,共三分,炒松花一分,米糊丸,人参看 
轻重虚实用之,煎汤送下六、七十丸。此法活人多矣。 

卷三虚损第三
虚损秘诀
属性:虚损之起,或久遇劳碌,损伤阳气,遂发热,渐至咳嗽,或伤风失治,或治之不当,亦 
症。或伤寒汗下失宜,久之遂成寒热之症。或饥饿伤脾,饱食伤胃,治之不妥,亦成此症。 
是皆阳气虚弱,倒入于内,便化而为火,而发热也。须用保元或四君加黄 ,再加干葛以开 
肌,紫苏以开皮毛。病未多日者,服十五、六剂,则自然汗来。譬如夏天郁蒸一二日或三四 
日,遂大雨方凉,阴阳和而后雨泽降也。又如秋冬阳气降入地中,则井水温暖;至春夏阳升 
,则天地和暖,万物生化,井中水冷彻骨矣。何内热之有?损病初发,十数日间,未经寒凉 
药,可用火郁汤、升阳散火汤及补中益气汤。若久之,则火郁汤不宜用矣。保元、四君继之 
,此为第二关。盖元气已虚,只助阳气,不宜散火。误以当归、地黄补血,并黄柏、知母苦 
寒,有形重味,反伤无形阳气。阳气愈弱,愈不升发,阳绝则阴亦随之而绝,损病之死,职此故也。 
损病六脉俱数,声哑,口中生疮,昼夜发热无间。经云∶数则脾气虚,此真阴虚也,此第三 
关矣。则前保元、四君等剂,皆投之不应,须用四君加黄 、山药、莲肉、白芍、五味子、 
麦冬,煎去头煎不用,止服第二煎、第三煎,此为养脾阴秘法也。服十余日,发热渐退,口 
疮渐好,方用丸剂,如参苓白术散,亦去头煎,晒干为末,陈米锅焦打糊为丸,如绿豆大, 
每日服二钱,或上午一钱,百沸汤下。盖煮去头煎,则燥气尽,遂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 
微甘养脾阴。师师相授之语,毋轻忽焉。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汤药加减法
属性:有汗,用黄 蜜炙;无汗,煨用;胃虚,米泔水炒用;表畏寒,酒炒;嘈杂,乳汁制;表虚 
,多。泻火,生甘草;热盛, 、草多;无汗,加干葛、防风、升麻、柴胡;久病热不退 
,去表药,只用保元;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渴,加麦冬、五味;虚烦,亦加;不 
睡,加酸枣仁;头痛,宜补中益气加川芎、蔓荆;小水不利,加牛膝、茯苓;心神不安,加 
茯苓、远志、酸枣仁;退火,多用参、 ;虚而动火,少加炒黄柏;小便不通,或赤或白, 
黄柏、知母酒浸炒各一两,肉桂一钱,为末,开水为丸,空心服百丸,小便下异物为验。腰 
痛,姜汁炒杜仲;恶寒,加官桂;恶心,加干姜;自汗虚寒,加附子。内伤发热不退,莫如 
补中益气加附子, 、草倍之,甘温除大热故也。腹胀,恐成中满,补中加附子、姜、桂、吴萸 
、青皮、麦芽、神曲、枳壳之类,随手用之;湿痰,加羌活、防风、茯苓,风能胜湿故也。 
去病之药,不可多服,恐泄真气,人无气不生。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前药皆补血中之气, 
血无气不行,须用保元。独阴不生,独阳不长。保元者,保血之元气耳。 
人禀天地之气,犹恐阳陷于阴分,常使胃气有春夏之令,故宜大升大举,使清阳发腠理,浊 
阴走五脏是也。盖人以血为主,胃乃生血之源,若元气不足,陷于阴分,则通身化为虚火, 
变异无常,人死莫知其故,何也?人天庭属阳,下体属阴,天庭一倒,其死即速者,上阳不 
生而阴气绝也。故天之阳气上升,即地之阴气不绝;人之阳气升举,即血之阳布于四肢,何 
病之有?倘阳一不升,则气凝涩,诸病生焉,圣人固不过升降浮沉之法耳。 
虚损诸病,久之皆属脾虚,脾虚则肺先受之。肺病,不能管摄一身;脾病,则四肢不能为用 
。谨养脾气,惟以保元气为主,或前从疟、痢、吐泻变症,总从脾胃治。则保元兼温脾,勿 
用血药。盖纵有杂症,火起不必去火,有痰不治痰,宜参苓白术散加减。腹痛,加干姜;腰 
痛,益智、吴茱萸少许;小腹疼痛亦宜;胃不思食,加砂仁、木香;嗳气,神曲;腹胀,和 
中散加六君子。久病以温补为主,病急则缓治,攻则散离。书曰∶大毒治病,十去一二;中 
毒治病,十去其五;无毒治病,十去八九。 
慎斋先生内伤治法,凡邪火逆行,上乘脾位,用吴茱萸炒黄连者,以黄连泻火,归于其位, 
所以木沉则火降。凡内伤,清气下陷,阴火在上者,若用寒药,则阳愈陷,火愈炽,火寻窍 
出,虚者受之,或目痛,或耳聋,或齿痛,从其虚而攻之也。(此所以寒遏于上阳陷于下, 
而反不免有上焦热证也。肺闭则中下之气为所摄,胃闭则上下之气为所格,真阳失道,久郁 
尽化为阴火,甚有令人心孔鼻窍日夜如烟熏难受者。)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人参(一钱) 黄 (炙,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生,三分) 加煨姜(三片) 黑枣 
水二茶盅,煎八分,空心服。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八分)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即四君加陈皮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即四君加陈皮(一钱) 半夏(汤泡五次,晒干,切片,一钱)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人参(五分,补气之血) 黄 (一钱,炙,补气中之气) 甘草(炙,七分) 当归(三分) 
陈皮(五分) 白术(七分) 升麻(二分) 小柴胡(三分)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治中气亏损,津液短少,口舌干渴,或口舌生疮,不喜饮冷, 
或吐泻后口干,最宜服。 
人参 白术 木香 甘草 藿香 白茯苓(各五分) 干葛(一钱)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一名八物汤 
即四君四物合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即八珍加黄 (一钱) 肉桂(一钱)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汤方门
属性:治中寒腹痛,或寒泻清水,或饮食伤,嗳麸气,或久痢寒虚。 
干姜(三两,炒黑,脾家药) 肉桂(一两五钱,肾家药) 吴茱萸(五钱,盐水炒过,肝家 
俱用苦烈好大酒,顿半热一杯,调下五分。 

卷三虚损第三
损病主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