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6-普济方·针灸-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齿龋耳聋。虚则齿寒痹隔。取所别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 
绕肩 
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顽。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 
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 
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热。刺手大指爪甲上。去端如 
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商阳穴也)。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商阳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立闻。 
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手阳明不已。刺其 
过脉出耳前者。 
热病如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一丈。凡四十穴。 
商阳二穴。二间二穴。三间二穴。合谷二穴。阳溪二穴。偏历二穴。温留二穴。手下廉 
二穴 
手上廉二穴。手三里二穴。曲池二穴。肘 二穴。五里二穴。臂 二穴。肩 二穴。巨骨 
二穴。天鼎二穴。扶突二穴。禾 二穴。迎香二穴。 

卷四针灸门
足阳明胃经
属性: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两目之间鼻吻深处谓之 中)。旁约太阳之脉(足太阳起 
于目 
。而阳明旁行约之)。下循鼻外(迎香穴分也)。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承 
浆穴名也。在颐前唇下。宛宛中)。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大迎之穴。在曲颔前同身寸之一 
寸二分陷者中)。循颊车(颊车谓颊之牙车也。言足阳明脉。循出颊车而行。故颊车穴在耳下 
曲 
颊之端陷中)。上耳前。过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起骨开口有空处)。循发际至额颅。其支 
者。从大迎前下人迎(人迎。在结喉两旁大脉动应手是也)。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足阳 
明胃之经。故其脉属于胃也)。络脾(脾者。胃之维。故胃脉络于脾也)。其直者。从缺盆下 
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气冲。穴名也。在腹下。挟脐两旁相去同身寸之四寸。鼠鼷上 
或云在毛际两旁鼠鼷上。乃三焦之道路。故云气冲。或曰。在股归来下。同身寸之一寸) 
其支者。起胃下口(胃下口。即小肠上口也。此处名幽门)。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 
下髀关。抵伏兔(伏兔穴。在膝上同身寸之六寸)。下入膝膑中(膑。谓膝之盖骨也)。下循 
外廉( 外廉。三里之分也)。下足跗(跗。谓足上也。冲阳穴在焉)。入中指内间。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大指间次指之端也 
厉兑所居焉。素问云。阳明根起于厉兑足阳明。自此交入足太阴)。是动则病(足阳明常多 
气多血。今气先病。是谓是动也)。凄凄然(凄凄然。不乐之貌)。振寒(寒气客于经。则阴气 
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善伸(伸。谓伸弩筋骨也)。数欠。颜黑(颜。额也)。病至则恶人( 
足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也)。与火(足阳明气血常盛。邪客之则热。热盛则恶火)。闻 
木音。则惕然而惊(胃土也。木能克土。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谓心不安也)。独闭 
户塞牖而处(处居阴阳相搏。阳尽阴盛。故欲独闭户塞牖而居。以其恶喧尔)。甚则欲上高而 
歌(甚。谓盛也。阳盛则四肢实。则能登高也。歌者。以阳主喜。故其声为歌耳)。弃衣而走 
(热盛于身。故弃衣也。以阳主动。故走也)。贲响腹胀。是谓 厥。是主血( 者。胫别名 
也)。所生病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病也。足阳明血气常多。乃人之常数也。亦有异于 
常者。灵枢经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鼷短。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 
吻多尽。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 
足。足指少肉。足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高抽卒善痿。厥足痹。又云。美髯者。阳 
明多血。由此。则足阳明血气多少。可得而知也)。狂疟(足阳明病发。则多狂妄)。温淫汗 
出(其体温壮。浸淫可止。汗出乃已。然已而复起)。鼽衄。口 唇胗(胗。谓唇疡也)。颈肿 
喉痹。大腹水肿(胃为水谷之海。气虚弱。则不能传出水谷。令水肿侍。因而留滞肠胃之 
间。其肿大。故曰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胸傍曰膺。膺下曰乳)。气街。股伏兔(街 
谓气冲。股谓膝上也)。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气盛身热 
说。在下文)。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胃为水谷之海。其气有余。则能消。在水谷。故病 
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腹为阴。背为阳。足阳明行身之阴。其气盛。故 
身以前皆热。气不足。故身以前皆寒栗。善行身之阳者。足太阳之谓也)。胃中寒。则胀满( 
寒者。阴气也。阴主下。若阴气盛。则复上行。故病胀满)。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也。 
虚者乃人迎而反小于寸口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 
经 
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斜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结于髀枢 
上 
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 。结于膝。其支者。结于辅骨。合少阳。其直者。若上循伏兔 
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上结颈。上挟口。合于鸠下结于鼻。上合于太 
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趾胫转筋脚跳。坚 
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纵缓不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 
桂以涂之。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与坐等。以膏熨其颊。且饮美 
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时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曰季春痹也。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 
右。右刺左。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 。手大指次指爪 
甲上各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足阳明胃之经。从头走足。长八尺。左右共一丈六尺。凡九十穴。 
头维二穴。下关二穴。颊车二穴。承泣二穴。四白二穴。巨 二穴。地仓二穴。大迎二 
穴。 
人迎二穴。水突二穴。气舍二穴。缺盆二穴。气户二穴。库房二穴。屋翳二穴。膺窗二穴。 
乳中二穴。乳根二穴。不容二穴。承满二穴。梁门二穴。关门二穴。太一二穴。滑肉门二穴 
天枢二穴。外陵二穴。大巨二穴。水道二穴。归来二穴。气冲二穴。髀关二穴。伏兔二穴 
阴市二穴。梁丘二穴。犊鼻二穴。三里二穴。上巨虚二穴。条口二穴。下巨虚二穴。丰隆 
二穴。解溪二穴。冲阳二穴。陷骨二穴。内庭二穴。厉兑二穴。 

卷四针灸门
足太阴脾经
属性: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大趾内侧。隐白所居。素问曰。太阴之根。起 
于隐 
白)。白肉际。过核骨后(核骨之下。太白所居焉)。上内踝前廉(商丘居此内踝之前)。上 
后( 谓胫之鱼腹也)。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厥阴行太阴之前。至 骨之后。而太阴复 
在其前)。上循膝(膝下相侧。阴陵泉所在焉)。股内前廉入腹。属脾(足太阴。脾之经。故其 
脉属于脾)。络胃(胃者。脾之维。故脾脉络于胃也)。上膈。挟咽连舌本(舌本。与会厌相连 
发泄声音之所也)。散舌下(舌下有泉焉。乃脾之灵津也。道家饮此以延生。号曰华池。仲 
长统曰。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台仓)。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太阴自此交入手 
少阴)。是动则病(足太阴。常多气少血。今气先病。是为是动)。舌本强。食则呕(素问所谓 
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胃脘痛(以其脉络胃故)。腹胀(素问所谓病腹胀者。 
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之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善噫(素问曰。心为噫。今足太阴之阴气 
盛。而上走于心。故为噫耳。以其脉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故也)。得后与气。则快 
然如衰(素问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病如是)。身 
体皆重(以脾主肉。故脾病则身体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 
所生病也)。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凡疟先寒而后热者。谓 
之寒疟。先热而后寒者。谓之温疟。但热而不寒者。谓之瘅疟)。溏瘕泄水闭(按甲乙经。作 
溏水泄。病水温。溏泄谓如汤之溏也。素问所谓 溏者。是也)。黄胆。不能卧。强立。股 
膝内肿厥(按甲乙经。作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足大趾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 
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 
则霍 
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 
其直者。上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 
胁。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转骨痛。阴股引髀而 
痛。阴器钮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 
孟秋痹也。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急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 
。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 
其经 
太阴。阳明少阴血者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 
腹满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一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此 
络若罗络之脉者。皆取之。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中。长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四十二穴。 
隐白二穴。大都二穴。太白二穴。公孙二穴。商丘二穴。三阴交二穴。漏谷二穴。地机 
二穴 
阴陵泉二空。血海二穴。箕门二穴。冲门二穴。府舍二穴。脐结二穴。大横二穴。腹哀二 
穴。食窦二穴。天溪二穴。胸乡二穴。周荣二穴。大包二穴。 

卷四针灸门
手少阴心经
属性: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小肠心之维。故下膈络小肠也)。其 
支者 
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 内后廉。行手太 
阴心主之后(太阴心主。行 之前。而少阴出其后也)。下肘内廉(肘内横文。少海所居)。循 
臂内后廉。抵掌后(灵道在掌后。同身寸之一寸五分)。锐骨之端(神门穴分也)。入掌内后廉 
(少府所居)。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少冲居此。小指内。则手少阴自此方入手太阳也)。是动则 
病(手少阴常少血多气。今气先病。是为是动也)。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谓臂厥。是主心 
所生病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心者。君主。其实坚固。不受诸邪。 
邪客之则死矣。其有病。乃在心之包络也。故治病者。治包络之经。无绝其经君焉。故灵枢 
经曰。少阴无愈外经受邪者。正谓此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 
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腕。交太阴。侠乳里。结 
于胸 
中。循贲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纲。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治在燔针 
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