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病咳。火伤肺也。肃杀太甚。则草木受伤。长气来复以救之。是以大火西流。而肺反受伤也。)流衍之纪。是谓封藏。
寒司物化。天气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 。其
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 。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
鳞。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谧音密雹音薄。
水
运太过。是为流衍。冬主闭藏。故谓封藏。寒气司化。故天气严凝。水政以布。故火令不扬。凛冽、寒之化也。坚凝、
寒之气也。谧、安静也。流注、水之性也。漂泄沃涌、水注之为病也。凝惨寒 、寒气之和者也。冰雪霜雹、寒极而变
易也。其谷之豆稷。畜之彘牛。果之栗枣。虫之鳞 。物之濡满。色之黑丹 。味之咸苦甘。皆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
象应冬。其经合于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其脏合于肾心。其病胀者。水盛而乘土也。上羽者。谓上临太阳寒水司天。
乃丙辰丙戌二岁。水气太盛。故火气不能施化也。水政太过。则土来复之。埃昏。湿气上蒸也。气交者。湿气上升而为
云。天气下降而为雨也。大雨时降。肾反受邪。)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德。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此
总结五运之气。如恃强而不恒其德。则所胜之气来复。所谓侮反受邪。寡于畏也。如政令和平。各守其理。则所胜之气
同化矣。同化者。即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是也。按上章论五运之气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
有余从之。太过不及。为民病物变。上应五星。故曰气交变大论。此篇论五运主岁。有平气。有太过。有不及。各主果
谷虫畜。草木生物。数声色味。生长收藏。皆五行政令之常。故曰五常政大论。运气七篇。大略相同。而各有条理。学
者各宜体认。)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夫天有阴阳。地有阴阳。故论
天之五运。而复论地之四方。左寒右凉。左热右温者。从后天之卦象也。盖后天之卦。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以天地开
辟而后有四方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阴阳之气者。谓四方有寒热之气。高下之形者。谓地
土有高下之形。太少者。四象也。因四方之气象而各有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
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精者。即天乙所生之精水也。
天气包乎下。精气通于天。故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精。地有形。盖天为阳而精为阴。阴阳上下之环转也。故精降于下。
则阳气升于上。是以右热而左温。阴精奉于上。则阳气藏于下。故左寒而右凉。西北势高。东南地陷。故高者气寒。下
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此复论精气之从中
而上下升降者也。适、从也。适生于寒凉之方。阴气上奉。则阳气下藏。故多胀。所谓藏寒生满病也。之、往也。往处
于温热之方。阴气下降。则阳气上升。故多疮。所谓痛痒疮疡。皆属于火也。故下之则阴精降而阳气自升。故胀者已。
汗乃阴液。汗之则阴液升而阳气自降。故疮者愈此精气出入于肌腠之间。上下升降。一阖一开。乃自然之常理。人生于
天地气交之中。有四方寒热之异当从其气而调之。自然苛疾不起。按精气上下环转。包乎地之外也。燥以干之。暑以蒸
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此精气之贯乎中也。以上二节。当与五营运大论合参。)帝曰。其于寿
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之处。则元气固藏。故人多寿。阳精所降之方。则元阳
外泄。故人多夭。曰阴精。曰阳精。当知地有精而天有精。盖在地为阴。在天则为阳也。)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西北气寒。寒固于外。则热郁于内。故宜散其
外寒。凉其内热。东南气热。则阳气外泄。里气虚寒。故宜收其元阳。温其中冷。所谓为病虽同。而治法则异也。)故曰。
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西北之气寒凉。
则人之阳热遏郁于内。故当治以寒凉。行水渍之者。用汤液浸渍以取汗开其腠理。以使阳气通畅。东南之气温热。则人
之腠理开而阳气外弛。故当治以温热。强其元阳固守于内。是闭者开之。开者闭之。气之升长者。收而藏之。气之收藏
者。成而散之。必使其气之和同而始平也。如西北之人。病寒邪而假热者。又当治以温热。如东南之人。病热邪而假寒
者。又当治以寒凉。所谓假者反之。张玉师曰。上节论四方之正气。末句言四方之邪气。)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
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
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此复论一方之气。而亦有阴阳寒热之不同也。如山陵高阜之地。则多阴寒。污下卑湿之地。
则多阳热。阳胜者。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阴胜者。四时之气后天时而至。盖寒暑往来。皆从地之出也。此地理高下后
薄之分。阴阳出入之常也。生化之道者。谓生长化收藏之气。阳气治之。气多生长。阴气治之。气多收藏。徐振公曰。
此节论中土而兼于四方。)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高者
其气收藏。故多寿。下者其气发越。故多夭。一州之气。有大小之异也。高下之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异谓寿夭之异。
故治
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天道者。天之化运也。地理者。
地之四方也。阴阳更胜者。五运六气之有太过不及。有淫胜郁复也。气之先后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污下者先
天。高浓者后天也。明人之寿夭。气之生化。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灵枢经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
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平人而气胜
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
之。气有所从也。(此下三节。论天有五运。地有五方。而又有司天在泉之六气。交相承制者也。岁有不病者。不因天之
五运。地之五方而为病也。脏气者。五脏之气。应合五运五行。不应不用者。不应五运之用也。此因司天之气制之。而
人之脏气从之也。按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五运之气。运化于中。此节论五运主岁。有司天之气以制之。而反上从天化。
下节论司天在泉之气。主生育虫类。而五运有相胜制。以致不育不成。后节论五运之气。主生化蕃育。而少阳在泉。则
寒毒不生。阳明在泉。则湿毒不生。太阴在泉。则燥毒不生。乃上中下之交相贯通。五六之互为承制。理数之自然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 。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
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 肿。(按金平之纪。其脏肺。其色白。其类金。皆五运五行之用也。上从者。因司天之气下
临。畏其胜制而从之也。盖五运之气。根于中而运于外。司天之气。位于上而临于下。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皆上从司
天之气。而不为五运之所用。金用于上。则草木眚于下。金从火化。则变革而且耗。咳嚏鼽衄鼻窒。皆肺病也。尸疡寒
热肿。火热证也。此金之运气。而反从火化者也。此论运气上从天化与天刑岁运。少有分别。)风行于地。尘沙飞扬。
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风行于地。风胜则动。故尘沙飞扬。灵枢经曰。
厥阴心包络所生病者。心痛烦心。胃脘痛者。木克土也。土位中央。中膈不通。则上下厥逆也。风气迅速。故其主暴速。
按此章重在天气制之。脏气上从。有司天则有在泉。故兼论其在泉之气。)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
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立者。木之体也。盖言五行之体在地。而其
用上从于天。木从天化。故下为土眚。金气下临。故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振掉筋痿。皆肝木之病。)暴热至。土乃暑。
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故暴热至而
土乃暑也。郁、长也。阳热甚。故小便变而寒热如疟。所谓夏伤于暑。秋必 疟也。心痛者。火淫于内也。槁、草木枯
槁也。谓火行于草木枯槁之时。故流水不冰。而蛰虫不藏也。张玉师曰。在泉之气。主岁半以后。故先言长夏之土。
土而秋。秋而冬也。)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
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火者。火之体。明者。火之用也。
寒气下临。脏气上从。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是以火性高明于上。而水寒冰凝于下也。夫在地为水。在天为寒。火气妄
行于上。故霜寒以复之。心热烦嗌干善渴。火炎于上也。肺者心之盖。鼽嚏善悲。火热烁金也。火为阳。水为阴。数欠
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也。善忘者。寒复而神气伤也。)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 。中
满不食。皮 肉苛。筋脉不利。甚则 肿。身后痈。( 音顽。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故土乃润。水丰衍者。土能
制水也。按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寒水之客气。加临于三之气。湿土之主气。主于四之气。故曰寒客至。沉阴化。谓
长夏之交。水湿相合。无火土之长化。是以湿气变物也。 、积蓄。 、痹也。水饮中满。皮痹肉苛。皆水湿之为病也。
身后痈者。痈发于背也。本经曰。诸痈肿者。寒气之变也。太阳寒水主气。而经脉循于背。故为身后肿。)厥阴司天。风
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土
平之纪。其类土。其脏脾。其色黄。土且隆者。土体丰浓于下也。黄起者。土用上从于天也。土从水化。则受其胜制。
故土用变革。而为体重食减之脾病也。目转耳鸣。风淫于上也。张玉师曰。风行太虚。土用革者。谓风斯在上。而土格
于下也。胜则水冰。火气高明者。谓火气上炎。而水凝于下也。盖五行之体在地。而五行之气在天。故虽司天下临。脏
气上从。而五行又各有从上从下之性。故有下临上从之太过者。有风下黄起之气交者。)火纵其暴。地乃暑。大暑消铄。
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纵其暴。地乃暑者。太阴
湿土。亦暑热也。赤沃下者。虽沃若之木叶。亦焦赤而下落矣。至冬令严藏之时。而蛰虫不见。流水不冰。火性速而少
阳主枢。故其发机速。玉师曰。火从其暴。地乃暑。长夏之时也。赤沃下。秋令也。盖亦从夏而秋。秋而冬也。)少阴司
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草
木眚。大暑流行。热甚于春夏也。金烁石流。热淫于秋冬也。意言司天之气。虽主岁半以前。而又统司一岁。在泉之气。
止司岁半以后。故曰风行于地。曰土乃暑。曰湿气变物。皆从长夏而起运也。)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
行。草木变。(少阴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故地乃燥。凄沧数至。清肃之气也。胁痛、善太息。肝胆之病也。肃杀行。
则草木变。)太阴司天